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稿寫於 2023.06.06 (📍🍀舊文分享,早已雲淡風輕)
七年前,大姑甫從高中教職退休兩個月,細心機警地察覺婆婆可能有失智現象,即時就醫與服藥,所幸屬輕微情況。
當時公婆身體尚可、生活多能自理,大姑心繫父母年邁(89、88),能盡孝道的日子也不知剩多少?於是展現無比孝心,除了僱請印籍看護,日日夜夜至少安排一位手足在他們身邊輪流陪伴,退休又身為大姊的她分攤最多,共四個日夜。到了假日,還增加媳婦、孫子女回去探望。
此項安排對於仍在職場的其他人而言,負擔其實很重,而我根本形同每週上班七天。由於娘家媽媽的健康狀態幾乎也在同時走下坡,於是我開始了假日舟車勞頓的生活長達四年多,週六大早搭火車(或高鐵)轉台灣好行花費近3小時回去峨眉娘家,傍晚回到新北樹林;次日一早又搭火車回楊梅婆家,直到晚餐再與先生回到自己的窩,隔日週一照常上班。(後因第一個看護備受誇張禮遇,眼不見為淨!於是我改成回娘家住一晚,週日下午回楊梅)
竭盡所能做到這般,結果如何呢?
先生爸爸(下筆時我實在無法稱他一聲公公)自年輕到高齡,心智方面幾乎沒有進化,這一輩子從不知「感恩知足」是什麼?歲月未曾帶來智慧,這個家始終以他為中心,無論那些要求與期待何等不合理,都成為「理所當然」。曾經發生有如八點檔嚴重情緒勒索的誇張情節,只因先生陳述事實(根本談不上吵架),他老爸便上演勒脖子、拿刀、說要跳河等鬧情緒行為,折騰一夜整慘他大姊!總之,老人家讓大家痛苦不堪!......
其言行近乎病態,比較正確的名詞應該是類似強迫症、控制欲,偏執頑固得厲害,腦筋卻又清楚,想要魚目混珠蒙騙他吃下安定心神藥物絕無可能!多年來,先生手足都採取配合與順從態度,以免他不高興臭臉碎念咒罵,在旁照顧者(例如大姑)的日子更加難受,對如此老人而言似乎活著的意義就是折磨別人!
不過他卻非常幸運沒碰到壞人,子女都沒逃跑。
我始終認為每個人都有改變空間,如果世界不圍繞著自己輪轉,那麼就會被逼著找出路來。如同養育孩子必須訓練其挫折容忍力,當他了解與習慣這個世界不可能事事順從著自己,經常會有不如己意的情況,慢慢地便會學習調整及修正,讓自己充滿彈性並發展出無限可能。不過,對於一個96歲高齡長者而言,這些都來不及,沒救也改變不了!
去年中秋節發生老人家謾罵我家老二導致我情緒爆炸,事後我和先生溝通不願再回楊梅,告訴他:「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與情緒負責任,你們卻為老爸的情緒負責六七十年,我和孩子也配合數十年了,以後我不再奉陪。」先生軟言相求就當成回去是為了看他媽媽,我勉強同意三週一次:「我答應跟你回去楊梅,不是老爸認為的『應該』,更不是『理所當然』,只是基於我對你的情分。」
九個多月了,我原本已忘記前述情節。
先生四月術後在家休養,事先告知手足須請假一個月無法回楊梅「輪值」,一般也不用他人替代,外籍看護一個人處理。雖然婆婆搞不清楚母親節什麼的,雖然先生身體尚未復原,我們還是在節日回家探望,我一個人又開啟了以前週六週日舟車勞頓的模式,連續兩日在樹林、峨眉、楊梅來回奔波,那一次平靜無事。
接下來,先生和我陸續確診,連續兩週我們只能留在樹林家中。染疫出關,上週六我自己一大早搭火車轉台灣好行回峨眉看媽媽,午後要離開時跟她說再見,媽媽面無表情不像往日會說「好」或向我揮手!我故意對印籍看護說:「阿雅,妳看妳看 奶奶不理我耶!」但當下我內心未受影響,也沒有心疼或不捨,心裡想的是:「做到這樣我已經盡力了,要將自己的情緒和媽媽切割。」
隔日一早又陪先生搭火車回公婆家,帶著大包小包雞肉水果,以及他老爸超愛的醃蘿蔔,一路都是我出力處理。沒想到,從我們走進門打招呼開始,老人家手持佛經一邊唸佛一張臉臭到不行!......飯前飯後分別對我兩次口出惡言:
「這裡是鄭家,妳姓劉,回來幹什麼?」
「你們劉家有劉家的規矩,就回妳劉家看妳媽媽好了,不要再回來!」
我很平靜,沒有情緒。
餐後一段時間,老人家拄著四腳杖往廚房方向過來(很少如此),我從椅子起身走向廚房門邊背對著他,但隨著聲音越來越近(原本不知他要丟水果皮),我突然有點防備,鬧情緒那次他曾拿手杖作勢想打他女兒.......於是,我趕緊大膽轉身面無表情地假裝要去倒水,因沒戴眼鏡看不清他臉上什麼樣子,更不想看!(PS.去年春節我們初二要回娘家時,他以殺人似的猙獰眼神怒視,教人不寒而慄)
許瑞云醫師傳遞「情緒共振」觀念:「我們之所以會和別人的問題產生情緒上的共振,就表示我們心中仍有生命課題,沒有走出來,情緒才會被對方帶動!」當下我如此平靜,「莫非歷經照顧及陪伴者的七年訓練,就在本次確診短暫憂鬱等奇妙經歷後,公婆與長照這門人生功課我已拿到通過認證?」不過,基於日前不良經驗,為避免高估自己的接受能力,產生壓抑情緒什麼的,當晚我還是寫出概況與少數好友分享,藉此激盪想法也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態。
幾位好友義憤填膺,「心情澎湃,有點激動,什麼年代,當媳婦的還要受這種氣!」也有人說我反應很快,第三次情況趕緊面對他然後離開是對的,誰知道他會做什麼?我也覺得自己做的很對,理直氣壯面對他。
其實飯前老人家說了第一句惡言,我便很平靜而沒有避閃,不斷出現在他眼前挟菜多次,胃口奇好,比平日吃更多!從頭到尾我也沒有一氣之下奪門而出,平靜地待到先生想要離開。不過,先生情緒則明顯受到影響,因他手術尚未復原、當時又氣喘不舒服,從進門一路看臭臉到老人家嗆我(他在客廳沒聽到內容),先生沒啥胃口更不想與他老爸對眼相看,吃了一點東西便匆匆放下碗筷。
印籍看護阿蒂則說老人家從週六開始就一直詢問小叔等人,我們有沒有回來之類的?「真搞不懂!一直唸著好像是希望有人回來,等到人回家了,卻繃著一張臭臉然後開罵趕人!」
「這 到底是在幹什麼?」
他們不是不知道我先生開刀我倆陸續確診,但他們的腦袋只會想到自己完全不能體恤別人,因「失望」而直接表現出來。我能理解媽媽的真實情緒,但我提醒自己要切割,否則太累了!因為對媽媽的心疼情緒會增加自己內心的糾結或期待,很多情況往往又非操之在我,只會變成心靈負荷,對自己不好!
