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肖勒姆(Gershom Scholem)的《本雅明:一個友誼的故事》
2025/05/14 05:20
瀏覽175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Excerpt:肖勒姆(Gershom Scholem)的《本雅明:一個友誼的故事》
在我們八年的私人交往中,當然進行過無數次交談,有很多內容我記不得了,也有許多由於內容的重要性或特別的伴隨現象、判斷和說法深烙在我的記憶裡。因此,這裡呈現的本雅明的形象,無疑是個很個人化的、受我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決定影響的形象,儘管如此,我仍然希望它是真實的。
(In the eight years of our personal association we naturally carried on a great many conversations whose substance I have forgotten; ow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bject, however, or through some special concomitant circumstances, judgments, and formulations, many things became indelibly engraved in my memory. The picture of Benjamin offered here is undoubtedly very personal, shaped by the experiences and decisions of my own life. I hope it is nevertheless authentic.)
——〈序言〉
書名:本雅明:一個友誼的故事
作者:肖勒姆
譯者:朱劉華
出版社:上海澤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內容簡介
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和文學家,被譽為歐洲真正的知識分子,其罕見的才華和悲劇的人生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話題。
本雅明的生平和思想變動不拘,文風亦不像一般理性主義者般循規蹈矩。在阿倫特、阿多諾或是桑塔格的筆下,各自呈現給公眾的似乎是他矛盾的多側面。
肖勒姆以兩人間的私人信件為底本,步步揭示了徘徊於猶太神秘傳統與錫安主義,歐洲與巴勒斯坦之間的本雅明。尤其重要的是,肖勒姆的回憶,解釋了本雅明思想中的一個大變革,即他如何因為受了阿多諾、布萊希特,甚至其蘇聯女友的影響,而從猶太神秘主義傳統轉向馬克思主義。
【Excerpt】
〈友誼漸進(1916–1917年)〉
……
本雅明彬彬有禮,樂於傾聽和反駁,跟他交往的麻煩表面看來不是很嚴重,事實上卻很突出。他的周圍始終有一個憑直覺就能認出的沈默的禁區,即使沒有他,不少的時候將他表露出來的行為也會感染別人。這些行為主要是一種極端的故弄玄虛,這通常涉及到所有跟他個人有關的事情,有時當然也會被親自和親密地告訴意外地打破。這裡主要有三個麻煩。第一個是要尊重他的孤獨,這一條容易遵守,受到自然而然的界限感的支配。我很快就明白了,他重視這一尊重,這是跟他交往的一個先決條件,會增加他的信任。第二條我也容易做到,即他徹底反感談論日常的政治事件和戰爭進程。
(Associating with Benjamin was fraught with considerable difficulties, though on the surface these seemed insignificant in view of his consummate courtesy and willingness to listen. He always was surrounded by a wall of reserve, which could be recognized intuitively and was evident to another person even without Benjamin’s not infrequent efforts to make that area noticeable. These efforts consisted above all in a secretiveness bordering on eccentricity, a mystery-mongering that generally prevailed in everything relating to him personally, though it sometimes was breached unexpectedly by personal and confidential revelations. There were primarily three difficult requirements. The first was respect for his solitude; this was easy to observe, for it was dictated by a natural sense of limits. I soon realized that he appreciated this respect, a sine qua non for associating with him, and that it heightened his trust. The observance of the second requirement was particularly easy for me: his utter aversion to discussing the political events of the day and occurrences of the war.)
