周頌在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中考取進士金榜題名,到了唐代宗李豫、永泰年間,朝廷任命周頌為慈溪縣(今浙江省寧波市轄慈谿市)縣令。周頌帶著母親、妻子等家人一同赴任後,在某天夜裡突然死了,原來是被地府的相關單位發文追捕所致。勾魂使者領著周頌來到一處城池,正準備將周頌帶去謁見閻羅王,在署衙大門外忽然遇見曾任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刺史的梁乘,二人本就相識,梁乘就問周頌:
「你為什麼來到此?這裡是地獄啊!」
原本周頌剛死的時候,周頌還不曾領悟到自己已經死了,直到聽見梁乘如此說,猛然想起梁乘早已過世多年,那麼自己是真的死了,而且還來到了地獄,心中感到十分淒涼,因而哽咽悲泣,就對梁乘說:
「我的母親年老、兒子年幼,此刻跟隨我漂泊寄居在異地他城,奈何我就這麼死了,那麼他們以後的日子該怎麼辦?還求求你幫我去說說,放我回去吧。」
梁乘說:
「你我相識一場,我自然會去幫你陳情,你暫且先在此等一會兒。」
說完便轉身入門,隨即聽見門內傳出衙役吆喝的聲音傳達著:
「判官請見閻羅王大人。」
周頌這才知道梁乘現在擔任地府的判官。之後過了許久梁乘才出來,對周頌說:
「已經向閻羅王大人討論放你回去之事了。你還是按照程序暫時先謁見閻羅王聽審候判,不要太過於擔心。」
過了一會兒,陰差帶領周頌入內謁見閻羅王。閻羅王的體型外貌非常高大,頭上有兩支角,開始詢問周頌,說:
「你當官後有沒有強行索取他人財物?」
周頌回答說:
「我就是個普通進士出身的讀書人,官職做到了慈溪縣縣令,期間各項職位都是按照吏部安排的規矩調任,從不曾收受過不義之財。」
閻羅王就命令左右檢閱生死簿上的紀錄,核對周頌有無說謊。檢核完畢,果然周頌所言屬實,閻羅王很高興,就對周頌說:
「很好,很好!既然你沒做過壞事,那麼應當立即釋放讓你回去。不過你的『衣裳』沒有損壞嗎?」
周頌明白閻羅王所提到的「衣裳」是指他的軀體,就回答說:
「我才剛離開家不久,因此『衣裳』應該尚未損壞。」
於是周頌向閻羅王再三拜謝後告辭退出了大堂。在外面等候的梁乘很高興的說:
「閻羅王已經釋放了你,按理說來你可以盡早回去。」
周頌說:
「我也想早點回去,只是不知道該走哪條路,又怎麼回得去呢?」
於是梁乘就命令先前那名勾魂使者將周頌送回家去。出發走了數里路後,勾魂使者很不高興的對著周頌破口大罵:
「你算是什麼東西,讓我這般辛苦的來去迎接送行!也不知道與我說說話認識認識、套套交情,竟然如此的忘恩負義。如果給我五千貫錢,我就會盡快送你回去。不然的話,哼!哼!」
周頌怎麼說也算是在官場上混過的,心想:
「送給你五千貫紙錢,這倒也很容易辦到。」
就笑著答應回去後一定會盡快奉上這筆錢。之後,周頌又跟著勾魂使者走了約十餘里,路旁有一座石井,周頌走得有些疲累,就坐在井邊休息,同時請求使者能盡快送他回到家。勾魂使者看了他一眼,不屑的說:
「你跳入井中就能復活了,還想走去哪兒?」
說著伸手一推,周頌跌落井中,再睜開眼時便已經復活了。
改編自 《廣異記》
原文:
《廣異記》.卷七.周頌
周頌者,天寶中進士登科,永泰中授慈溪令。在官,夜暴卒,為地下有司所追。至一城,其人將頌見王。門外忽逢吉州刺史梁乘,問頌:
「何以至此地獄耶?」
初,頌雖死,意猶未悟,聞道地獄,心甚淒然。因哽咽悲涕,向乘云:
「母老子幼,漂寄異城,奈何而死?求見修理。」
乘言:
「當相為白,君第留此。」
入門,聞呵叱云:
「判官見王。」
久之乃出,謂頌曰:
「已論遣。君宜暫見王,無苦也。」
有頃,使者引頌入見王。王形貌甚偉,頭有兩角,問頌曰:
「公作官,不橫取人財否?」
頌云:
「身是平時進士出身,官至慈溪縣令,皆是累歷,未嘗非理受財。」
王令檢簿。檢訖,云:
「甚善,甚善!既無勾當,即宜還家。衣裳得無隳壞耶?」
頌意謂衣裳是形骸,便答云:
「適爾辭家,衣裳故當未損。」
再拜辭出。乘甚喜,云:
「王已相釋,理可早去。」
頌云:
「道路茫昧,何爾歸去?」
乘令追人送頌。行數里,其人大罵云:
「何物等流,使我來去迎送如是!獨不解一言相識,孤恩若是。如得五千貫,當送汝還。」
頌云:
「紙錢五千貫,理易辦。」
因便許之。使者乃行十餘里,至一石井,坐其側,復求去。人言:
「入井即活,更何所之。」
遂推頌落井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