至於先生爸爸則用臭臉惡言甚至惡行,向來他對不順已意的人事物總充滿了「憤恨」,我猜想他認為過去兩週我們「應該」回家而沒回去!非用最強烈言行不足以發洩滿腔怒火。
長久以來,他內心對我有兩大「憤恨」:其一是他六分之二內孫不符合其狹隘偏執的世俗期待,兩個都是我的兒子,所以我這個媽媽罪不可赦!其二是做為他家媳婦竟犯下天條,我居然常回娘家陪伴媽媽,時間還比待在婆家更長,這一點讓他十分難以接受!
偏執頑固的人腦袋僵固,不能與時俱進,更不懂換位思考,希望他們具備同理心或感同身受更如天方夜譚。他已出嫁的女兒每週也回娘家「輪值」一日夜,他完全忽略視為正常!.......多數現代媳婦一整年只在婆家出現兩三次,不回去的比比皆是,媳婦是她父母生養照顧長大的,並無『應該』如何對待公婆的義務,若基於愛他們兒子的心,願意對伴侶父母盡一份心力且真心對公婆好,殊值嘉許與感恩,絕不是『理所當然』!
多年來,老人家內心的「憤恨」始終沒消除。
週期性便拿出來在大姑或先生前面罵我一頓!其行為明顯是「情緒勒索」,他習慣使用如此方式去達到自己目的。先生為了避免老爸囉嗦鬧情緒等困擾,以前常做出讓我感到委屈不平的言行,數月一次偶爾有事不能回去還得編理由說謊才能向老人家交代!總之,先生手足為了換取暫時的平靜,即使不合理也希望其他人配合,形成「情緒勒索循環」。
老人家偏執僵固,諸多觀念與言行令我無法接受!嚴重情緒勒索及循環更像一個迴圈,在這個大家庭不斷循環。經過七年無數次調適,我逐漸做到了心情不受影響,也始終沒有屈服於老人家的威權勒索而放棄對媽媽的陪伴!........如果時間回到七年前,如果我有哆啦A夢的時光機,可以看見長照是如此漫漫長路,能預見「情緒勒索循環」的恐怖迴圈,我一定堅持各管各的父母,維持健康身心才能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庭。萬一溝通失敗導致關係破裂,也在所不惜!
如前所述,去年中秋節開始我勉為其難三週出現一次,此舉更令情緒勒索者「憤恨」不已!因確診我們連續兩週未回去,老人家搞不好認為我還是有回娘家他兒子卻沒回楊梅,面對「需求沒辦法被滿足」的恐懼,於是張牙舞爪似的,第一次當面嗆我,要我別再回他家!
他以為這是一種懲罰?以為別人會屈服而達到他所希望的~媳婦從此只回婆家!......我不禁笑了起來。

📍🍀【後記】
本文寫於2023/06/06,當時只在臉書動態與部分朋友分享並未公開,事情發生迄今,兩年時間我都沒有再回婆家,今年5月婆婆97高齡安詳辭世,我毫無芥蒂做我該做的,後來也隨己意不定期回去。(PS.先發生此事才會寫下一篇內容)
往事如煙,昔日再多艱辛早已不在意了,尤其在歷經兒子事件的嚴峻考驗後,益顯雲淡風輕。之所以選擇在部落格分享是為了仍在婚姻中受苦的朋友,想為她們吶喊加油!
我們都是充滿孝心願意付出希望年邁父母(公婆)能安養天年的「好人」,在勞動與時間各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也做得很好!身為女兒心疼不捨父母未能受到其他手足良好對待與陪伴,身為媳婦竭盡心力仍遭受種種不平和委屈.....在在都是非常磨人的人生試煉,倘若我們「無力改變」卻「無法接受」而導致自己身心出狀況,其實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結果所謂「別人」依然活得很好,好人卻生病了,成為不折不扣「被懲罰的好人」.......
長久以來,「不當被懲罰的好人」是我力行實踐的原則,面臨任何人生難題都要學會覺察、處理與轉念,透過各種方法讓身心靈維持健康,真正愛自己、善待自己。共勉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