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一甲子,我的母校60歲生日。
校慶前夕,我傳了昔日師長的合照、姓名對照以及校友會邀請函到國中同學群組、校友會社團,並書寫以下文字,希望能打動更多校友參與盛會。
「您,是否記得這些師長?您,是否懷念在峨眉國中的歲月?您,想不想看看師長和母校現在的樣貌?
眼前就有個大好機會—11月6日是峨眉國中60週年校慶,現任校長、老師們和一群認真奉獻的校友,為籌備本次活動默默付出諸多心力,而我們只須出席,即可見到久違的師長同學校友以及陪伴你我成長的校園,如此機會怎能錯過呢?
11月6日,期盼與您相見!」
# 2
教務主任曾潤廷老師
# 3
這一天,我一大早便由媽媽家步行到母校。兩個月前剛回母校分享的我,對一切都不陌生,校門口的精神支柱依然堅挺有力,彩繪校友牆則更炫麗耀眼了,此時校長帶領著老師學生自校園而來,由學生以舞獅表演為校友牆揭牌。
「我想,如果我能為這面牆灑上一點繽紛,是不是,每個上下學的旅途會變得更加燦爛?」這樣的發想源自於如何讓校友在母校留下印記,而不是校慶活動結束一切歸零。於是,想到建置一個「校友牆」—從設計圖、清洗牆面、牆面噴漿到牆面彩繪,全由校友們及在校生共同打造。8月開始,從晨起到午後,從黃昏到日落,有校友攜著妻子、家人,有父親學長帶著兒子學弟,有學妹找到具有美工專業的學長,更有一肩扛起校友牆責任的統籌人,以及日夜辛勤守護校友牆的副統籌人,在母校門口刻下了生命印記。「校友牆逐漸成形,然而,關於峨眉的夢,還在持續擴散中……」
校慶活動即將展開,校友們沿著緩坡而上,校園一片綠意蓊鬱迎接我們,讓人不由得回想起過往歷史。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而易名為「新竹縣立峨眉國民中學」的母校,最初校區與峨眉國小、丹桂宮為鄰,國中小共用一個操場,同時也是鄉運的比賽場地。
初進國中時,我曾在舊校園就讀。
當時校區後棟教室依山坡而建,慮及安全問題,經政府規劃於母校現址興建新校舍,民國66年校舍完成,我國一下學期全校師生共同參與遷校,見證了歷史性時刻。多年前,我在教育部負責數百億補助國中小的經費審核工作,與教育廳人員互動頗多,其一便是當年督導協助峨眉國中校舍興建的官員,此樁遷校小插曲,閒聊提及,格外有趣。
當年新校舍建物與現今樣貌並無二致,但校園花木付之闕如,童山濯濯,與如今青蔥茂密的現況有如天壤之別!當我事先在臉書上見到昔日校園老照片時,這番感受尤深,印證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感謝本次60週年校慶的籌劃人員,費盡心思找出諸多紀念照片,而這份感謝又源自有心人的收藏和傳承:校方提供畢業紀念冊及一本珍貴相簿,其內保存著昔日張貼在佈告欄的照片,背面仍有雙面膠的痕跡呢!而創校元老之一的姜媽媽、伴侶曾爸爸擁有諸多舊照,感恩其兒女無私分享。
# 4 新校舍初期
# 5
# 6
◇幾回夢魂與君月 當日樓台遊息處
六月,在驪歌後,
你們將自離愁中而去,
你們揮手走後,
摘一片玫瑰的花季夾在記憶中,
鐘聲猶自迴盪靜靜的校園,
夕陽時分,落日依舊寂寞紅,
不知你們會帶走多少回憶,
是否自燦爛的遠方回來,
踏尋往日已碎的夢幻,
或在熟悉的龍柏蔭影下,
懷念那輕盈的名字。
六月,在蟬鳴聲裡,
你們將遠去,一路的懷念很深。
(有才學弟eric呼應上文所作)
《幾度月眉話原鄉 猶憶當年曉竹風》
十一月,於秋風後,
我們將從茫霧中歸來,
那年揮手而別,
歲月的葉拓仍鮮活地在書頁裡,
鐘聲依然迴盪月眉山水中,
晨光序曲,茶香甦醒了靈魂,
葉舞輕旋而幾度夢回原鄉,
遠方捎來了熟悉的聲息,
神采飛揚當年的笑語,
或遺落在風之谷水之湄,
相遇那燦然的容顏。
十一月,這秋後冬前,
