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券」和「彩卷」兩詞,不只長相相似,讀音也很像。您知道嗎?網路上查到的「彩卷」資料量,竟然有「彩券」的一半。「彩券」是否可以寫成「彩卷」呢?請看本文介紹。
(一) 彩券
《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ㄘㄞˇ ㄑㄩㄢˋ。一種賭博性的投機票券,中獎者發給獎金。亦稱為「彩票」。
《閩南語辭典》對於「彩券」詞條,只標音讀是tshái-kuàn,又唸作tshái-kǹg,未作詞義解釋。但在「券」詞條舉了例子「彩券」,解釋為一種賭博性的投機票券,中獎者發給獎金。
《國語辭典》和《閩南語辭典》皆說彩券是賭博性又投機之物,可見得解釋偏向負面。但其實買彩券是在賭運氣而非賭博,因為法律是禁止賭博的行為。至於又說投機,其實應是投注,因為做人太投機不好。
《漢典》查無資料。
(二) 彩卷
《國語辭典》、《閩南語辭典》和《漢典》皆查無資料。
(三) 獎券
《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ㄐㄧㄤˇ ㄑㄩㄢˋ。定期發行,附有獎金或獎項的證券。
《閩南語辭典》解釋如下:音讀是tsióng-kuàn,又唸作tsióng-kǹg。詞義未作解釋。
《漢典》解釋如下:彩票;作為獎勵而贈送的優待票券。
早年台灣並無發行彩券,而是發行「愛國獎券」。《漢典》對獎券的解釋,和以前大家熟知的愛國獎券,顯然並不相符。
(四) 彩票
《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ㄘㄞˇ ㄆㄧㄠˋ。一種賭博性的投機票券,中獎者發給獎金。如賽馬的彩票。亦稱為「彩券」。
《閩南語辭典》查無資料。
《漢典》解釋如下:其上印有編號的一種票券。它售給想靠碰運氣而得彩金的人。以售得之款的一部分作為彩金,分頭彩、二彩等各種等級。抽彩方法通常是以轉動摇彩轉筒以决定中彩的彩票。
《維基百科》只設「彩票」詞目,但使用者若輸入「彩券」或「彩卷」,皆可導向「彩票」的詞目解說。維基解釋如下:
彩票即「博彩」,又稱為彩券,是指印有號碼圖形或文字供人們填寫、選擇、購買並按特定規則取得中獎權利的憑證。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解釋為「通過抽籤搖彩,憑機會在一定範圍的人們中分配獎品或獎金」。當今世界上共有110多個國家在發行彩票,按特徵分類主要有傳統型彩票(例:愛國獎券)、即開型彩票(例:刮刮樂)、樂透型彩票(例:大樂透)、數字型彩票(例:三星彩)和透透型彩票(例:運動彩券)。
接下來到谷歌網站做關鍵字檢索,得到的資料量,在「╱」的左邊是點選「不限國家/地區」,右邊是點選「國家/地區:台灣」,若查詢"彩券",得166萬╱79萬;若查詢"彩卷",得43萬╱36萬;若查詢"彩票",得3790萬╱51萬。由查詢的結果得知,在台灣以使用「彩券」一詞居多,比「彩卷」多了1倍;至於在大中華,則以使用「彩票」一詞居多。
兩岸的辭典皆查不到「彩卷」一詞,但在台灣,「彩卷」的資料量,居然是「彩券」的一半。尤有進者,谷歌除了為「彩券」和「彩票」各設有10個關鍵字,也為「彩卷」一詞設了10個關鍵字。至於《維基百科》,雖然只設「彩票」詞目,但若輸入「彩券」或「彩卷」,皆可導向「彩票」詞目的解說。走筆至此,筆者還是要說,在台灣,最好寫辭典查得到的「彩券」一詞。您走在街上,有看到那一家彩券行的招牌是寫成「彩卷行」的嗎?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3) 大陸《漢典》
(4) 《維基百科》
[相關閱讀]
(1) 彩券圖片
(2) 彩券行圖片
(3) 愛國獎券圖片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旭日初昇2015/10/10 12:47世人券卷不分,只在乎能否中獎!歡迎旭日初昇格友回應,您說的有理。券與卷國語不同音,但在台語居然可以同音,券的白讀音是kǹg,卷的又見音中的白讀音也是kǹg,語言真是有趣。 王國良(阿國) 於 2015/10/11 10:54回覆
- 2樓. 多硯坊 (休)2015/09/26 14:33
彩卷,大概又是筆誤而形成可觀的資料量
證券、彩券(大陸稱彩票)才是正確的用法祝福中秋佳節愉快
歡迎多硯坊格友回應。「彩卷」是辭典查不到的詞,不知《維基百科》和「谷歌」為何納入查詢和做關鍵字?錯誤不斷累積的結果就是在網路上,「彩卷」的資料量已是「彩券」的一半,真是不可思議。 王國良(阿國) 於 2015/09/26 21:13回覆謝謝多硯坊格友的祝福,也祝福您 中秋節快樂。 王國良(阿國) 於 2015/09/26 21:15回覆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15/09/26 07:39這兩字讀音不同呀。歡迎無言格友回應。券念ㄑㄩㄢˋ,卷念ㄐㄩㄢˋ,讀音不同,但很相似。券的下半部件是刀,卷的下半部件是㔾(ㄐㄧㄝˊ),兩個部件的第一畫竟然相同。 王國良(阿國) 於 2015/09/26 08:0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