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娘家回來,心情始終鬱悶。
熟悉的店裡,熟稔的服務員朋友聽我略述媽媽近況,語帶驚訝:「那一年,妳不是還帶她去雲南?妳們母女那張合照好美,讓人好感動吶!」接著她如數家珍般敘述,我是在爸爸辭世後第2年春天,因媽媽無故暈倒讓我意識到要陪她出國走走,於是克服公私兩方種種困難,在同事與另一半全力支持下,才得以完成8日昆大麗之行……
痀僂的身影,半趴在桌邊用餐(駝背嚴重),行動困難、吞嚥不易、手部無力等種種老化情況,讓人看了心疼,每每想起更覺心酸。
鬱悶心情不知該向何人訴說,我只能在昔日紀錄中尋找慰藉。
2008年3月到5月20日爸爸辭世期間,繁花盛開的季節,植物園紫藤、風鈴木展現前所未有的美麗,卻是我心緒頗為震盪的日子。我常在平日轉搭火車客運到竹東加護病房探望,假日則由先生陪同前去,每一次探病,見到病人受苦的模樣,自己又無能為力,總要很努力修練,心才能不苦。
那一年5月,也是大兒子基測考試的日子,好一陣子,我一直處於辦理爸爸後事、做七法事以及兒子考試失利的低氣壓中。然而,日子再難過,終究還是會過去!
爸爸辭世後第一個春節,細心又貼心的小哥提醒我回娘家過夜,並安排初三陪媽媽到北埔阿姨家的番薯伯農場,讓多年不見的姐妹倆相見敘舊。而我們一群大人小孩,賞古厝、拔蘿蔔、坐牛車,享受著不一樣的春節,媽媽也與大夥兒同樂,重溫昔日農村情趣,每個人都留下了甜蜜回憶。
接著,西洋情人節,我們在小哥家為她慶祝生日。
一大清早,媽媽和我一起散步去看油菜花,母女倆在大片金黃的油菜花海裡,聆聽蜜蜂的嗡嗡叫聲、望著蝴蝶的飛舞身影,共待了兩個鐘頭。媽媽看著我不斷地捕捉鏡頭,絲毫未有不耐煩神情,也沒有任何一句催促的話,讓我毫無壓力地,像個受寵的小女孩,自由自在沒入花海裡做夢,享受著全然包容的幸福,有一種深邃的感動。我將這份感動化為圖文──〈油菜花田,有媽媽的愛〉,並刊登於第647期主計月刊。
2009年4月,我陪媽媽展開8日昆大麗之旅。當時她74歲,體力精神和健康狀況極優,乘坐飛機、內陸拉車,景區上下跋涉,完全難不倒她!旅途中,也不需要我特別照顧。那是我這一輩子和媽媽同行最久的一次旅行,以前沒有,以後也不可能了。
同一年暑假,在小哥費心策畫下,我們和叔叔嬸嬸堂弟妹家人,邀約媽媽共同造訪早逝堂哥的第2個故鄉尖石~司馬庫斯。那一次,我們遇到了很多堂哥的朋友,提起他的名字,似乎無人不識;媽媽與嬸嬸的感情一直不錯,一路上有聊不完的話題,雖然他們沒有走完神木區的行程,但能夠一起在竹林撿竹籜(ㄊㄨㄛˋ),也很幸福!當時媽媽精神奕奕,相片上的她笑容燦爛、可愛迷人。
我以為媽媽這樣的狀態可以維持多年,以為可以繼續陪她去旅行。
早年家裡務農,媽媽年輕時做過不少田間農事、山上粗活,後來在工廠上班。二位哥哥立業成家生子,媽媽變成了孫子女的保母,當爸爸中風且因糖尿等慢性疾病纏身10餘年,媽媽擔負起照顧爸爸的責任。