《書信集》出版之後,我在評論中對公開的信件中根本沒有談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常事件表示了驚訝,而這次大戰對我們這一代人產生過決定性的影響,它被出版人——我是這一時間段的負責人——指責為無法理解的疏忽或是因為審查。事實上情況是這樣的,在那些年,只有像我這樣採取同樣的態度或者顧及它的人,才能跟本雅明有較為密切的往來。正如上文中談到的,我們談到過我們對戰爭的原則性態度,但從沒有談過具體的戰事。尤其是在1916–1918年期間,這是一個沒有任何約定而被私下排除的領域,他在這些年寫的信件如實反映了這一事實真相。難的是要遵守第三條,即默默地忽視他的故弄玄虛,這經常需要真正的努力,因為在這樣一個十分嚴肅,甚至多愁善感的人身上,會有些出乎意料的、近乎可笑的特點,只要能夠避免講他不喜歡的朋友和熟人的名字。在提及他的生活情況時經常強烈要求絕對保密,而這只有極小部分才有意義。
(The third requirement, that of overlooking his secretiveness, often demanded a real effort, because there was something surprising, even ludicrous, about such secretiveness in someone as sober, as melancholy as Benjamin. He did not like to give the names of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if he could avoid it. When circumstances of his life were mentioned, there frequently was attached an urgent request for absolute secrecy; more often than not this made very little sense.)
慢慢地,此時也只是部分地,這一他人也能看出的故弄玄虛消失了,他開始主動講到一些人,而沒有對他們使用化名。這個傾向也符合他試圖將他的熟人們彼此分開的情況,對於我這個來自另一種猶太復國主義青年氛圍的人來說,有時要比對於跟他一樣來自德國猶太人知識分子圈子的人更有效。因此,我們僅偶然地才有共同的熟人,比如詩人路德維希·施特勞斯和哲學家大衛·鮑姆加特。他的其他朋友或熟人我是從1918年開始才慢慢地認識的(有些直到1945年之後)。概括起來我想說,跟他交往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細心,這些特點對於我的脾氣來說是很不自然的,只有跟他交往時我才會出現這些特點,令我自己都吃驚。
此外加上天才的直接印象:常從他的黑暗思維中顯露出的光亮,他在談話中試驗的能量和敏銳,那雜以風趣表達的意想不到的嚴肅,他用它來分析我心中翻滾的那些內容,主要是我的猶太復國主義信仰的迫切性和我的數學-哲學專業選擇所帶來的問題,這些都是他絕對想不到的。可他是位很好的聽眾,雖然他也喜歡口若懸河。他總是過分高估對方的實際教育水準。當我講到什麼我不熟悉的東西時,他就睜大眼睛。他提出很好的、大多數令人吃驚的問題。1915年他怎麼也聽不夠戰爭爆發時德國的參與,我給他弄到幾本小冊子,證明奧地利和德國的戰爭行為,當時在社會民主黨左派的領導下這些小冊子是非法流傳的。本雅明絕對不是個到處寫著的“堅定的和平主義者”。他不想跟這場戰爭有任何關係,但不是出於和平主義思想,他根本沒有這種思想。後來我們幾乎再也沒談過這些事情。他身上引人注目的是他對噪音極其敏感,他經常講到他的“噪音精神病”。這會徹底毀掉他。他有一次給我寫道:“其他人到底有沒有安靜的時候?我很想知道此事。”
……
我們在一次討論中談到,黑格爾是不是想將世界用演繹法推論到數學、哲學和神話。本雅明只肯將神話當作“世界”。他說,他自己還不清楚哲學的目的是什麼,因為“世界的意義”不需要先被找到,因為它已經存在於神話之中了。神話就是一切;其餘的一切,包括數學和哲學只是一種掩飾,一種形成於它自身內部的表象。我回答說,除了神話還有數學,直到計算世界之偉大的微分方程式被發現,更有可能是證明瞭不可能有這種方程式。那時候就表明神話是正確的,哲學不是什麼特別的東西,只有宗教突破神話的這個世界。我爭辯,數學可能是神話的一部分。神話裡充滿哲學,自從他的荷爾德林論文以來本雅明就對此研究了許多年,實際上直到他的生命結束都在研究,他的這一重要轉變在這裡頭一回表現了出來,還影響了我們的許多次談話。
(During a discussion of whether Hegel had wished to deduce the world we turned to mathematics, philosophy, and myth. Benjamin accepted myth alone as “the world.” He said he was still not sure what the purpose of philosophy was, as there was no need 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the world”: it was already present in myth. Myth was everything; all else, including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was only an obscuration, a glimmer that had arisen within it. I responded that in addition to myth there was mathematics—until the great differential equation had been found that would express the world, or, more probably, until it was proved that there could be no such equation. Then myth would be justified. Philosophy, I said, was nothing independent, and only religion broke through this world of myth. I denied that mathematics could be part of myth. Benjamin’s decided turn to the philosophic penetration of myth, which occupied him for so many years, beginning with his study of Hölderlin and probably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was manifes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left its mark on many of our conversations.)
