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鑼鈸一響,乾坤動!
2025/05/14 16:35
瀏覽43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鑼鈸一響,乾坤動!

 

~2025.5.14陳宗嶽於台北與ChatGPT合作完成圖稿

 

 

  有些蒼涼的敘述,人生驚雷震撼的故事!

 

  百般樂器,鑼鈸為先,不是開道,就是送別,

 

  鑼鈸一敲,萬人側目,千軍齊發,百鳥驚飛。

 

  鑼鈸一響,一門喜宴,萬家煙火,親朋齊聚笑滿堂。

 

  紅花簪髮,黃幡招魂,城門開處迎新人,荒丘深處送故人。

 

  始於鑼鼓喧天,終於沉鑼低鳴,

 

  始於高堂賀喜,終於孤墳夜哭。

 

  大旗獵獵,笑聲滾滾,草木含情人亦醉;

 

  寒風獵獵,哭聲滾滾,黃沙掩面魂亦悲。

 

  鑼響開新局,鈸碎斷別情,

 

  喜時為你喝彩,悲時替你送行。

 

  一生只聞兩回鑼,

 

  一回踏紅毯,一回覆白絹。

 

  十里錦旗百里聲,一擊驚天動地鳴,

 

  千古古道萬古魂,唯有鑼鈸伴生死。

 

  黃泉路遠風聲碎,回首塵寰淚滿巾。

 

  孟婆一湯斷今世,鑼鈸一聲送舊人,

 

  人間悲歡走一場,何必執念苦爭搶?

 

  初聞鑼鈸是開道,再聽鑼鈸是斷腸。

 

  熱鬧進門,寂寞出門,一抹斜陽,千秋萬代空悲切。

 

  樂極生悲,悲極成詩,曲盡人散,獨留鑼鈸一聲響。

 

  鑼鈸響,天地顫,黃沙滾,鼓棍落,白衣纏腰間,

 

  抬的抬,扛的扛,三拜九叩,風塵一撒,便是無聲處。

 

 

一、鑼與鈸的使用場合

 

  (一)、鑼(大鑼、中鑼、小鑼)

  1.喜慶場合

  婚禮迎親

  廟會慶典(如神誕、進香)

  新年迎春

  歡迎貴客

  悲傷場合

  喪禮送葬

  超度法會

  開路鑼(出殯隊伍前打鑼開道)

 

  2.戲曲場合

  京劇、崑曲、地方戲曲中,鑼常用來製造氣氛:出場、打鬥、轉場。

 

  其他

  迎神賽會

  武術表演

  民間故事說唱(鑼鼓說書)

 

  (二)、鈸(大鈸、小鈸、排鈸)

  1.喜慶場合

  婚禮、慶典中伴隨鼓樂使用,強化節奏感,增添熱鬧氣氛。

  2.悲傷場合

  出殯樂隊中配合哀樂時,鈸聲收斂、節奏緩慢。

  3.戲曲場合

  與鼓鑼配合,用於表現激烈情緒(打鬥、激烈場景),特別是武戲中。

  4.其他

  舞龍舞獅中與大鼓同步使用,增強震撼效果。

  民間器樂合奏,如「鑼鼓隊」「十番鼓」。

 

二、為鑼鈸寫的樂曲

  1.傳統曲目:

  《鑼鼓喧天》:慶典用,鑼、鈸、鼓主導,節奏激昂。

  《開門鑼》:民間迎賓或慶典開始時使用的大鑼開場曲。

  《小開門鑼》:出殯前或小型迎神活動開場用。

  《十番鑼鼓》:中國南方流傳的鼓樂合奏,鈸與鑼為主體,常見於廟會、祭典。

  《武場鑼鼓》:戲曲武戲的專屬背景,鑼鈸與堂鼓強烈配合。

 

  2.喪禮專用:

  《送魂鼓》:鈸聲沉緩,鑼聲低沉,配合哭喪。

  《走靈鼓》:出殯行列中鈸聲與鑼聲慢打,帶領靈車前行。

 

  3.其他特定場合:

  道教音樂中「開壇鑼鼓」,也是鑼鈸為主。

 

樂器

喜慶場合

喪禮場合

戲曲場合

特別樂曲

迎親、迎神、慶典

出殯、超度

開場、打鬥、轉場

《開門鑼》、《送魂鼓》

婚禮、舞獅、民樂

出殯行列

打鬥場面、激烈情緒

《十番鑼鼓》、《走靈鼓》

 