以前,一個禮拜不超過兩通電話的我,自那時開始,打電話和獨居媽媽閒聊,成為我每晚習慣,也是一份甜蜜記憶。有時她會說,讓我花費這麼多長途電話費,不好意思!更常告訴我,每次接到電話,彷彿女兒就在她身邊,聽完電話,睡得更安穩。
少數幾次,我因事煩心無法強顏歡笑,沒打電話給媽媽,隔天她會問,我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啊?向來不讓媽媽操心的我都會編個善意謊言:「啊,昨晚不小心睡著了!」或者,「昨天頭痛,很早就睡啦。」……

這一年,堂妹惠子和我想了又想,很希望能上武陵農場賞櫻,感謝堂妹先生應允,一路辛苦,帶媽媽遠從新竹驅車前往,當報載武陵農場一日湧入萬人時,我們躬逢其盛。雖然,塞車辛苦、動彈不得;雖然,只能在繁花如畫的櫻花樹下,享受溫煦的日光浴,但櫻花之美令人沒有遺憾!當時媽媽精神並不好,所幸頗能坦然面對,而我心中更萬般慶幸,有機會帶她出遠門賞花,宜蘭三日遊。
好景不常,精神逐漸好轉的媽媽,那一年4月到7月之間,身體卻頻出問題,因脊椎疼痛而進行手術,三次進出台北醫院,感恩大哥大嫂姪兒費心處理.......從此,她的健康和體力不斷走下坡。
媽媽術後不宜彎蹲、不適粗重家事,又希望留在鄉下生活,因此只能找人陪伴與照顧。起初,特別商請阿姨相伴,親姊妹朝夕相處,何其有幸!後來則僱請外傭,由一位印尼美眉陪伴照料迄今。

武陵歸來,與媽媽遠遊的紀錄戛然而止,遍尋不著。
心情悵然,尋了再尋,總算找到幾篇到鄰近走走的內容,包括前往山上老家採柿子、剝竹筍,到三義卓也小屋賞桐,在峨眉湖畔咖啡喝下午茶等。一篇平淡卻不平凡的紀錄〈陪堂姐回娘家〉係由堂妹惠子撰寫,而媽媽與嬸嬸三妯娌造訪新埔柿餅、南庄等處,更是她載長輩們出遊且留下永恆紀錄。
人生舞台上,媽媽多了一個帶她趴趴走的女兒,何其幸福!我擁有一位相知相伴的好妹妹,何其幸運!……
多日回顧網誌,此時我的思緒拉回到現狀,今昔對照,不勝唏噓!何謂「舉步維艱」,只有在牽著父母的手,跟他們一步一步慢慢走,才能深刻感受與體會。
兒子與我相約,本週六搭火車看外婆去!
...............................................................................................................
【延伸閱讀】點一下橘色底字即可連結
2008.03 串串紫藤,解心雨
2008.04 那一年,妳十九歲。
2008.05 發現紫雲木,藍花楹
2008.05 這一天,陪伴老人家
2008.05 歇心茶樓,油桐花
2008.05 化為千風,守護我
2008.06 梔子花,獻給爸爸
2008.06 遺忘在五月~凌霄花
2008.06 停格5/15,藤坪步道油桐花
2008.06 重拾相機,捕捉黃金雨
...............................................................................................................
