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返鄉散記(二)---陪伴老友
2025/02/17 12:35
瀏覽1,163
迴響18
推薦106
引用0

老林是我小學初中又是同鄉近鄰的老同學,若返鄉大多會找他聚聚聊聊。兩年前林妻罹癌去世後,一直走不出哀傷。這兩年來蒼老許多,總會勸他節哀放下。林嘆道:生前同進同出,形影不離,現在處處都有她的身影,豈能說放下就放下?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要放下談何容易?大年初三,林來訪與我閒談片刻,他起身告辭時,我說讓我送你吧!返他家約半公里的路,邊走邊談,他捨不得分手,特地繞遠路才回家。走入他家偌大的庭院,庭院原本翠綠井然的景觀已顯雜亂,看得出主人久無經營了。林有些羞愧說道:一段時間沒整理,都野成這樣了。我說:甚好,看來很有生命力。他感激地看了我一下,又帶我去看養魚池,幾隻錦鯉正優游。逗留約半小時要告辭時,他說:讓我送你回家吧!

抵達老家門口時,我說:明天下午出來走走吧!他一口答應。第二天下午走過疏洪池再順路走向附近田間農路,一路暢談有說有笑,彷彿回到童年時光。林滿是歡愉,顯得神清氣爽年輕許多。返林家後,突然下雨,林要兒子送我回家。抵達老家時,林的兒子滿臉誠懇說道:叔叔,若有空,能否常來陪伴我爸?這兩天,我爸精神特別好--。我點頭,鄭重說道:很樂意。

一直悶在家不想外出的老林,已經答應邀請,會安排時間來新竹走走了。此事,讓我領悟到,對深陷愁緒的至親知己,與其好言相勸,不如多陪他們外出散心,化關心為實際行動。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家居生活
上一則: 為霞尚滿天
下一則: 返鄉散記(一)---迷路記
迴響(18) :
18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
2025/03/03 22:26
讚讚好好的!

一起合作祝福您了ROES恭喜恭喜

謝謝郭老師的祝福!!! 旭日初昇2025/03/04 12:17回覆
17樓. 王國良(阿國)
2025/02/28 16:30
.
這位老友既是同學也是鄉親,您又待人熱誠,難怪他喜歡跟您聊天,見面聊天勝過電話或網路聊天。

有機會與好友面敘的確要比電話、網路聊天更具溫度。

謝謝阿國兄的肯定與鼓勵!!!

旭日初昇2025/03/01 11:20回覆
16樓. 郁勝
2025/02/27 22:25
老友沒來時他還可以看魚,我沒池子可看魚,就看部落格。得意

賞魚、賞讀部落格,看看芸芸眾生----。

旭日初昇2025/02/28 11:50回覆
15樓. 城市小農
2025/02/27 19:25
有老友的陪伴
確實彌足珍貴,共同的回憶共同的話題,讓人回到曾經的青春歲月,那份活力和熱情就活過來了。大哥真是仁慈體貼!

與老同學敘舊話從前,回到童年無憂時光。

彼此陪伴,共享回憶點滴,也感嘆時光易逝---。

旭日初昇2025/02/28 11:45回覆
14樓. 米若絲
2025/02/26 08:14
老友相聚有交集,可暢談同歡。人是群體動物,獨居較難,何不建議老林上網到聯網開部落格,不拘話題暢談紓解心情。

老友有共同的回憶與話題,這部分連至親也無法替代。

老友適時地陪伴,必然有助益。米兄建議甚好,會與老林說說。

旭日初昇2025/02/26 11:54回覆
13樓. 意樵
2025/02/25 15:15
做個有耐性的傾聽者

有你這樣的同學朋友陪伴,他是幸運的。

我也常碰到失去另一半的長輩,有兒女相伴的,多少能彌補一些失落,最重要的還是得靠他自己走出來。

我現在照護一個阿姨,今年83y,伯伯兩年半前離世,她至今患憂鬱症走不出來,兒女雖孝順,卻沒時間陪她,甚至聽她叨叨絮絮重複性的緬懷過去。

我陪阿姨的時間有限,她卻在有限的時間裡與我話舊說從前。

阿姨年紀大了,憂鬱症很深合併精神上的異常,還有因腦神經退化造成的失智,讓她長期處在情緒不穩不佳的狀態下。

阿姨在情緒上很依賴她的姐姐和另一個朋友,今時這兩位都已離世。

人年紀大了,能有與自己相伴的好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長者很需要聊天、談心,許多長者因個性、體力、環境而走不出去,老待在家裡,更容易有身心異常現象。

