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復」、「複」與「覆」的異同(三十八)
2025/11/03 05:50
瀏覽128
迴響0
推薦38
引用0

   」、「」的異同(三十八)

六、「復」字的今義與用法

「復」字在現代仍有本義「返回、回來」之義(三)

    曾鞏《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的前言說:

熙甯元年冬,廣德軍作新門鼓角樓成。太守合文武賓屬以落之,既而以書走京師,屬鞏曰:「為我記之。」鞏辭不能,書反復至五六,辭不獲,乃為其文。

曾鞏:字子固(1019—1083A.D.),建昌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廣德軍: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A.D.)設立的軍事行政區劃,治所在今安徽省廣德市桃州鎮,屬江南東路建康帥府管轄。

鼓角樓:俗稱鐘鼓樓,位於中安徽廣德市升平街和景賢街路口處。

前言:文章開頭的文字,用以說明寫作動機、背景等。

熙甯元年:「熙甯」是「北宋神宗趙頊的第一個年號」,「熙甯元年」是「1068A.D.」。

新門鼓角樓:「新門」是「的城」,「新門鼓角樓」是「門上鼓角樓」。

太守:在宋朝太守只是刺史或知府的別稱;時廣德軍刺史是棄官尋母的朱昌壽。

文武賓屬:「賓屬」是「僚屬」,「文武賓屬」是「僚屬的文武官員」。

以落之:「落」是「古代建築物完成時舉行的祭禮,相當於現在的落成典禮」,「以落之」是「為之舉行落祭,舉行新門鼓角樓的落成典禮」。

既而以書走京師:「既」是「完畢、完了」,「書」是「書信」,「走」是「往來運送」,「京師」是「京城,時京師在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境內)」,「既而以書走京師」是「建新門鼓角樓落成典禮之後,寄一封信到京城來」。

為我記之:替我作一篇記敘的文章。

書反復至五六:「復」是「返回、回來」,「書反復至五六」是「書信來回五六遍」。

辭不獲:辭謝而不得允許。

    整段話的意思是說:「熙甯元年(1068A.D.)冬天,廣德軍建築了新的門鼓角樓完工。太守朱昌壽與文武寮舉行過落成典禮後,寄信到京城來,囑咐我說:『替我作一篇記敘的文章』。我推辭不能夠寫,書信來回五六遍,推辭不掉,於是寫了這篇文章。」

    「書反復至五六」就是本義「返回、回來」意思

 

    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裡有一小段:

行者笑道:「誠然勞苦。你們還只是吊著受疼,我老孫再不曾住腳,比急遞鋪的鋪兵還甚,反復裡外,奔波無已。因是偷了他的寶貝,方能平退妖魔。」

吳承恩:字汝忠(1506—1582A.D.),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江蘇漣水縣,明代文學家,《西遊記》作者。

《西遊記》: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奇幻小說,敘述釋玄奘與徒弟孫悟空、豬悟能以及沙悟淨前往西方的天竺取佛經的故事。

行者:尚未剃除頭髮,卻過著出家生活的佛教徒;《西遊記》裡稱孫悟空。

勞苦:勞累辛苦。

受疼:遭受疼痛。

老孫:《西遊記》裡孫悟空的自稱,「老」是「詞頭,不過用來自稱不見」。

不曾住腳:「住」是「停止」,「不曾住腳」是「腳走個不停、沒有停腳的時候」。

急遞鋪:驛站,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

反復裡外:「復」是「返回、回來」,「反復裡外」是「裡裡外外反復來回的」。

奔波無已:「奔波」是「勞碌奔走」,「無已」是「無止、無盡、沒有停止」,「奔波無已」是「勞碌奔走個不停」。

寶貝:貴重的物品,很有價值很有作用很重要的東西。

平退妖魔:「平退」是「平定而退去」,「妖魔」是「怪異的鬼物」,「平退妖魔」是「平定妖魔讓他退去」。

    整段話的意思是說:「孫悟空笑著說道:『實在勞累而辛苦;你們還只是被吊著遭受一些疼痛,我老孫卻忙得沒有停腳的時候,比驛站里的兵丁還忙碌,裡裡外外反復來回的,勞碌奔走個不停;由於是偷了他們很有作用的東西,才能夠平定妖魔讓他退去。』」

    「反復裡外」就是本義「返回、回來」意思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卷八.局詐》裡說:

既歸,深德王,持刺謁謝,則門闔無人。疑其侍主未復 (歸)。三日三詣,終不復見。

蒲松齡:字留仙(1640―1715A.D.),一字劍臣,山東淄川人,清代小說家。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又稱《鬼狐傳》,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A.D.)蒲松齡所著的奇聞軼事小說。

〈局詐〉:在十二卷本《聊齋志異》的第八卷,故事共三則,第一則寫御史被騙,第二則寫副將軍被騙,這兩則都是求升官被騙的故事,第三則寫李生被道士騙去古琴的故事。

歸:回到家

深德王:「德」是「感激、感恩」,「深德王」是「深深的感激姓王的人」

持刺謁謝:「刺」是「名片、名帖」,「謁」是「進見、拜見」,「持刺謁謝」是「拿著名片去拜見道謝」。

門闔無人:「闔」是「掩蓋、關閉」,「門闔無人」是「大門關閉裡面沒有人」。

疑其侍主未復 (歸) :「未復 (歸)」有異文,有版本作「未復」,也有版本作「未歸」,「未復」就是「未歸」,「復」是本義「返回、回來」,「疑其侍主未復 (歸)」是「懷疑他侍候主人(公主)還沒回來」。

三日三詣:「詣」是「前往拜訪」,「三日三詣」是「「三天連著去拜訪」。

整段話的意思是說:「御史回家後,深深感謝姓王的,帶著名片去拜訪他,可是大門緊閉無人應聲。御史以為是他侍奉公主未歸。三天接連去了三次,總也沒見到姓王的人。」 

    「疑其侍主未復 (歸)」的「未復」就是「未歸」,「復」是本義「返回、回來」的意思。

 

    《聊齋志異.卷八.局詐》另一篇〈局詐〉也出現幾次「復」字:

次日詣之,則廨舍寂然,惟一老隸應門。問之,云:「五更攜眷去,不知何作,言往復可三日耳。」如期往伺之,日暮,並無音耗。

次日詣之:第二天去拜見。

廨舍寂然:「廨」音ㄒ〡ㄝˋxiè,是「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舍」是「房屋」,「廨舍寂然」是「官署的房屋裡竟悄悄的」。

老隸應門:老差役在看門。

攜眷:帶領親屬家人。

往復可三日:「復」是本義「返回、回來」,「往復可三日」是「來回大約要三天」。

如期:按照約定的期限。

音耗:音訊、消息。

整段話的意思是說:「第二天去拜訪程某時,公館裏寂靜無聲,只有一個老差役看門,李生一問,老差役說:『程縣丞五更時分帶著家眷走了,不知去幹什麼,只說回來大約得三天。』三天後李生又去程氏門前等候,直到天色已晚,連個人影也沒見。」

    「言往復可三日耳」的「復」是本義「返回、回來」的意思。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