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從約翰福音的「我是」 看耶穌對自己的介紹並其與信徒的關係
2024/03/08 19:07
瀏覽1,06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從約翰福音的「我是」

看耶穌對自己的介紹並其與信徒的關係

                                                                                                                                    

              緒論

         ㄧ、我就是生命的糧

         二、我就是世界的光

         三、我就是羊的門

         四、我是好牧人

         五、我就是復活和生命

         六、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七、我是真葡萄樹

             結論

             參考書目

 

緒論

要探討「從約翰福音的『我是』看耶穌對自己的介紹並其與信徒的關係」之前,首先須先明瞭約翰福音的寫作目的,甚至是福音書的寫作目的。約翰福音的寫作目的主要有四:1.為要證明耶穌基督是神;2.為要證明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3.為要證明耶穌愛世上的人;4.為要證明信耶穌的人就可得永生。[1]在約翰福音二十章三十一節也記載「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也可清楚明白本書的寫作目的。特別約翰福音主要以「神的兒子」為主軸來描繪耶穌基督的形象,全卷書與其他三卷福音書相比,有九十二處是獨有的記載,共通的只有八處,[2]更可見本書之重要意義。而當中尤以主耶穌基督七個「我是」的宣告,更將本書的主題凸顯出,因為「我是」往往是神的自稱,在舊約出埃及記三章十四節,摩西問神的名,神回答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原文是hy,意為I AM WHO I AM.而「我是」(hy)在新約希臘文則譯為!Egwv eijmi,約翰福音這七段經文都是使用!Egwv eijmi來作為主耶穌的自我宣告,其內容如下:

約翰福音中主耶穌七個「我是」的宣告

 

經文

宣告內容

經文內容

1

35

我就是生命的糧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2

12

我就是世界的光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生命的光。」

3

7-9

我就是羊的門

7所以,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他們,我就是羊的門。8  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羊卻不聽他們。9 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

4

11

我是好牧人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5

十一25-26

我就是復活和生命

25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26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6

十四6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7

十五1

我是真葡萄樹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

在這七段經文中,主耶穌都以第一人稱來介紹自己,並以不同的表徵來說明。以下將依次將這七段經文中有關基督的自我介紹的實質內涵加以詮釋,並闡明其與信徒的關係。

一、我就是生命的糧(六35)

  1.耶穌對自我的介紹—在本段經文中耶穌論及自己是生命的糧,這糧並非指稱肉體的食物。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時,在曠野首先遇到飲水問題,之後是食物的問題,神都一一為其解決,[3]但最後他們還是死了。[4]。但主耶穌,這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卻是帶給人類靈性生命和滋養這生命的食物。[5]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凡相信而跟隨的人,必定不飢,也不渴。

    這「生命的糧」是什麼意義呢?簡而言之即「神的話」。[6]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八3);叫人活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所以,是耶穌基督所釋放的神的話語,成為世人靈魂的糧食,帶給世人永生的生命。

  2.與信徒的關係—主既是生命的糧,信徒當時時享用神所預備豐盛的糧食,刻刻與主親近。如同人的肉體不進食,結果只是形銷骨毀,終至死亡。所以,每日的靈修、讀經、禱告生活是重要的,並且當努力將自己的生命植基於耶穌基督,成為長進的生命,以致得著永生的盼望。同時,唯有來自天上的糧才是真糧,並非所有的糧食都是對生命有益的。所以,信徒當分辨糧食從何而來,因為唯有耶穌基督所賜從天而來的的糧,才是真正讓人得著生命的糧。


二、我就是世界的光(八12)

  1.耶穌對自我的介紹—耶穌自稱是「世界的光」,我們知道「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7]而且「光」乃是神所造的第一件可見之物。耶穌曾稱門徒是世上的光(太六5),但這光乃是由祂反照出來的光;在詩篇二十七篇一節中,詩人稱神為他的光。在舊約,神稱為真光;彌賽亞也是真光[8];不只是以色列人之光,也是外邦人之光。如今耶穌在猶太人住棚節時,高聲宣告祂是「世界的光」,等於是宣告他是「彌賽亞」的身分,因為猶太拉比曾說:「光是彌賽亞的名字」。[9]依猶太人習慣,在住棚節的第一天,會在女院點起了四個巨型燭台,藉著這燭台在夜間所發出的光,足以照亮耶路撒冷的每個角落,而且這燭光會燃到第二天。[10]這是為了紀念以色列漂流在曠野期間,引導他們的雲柱(白天)和火柱(夜間)。所以,耶穌這樣的宣告,等於就是說明自己就是引導以色列百姓前行的那一位,也就是那真光彌賽亞。同時,燭光會有燃盡的時候,但耶穌這真光卻永不會熄滅;燭光只能照亮耶路撒冷,但耶穌這真光卻能照亮世界每一個角落。所以,只要願意跟隨耶穌,就必能行在光中,不受黑暗轄管,得以不受罪的迷惑,出死入生。

