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川普總統,你胡扯 !
2025/04/12 00:03
瀏覽7,768
迴響11
推薦107
引用0

美國川普總統從選前、當選後,一直到最近,三番兩次的說:「台灣偷了美國的晶片(Taiwan stole America’s chip industry)」,大部分國人聽了都覺得憤憤不平,「偷」在東方和西方文化中,都是很嚴厲的指控,晶片從業人員更是難嚥下這口氣,都很想問:老川,你有什麼證據,可以這樣的血口噴人?

 

最近沈珮君小姐寫了:「史欽泰,把桃花源從遁世變現世」一文,上下兩篇,將台灣1976年如何篳路藍縷,派出工研院工程師40多人,赴RCA付費學習IC(積體電路)製程,踏出台灣建立IC產業的第一步,以及茄萣子弟史欽泰,如何在其中扮演靈魂人物角色,娓娓道來,讓人對台灣不是「偷」,而是自己一步一腳印,建立自己的實驗工場,歷經無數鍥而不捨的修正與微調,結果良率(Yield)比RCA的還要好,跨出成功第一步的過程,令人印象深刻。

https://reading.udn.com/read/amp/story/7048/8618687  

https://reading.udn.com/read/amp/story/7048/8621200

但那畢竟只是第一步,IC工業發展日新月異,從1978到2025年,從實驗工廠最初3微米的技術,演近到今天2奈米;一奈米(nanometer)是一公尺的十億分之一,2000年之前通常以微米(micrometer)為單位,一微米就是一公尺的一百萬分之一,或1000奈米,所以1978年3微米,是2025年2奈米的1500倍;附帶一提,人頭髮的平均直徑是80微米,等於80.000奈米,是2奈米的四萬倍,不難想像3奈米、2奈米有多細;這前後47年,幾乎要半個世紀,中間歷經了無數個IC的世代,競爭是全球性的的,台灣的IC工業如何亦步亦趨,從跟上世界腳步,到殺出重圍領先,過程也是備極艱辛,和最初的第一步比起來,應也不遑多讓。

 

筆者1976年進入IC工業的後段封裝測試(Packaging & Testing),那時都還是歐美廠商的天下,2002年轉入前段的IC設計服務(Design Service),到2010年代中期退休,整個職涯都在IC產業,讓筆者來回顧一下這40多年來IC產業的生態變化,及重大事件,說明川普所說的是無的放矢,胡扯一通。

 

筆者先以工研院的一張圖表(表1),來解釋一下IC產業上下遊產業鏈的流程,及其應鏈,從IC設計、光罩、晶片製造、針測(Probing)、切割(Dicing)到最後的封裝到測試,除了這些主要的流程,每一站都有其各自的機器、軟體、材料、耗材的供應商,尤其以晶片製造及封裝特別多。像晶片製造的曝光機(Stepper)、離子植入機(Ion Implanter),各種純度高的精良化學藥劑(Chemicals)、晶舟盒(Wafer Cassette)等等,大大小小,林林總總,不下4-500項;封裝的打線機(Bonder)、基板(Substrate)、模封材料(EMC),波焊機(Wave Soldering)等等,也有1-200項,是個相當龐大的產業鏈;所以台積電到美國鳳凰城設廠,不止台積電本身,其實也要帶去很龐大的供應鏈。

▲表1:半導體產業鏈流程,及其供應鏈,流程前數字是現有的公司數目。(摘自工研院資料)

也許有人會說,只要搞定一些大的供應商,像曝光機、打線機等就好了,其實不是,都少不了,少了一個可能就會增加很多麻煩。這裡舉兩個例子,一是用來裝晶片的晶舟盒,乍聽似無特殊之處,但少了晶舟盒,晶圓如何在廠內移動?如何搬運?台灣一家晶舟盒的供應商,2024年營收達台幣65.4億,能說晶舟盒不重要?另外一個是搬動機器的吊車,這個乍聽更會覺得無足輕重,晶片廠有不少機器要防震,沒有合格的吊車、有經驗的駕駛,新設產線如何移動、就定位?竹科有個「吊車大王」傳奇,身價上看百億台幣,不難想像有相當多生意。這些供應鏈,有國外的,有台灣的,都要經過動輒數年的長時間磨合,才能培養出彼此的信任及默契,絕非一蹴可幾 。

