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西方文化影響,許多人都聽說過「上帝造人用了七天」的故事,而對於我們的傳統故事的「女媧造人」卻大都只知道「捏泥造人」這一個部分。其實傳說中,女媧於創世過程中,第一天造出了「雞」,第二天造出了「狗」,第三天造出了「豬」,第四天造出了「羊」,第五天造出了「牛」,第六天造出了「馬」,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因此,每年正月初一的雞鳴破曉象徵創世之始,如此依序到了正月七日,就是人類的生日,俗稱「人日」(或稱「人節」),也是民安之日,如果這天從天剛破曉到夜幕低垂,整日天清氣朗、夜間星月爭輝,就象徵著百姓平安、君臣和諧。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鄭國公魏徵在歲末年終時告假返鄉祭祖掃墓順便過年,收假回朝時入朝謁見唐太宗,報告沿路所見所聞。這天正巧是新年的正月七日,唐太宗聽完魏徵的報告,一番言語慰勞後,說:
「愛卿今日來到此地,真可說是讓這『人日』更名符其實啊。」
由此更可看出唐太宗對於魏徵的敬重。
據說這條還有其他相關的內容,請見《小小說 – 唐太宗:畏臣諫取消出遊》
改編自 《隋唐嘉話》/《魏鄭公諫錄》
原文:
《隋唐嘉話》補遺:
鄭公嘗出行,以正月七日謁見太宗,太宗勞之曰:
「卿今日至,可謂人日矣。」
《魏鄭公諫錄》.卷4.對百姓安否
公拜埽還鄉,太宗遣三衛二十人従,仍借殿中馬三十匹,賜物七百段。並給傳乘。至是還,奉見焉,太宗勞之曰:
「今日卿至,真可謂喜也。」
公再拜謝。太宗乃問所經百姓安否,公對曰:
「百姓鹹蒙亭毒之恩,並得安居樂業。」
太宗曰:
「朕存心愛養,不愧古人,所未免百姓之言,唯獵一事耳。」
時桂陽主在座,奏稱:
「陛下出遊,唯將近親左右及給使等,何關百姓?」
公曰:
「譬如人之故舊,有兒子無賴,破其產,雖不關已,然心必惡之。」
又曰:
「去冬暮,従懷州還,有人言陛下復欲幸關南,在外悉裝束訖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
太宗笑曰:
「當時實有此心,但畏卿嗔,遂即不去。」
公再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