  2.與信徒的關係—在黑暗中行走就是在罪中行走,信徒們應當脫去黑暗的行為,罪的行為。因為我們都是光明之子,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帖前五5)同時,我們要及時就光,當光在的時候,努力跟隨,努力前行,免得黑夜臨到。[11]不僅如此,更要將這光引到黑暗處,使光照亮黑暗;或將人引到光明處,遠離黑暗。所以,信徒應依靠耶穌基督這真光,將自己的生命及行為改變,脫去惡的行為,行在光明中,也成為世上的光;同時要努力跟隨,努力見證發光,並努力引人歸主來就光,讓耶穌基督這真光,能照亮世界每個人的生命。

三、我就是羊的門(十7-9)

  1.耶穌對自我的介紹—巴勒斯坦一帶的牧羊人以欄柵為羊圈,傍晚時分,牧人站在柵的入口處,羊進入羊圈都經過牧人身邊;清晨時分,羊又從牧人身邊經過,外出吃草,這牧人就是羊圈的門。[12]耶穌在此自我介紹是「羊的門」主要有兩層面的意義:[13]其一就是「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按照常理,牧羊人一大清早必定到達羊圈,在他以先來的必是在黑暗時來的,必定是賊、是強盜。竊賊、強盜是不用透過門進入羊圈的,甚且是將羊圈破壞,以利偷取羊隻。其次的意義就是透過羊的門,羊得著豐盛的生命。羊圈只有一道門,藉著這門,羊得以進出,得以受保護,得以得飽足。耶穌指出,「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也就是唯有藉著耶穌基督,才能真正得著救恩,得著永生。

  2.與信徒的關係—耶穌是羊的門,也就是得救的門,所以信徒應當要清楚「門」的所在,並且努力進這個「門」。在這「門」裡,信徒才能真正得著保護,得著餵養。同時耶穌成為我們在世行事為人的指標,因為耶穌是羊的門,祂所在的位置,才是羊當進出的位置,否則都會成為盜賊,所以,我們應定睛在耶穌的身上,好讓我們出入得宜,也能擁有更豐盛的生命。同時也讓我們清楚明白,耶穌基督才是我們生命的真正保護,才能引我們到水草豐盛之處,到救恩之路。

四、我是好牧人(十11)

  1.耶穌對自我的介紹—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一位好牧人必定認識他的羊,細心看管、餵養、呵護他的羊,甚至冒生命危險、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神是好牧人」是舊約一貫的觀念,詩篇二十三篇即是典型的代表。[14]好牧人與雇工不同,雇工只為自己的肚腹著想,不顧念羊群的安危;好牧人卻了解羊的特性及需要,並且保護他們,叫他們不至於迷失或喪亡。在啟示錄七章十七節也指出「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如此一般,好牧人必眷顧我們。而羊的許多軟弱正如我們一樣,羊無法靠自己得著真正的安息,但因著好牧人,以他的杖、他的竿管理群羊,使羊群不偏行己路,使羊群在行路上不至缺乏,而能得著飽足,得著安息。

  2.與信徒的關係—如同牧羊人認識他的羊,羊也應該認識他的牧人,不只認識,還要跟著。[15]所以信徒應當好好認識並跟隨好牧人耶穌基督。過去我們的人生如同迷羊的人生,一但遇到好牧人後,就應停止漂泊、止住迷失,藉著好牧人得蒙保守。羊認得牧羊人的聲音,所以信徒也當清楚主的聲音來跟隨。信徒都是羊群中的一份子,自應好好盡己本分,了解自己的所在位置,配合牧人的引導前行。更提升而言,信徒應效法耶穌基督為羊捨命的榜樣,以此心情及精神牧養在自己當中的群羊,按著神的旨意來照管他們的生命;[16]不單只是一味地想從羊的身上取利,反倒是願意為他們捨命,真正活出基督徒美好的見證。

五、我就是復活和生命(十一25-26)