 

再來談談IC的世代(表2),下表列出從1968年到2025年IC微縮(Scaling)的歷史,共經歷了20個世代,IC的大小(面積)就是成本,越大就越貴,當然希望可以越小越好,同時性能也會提升,所以IC從發明以來,就不斷有很大成本及性能的誘因和壓力,來進行晶片的微縮。IC世代的名稱,以技術節點(Process Nodes)來表示,現在常在媒體上看到的3奈米、2奈米就是技術節點,附帶一提,Process Nodes的中文,也有稱製程節點,或工藝;世代指的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但大抵運算用的邏輯(Logic)晶片,及記億體晶片才需要,並非所有類型的晶片,都適合最先進的製程,像汽車晶片,類比晶片(Analog)等就不適合。

▲表2 1968年至2025年的技術節點,長度單位全部改成奈米(Nanometer),130奈米世代之前,通常以微米(Micrometer)為單位,1微米等於1000奈米,1奈米是1公尺的十億分之一。

在IC產業,所謂下一世代是指電晶體的長度、寬度,各縮小70%左右,所以面積可以縮小到50%左右,媒體上也常提到所謂摩爾定律(Moore’s Law),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兩年就增加一倍(圖1),就是因IC每兩年就推進一個世代。工研院是1980年衍生成立聯電,1987年再衍生成立台積電,自此兩家公司就展開激烈的競爭,互有領先落後,媒體上經常以晶圓雙雄來稱呼,連帶兩家公司的董事長,也常會在媒體上隔空交鋒,唇槍舌戰一番,這種態勢一直維持到2001年左右的130奈米世代,台積電勝出,之後台積電就一路領先,距離越拉越大,直到現在。

 

約從1990年代中間起,台灣半導體整體的競爭力日增,台灣的學者、公司代表在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ssociation,簡寫 SEMI),及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簡稱IEEE)的發言權也逐年增加,陸續有人獲選為IEEE的院士(Fellow)、審稿人、編審等,也陸續有人出任SEMI負責制定規格的技術委員會委員及主席,也有人出任SEMI的董事,進入決策圈。

 

21世紀的初年,90奈米的世代,全世界IC的微縮,碰到非常棘手的技術瓶頸,無法再繼續微縮到65奈米,瓶頸是「微影(Lithography)」的技術,微影是將光罩上的線路圖形,清楚的曝光,縮小印在晶片上,碰到的問題是成相模糊,像拍照時沒對好焦距,整張照片模糊掉一樣,因為曝光用的193奈米波長深紫外光(Deep UV),波長無法再變小,所以那時經常可在媒體上讀到「摩爾定律(Morre’s Law)」無以為繼的報導,全世界浪費掉的研發經費超過10億美元。這個瓶頸靠著台積電林本堅(Burn Lin)博士發的浸潤式微影(Immersion Lithography)解決了,簡單的說就是在鏡頭與晶片間加水當介質,因水的折射,波長降到134奈米。這個突破,讓微縮可以持續,2005年IC進入65奈米世代,也讓台灣從追隨者,變成領先者,台積電最強的對手是韓國的三星(Samsung),和美國的英特爾(Intel),在激烈競爭中,2023年,英特爾先在5奈米敗下陣來,接著2024年,三星也在3奈米,因良率不好敗下陣來,台積電一步一步登上晶片製造的頂峰。

▲圖: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兩年就增加一倍圖表的橫軸是年份,從1970-2020的偶數年,縱軸是以指數(Exponential)表示的晶片電晶體數,圖上每一點都是當年各公司推出的型號,可以看出2000年代後半期起,因浸潤式微影的發明,在紅色線之上的型號變多了,但橫軸只到2020年,之後紅線之下者應變多了,摩爾定律越來越難。(摘自Wikipedia) 