本雅明在談到這些時已經講到司法和公正的區別了,說司法是一種只能在神話世界裡建立的秩序。四年之後他在其《暴力批判》裡更詳盡地介紹了這一思想。在這段時間裡,本雅明一定更深地接觸到了巴赫奧芬的文章,也讀過民俗學家卡爾·特奧多爾·普羅伊斯論泛靈論和史前泛靈論的文章,這讓我們談到了幽靈及其在史前泛靈論時代的作用。同時本雅明講了很多怪夢,夢裡面幽靈起著很大的作用,比如空空的大房子的內容,房子裡,尤其是在窗前,有幽靈在跳舞似的飄過。
我後來對這些談話進行過深入的批判探討,我當時記錄道,“如果我真的想跟本雅明走,就必須進行龐大的修正。我的猶太復國主義植根於我的心靈深處,是他不可能隨便用某種東西動搖得了的。”我也記道:“‘某種程度上,這個詞是一種正在形成的觀點的印戳,我還從沒有聽到過誰像本雅明這樣經常使用這個詞的。”
這一切當然是跟他對歷史哲學的興趣密不可分的。他說了一句難懂的話,說歲月的排列可以計數,但不可以編號,我們緊跟著就此談了整整一下午。談到了過程、數字、序列和方向的意義。雖然時間肯定是一種過程,它也有一個方向。我說,我們怎麼能知道時間不是像某些曲線一樣的呢,它們雖然在一點上有一個連續的過程,但沒有哪一點上有一個切線,這就是說,有一個可以確定的方向。我們討論年份是否跟數學一樣可以交換,就像它們可以編號一樣。我還保留了這次談話的部分記錄。我在日記裡寫道:“本雅明的精神繞著圈子,還將圍繞他從各個方面接近的神話現象轉很久。在歷史的角度,他從浪漫主義談起;在詩歌的角度,他從荷爾德林談起;在宗教的角度,他從猶太教談起;還從司法的角度。如果我有一天會有我的哲學——他對我說道——某種程度上那將是一種猶太教哲學。”
本雅明剛收到多拉的一份禮物,是帶有古斯塔夫·多雷的偉大的和想像力豐富的繪圖的巴爾扎克《都蘭趣話》的精美版本,我翻看了一個晚上。他的房間裡也有一本很漂亮的福樓拜的《布法與白居謝》的法文版。本雅明誇獎《別緻意見目錄》,聲稱福樓拜是根本無法翻譯的。
在我做客期間我們下了多回的棋。本雅明下棋慢得要命,讓人絕望。由於我下得比他快,可以說總是輪到他走棋。我輸了多拉和他一起跟我下的一局。
這裡也許應該提一下,本雅明當時就很喜歡閱讀犯罪小說,尤其是在斯圖加特收集的已出版的經典的美國和法國小說的譯本,如莫里斯·格林、艾米麗·加博里奧(《勒科先生》),他在慕尼黑時閱讀了毛里斯·勒布朗描寫紳士盜賊阿爾塞納·魯平的小說集。後來他讀了很多瑞典作家黑勒的作品,30年代再加上喬治·西默農的圖書,他有時在信中向我推薦它們,當然強調必須讀法文原版,才能尊重它們。奇怪的是,他好像從沒說起過普魯斯特,也可能是因為他感覺他和赫塞爾翻譯的水平相當,或許也是因為我的法語水平不足以進行這種閱讀。在相當認真地羅列他讀過的圖書目錄中,我發現有很多犯罪小說,他當時就告訴過我這一目錄,它也保留在他的遺物裡(從1915年起的)。