  1.耶穌對自我的介紹—在新約聖經和合本將此句翻譯為「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原文是!Egwv eijmi hJ ajnavstasi" kai; hJ zwhv:NIV則譯為"I am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即「我就是復活和生命」之意。在這裡刻意將復活和生命同列,而且加上定冠詞予以特定化,意J即強調耶穌基督的復活,關係到我們整個的信仰與生命。[17]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為我們的罪被釘十字架而死,但祂得勝死權,在第三天後復活。因著耶穌基督的復活,我們也可同得復活的生命。復活乃是生命的一個彰顯,它是包含在生命裡面的。[18]猶太人相信復活是將來的事,但耶穌將復活與生命連起來,表示復活也是現在的事,將來已在現在實現了。[19]復活的主權在神,生命的主權也在神,但耶穌在此卻自稱「我就是復活和生命」,等於宣告自己是帶著神的權柄而來的,這自然不見容於當時的猶太教信徒。但事實告訴我們,耶穌確實成為復活的主、生命的主,不只自己成為復活與生命,也讓我們得著復活與生命。

  2.與信徒的關係—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所信的也是枉然。[20]因著耶穌基督的復活,我們也可以與祂一同復活,我們的信仰才可以成為真實。復活最大的意義即「得勝死權」,[21]不再受罪的轄制。世人因著罪,結果走向死亡之途,但神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戰勝撒旦,戰勝死亡;以祂的死,承擔我們的罪;以祂的復活,賜給我們永遠的生命。同時,耶穌復活升天後,在天父的右邊為我們代求,成為我們的中保,所以我們當時時仰望主,向其禱告,以致於我們得以與主親近,煉淨生命,脫離罪的轄制,避開死亡的枷鎖,進入永生的國度。

六、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十四6)

  1.耶穌對自我的介紹—本段經文耶穌用了「道路」、「真理」、「生命」三個名詞來描述自己,這三個名詞都有舊約的背景,而且彼此間是相互關連的。[22]「道路」,猶太人明白他們必須行在神的道路之中;[23]「真理」,猶太人明白行在神的道路之中,也就是行在神的真理之中;[24]「生命」,猶太人相信神的道也是生命的道。[25]而耶穌說祂就是「道路」的本身,是神與人之間的道路,藉著這條道路就可以到神那裡去。所以,這條道路是一條救恩的道路,是一條可與神相通的道路。而耶穌道成肉身充滿恩典與真理,耶穌宣告祂就是「真理」的本身,祂不但將父神向人顯明,人也可以藉著祂認識父神,認識真理。同時耶穌不但是生命的賜予者,祂本身即「生命」。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祂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26]而這生命是神的生命,也是永遠的生命。人因為有罪而與神隔絕,唯有藉著耶穌基督這「道路」、「真理」和「生命」得與神復合。

  2.與信徒的關係—在希伯來書十章十九~二十節記載:「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明白指出耶穌基督為我們開出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這條路就是耶穌基督本身,所以我們唯有藉著對耶穌基督的信靠,才得以進入至聖所,來到神面前。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27]同時耶穌是真理本身,我們必須藉著耶穌基督來了解真理,按著真理,得著真正的自由釋放。並且藉著對神所賜獨生愛子的相信,不至滅亡,反得永生。[28]

七、我是真葡萄樹(十五1)

  1.耶穌對自我的介紹—這是在約翰福音中最後一次用「我是」(!Egwv eijmi)的經文。葡萄樹在巴勒斯坦相當普遍,在馬加比的錢幣上是用葡萄樹來代表以色列。[29]耶穌自稱是真葡萄樹,表示耶穌才是「真正的以色列人」,才是真正「神的選民」。舊約中有關葡萄樹的比喻,首先出現在詩篇,在詩篇八十篇第八節說:「你從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樹,趕出外邦人,把這樹栽上。」象徵性地說到選民民族生命的開端。[30]而先知們也常用葡萄樹來比喻以色列。所以,葡萄樹可以說是希伯來民族生命的記號。耶穌在此宣稱「我是葡萄樹,是那真實的。」[31]表示祂就是這民族生命的代表,把希伯來民族的權利與責任轉移到祂的身上,以及那些與祂聯合的人身上。[32]

  2.與信徒的關係—耶穌基督是真葡萄樹,是父所栽培的,而我們是枝子。既是枝子,就應當與葡萄樹結合,吸收來自於葡萄樹的養分,以致於能夠長葉、開花、結果。這樣的結合是需要極緊密的,而且不容許有絲毫的空隙,以免脫落。主既是葡萄樹,是父所栽培的,所以祂必定提供充足的養分來維持枝子的生命及成長需求。同時葡萄樹也要透過枝子來結果實,光是枝子無法結果,光是樹也無法結果子,彼此須同心同工。但也不可因此自恃,因為主也可以不透過這枝子來結果子,讓我們結果子,只是讓我們有份於神的工,應當獻上感恩的心,而不是拿來自誇的。神甚至可用接枝的方式來結果子,所以信徒當緊緊與主契合,常在主裡面,以待主用。並且要讓自己成為可結果子的枝子,一旦主要用,就可被使用而結出果實。