意樵的工作很有意義,利用專業陪伴、照顧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者,讓其不至於乏人關心而有不幸事件發生。

年紀大了,社交圈也跟著縮小,我現在除了至親手足,就是幾個老友了。但我能盡量結交幾個志同道合新夥伴,如球友、歌友、談友(聊天)---。

老化過程是很辛苦、不堪的,該如何度過,除靠自己,至親好友的相陪也是極其重要。

旭日初昇2025/02/26 11:47回覆
12樓. cundiff
2025/02/22 16:08
很可貴  很難得,能這樣真心陪伴老友。坐而言 不如起而行, 真的是如此。
好友在你陪伴下  露出笑容, 越來越好。你還答應他孩子  多邀約 ..真是有心人

這樣的情誼  金錢買不到讀者的我好感動。好感動。

其實真正陪在同學身邊的是他的家人,我們一年難得見幾次面。

只是老友見面,可以盡情傾訴思念亡妻情懷,我能做的就是傾聽、外出走走散心,讓他換個心情罷了。

cundiff如此盛讚,讓我羞愧不已,其實這一兩年面對老友的喪妻之痛,自愧做得太少了!!!

旭日初昇2025/02/23 13:57回覆
11樓. sallychen
2025/02/20 15:09
有感


來回看了多次你這篇貼文,心中滿滿感觸。

我真能體會夫妻生活多年,一方先離去的失落心情!

那種融入生命的撕裂感,大抵是外人難以體會得到。

以前一位網友,妻子過世後,文字哀思而不悽愴,

卻句句奪人淚下,因為,真情是藏不住的。

或許,就只有交給時間來沖淡和釋懷。

而有你這般摯友的陪伴、關懷,就是福氣!

你的善體人意,親身踐履,也令眾人敬服。

觀察過身邊有幾個親友另一伴先走的情緒反應並不盡然相同,心得是形影不離者,大多會經過一段(至少半年以上)的隱居療傷期,不與外界聯絡,逐漸恢復到生活正軌,大約在二年左右。

夫妻原本就有各自空間者,療傷止痛期大約半年內即可走出抑鬱。而夫妻不和形同冤家者,反而更能活出自我、過著悠遊自在的生活。

同學伉儷形影不離,哀傷自不在話下。他原本就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不致隱居避不見人。三個兒子與孫子們也常利用假期回家陪老爸,我因與他們夫婦熟稔,加上是自小的玩伴與同學,故可以敞開心胸與我暢談心事。

年長者除了老伴,能談心的老友也極其重要。謝謝Sally的肯定支持與鼓勵!!!

旭日初昇2025/02/22 11:08回覆
10樓. vivi 之東張西望
2025/02/19 14:54

(二)

她在「找爸爸」的路上從未停止的禱告,

神的陪伴,

讓淚水少了,讓最難的一段相思被滿足了

直到有一天她說爸爸已進入天堂享美福,可以放心了。

她仍然常去小徑散步,少了急迫,多了甜蜜的感恩。

回歸到溫柔的想念與靈裡的安息,

母親引領著我和弟弟繼續幸福感恩的日子。

是讓父親在天上也能同樣感恩的日子。


信仰的力量與陪伴,讓令堂逐漸走出至哀與至痛。

也是來自母性的力量,引領家人繼續過著幸福感恩的日子。

感謝vivi如此感人動人經歷的分享,讓我們了解到信仰、愛情、親情的偉大力量。

旭日初昇2025/02/20 12:21回覆
9樓. vivi 之東張西望
2025/02/19 14:51

(一)

父親過世後那將近一年的時光裡,

母親常在黃昏飯後,認真的說要去找爸爸。

就是走進他們常常散步的小徑,

看著他們常一起看望的小樹小花,坐在他們常坐的小石頭上,

聞著同樣的草香,聽著同樣的綠繡眼白頭翁和小麻雀……。

如詩如畫的情境裡,

深深感受到令堂對令尊無限的愛意與哀思---。

旭日初昇2025/02/20 12:13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