# 7 曾經有過的輝煌
# 8
# 9
# 10 現今65位學生的10倍以上
# 11 舊校區,與丹桂宮為鄰
# 12 舊校區操場
# 13 校友牆初期
# 14 校友們辛苦了
# 15
# 16 美麗晨彩同慶賀
# 17
# 18
# 19
# 20
初冬陽光溫煦,灑在綠色草地,校園益顯美麗。
「峨中創新境 薪傳甲子情」,60週年校慶活動開始。首先是宗佑學弟的少年鼓手&武術表演,贏得滿堂喝采,也為校慶揭開序幕;接著,穿著白色旗袍及高跟鞋的七位小仙女,以親善大使之姿表演扇子舞,驚豔四座!忍不住心底輕呼:學弟學妹,你們真棒!……
新竹縣長邱鏡淳蒞臨校慶活動,肯定學校用心經營,並勉勵學生顯現客家本色,發揮刻苦耐勞的精神,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一番行禮如儀,接著是各式各類活動粉墨登場,包括:走讀峨眉導覽解說、校慶紀念展、居茶屋文創特賣、野炊饗宴、美人茶午餐會、校友戶外茶席,以及茶文化體驗。
二樓圖書館裡,學弟學妹們個個成為能言善道的解說員,為鄉親校友或來賓導覽峨眉生態較豐富的地區,如獅山古道、水濂步道、糯米橋,也介紹了無負擔、十二寮等特色農場,以及茶葉與浮塵子之關係等內容。
圖書館也是「校慶紀念展」的場地,牆上展出屬於我們曾經擁有的回憶~母校新舊校園、師長校友等懷舊照片,而本鄉風土民情作品中「十寮坑范家古厝」尤引人注目,係由苗栗客家人陳禮文先生拍攝,十寮坑鎮生校友所收藏,不少人爭相合影,邱縣長在本展館觀賞駐足許久。
此外,更同時展出國際級攝影大師葉裁的峨眉鄉野人文影像作品,並邀請葉老師蒞校親自導覽解說。展中幾張火炭窯及踩鹹菜的相片特別吸引我,那是我童年不可或缺的記憶。又聽說某張農田耕作的作品,影中人之一是當年眾所熟悉的郵差先生,其子女也是校友,這一日不僅出席校慶,年輕有為的學弟並以影像為活動留下諸多美好紀錄。
# 21 綠草如茵,美光影
# 22
# 23 美麗晨彩映校園
# 24
# 25
# 26
宗佑學弟的少年鼓手&武術表演
# 27
# 28
親善大使扇子舞
# 29
# 30 今日我最美
# 31 邱縣長蒞校嘉勉
# 32 攝影大師葉裁親自導覽
# 33
# 33之1
# 34 十寮坑 范家古厝
# 34之1 峨眉溪畔好風光
以前我們班三忠教室在現今校長室旁,如今搖身一變為茶藝教室。
母校峨眉國中在陳姿利校長領導下,多年來結合在地茶文化,將茶產業融入教學課程,讓學生們認識當地文化、歷史,「走讀峨眉」,而「茶」就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透過這些課程,同時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態度,更加認同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
這一天,母校特將茶文化作為校慶主題。世界茶文化體驗館佈置了5種茶文化體驗,包括中國綠茶、英式紅茶、日式抹茶、客家文化--東方美人茶,以及原住民文化--南投凍頂烏龍茶;茶席典雅,茶香飄溢,加上學弟妹的專業解說,讓來賓彷彿上了一堂豐富的茶文化課程,人人讚歎不已。各項體驗尤以中國綠茶茶席最為吸睛,著龍袍的帥皇帝、豐腴的美麗貴妃,一反被服務角色,他倆面帶微笑地泡茶、執壺為來賓服務,正是「今天皇上我龍心大悅,特別親自泡茶招待貴賓!」
校園樹下,戶外茶席溢滿茶香,校友們或坐下品茗,或寒喧敘舊話南北,或一起合影留念,共同度過一個充滿濃郁美人茶香的特別校慶。
# 35
# 36 邱縣長等待"皇上"奉茶
# 37
# 38
# 39
# 40
# 41
校慶結束了,我的心緒仍停留在母校。
歲月在每個人臉上留下痕跡,同樣地,記憶也深留在內心,等待著某個機緣,然後,輕輕被喚起。校慶前夕,臉書上校友會社團分享著台北愛樂合唱團黃老師所寫校歌簡譜,以及她到校教唱校歌的美妙歌聲,教人聽了內心悸動:「獅山雄偉,眉溪泱泱,處處書聲琅琅,年年桃李芬芳……」、「巍巍峨中,氣宇軒昂……峨中峨中,燦爛輝煌!」原本以為忘記的校歌,沒想到聆聽後立即記起歌詞和旋律,且在心中低迴不已!
