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復」、「複」與「覆」的異同(四十一)
2025/11/12 08:32
瀏覽66
迴響0
推薦22
引用0

   」、「」的異同(四十一)

六、「復」字的今義與用法

「復」字在現代可引申為「恢復」之義(續)

   司馬遷的《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裡說:

齊王惑於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馮驩曰:『借臣車一乘,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於國而奉邑益廣,可乎?』孟嘗君乃約車幣而遣之。…秦王大悅,乃遣車十乘黃金百鎰以迎孟嘗君。馮驩辭以先行,至齊,說齊王曰:『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復孟嘗君,而益與之邑以謝之?孟嘗君必喜而受之。秦雖彊國,豈可以請人相而迎之哉!折秦之謀,而絕其霸彊之略。』齊王曰:『善。』乃使人至境候秦使。秦使車適入齊境,使還馳告之:『王召孟嘗君而復其相位,而與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戶。』秦之使者聞孟嘗君復相齊,還車而去矣。自齊王毀廢孟嘗君,諸客皆去;後召而復之,馮驩迎之。未到,孟嘗君太息嘆曰:『文常好客,遇客無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餘人,先生所知也。客見文一日廢,皆背文而去,莫顧文者。今賴先生得復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復見文乎?如復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孟嘗君列傳〉:是《史記》裡的孟嘗君的專傳,記載孟嘗君為了維護統治地位,竭力網羅人才,以擴大自己的勢力。

齊王:是齊湣王(「湣」音ㄇ〡ㄣˇmǐn),媯姓田氏名地(?—284B.C.),田齊第六任君主,齊宣王之子;發動垂沙之戰大敗楚國,函穀關之戰敗於秦國;284B.C.樂毅破齊七十二城,出逃莒城,被楚國將領淖齒所殺。

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名高其主」是「名聲高於其國君主、名聲比齊湣王還高」,「擅」音ㄕㄢˋshàn,是「專斷、獨行」,「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是「名聲比齊湣王還高並且專斷齊國的權柄」。

廢孟嘗君:「廢」是「捨棄、罷去」,「廢孟嘗君」是「罷去孟嘗君的相位」。

馮驩:是孟嘗君門下食客,生卒不詳,戰國時齊人,曾以「食無魚、出無車」彈鋏而歌。

借臣車一乘:「借」是「把財物暫時給他人使用」,「乘」音ㄕㄥˋshèng是「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借臣車一乘」是「暫時給我一輛車使用」。

可以入秦:「可以」是「能夠」,「入秦」是「進入秦國、前往秦國」,「可以入秦」是「能夠前往秦國」。

奉邑益廣:「奉」是「俸」的假借字,「奉邑益廣」是「作為俸祿的封地更加廣闊」。

約車幣:預先說定的車輛與錢幣。

秦王大悅:「秦王」是「秦昭襄王(325—251B.C.),嬴姓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悼武王之弟,在位56年」,「悅」是「高興」,「秦王大悅」是「秦昭襄王大為高興」。

遣車十乘黃金百鎰:「遣車」是「派遣車隊」,「鎰」是「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以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遣車十乘黃金百鎰」是「派遣十輛車的車隊攜帶一百鎰的黃金」。