2009.02 初三,喜見牛轉乾坤
2009.03 油菜花田,有媽媽的愛
2009.04 昆大麗(1)許下一個心願
2009.07 司馬庫斯1~魯壁山莊
2010.04 峨眉 ~ 湖畔人家
2010.11 上山‧採柿子~峨眉
2011.02 2011武陵農場(上)~耀眼粉紅櫻
2011.02 2011武陵農場(下)~亮麗碧桃花
2011.04 再訪峨眉 ~ 湖畔人家
2011.05 共桐賞花去
2011.05 卓也小屋.賞桐趣
2012.11 味衛佳柿餅認親記
2014.06 和堂姐回娘家
2014.07 笑聲滿山頭~火龍果園
2014.08 再訪 火龍果園
2015.01 大橘大吉,上山採橘
2023.06 「老」是我們的未來- 7樓. Jared2024/11/28 12:12我是Jared,在網上搜尋到您的文章,謝謝分享!房屋貸款
- 6樓. 雨初2016/10/06 14:47
親愛的珠兒,
落腳UDN以前我是在奇摩,所以我們並不相識。 但是卻對你細膩的文筆深深喜愛。 妳以極盡柔軟感性的筆觸描寫妳與母親,與其他周遭親人朋友的相處點滴,總是令人動容。 甚至我還進入youtube聽了一段如晞對妳的訪問。今年荷花季,也觀察了妳的荷影逐漸轉化出個人的風格....,除了喜愛妳的文,也喜歡妳捕捉光與影的作品,只不過我都是默默潛水。
以前當自己情緒陷入困擾,或重心在女兒身上時,偶而會忽略了獨居母親所需要來自親情的陪伴與關懷。 讀妳的文章,又再度提醒了我, 高齡的母親真的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待了~ 祝福妳也祝福伯母。
妳的留言教我驚喜萬分,也帶給我深邃的感動,若非見到這些內容,我根本不知曉有這麼一位潛水的知心人。
自從認識妳以後,我總會點進妳的家,每次至少閱讀一篇文章。或許是那份相似吧,讀妳的圖文好像見到另一個自己,讀著讀著,內心平靜無波......
近3年來,別人見我依然如故,賞花、旅行或攝影......,其實自己知道那不是真正的我!
日子走呀走,當我不再刻意,反而自然而然尋回那個喜愛靜心閱讀、樂於下筆寫文的自己。也許,人生就是如此有趣! 水珠兒 於 2016/10/09 07:05回覆 - 5樓. 雨初2016/10/02 21:34
讀珠兒這篇時,剛好回娘家看媽媽,深切了解你的感受與心情,還把妳與母親的故事跟媽媽說。
再幾年媽媽也八十歲了,十年前為改善生活品質左膝蓋骨開了刀,之後我們姊妹可以帶著她一同旅遊,甚至跟著師父至新加坡禮佛。 現在另一腳也退化了,年紀越來越大,能否承受開刀之苦,我們一直遲疑。 到這年齡,牽掛都是母親的健康,能夠陪伴的日子,我們都不願意錯過啊
職業婦女的妳,辛苦了!
第一次見到你的留言時,眼角微潤,有一種被理解、遇見了知心人的感覺。
以前我在無名,我們可曾相識?
聽到你的母親因左膝蓋骨開了刀後生活品質得以改善,你們姊妹可以帶著她一同旅遊等種種情景,由衷為你們開心啊!
是的,親情的陪伴勝過一切!9月以來,除了每天電話外,幾乎每個假日我都儘量和媽媽一起吃個午餐,雖然距離遙遠搭車不易,雖然只有相聚短暫數小時,但我可以感受到媽媽很開心,精神也顯得好多了。
前天週日,我與兩位堂妹去探望我的嬸嬸她們的伯母,接著回峨眉與媽媽用餐,傍晚回婆婆家當好媳婦。
窗外陽光豔麗,讓人心頭暖暖,這樣的假日雖然身心都有點累,也很充實很幸福。 水珠兒 於 2016/10/04 05:30回覆 - 4樓. 茉子伊2016/09/30 11:38
竹子姐說的沒錯
父母親往往嘴巴上要子女們別為了他們費太多的心
但,其實心裡面是期待且歡喜的
祝福妳,還有妳的母親....
- 3樓. 羅希希2016/09/26 21:36謝謝你...... 水珠兒 於 2016/10/02 07:06回覆
- 2樓. 竹子2016/09/22 20:26
珠兒和媽媽長得好像~
媽媽是自己的,有空多回家陪陪她,雖然她嘴裡會說你們去忙你們的,但她心裡還是盼望看到孩子孫子的
蠟燭兩頭燒,辛苦了~ 加油噢!
- 1樓. 愛唱 巧克力鷗2016/09/22 14:45
隨著文思 看你述說著賠媽媽的過往 你是好女兒呢
謝謝鼓勵,其實出自內心的關懷,常打電話多陪伴,並不難做到呀,共勉之! 水珠兒 於 2016/09/23 05:3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