事後細賞學弟們所捕捉的母校各個角落畫面,遺憾自己錯過不少精采活動,「居茶屋文創特賣」便是其一。據說這是文創社團學生以創意和藝術改造校內閒置廁所,使它們化身成為農創、藝文空間,學生巧思讓《我們@便所會說話!》......此項創新除讓學生取得良好學習經驗外,也為地方的農產、藝文成果新增一個行銷窗口,實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最佳例證。
這一日學弟學妹的多元呈現,令人驚艷!從舞獅、武術和親善大使的表演,到生態導覽、茶藝體驗以及文創特賣,如此豐富精采。以前我們在校時,學生數是現今65人的10倍左右,但只有童子軍、樂隊和田徑隊,沒有社團活動,我們除了讀書還是讀書,缺乏文化刺激與滋養,今昔對照,不免感慨。
「縮短城鄉差距、建立教育優先區計畫」,曾經是我在教育部工作時針對國民教育補助的重點項目之一,當年我曾跟隨長官走訪全國各偏鄉或離島的國中小學,卻不曾將自己的母校和「偏鄉」二字相連結,如今想來,著實汗顏。
現今學弟學妹很幸福,而這份幸福來自於「用心」。
陳姿利校長帶領著峨中團隊用心營造不一樣的教育環境,讓「翻轉教育在峨眉國中」,誠如校長常對別人說的:峨中位於偏鄉,但我們的教育內涵卻不「偏鄉」。60週年校慶以「峨中創新境 薪傳甲子情」為核心精神,一方面透過校慶活動呈現峨中教育新風貌,是為「創新」;一方面藉由校友牆彩繪與兩場校友講座,連結各個世代的峨中學子,乃是「傳承」。校長殷切期待「兩者相輔相成,進而奠立偏鄉教育新典範、弭平城鄉差距,最終拋磚引玉,讓校友主動成為教育合夥人,一同提升偏鄉教育品質。」
# 42
台北愛樂合唱團黃老師所寫校歌簡譜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延伸閱讀】
校友講座: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相片集結了多人作品,包括陳校長、eric與增熊學弟、鎮生同學,感恩!未能一一標註,亦請包涵。
- 2樓. 茶花小屋2016/11/14 14:10
記得國中時沒拍什麼照片
現在也沒什麼回憶
只記得渡日如年的放牛班生活
每天拔草、清水溝,上課如市場般的吵雜
不過那段年少的日子總是令人懷念
國中時期我也沒拍什麼照片,很多回憶則是塵封在心底,好像因為本次校會被喚起,希望慢慢能繼童年故事後,接續完成我的中學故事。
還記得當年因為太愛國中母校,而不願接納高中(即使她是很多人想進的第一志願),現在想想這種心情蠻好笑的!
水珠兒 於 2016/11/15 20:15回覆 - 1樓. 竹子2016/11/13 11:10
回憶是甜美的,尤其是學生時代的點點滴滴
我是就讀初中倒數第二屆,然後才施行9年國民教育的國中
我的初中母校是現在的"和平國高中", 以前名稱"台北市立農業學校附設中學"
所以我的母校不見了, 而且當時的同學是完全失去聯絡
很羨慕你們還有校友會~
能理解你心中的遺憾,希望未來會有人把你們串聯起來。
說真的,我們能夠串聯這些,除了很多人用心外,也拜現在網路之賜,才能如此。
峨眉是個偏鄉,人口也不多,或許正因為這樣,所以凝聚力足夠,對故鄉很有認同感、向心力,鄉內還有很多溫暖感人的故事,等待我慢慢發掘。
水珠兒 於 2016/11/14 05:0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