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江山戰役」五十六年後餘絮
陳宗嶽
一、「一江山戰役」事蹟
這場戰役震動兩岸,撼動國際,不僅改變國共內戰的戰史,更感動國際友人。
一江山的失守,使上、下大陳都被中共砲火所涵蓋,嚴重威脅大陳國軍的防務。在國防部長俞大維的強烈建議下,
*
*
二、中共散發傳單吹噓「一江山戰役」降兵的好處
戰後五十六年之後,網路上出現一張中共早年散播的傳單,描述在一江山戰役中投降的二大隊士兵黃順土,回家三天之後就結婚了,這即可能是中共的政治性安排;只是傳單上顯示所娶的女子,比先生還壯,因此有人戲謔的加上一句「暗(或是"幹"),早知道就不投降了。」
只是誰知道?也許他們過得還很幸福呢!但是,首先要過得了十年文革這關。
除此之外,中共軍隊奪下一江山後,在清掃戰場時所蒐羅到的「限大陳地區通用」的紙幣,在當時,只是當作戰勝的紀念品;但是,四十年之後,「限大陳地區通用」的紙幣,卻成了台幣十大珍鈔中的ㄧ員,一張動則值新台幣數十萬元。
三、「限大陳地區通用」紙幣成了收藏價最高的新台幣
大陳島隸屬浙江省溫嶺縣,民國卅八年七月,國軍進駐大陳,當時軍民使用浙江省銀行發行的銀元兌換券。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政府為了配合外島的金融發展,頒布「大陳新臺幣行使及匯兌暫行管制辨法」,臺灣銀行遂於
*
* 加運大陳幣公文
*
*440202中央社記者李壽康攝兌換鈔票
*
*
*
*
*圖片摘自
民國九十八年二月,台北市集幣協會理事長周建福為「限大陳地區通用」的紙幣估價:拾圓面額的最值錢,估價新台幣一百萬元,號稱「台鈔之王」;伍角面額的,有新台幣三十萬元的行情。
四、「昔日戰場紀念品」卻成「今日天上掉下來的財富」
去年國慶,與一位張姓收藏家同時受邀參觀總統、副總統文物館時聽他提及:他有一位連繫達二十年的郵友,父親是共軍攻入一江山的少校營長,家住大陳溫嶺縣,這位郵友擁有他父親蒐自一江山戰役的一個薪餉紙袋,裡面裝有二十八張八成新大陳紙鈔的戰利品,其中拾圓券就有十張。
二十年前,「限大陳地區通用」的拾圓券號稱「台鈔之王」,市價近百萬台幣。在張敦智的建議之下,這批鈔票的所有人每隔半年才放出一張鈔票到市場上,目的是避免打壞了市場行情。結果,這批鈔票的所有人以每張四十五萬元新台幣的均價賣掉了這批拾圓券,家裡的經濟因此獲得翻轉式的改善。這一切,完全是這一小包遺自他父親的一江山戰利品,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也因為當年這些「限大陳地區通用」的鈔票是無法實際流通的鈔票,只有紀念價值;因為毫無流通價值,所以能被安然無恙的保留近四十年,否則早就在日常花費上用掉了。
回溯一江山戰役當時的清況,在戰役爆發之前,王生明上校(後追贈少將)回台灣述職,當時戰火已迫在眉睫,政府為了鼓舞士氣,還特地加發了一萬多元「限大陳地區通用」鈔票作為加菜金。戰役結束,這批新鈔自然落入共軍的口袋,儘管當時沒有實用價直,只能當成紀念品,時至今日,只要能倖存下來,都有一定的市場價值。
收藏圈怕的是:留存的太多,把一張值幾十萬的「限大陳地區通用」的鈔票給打成只值數萬、甚而數千元,這是所有收藏這領域紙幣者最不願見到的結果。
三十年前就有一個收藏界的慘案,稀少的新疆紅銅製錢幣,由紅到價值數萬元一枚,一下子因為擁入數量龐大,由紅翻黑,打到只值數百到數千元,這樣翻盤式的市場轉變,是所有收藏古代錢幣者最不願面對的噩夢,真怕一個不小心,又從地下挖出一批古幣,就會把市面上同樣的古幣價值給打翻了。
因此,真正的收藏者,在考古技術日新又新的今天,絕不鼓勵用高價、甚而天價去搶購一些可能從古墓爆出天量的古代錢幣。
只是,像一江山戰役意外留下一批「限大陳地區通用」鈔票這樣的故事,也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意外,只能說:這批鈔票的原來擁有著,有祖宗保佑,財星高照。
五、高價誘使不肖者偽製「限大陳地區通用」鈔票
在近期台灣紙幣中,論市價與知名度大陳券無疑都是最高的。整套大陳券共有壹角、伍角、壹圓、拾圓四種面值,其中大陳壹角、大陳伍角、大陳壹圓的版面設計配上刷色在台鈔中都屬獨一無二,故目前為止尚未曾見過這三種大陳面值的變造偽改券出現。
大陳拾圓券除『限大陳地區通用』這幾個加蓋字體有所不同外,另在金門券、馬祖券都可找到同年份、同廠別、同面額、同圖案的相似鈔券。
大陳拾圓券一向被集鈔界譽為台鈔之王,由於市價居高不下,加上又有較便宜且圖案設計完全一樣可供上下其手的其他版式鈔券可供拿來借用,因此給予不肖份子可趁之機,他們藉著高超的變造技巧與特殊藥水的幫忙,變造出唯妙唯肖的偽改券來欺矇一時失察的藏家或錢幣商,並從中獲取不法暴利。這種惡質手法,使整個長期陷於低迷不振的鈔壇更添雪上加霜的窘境。
這種大陳拾圓變造偽改券約在十年前開始出現,早期可能是用刮改的方式但因手法粗糙而較容易遭識破。
加蓋在鈔券字軌、票號及限某某地區通用等字體的紅色油墨是各種不同顏色的油墨中最容易被特殊藥水處理使其褪滅的一種,因此目前變造鈔券都採用藥水處理法。至於拿來變造的鈔券大都是選用與大陳拾圓券最相似的馬祖三十九年版第一廠拾圓券(通常都是拿成本較低的無3券來下手)。
大陳拾圓券除『限大陳地區通用』這幾個加蓋字體有所不同外,另在金門券、馬祖券都可找到同年份、同廠別、同面額、同圖案的相似鈔券。
『限大陳地區通用』與『限馬祖地區通用』的加蓋字體大小有別。變造券需先將字體較大的『限馬祖地區通用』全部改成字體較小的:『限大陳地區通用』。為了變造後的紅色油墨顏色能一致,所以整組的字軌票號也全都要處理掉再重新加蓋上字軌是VE的新票號。
大陳兩字在鈔券背面的左右兩側,而馬祖兩字則在鈔券背面的上下兩端。變造券需先以藥水處理掉上下兩端的兩組『馬祖』共四個字,另外再加蓋兩組『大陳』共四個字於鈔券背面的左右兩側。
由於大陳拾圓變造券這幾年來一再出現,致使藏家在購買此枚大珍鈔時都會有所質疑而遲遲不敢下手,在劣幣驅良幣的情形下,大大影響大陳拾圓券的身價,也連帶使得原先擁有大陳拾圓真鈔的藏家們無端遭受到莫名的連帶損失。
只是,這些「一江山」與「大陳」戰役後的餘絮,都是當時的人所不能預料的,是後來者自己必須面對的,如今且當作茶餘飯後的花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