結論

   約翰福音以「神的兒子」為主軸來描寫耶穌基督,強調耶穌基督的神性,而其要字為「相信」,[33]為了讓全世界的人能相信耶穌就是基督,是神的兒子,約翰在約翰福音中著實著墨許多,其中尤以這七個「我是」的宣告為著。而這七個「我是」的宣告幾乎都源於舊約的經文,是猶太人對神極親切而且是極容易懂得的描述,耶穌如此自稱,等於宣稱自己就是神的立場,是以色列衷心等候的那一位彌賽亞,而且不只是針對以色列人施行拯救,也要成為世界所有生命的拯救。雖然約翰用了不同的方式來表記,但這只是用來說明同一主題的各種不同層面。而這主題就是:耶穌基督已來到世上,祂來,為要使人得生命,並且得到生命裡所有的豐盛。[34]所以,不論耶穌自稱為「生命的糧」、「世界的光」、「羊的門」、「好牧人」、「復活和生命」、「道路、真理、生命」、或者是「真葡萄樹」,其目的都在告知「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35],而這正是約翰福音的寫作目的。

 

 

 

 

參考書目

一、       范德立。「約翰福音主題研究」。張子義譯。二版。台北:華神,1989

二、       袁天佑。「中文聖經註釋第三十一卷 約翰福音」。香港:文藝,1998。

三、       馬有藻。「真理的腳蹤—約翰福音詮釋」。香港:宣道,1985

四、       謝家樹。「約翰福音綜觀」。台北:道聲,1993

五、       滕慕理。「新約綜覽」。陳偉明等譯。六版。香港:宣道,1991

六、       Robertson, Archibald T.。「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三:約翰福音」。潘  秋松編譯。Monterey Park, CA:活泉,1998。

七、       李寶珠教授主講。「基督生平」(講授筆記,二OO一年冬季學期)。

 



[1]謝家樹,「約翰福音綜觀」(台北:道聲,1993)17-18

[2]謝家樹,「約翰福音綜觀」(台北:道聲,1993)66-78

[3]參出十五-十六

[4]參約六49

[5]袁天佑,「中文聖經註釋第三十一卷約翰福音」(香港:文藝,1998)245

[6]謝家樹,「約翰福音綜觀」(台北:道聲,1993)92

[7]參約壹一5

[8]參賽九1,五十八8,六十1;瑪四2

[9]Archibald T. Robertson,「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三:約翰福音」(潘秋松編譯。Monterey ParkCA:活泉,1998)291

[10]袁天佑,「中文聖經註釋第三十一卷約翰福音」(香港:文藝,1998)293

[11] 參約十二35-36

[12]謝家樹,「約翰福音綜觀」(台北:道聲,1993)96

[13]袁天佑,「中文聖經註釋第三十一卷約翰福音」(香港:文藝,1998)344-46

[14]馬有藻,「約翰福音詮釋」(香港:宣道,1985)142

[15] 參約十27-28

[16] 參彼前五2-4

[17]謝家樹,「約翰福音綜觀」(台北:道聲,1993)100

[18]Archibald T. Robertson,「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三:約翰福音」(潘秋松編譯。Monterey ParkCA:活泉,1998)378

[19]袁天佑,「中文聖經註釋第三十一卷約翰福音」(香港:文藝,1998)372-73

[20] 參林前十五13-14

[21] 參林前十五55-57

[22]袁天佑,「中文聖經註釋第三十一卷約翰福音」(香港:文藝,1998)435

[23] 參詩二十七11

[24] 參詩二十六3,八十六11

[25] 參詩十六11;約十10

[26] 參約十28

[27] 徒四12

[28] 參約三1636

[29]Archibald T. Robertson,「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三:約翰福音」(潘秋松編譯。Monterey ParkCA:活泉,1998)488

[30]謝家樹,「約翰福音綜觀」(台北:道聲,1993)106

[31] 原文!Egwv eijmi hJ a[mpelo" hJ ajlhqinhv,直譯為「我是葡萄樹,是那真實的。」

[32]謝家樹,「約翰福音綜觀」(台北:道聲,1993)107

[33]李寶珠教授主講。「基督生平」(講授筆記,二OO一年冬季學期)。

[34]范德立,「約翰福音主題研究」(台北:華神,1989),再版,57

[35] 約二十31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
上一則: 被釘十字架的上帝 書籍評析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