 

三、中國各地區鑼鈸使用的差異與特色

 

地區

鑼鈸使用場合

特色打法與風格

代表樂曲或表現形式

北方地區(京津冀、山東、河南)

喜慶、婚喪、戲曲、迎神

力道猛、節奏重,鑼聲厚重、鈸聲金屬感強烈,強調「剛勁有力」。

京劇鑼鼓點、北方大鼓陣、《開門鑼》

江南地區(蘇、浙、滬)

迎親、廟會、民間小戲、喪禮

節奏細膩、變化多,鈸聲講究圓潤,鑼聲清脆細長,風格雅致、節奏靈活。

崑曲伴奏、江南絲竹《十番鑼鼓》

閩南、台灣地區

迎神賽會、婚喪禮儀、廟會

鑼聲偏高亢穿透,鈸聲密集且有回響,常配合鼓陣快速擊打,氣氛熱烈。

北管鑼鼓、廟會開路鑼

嶺南地區(廣東、廣西)

舞龍舞獅、婚慶、喪禮、戲班

強調節奏分明,鈸與鑼密集交錯使用,尤其舞獅中鈸聲劈啪,鑼鼓交加。

醒獅鑼鼓《龍獅鼓》、《南派鼓陣》

西南地區(四川、雲南、貴州)

民族祭典、婚喪、年節活動

節奏自由奔放,鑼聲高昂悠遠,鈸聲剛勁有爆發力,富有山地民族風情。

苗族祭祖鑼鼓、傣族潑水節開場鑼

西北地區(陝西、甘肅、寧夏)

迎神賽會、廟會、婚喪

鑼聲渾厚有穿透力,鈸常搭配嗩吶使用,節奏簡單而震撼。

陝北鑼鼓《秧歌鑼鼓》《黃土地鼓》

 

特色總結

  北方鑼鈸→強烈、激昂、厚重,氣勢為主

  江南鑼鈸→細膩、靈動、節奏綿密,雅致為主

  閩台鑼鈸→高亢、明快,與廟會儀式密切結合

  嶺南鑼鈸→與舞獅緊密結合,講究節奏密集和變化

  西南鑼鈸→民族風強烈,節奏奔放、自由

  西北鑼鈸→節奏樸素而震撼,與嗩吶搭配密不可分

  在北管音樂中(台灣閩南人傳統),鑼與鈸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出殯時叫做「鼓吹班」,以鈸為節奏中心。

  南管音樂中,雖以絲竹為主,但小鑼(又稱銅鑼)微妙穿插,點綴音律。

  在嶺南醒獅鼓陣裡,一個鈸手通常掌控變奏節奏,稱為「引領」。

  在西北陝北秧歌中,鑼鈸常常一聲驚雷般開場,氣勢如滾滾黃河。

 

四、中國鑼鈸打法音效特點

 

技法名稱

對應動作

音效描述

運用情境

正擊(直敲)

鑼或鈸直接敲打

震撼有力,聲音炸裂擴散,如雷霆轟鳴

喜慶迎賓、開場、突轉情緒

擦鑼(溜鑼)

棒子在鑼面劃擦

聲音長促上揚,像風聲颯颯、刀光閃現

劇情推進、神秘氣氛、開道

合鈸(對擊)

兩片鈸猛力相擊

爆炸性清脆聲,短促尖銳

喜慶高潮、戰場廝殺、情緒爆發

開鈸(輕開輕合)

輕觸快速分開

細碎、叮咚作響,如水珠飛濺

舞蹈起伏、細節轉場

悶鈸(遮擋)

擊後迅速用身體遮擋

聲音厚重悶沉,餘音不長

悲傷場面、哀樂過場

小滾鈸(急敲)

快速連續敲擊

細密密集聲,像小雨連打或心跳加速

緊張情節、群舞激烈段落

搖鑼(小幅震動)

手持鑼輕輕搖晃

低沉嗡嗡音,如地底隆隆聲

預示不安、惡兆、轉場鋪陳

悶鑼(低敲悶響)

緩慢低擊鑼中央

渾厚低沈,似深谷回音

出殯、陰間、亡魂渡橋

鈸擦(滑擦)

兩片鈸斜擦滑動

嘶嘶聲,如飛箭破空、戰馬奔馳

戰鬥場面、逃亡情節

 

對照小表:

  正擊→雷鳴

  擦鑼→颯風

  合鈸→爆炸

  開鈸→叮咚水聲

  悶鈸→壓抑心跳

  小滾鈸→雨打心跳

  搖鑼→地鳴

  悶鑼→幽谷迴響

  鈸擦→飛箭穿空

  鑼聲大,重在氣勢場面鋪陳

  鈸聲輕,重在節奏變化情緒鋪墊

  在戲曲、祭典、婚喪、迎神、舞獅、甚至說唱藝術中,各種打法巧妙交織,創造出敘事性極強的聽覺劇場

 

五、中國傳統場景下的鑼鈸配樂規範

 

場景

使用鑼鈸方式

數量/節奏

象徵意義

婚禮迎親(喜慶)

鑼擊三通,鈸隨鼓開敲,紅轎啟動時再敲一次

通常鑼三下、鈸連續敲三到五次,節奏歡快高昂

三聲鑼開道,吉祥如意;鈸響象徵錦上添花,熱鬧非凡

新郎進門(婚禮高潮)

鑼鈸齊鳴,持續短促連敲

快速連續擊打20-30秒,隨新郎進門而止

歡迎新郎進家門,象徵「敲開幸福門」

新娘上轎/下轎

輕敲鈸、慢敲鑼

每步三下,穩健不疾

平安吉利、步步高升

出殯送葬(喪禮)

悶鑼三聲,緩敲鈸一遍

緩慢且拖長節奏,一敲一停

三聲為三跪九叩的象徵,緩敲表示不捨

靈柩起靈(出殯正式啟動)

大鑼一聲重擊,鈸急敲五六下

大鑼重如鐘,鈸聲急促低沉

送別離別,靈魂啟程

抵達墓地(入土安葬)

鑼鈸收聲,僅敲一響作結

單擊一次,無拖音

靈魂安息,塵歸塵,土歸土

廟會迎神(熱鬧場)

鑼鈸交替,節奏密集快速

鑼打三通,鈸急速輪打,一組5~7分鐘不間斷

神明降臨,神靈加持,庇佑平安

神像出巡/神轎起駕

鑼連三響,鈸同步大響

三聲快速鑼,鈸震動3至5輪

宣示神駕出行,驅邪避凶

舞龍舞獅開場

鑼三擊開場,鈸緊隨打擊節奏

通常三擊開龍獅頭,後續隨鼓變奏

叫醒龍獅、引動靈氣

 

註記:

  婚禮喜慶中,「三通鑼」很重要:第一通迎神,第二通迎親,第三通成親。

  喪禮中的鑼鈸打法是越慢越哀愁,速度快反而是不敬。

  廟會與迎神時,打得又快又熱烈,音量最大,代表「氣勢壯」。

  舞龍舞獅特別注重鈸的變奏,敲擊頻率跟龍獅的動作節奏同步。

  民間信仰裡,很多地方講究敲鑼不能少於三次,否則「開門不穩」。

 

簡化版口訣(民間說法)

  婚禮——喜打三通,節奏明快;

  喪禮——哀打一聲,拖音無窮;

  廟會——神打三響,鈸響如潮;

  舞獅——鑼醒龍頭,鈸領龍身。

 

六、🎎婚禮儀式中的鑼鈸使用對比

 

  1.北方婚禮

  鑼鈸風格:節奏強烈、聲音宏亮,營造熱鬧氛圍。

  使用場合:迎親隊伍出發、迎接新娘入門、婚禮高潮時段。

  特色:配合鞭炮聲,鑼鈸齊鳴,展現喜慶氣氛。

  北方農村婚禮現場,流水席吃飯,放這麼多的鞭炮,看著就熱鬧

 

  2.南方婚禮

  鑼鈸風格:節奏較為細膩,聲音清脆,注重節奏感。

  使用場合:迎親隊伍出發、迎接新娘入門、婚禮儀式進行中。

  特色:與其他樂器(如嗩吶)配合,營造溫馨氛圍。

 

七、喪禮儀式中的鑼鈸使用對比

  1.北方喪禮

  鑼鈸風格:節奏緩慢、聲音低沉,表達哀悼之情。

  使用場合:出殯隊伍出發、靈柩下葬、祭奠儀式中。

  特色:配合哭喪聲,營造莊重氛圍。

 

  2.南方喪禮

  鑼鈸風格:節奏多變,聲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表達對逝者的懷念。

  使用場合:出殯隊伍出發、靈柩下葬、祭奠儀式中。

  特色:與其他樂器(如嗩吶)配合,營造哀傷氛圍。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