我毫不懷疑,我們的關係從熟人向朋友的突破和轉變是在1916年夏天,而且跟多拉有很大的關係,他跟她講到了我。我原先是邀請他來奧伯斯多夫我那裡的。多拉後來告訴我,反過來邀請我去希斯豪普特相聚,是她的倡議,這是跟他平時的習慣大相徑庭的。他談到的我對猶太教的熱情首先喚醒了她的興趣。
本雅明在慕尼黑一直待到1916年12月20日左右,他在那裡夏季學期就開始師從研究古代美洲的學者瓦爾特·雷曼,學習墨西哥文化和瑪雅人和阿茲特肯人的宗教,這跟他對神話的興趣有著密切的聯繫。在這個只有少數幾人,首先幾乎沒有大學生去聽的講座上,西班牙傳教士貝納德·薩阿貢的人物和作品對本雅明很重要,瑪雅人和阿茲特肯人的傳統得以保存多是他的功勞。在那裡,本雅明於11月中旬和12月之間匆匆結識了里爾克。他驚奇地講起里爾克的禮貌,他的中國式禮貌已經讓我很難想象了。後來我在柏林他的寫字檯上看到了莫利諾的阿茲特肯語—西班牙語大詞典,那是他買來學習阿茲特肯語的,但他從沒有付諸過行動。後來,當我1919年去慕尼黑時,本雅明講述的雷曼課堂上的氣氛也催使我去聽了他的課。我在他那裡閱讀了瑪雅人的神靈頌歌,有一些我至今還能用原始語言背出來。
1916年11月10日弗朗茨·卡夫卡在慕尼黑朗讀他的小說《在流放地》,本雅明本來可以碰到他的,可惜他錯過了,我時常猜測這兩個人的相遇會具有怎樣的意義。
……
在我們八年的私人交往中,當然進行過無數次交談,有很多內容我記不得了,也有許多由於內容的重要性或特別的伴隨現象、判斷和說法深烙在我的記憶裡。因此,這裡呈現的本雅明的形象,無疑是個很個人化的、受我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決定影響的形象,儘管如此,我仍然希望它是真實的。
(In the eight years of our personal association we naturally carried on a great many conversations whose substance I have forgotten; ow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bject, however, or through some special concomitant circumstances, judgments, and formulations, many things became indelibly engraved in my memory. The picture of Benjamin offered here is undoubtedly very personal, shaped by the experiences and decisions of my own life. I hope it is nevertheless authentic.)
