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幸的事 為何常發生在好人身上?
這一日,周六 (10/18) 我到加護病房探視,心疼媽媽全身都是管子,呼吸插管、鼻孔因抽痰血跡明顯.....產生如標題所示的負面情緒。
媽媽一輩子是如此天大好人,慈愛有加,從不疾言厲色,有顆柔軟的心,滿是慈悲寬容;親和力十足,與她相處沒有任何壓力;凡事正面思考,總能往好處想,感恩知足;媽媽雖沒接受太多教育,卻做了最好的身教。
九年多以來,她從舉步維艱到無法行走,手腳和吞嚥甚至言語都無力,只能長坐客廳椅子與躺臥睡眠,站起、翻身及三餐飲食,均仰賴印籍看護照料。
縱然如此,媽媽依然面容平和,坦然接受自己的老化、衰敗,在她臉上看不到愁容或怨懟情緒;即便她所擁有的天倫之樂有限,她總能力行「看眼前所擁有,而不看自己沒有的。」
我以為如媽媽這般活得通透的好人,必受老天眷顧,人生最後的路應能不受苦痛地老去......
事實卻不然,我心疼不捨,十分感慨:「不幸的事 為何常發生在好人身上?」

📍🍀老天爺的事
周日一早,我看到臉書回顧3年前今日所寫,自認為是「金句」,彷彿適時出現來提醒自己~「人生會碰到什麼大事都是老天爺決定的,不要抗拒、默默接受 對自己最好!」
「萬般皆是命,在無法改變情況下設法讓自己快樂,才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我能接受「花開花落」的自然定律,老天爺決定何時帶走媽媽,我不敢有所奢求,更沒資格討價還價!可是,祂為何如此不公啊,讓我媽這麼好的人受這種苦?我只要感同身受細想媽媽所碰到的其他遭遇,我就會愈心疼,別人的行為被懲罰的卻是我.......
那一刻,我的內在有一股強烈情緒,非常難受,先是哭了一會兒,接著是超級憤怒,拿起客廳沙發上的抱枕,重重摔打多次,直到沒什麼力氣了,才停止。
隱隱然察覺自己超乎尋常的情緒,不單是因為媽媽,而是媽媽事件中投射了自我內在狀態,必須調整處理。於是立即打電話給一位數十年好友,她擅長傾聽,也很能同理我的感受。
首先,我與好友敘述原委,說到媽媽受苦情形我痛哭失聲,然後娓娓道出自己表面上沒想、潛意識卻蠢蠢欲動的感覺,如同許瑞云醫師傳遞的「情緒共振」觀念:「我們之所以會和別人的問題產生情緒上的共振,就表示我們心中仍有生命課題,沒有走出來,情緒才會被對方帶動。」
是的!我還有生命課題尚未過關,潛意識裡仍有「際遇對自己不公」的些微感受,否則不會產生前述如此強烈情緒。
長久以來面對婚姻、長照、孩子種種嚴峻考驗,十分認真筆耕,可是除輕鬆玩樂內容外其他難以被看見,退休之身卻暌違多年未能出國,好不容易有了雲南之行機會,因媽媽狀況而主動放棄,我雖沒有掙扎遺憾,不巧的是,數位與我有特別關聯的友人不斷在社群媒體或line群組頻傳相(影)片,在在測試我的「修行」到了哪個程度?能否「如如不動」地過關?
聽我講電話的好友先生在對岸工作10餘年,她獨自照顧患有不同病症的婆婆及媽媽,從來沒機會遠遊,少數外出機會是兒子帶她到近在咫尺的天文館,過程中她還得觀看監視器以確認兩位媽媽安好與否。先生唯一手足她的小姑不曾幫忙分攤照顧母親的責任,甚至三不五時還會傳出遊相片分享,「小姑出門玩樂,她的媽媽都是我在照顧!......」
聽到這些話,我心中頓時放下。

📍🍀 允許一切如其所是
與好友相談一席話,讓我完全釋然,化為感恩。
前些年媽媽曾因氣喘急診,差點面臨插管與否的抉擇,所幸過關了。感謝老天讓媽媽又安然度過八年,雖然身體不便、行動不自由,仍能坐在客廳依賴輪椅移動,此刻與昔日相較,能安坐輪椅上也是幸福。
感謝老天讓媽媽度過前次難關,讓我們能再陪伴她多年;感謝近日難題發生在我60+的人生,我們已足夠成熟面對及處理。
這一輩子我們兄妹三人雖時而會各自安排出國旅遊,從來不曾重疊,這一次不約而同分別安排卻集中在10月中下旬(多為一年半載前敲定),小哥與我還有重疊三天。感謝我們最後都主動放棄了,雖有金錢損失,相形之下卻不重要。
順應天命,允許一切如其所是。
- 3樓.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2025/10/26 15:13
其實你所提到的問題是許多善良人的共同境遇.因為他們願意負責有責任感.而不願意付出的人卻沒有這類的包袱.所以自然可以盡情的享受他所要的生活.但是我覺得這是一種學習的機會讓自己更強大.佛家用一種輪迴的說法來闡述一些人間的苦.求的是讓身處其中的人能夠減少一些心靈的折磨.當然是否能看開全看自己不管是閨密.或是心靈導師都是旁觀者. 真正的問題是自己要懂得化解這份緣.這些讓你不開心的事情只要你能跨越.你就越通透這個人生.
加油我們都是人生的擺渡者.渡別人也渡自己.能夠笑到最後的人才是最無憾的人生.
- 2樓. 大衛2025/10/25 21:24因為"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我想,這是我的人生課題。
遇到不好的事,起初我總會有天道不公之感,
總要經由努力轉念,才能化為感恩......
一次又一次練習,轉念時間越來越快,
媽媽用她最後的愛與受苦,讓我學會這門功課。
水珠兒 於 2025/10/30 19:01回覆 - 1樓. 意樵2025/10/24 22:07尊重生命
妳與媽媽的疾病產生了負面情緒,這是妳自己要面對的生命課題。
許是我在照護上經歷了多年的老病殘,面對生命走入老化與疾病纏身的多變多了幾分的坦然,理解生命終點與疾病糾纏,更多的是先天遺傳與環境的加累,造出現在的難解。
往另一個方向想法理解,今生病來纏還卻今世債。
妳的媽媽是有福之人,從妳說的字裡行間,我看到她的釋然。
妳別讓自己的負面情緒想法影響她的開豁,畢竟要她走得坦然,身為子女要能學媽媽的開豁。
所以我每每遇到生命終了時,會送上我深深的祝福。
謝謝留言與提醒,從我文中三段內容,已表達我的釋然。
多年來,因面對諸多難關,已學會覺察、處理、放下等能力,與好友一席話即能釋然,我覺得自己調整很快呢!
水珠兒 於 2025/10/24 22:35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