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藝術作品要「看得懂」嗎?以新詩為例
2008/12/16 23:05
瀏覽1,545
迴響4
推薦11
引用0

自從後現代藝術興起後,各種藝術作品,電影、美術、文學......幾乎無不顛覆寫實手法,改用高度抽象與象徵手法,或者使用超現實的虛幻手法,甚至「技巧」的操作勝過作品的「理念」。於是經常讓人產生一個疑惑:我看不懂耶,甚至連評審也經常看不懂,但給了獎。於是產生一個問題:藝術作品一定要讓人看得懂嗎?

以新詩為例,雖然我是走鄉土寫實路線,但我並不認為「新」新詩有什麼不妥,詩也不一定要讓人「看得懂」。

以「歌」與「曲」為例說明好了。歌有歌詞,聽者可以因而清楚而確實的接受作者要表達的想法,再搭配上音樂的旋律,聽者的情緒也受到感染,這時,聽者完全明白作者要說什麼了,包括他的思想和感情——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因為聽者完全接受作者單向的灌輸,聽者反芻的空間反而變狹小了,所以歌聽幾遍就膩了。

而「曲」的意境剛好不同,它沒有歌詞,它不會告訴你作者要說什麼,它只透過音樂旋律來表達一個情境,但我們卻從這個沒有語言、沒有概念的旋律中,去反芻出自己的很多想法、感情,甚至因而聽到自己很多內心的聲音。所以,古典音樂可以流傳百年、千年,它不會膩,因為每次都會聽見自己不同的聲音,甚至,沒有想法的寧靜,也是一種安然的自得。

同樣的,詩可以像歌一樣,真確明白的告訴讀者,我要表達的是什麼思想,什麼感情;但它也可以像曲一樣,只有情境(就詩而言,就是作者運用文字所表現出來的意境),這時,作者不必然要告訴你什麼,而或許你可以從中看見自己內在的聲音。而這時評判這首詩好不好的標準已經不是它告訴我什麼,而是它情境營造的功力,因為這關係讀者能否從中體會出自己的滋味出來。

而就曲來說,也很有趣,有的曲節奏美妙、感情明顯(比如流行樂),初聽好聽,多聽幾遍也膩了;有的節奏悠遠,感情內醞(如古典樂),初聽沒特別感動,但越聽滋味越出來。

其他文體道理相仿,不再贅述。

藝術沒有一定的美學標準,它的美學觀可能是滾動的、鐘擺的;也會因為不同的族群,而需要不同的藝術美學。總之,我還是覺得,藝術既然是沒有一定標準的,那我們就應該讓它百花齊放,不要獨美一枝,也不用互相攻訐。你可以經營自己的藝術,但也可以欣賞別人的藝術,這樣,你就可以欣賞到全部美麗的花朵。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文學賞析
自訂分類:出版與人物
迴響(4) :
4樓. 雪城
2008/12/19 01:23
不知我能否转帖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想林先生是否愿意让我转帖到我的城市里,看看大家的看法。诗风词韵原本是大陆的民间诗歌团体。也许大家也有不同的想法。
 當然,請不要客氣,這裡還有後續的討論串喔!

http://www.yon.com.tw/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3632&forum=22&viewmode=flat&order=ASC&start=0

林金郎(伽藍兒)2008/12/19 13:18回覆
3樓. 雪城
2008/12/19 01:00
意象的运用

意象的运用在很多时候是可以表达比直接用语言更难以表达的思想和意境。

我们写诗的时候,有些是愿意很直白地叙述,但也有很多时候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把自己的心里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在这种时候,我的做法就是利用意象,语言节奏,用某些特定的场景来表达。我会刻意地留一些空间,如果在绘画上,这叫做留白。

当然,这不是故意不让人懂。而是可以让特定的人更容易直入我想要表达的感情内核。达到理解我并没有明白说出来的话。

事实上,这些意象和场景是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只是每个人读诗的时候,理解不一样罢了。

诗歌的任何手法我觉得都是可以运用的,只要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好了。

而写诗的目的不只有一种。写法也不只有一种。

我喜欢诗予的诗。因为她优雅,和缓,带有莫大的人类关怀的眼光看世界,含有一种内在的韵律。就像加拿大的森林。她少用意象,只用抒情的笔调,用最详尽的描写,这些都没有关系,不会损害她诗歌。这是她的特点。

但对于我来说,就不行了。可能更平淡,简约,简约到只有意象。写法不同,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就够了。

2樓. 傅詩予
2008/12/16 23:43
試試看
您的意思是說把看不懂的詩當成「曲」?隨讀者自身的經驗去「胡想」它嗎?這麼高的境界,那麼蕭邦的雨滴進行曲就不該命名了!音樂因而「音」而悅耳,「看不懂的詩」,能悅耳嗎?說實在的,不太同意,但可以試試。

傅兄您好:

古典樂裡,很多曲子是沒有名稱的,直接就稱呼「XX第幾號交響曲」。

「把看不懂的詩當成『曲』?隨讀者自身的經驗去『胡想』它嗎?」一首好詩,確實值得您細細品嚐它、想像它,至於爛詩,笑笑就好了吧。

「音樂因『音』而悅耳,『看不懂的詩』,能悅耳嗎?」有些詩講究音樂性,確實會有「悅耳」的效果,如果是好詩,不但能悅耳,還能悅心。悅心比悅耳可貴!

林金郎(伽藍兒)2008/12/18 15:17回覆
1樓. 1啊6寬4
2008/12/16 23:37
title
3e930fd3-0da6-49a2-852c-d30977144bc4 你這個文章不錯!
支持下 0[%domain]5 c395fbd2-d149-4292-83c0-6a5313422bcb
感恩哈! 林金郎(伽藍兒)2008/12/18 15:23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