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跟著天氣養生」書
極端天氣變化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很大,此即所謂的「氣象病」,包括溫度、濕度、氣壓及紫外線等,尤其是女性。例如:氣溫過高,心血管壁容易變硬。溫度起伏過大,也會造成心血管的負擔。高溫及低氣壓容易引發頭痛。過多濕氣會阻礙腸胃功能運作。
身體好、氣血循環暢旺,就不易受天氣變動影響。保有人體最佳狀況的訣竅包括:睡眠(要有沒什麼比睡眠更重要的意念)、運動(能增強氣血循環)、身心放空(回到生命的初始,心無罣礙)、穴位按摩(加強氣血循環,包括合谷、後溪、風池、太衝,5-10分鐘)、平涼溫的中性食物為主(快感冒時,可喝東方美人茶發汗)。到國外旅遊時,可帶過濾水杯,穿著要向當地人看齊。用冷暖氣及除溼機打造舒適的微環境,冷氣約26度,室內濕度約50%
24節氣是以古中原地區(黃河流域)的節氣景象和農作物生長情況為依據來命名。
春天,風邪最多,可喝四神湯(茯苓、蓮子、芡實、山藥),幫助消化且預防感冒,5-6月時(潮濕),可多使用除溼機,多吃嫩薑。建議多按太衝穴(亦可調節女性生理期不順)、膻中穴(紓發情緒)、內關穴(亦可緩解脹氣)等保肝穴位。保養腸胃:揉腹(尤其肚臍周圍穴道),以肉桂、乾薑暖胃,生薑汁可緩解反胃,及內關穴(以大姆指用力按壓20-30次)、合谷穴(助止吐)、足三里(助消化)。少吃甜食(易胃酸逆流、久咳、蕁麻疹),中午陽氣旺,助運化濕氣,為甜食最佳時間,搭配薑、陳皮和紅棗茶飲更佳,忌配咖啡(耗氣),晚餐最不適合甜食。睡前伸展操(躺下,右腳屈膝抬起,擠壓腹部,吐氣放下,換左腳),助排氣。
夏天,芒種(約6/5)前後為梅雨季,因為體內的熱必須從皮膚透散出來,濕熱導致皮膚問題增加,可全身擦抹艾草水防毒保健。六月份可先涼補,如青草茶,儲備應付高熱的能力。午後小睡半小時,補充元氣。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若喝咖啡和茶,因其利尿,要補充更多,冷氣房中,多喝溫熱開水。夏天的空心菜品質最好,健胃整腸,含鐵量比紅鳳菜和高親菜更高,但體虛者不宜多吃,會影響中藥補養藥物。甘蔗汁可解熱、滋養,反胃嘔吐、發熱退燒皆可使用,但要注意甜食會生痰。酸梅湯、西瓜、綠豆湯皆可消暑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