——〈序言〉
書名:本雅明:一個友誼的故事
作者:肖勒姆
譯者:朱劉華
出版社:上海澤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內容簡介
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和文學家,被譽為歐洲真正的知識分子,其罕見的才華和悲劇的人生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話題。
本雅明的生平和思想變動不拘,文風亦不像一般理性主義者般循規蹈矩。在阿倫特、阿多諾或是桑塔格的筆下,各自呈現給公眾的似乎是他矛盾的多側面。
肖勒姆以兩人間的私人信件為底本,步步揭示了徘徊於猶太神秘傳統與錫安主義,歐洲與巴勒斯坦之間的本雅明。尤其重要的是,肖勒姆的回憶,解釋了本雅明思想中的一個大變革,即他如何因為受了阿多諾、布萊希特,甚至其蘇聯女友的影響,而從猶太神秘主義傳統轉向馬克思主義。
【Excerpt】
〈友誼漸進(1916–1917年)〉
……
本雅明彬彬有禮,樂於傾聽和反駁,跟他交往的麻煩表面看來不是很嚴重,事實上卻很突出。他的周圍始終有一個憑直覺就能認出的沈默的禁區,即使沒有他,不少的時候將他表露出來的行為也會感染別人。這些行為主要是一種極端的故弄玄虛,這通常涉及到所有跟他個人有關的事情,有時當然也會被親自和親密地告訴意外地打破。這裡主要有三個麻煩。第一個是要尊重他的孤獨,這一條容易遵守,受到自然而然的界限感的支配。我很快就明白了,他重視這一尊重,這是跟他交往的一個先決條件,會增加他的信任。第二條我也容易做到,即他徹底反感談論日常的政治事件和戰爭進程。
(Associating with Benjamin was fraught with considerable difficulties, though on the surface these seemed insignificant in view of his consummate courtesy and willingness to listen. He always was surrounded by a wall of reserve, which could be recognized intuitively and was evident to another person even without Benjamin’s not infrequent efforts to make that area noticeable. These efforts consisted above all in a secretiveness bordering on eccentricity, a mystery-mongering that generally prevailed in everything relating to him personally, though it sometimes was breached unexpectedly by personal and confidential revelations. There were primarily three difficult requirements. The first was respect for his solitude; this was easy to observe, for it was dictated by a natural sense of limits. I soon realized that he appreciated this respect, a sine qua non for associating with him, and that it heightened his trust. The observance of the second requirement was particularly easy for me: his utter aversion to discussing the political events of the day and occurrences of the war.)
《書信集》出版之後,我在評論中對公開的信件中根本沒有談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常事件表示了驚訝,而這次大戰對我們這一代人產生過決定性的影響,它被出版人——我是這一時間段的負責人——指責為無法理解的疏忽或是因為審查。事實上情況是這樣的,在那些年,只有像我這樣採取同樣的態度或者顧及它的人,才能跟本雅明有較為密切的往來。正如上文中談到的,我們談到過我們對戰爭的原則性態度,但從沒有談過具體的戰事。尤其是在1916–1918年期間,這是一個沒有任何約定而被私下排除的領域,他在這些年寫的信件如實反映了這一事實真相。難的是要遵守第三條,即默默地忽視他的故弄玄虛,這經常需要真正的努力,因為在這樣一個十分嚴肅,甚至多愁善感的人身上,會有些出乎意料的、近乎可笑的特點,只要能夠避免講他不喜歡的朋友和熟人的名字。在提及他的生活情況時經常強烈要求絕對保密,而這只有極小部分才有意義。