迎孟嘗君:「迎」是「接」,「迎孟嘗君」是「接孟嘗君到秦國」。

辭以先行:「辭」是「告別」,「先行」是「走在前面」,「辭以先行」是「以必須先行回齊國而告辭」。

說齊王:向齊湣王進說詞。

先秦使之未到:在秦使尚未到達的時候。

復孟嘗君:「復」是「恢復」,「復孟嘗君」是「恢復孟嘗君的相位」。

益與之邑以謝之:「益」是「增加」,「邑」是「封邑」,「謝」是「賠罪、認錯、謝罪」,「益與之邑以謝之」是「增加給他封邑來向他賠罪」。

喜而受之:歡喜的接受。

秦雖彊國:「彊」是「今字作『強』,壯盛、強大」,「秦雖彊國」是「秦國雖然是壯盛強大的國家」。

請人相而迎之:把別國的相國請去當相國,並且大大方方的迎接去的。

折秦之謀:「折」是「損毀破壞」,「折秦之謀」是「破壞秦國的計畫」。

霸彊之略:成為強國而稱霸的謀略。

使人至境候秦使:派人到邊境等候秦國使者。

適入齊境:「適」是「剛才」,「適入齊境」是「剛剛進入齊國境內」。

使還馳告之:「還」音ㄒㄩㄢˊxuán是「隨即、立刻」,「使還馳告之」是「齊國派去的人立刻奔告秦使」。

王召孟嘗君:齊王已徵召孟嘗君。

復其相位:「復」是「恢復」,「復其相位」是「恢復他的宰相職位」。

而與其故邑之地:而且給他原有的封邑之地。

又益以千戶:再增加一千戶的俸祿。

聞孟嘗君復相齊:「復相齊」的「復」是「再、又」,「復相齊」是「再擔任齊國宰相」,「聞孟嘗君復相齊」是「聽說孟嘗君再次擔任齊國宰相」。

還車而去:「還」音ㄏㄨㄢˊhuán ,是「返回」,「還車而去」是「車子返回而離去」。

毀廢孟嘗君:「毀」是「傷害」,「廢」是「捨棄」,「毀廢孟嘗君」是「傷害捨棄孟嘗君」。

諸客皆去:「諸」是「眾多、各個」,「客」是「食客、寄食貴族豪門的人」,「諸客皆去」是「眾多食客們都離開了」。

召而復之:「召」是「召喚,上對下的呼喚」,「復」是「恢復」,「召而復之」是「得到齊王的徵召而恢復宰相的職位」。

馮驩迎之:「迎」台北音〡ㄥˋyìng,北京音〡ㄥˊyíng,是「對方尚未到達而親自前往迎接」,「馮驩迎之」是「孟嘗君尚未到達臨淄馮驩就親自前往迎接」。

太息嘆曰:「太息」是「大聲嘆氣」,「嘆曰」是「感慨著說」,「太息嘆曰」是「大聲嘆口氣後感慨著說道」。

文常好客:「好客」是「喜愛接納款待客人」,「文常好客」是「我田文平日喜愛接納款待客人」。

遇客無所敢失:「遇客」是「對待客人」,「遇客無所敢失」是「對待客人從不敢有任何失禮處」。

見文一日廢:看到我被罷官的那一日。

背文而去:「背」是「拋棄」,「背文而去」是「背棄我田文而離去」。

莫顧文者:「顧」是「照應」,「莫顧文者」是「沒有留下來照應我田文的」。

得復其位:「復」是「恢復」,「得復其位」是「能夠恢復齊國宰相之位」。

有何面目復見文:「復」是「再、又」,「有何面目復見文」是「有甚麼面目再讓我田文見到」。

復見文者:「復」是「再、又」,「復見文者」是「再讓我田文見到的人」。

唾其面:往他的臉上吐唾沫,表示鄙視、侮辱他。

大辱之:大大的羞辱他。

    整段話的意思是說:「齊湣王聽信秦國和楚國毀謗孟嘗君的話,以為孟嘗君名聲比齊湣王還高並且專斷齊國的權柄,於是就罷去孟嘗君的相位。…馮驩對孟嘗君說:『暫時給我一輛車使用,讓我到秦國一趟,一定讓你更受齊王尊重而且封地更廣闊,可以嗎?』於是孟嘗君照說定的需要給他車輛與錢幣,派他到秦國去。…秦昭襄王大喜,於是派遣十輛車子的使節團攜帶一百鎰的黃金,去迎接孟嘗君到秦國。馮驩告辭先回國,回到齊國,遊說齊湣王說:『大王怎麼不在秦國使節團未到之前,恢復孟嘗君的相位,再增加他的封邑向他賠罪認錯呢?如果這樣孟嘗君必定會歡喜的接受。秦國雖然強大,哪裡可以把人家的相國接去的呢!杜絕秦國的謀劃,就可斷絕他成為強國而稱霸的謀略了。』齊湣王說:『很好。』於是派人到邊境等候秦國使節團。秦國使節團的車輛剛入齊境,齊國派到邊境的人立刻奔告秦使:『齊王已徵召孟嘗君而且恢復他的相位,而且把他舊有的封邑再增加一千戶。』秦國使節團聽說孟嘗君再次相齊,回轉車子離去了。自從齊王罷免孟嘗君相位,那些食客們都離開了。後來又被齊王徵召而恢復了相位,馮驩在孟嘗君尚未到達臨淄就親自前往迎接他。還沒到臨淄城的時候,孟嘗君大聲嘆口氣後感慨著說道:『我喜好賓客樂於養士,接待賓客從不敢有任何失禮處,有食客三千多人,這是先生您所瞭解的。但是賓客們看到我被罷官,都背離而離去,沒有一個顧念我的。如今靠著先生得以恢復相位,客人還有甚麼面目再讓我田文見到的呢?如果有再讓我田文見到的人,一定往他的臉上吐唾沫,大大的羞辱他。』」

    〈孟嘗君列傳〉總共出現17次「復」字,大部分是「再、又」之義,只有「復孟嘗君」、「王召孟嘗君而復其相位」、「後召而復之」、「今賴先生得復其位」四次的「復」是「恢復」的意思。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