(The third requirement, that of overlooking his secretiveness, often demanded a real effort, because there was something surprising, even ludicrous, about such secretiveness in someone as sober, as melancholy as Benjamin. He did not like to give the names of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if he could avoid it. When circumstances of his life were mentioned, there frequently was attached an urgent request for absolute secrecy; more often than not this made very little sense.)
慢慢地,此時也只是部分地,這一他人也能看出的故弄玄虛消失了,他開始主動講到一些人,而沒有對他們使用化名。這個傾向也符合他試圖將他的熟人們彼此分開的情況,對於我這個來自另一種猶太復國主義青年氛圍的人來說,有時要比對於跟他一樣來自德國猶太人知識分子圈子的人更有效。因此,我們僅偶然地才有共同的熟人,比如詩人路德維希·施特勞斯和哲學家大衛·鮑姆加特。他的其他朋友或熟人我是從1918年開始才慢慢地認識的(有些直到1945年之後)。概括起來我想說,跟他交往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細心,這些特點對於我的脾氣來說是很不自然的,只有跟他交往時我才會出現這些特點,令我自己都吃驚。
此外加上天才的直接印象:常從他的黑暗思維中顯露出的光亮,他在談話中試驗的能量和敏銳,那雜以風趣表達的意想不到的嚴肅,他用它來分析我心中翻滾的那些內容,主要是我的猶太復國主義信仰的迫切性和我的數學-哲學專業選擇所帶來的問題,這些都是他絕對想不到的。可他是位很好的聽眾,雖然他也喜歡口若懸河。他總是過分高估對方的實際教育水準。當我講到什麼我不熟悉的東西時,他就睜大眼睛。他提出很好的、大多數令人吃驚的問題。1915年他怎麼也聽不夠戰爭爆發時德國的參與,我給他弄到幾本小冊子,證明奧地利和德國的戰爭行為,當時在社會民主黨左派的領導下這些小冊子是非法流傳的。本雅明絕對不是個到處寫著的“堅定的和平主義者”。他不想跟這場戰爭有任何關係,但不是出於和平主義思想,他根本沒有這種思想。後來我們幾乎再也沒談過這些事情。他身上引人注目的是他對噪音極其敏感,他經常講到他的“噪音精神病”。這會徹底毀掉他。他有一次給我寫道:“其他人到底有沒有安靜的時候?我很想知道此事。”
……
我們在一次討論中談到,黑格爾是不是想將世界用演繹法推論到數學、哲學和神話。本雅明只肯將神話當作“世界”。他說,他自己還不清楚哲學的目的是什麼,因為“世界的意義”不需要先被找到,因為它已經存在於神話之中了。神話就是一切;其餘的一切,包括數學和哲學只是一種掩飾,一種形成於它自身內部的表象。我回答說,除了神話還有數學,直到計算世界之偉大的微分方程式被發現,更有可能是證明瞭不可能有這種方程式。那時候就表明神話是正確的,哲學不是什麼特別的東西,只有宗教突破神話的這個世界。我爭辯,數學可能是神話的一部分。神話裡充滿哲學,自從他的荷爾德林論文以來本雅明就對此研究了許多年,實際上直到他的生命結束都在研究,他的這一重要轉變在這裡頭一回表現了出來,還影響了我們的許多次談話。
(During a discussion of whether Hegel had wished to deduce the world we turned to mathematics, philosophy, and myth. Benjamin accepted myth alone as “the world.” He said he was still not sure what the purpose of philosophy was, as there was no need 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the world”: it was already present in myth. Myth was everything; all else, including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was only an obscuration, a glimmer that had arisen within it. I responded that in addition to myth there was mathematics—until the great differential equation had been found that would express the world, or, more probably, until it was proved that there could be no such equation. Then myth would be justified. Philosophy, I said, was nothing independent, and only religion broke through this world of myth. I denied that mathematics could be part of myth. Benjamin’s decided turn to the philosophic penetration of myth, which occupied him for so many years, beginning with his study of Hölderlin and probably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was manifes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left its mark on many of our conversations.)
本雅明在談到這些時已經講到司法和公正的區別了,說司法是一種只能在神話世界裡建立的秩序。四年之後他在其《暴力批判》裡更詳盡地介紹了這一思想。在這段時間裡,本雅明一定更深地接觸到了巴赫奧芬的文章,也讀過民俗學家卡爾·特奧多爾·普羅伊斯論泛靈論和史前泛靈論的文章,這讓我們談到了幽靈及其在史前泛靈論時代的作用。同時本雅明講了很多怪夢,夢裡面幽靈起著很大的作用,比如空空的大房子的內容,房子裡,尤其是在窗前,有幽靈在跳舞似的飄過。
我後來對這些談話進行過深入的批判探討,我當時記錄道,“如果我真的想跟本雅明走,就必須進行龐大的修正。我的猶太復國主義植根於我的心靈深處,是他不可能隨便用某種東西動搖得了的。”我也記道:“‘某種程度上,這個詞是一種正在形成的觀點的印戳,我還從沒有聽到過誰像本雅明這樣經常使用這個詞的。”
這一切當然是跟他對歷史哲學的興趣密不可分的。他說了一句難懂的話,說歲月的排列可以計數,但不可以編號,我們緊跟著就此談了整整一下午。談到了過程、數字、序列和方向的意義。雖然時間肯定是一種過程,它也有一個方向。我說,我們怎麼能知道時間不是像某些曲線一樣的呢,它們雖然在一點上有一個連續的過程,但沒有哪一點上有一個切線,這就是說,有一個可以確定的方向。我們討論年份是否跟數學一樣可以交換,就像它們可以編號一樣。我還保留了這次談話的部分記錄。我在日記裡寫道:“本雅明的精神繞著圈子,還將圍繞他從各個方面接近的神話現象轉很久。在歷史的角度,他從浪漫主義談起;在詩歌的角度,他從荷爾德林談起;在宗教的角度,他從猶太教談起;還從司法的角度。如果我有一天會有我的哲學——他對我說道——某種程度上那將是一種猶太教哲學。”
本雅明剛收到多拉的一份禮物,是帶有古斯塔夫·多雷的偉大的和想像力豐富的繪圖的巴爾扎克《都蘭趣話》的精美版本,我翻看了一個晚上。他的房間裡也有一本很漂亮的福樓拜的《布法與白居謝》的法文版。本雅明誇獎《別緻意見目錄》,聲稱福樓拜是根本無法翻譯的。
在我做客期間我們下了多回的棋。本雅明下棋慢得要命,讓人絕望。由於我下得比他快,可以說總是輪到他走棋。我輸了多拉和他一起跟我下的一局。
這裡也許應該提一下,本雅明當時就很喜歡閱讀犯罪小說,尤其是在斯圖加特收集的已出版的經典的美國和法國小說的譯本,如莫里斯·格林、艾米麗·加博里奧(《勒科先生》),他在慕尼黑時閱讀了毛里斯·勒布朗描寫紳士盜賊阿爾塞納·魯平的小說集。後來他讀了很多瑞典作家黑勒的作品,30年代再加上喬治·西默農的圖書,他有時在信中向我推薦它們,當然強調必須讀法文原版,才能尊重它們。奇怪的是,他好像從沒說起過普魯斯特,也可能是因為他感覺他和赫塞爾翻譯的水平相當,或許也是因為我的法語水平不足以進行這種閱讀。在相當認真地羅列他讀過的圖書目錄中,我發現有很多犯罪小說,他當時就告訴過我這一目錄,它也保留在他的遺物裡(從1915年起的)。
我毫不懷疑,我們的關係從熟人向朋友的突破和轉變是在1916年夏天,而且跟多拉有很大的關係,他跟她講到了我。我原先是邀請他來奧伯斯多夫我那裡的。多拉後來告訴我,反過來邀請我去希斯豪普特相聚,是她的倡議,這是跟他平時的習慣大相徑庭的。他談到的我對猶太教的熱情首先喚醒了她的興趣。
本雅明在慕尼黑一直待到1916年12月20日左右,他在那裡夏季學期就開始師從研究古代美洲的學者瓦爾特·雷曼,學習墨西哥文化和瑪雅人和阿茲特肯人的宗教,這跟他對神話的興趣有著密切的聯繫。在這個只有少數幾人,首先幾乎沒有大學生去聽的講座上,西班牙傳教士貝納德·薩阿貢的人物和作品對本雅明很重要,瑪雅人和阿茲特肯人的傳統得以保存多是他的功勞。在那裡,本雅明於11月中旬和12月之間匆匆結識了里爾克。他驚奇地講起里爾克的禮貌,他的中國式禮貌已經讓我很難想象了。後來我在柏林他的寫字檯上看到了莫利諾的阿茲特肯語—西班牙語大詞典,那是他買來學習阿茲特肯語的,但他從沒有付諸過行動。後來,當我1919年去慕尼黑時,本雅明講述的雷曼課堂上的氣氛也催使我去聽了他的課。我在他那裡閱讀了瑪雅人的神靈頌歌,有一些我至今還能用原始語言背出來。
1916年11月10日弗朗茨·卡夫卡在慕尼黑朗讀他的小說《在流放地》,本雅明本來可以碰到他的,可惜他錯過了,我時常猜測這兩個人的相遇會具有怎樣的意義。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