除了晶片製造,台灣的封裝測試,同樣令人刮目相看,目前產值全球第一,台灣規模最大的日月光投控(ASE Holding),也是全球最大。封測最早都是外商投資,荷蘭的飛利浦(Philips) 1966在高雄楠梓,美國的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1969年在新北中和,分別設立封測廠,比台灣決定發展晶圓製造的1976年還要早,1970、1980年代,這兩家公司的營業額排名都在十大外銷廠商第五至八名之間,難得的是這兩家公司,目前仍繼續營運,都已經超過50年,活力還十足。不像早期來台灣投資電視音響組裝的愛德蒙(Admiral)、飛歌(Philco)、增你智(Zenith)、RCA、日立(Hitachi)及哥蘭帝(Grundig)等外資,看上的是當時台灣的廉價勞動力,勞工薪資上漲後,就紛紛撤資。另外影響更大的是,這兩家公司也訓練出不少本土的管理幹部,跟據工研院的資料,2024年台灣有封測相關公司36家,一半以上的公司,都有前飛利浦,或前德儀員工的影子。

 

規格是領先者制定的,像封裝的尺寸規格等,早期台灣在封測領域,只是跟隨者,只能跟著別人定的規格做,通常也是較簡單的封裝型式,隨著台灣半導體整體的競爭力日增,封裝的型式越來越複雜,技術層次也提高很多,像超過一千五百個焊錫球的BGA(Ball Grid Array),多晶片堆疊的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簡寫SiP,圖2),晶圓級封裝(Wafer Level Package,簡寫WLP,圖3)等高階的封裝。隨著摩爾定律呈現變緩趨勢,結合封裝堆疊與晶片製造的技術因應而生,約在2010年代的後半期,台積電推出整合記億體、邏輯等晶片在同一封裝中的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領先全世界;也跟晶片製造的浸潤式微影情形一樣,台灣不再只是追隨者,而是領先者,是規格的制定者,輝達(Nvidia)功能強大的AI 晶片GB200/GB300,就是COWOS的封裝(圖4)。

▲圖2 電子顯微鏡下的系統級封裝(SiP)的橫切面例子,本例堆疊三層晶片,有三層金線,其厚度才0.8公厘(mm),金線直徑約是人頭髮直徑的四分之一,約是二萬奈米。(摘自網路)

▲圖3 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an-out Wafer Level Package)的示意圖,所謂晶圓級封裝,是指跟晶圓大小接近的封裝,體積特小。(摘自Wikipedia)

▲圖4COWOS的示意圖;本例子整合四顆高頻寬動態存取記憶體(HBM DRAM),先經直徑5-20微米的雷射矽穿孔連接,再與兩顆邏輯晶片整合成一大顆。(摘自網路)

所以老川,別胡扯!台灣不是小偷,台灣晶片有今天的產業實力,是40多年來,每天一小步一小步,一步一腳印累積起來的,君無戲言,台灣到底「偷」了美國的晶片產業什麼東西?

延伸閱讀 :從溫泉鄉起落看日本失落的30年 (https://blog.udn.com/charleslin9863/181228427)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1) :
11樓. 月飛來
2025/04/21 08:14
!

他是強盜

如此


謝謝月飛來留言。

目前可以看到美國自己國內,也是示威抗議處處,這也是上任才三個月的美國歷任總統所僅見,只能說,天做孽,猶可違,自做孽,不可活。 Charles Lin 2025/04/21 19:18回覆
10樓. 筆記阿本
2025/04/13 20:38
.

地球鬧土匪,川普不但土匪,而且是常業奸商,無道義可言,別人是偷,他則明搶。林大兄展現本業,實事求是精益求精,令人佩服。

謝謝阿本兄美言。

晶片製造不只耗電耗水,也非常花錢。

在七樓提到的極紫外光(Extreme Ultraviolet ,簡寫EUV),附上2奈米用的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EUV)曝光機(Stepper)的照片(摘自ASML網站,沒加外殼),機台約雙層巴士大小,重150公噸,價錢一台€3.8億,台幣要一百多億。 Charles Lin 2025/04/14 11:23回覆

Charles Lin 2025/04/14 11:25回覆
9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
2025/04/13 06:43
天選之人 其實 "瘋了 " , 真不知道 該怎麼說 詫異
謝謝盹姊留言。

上星期股市劇烈震盪,上沖下洗,像雲霄飛車,也像「發瘋」。

希望不要再發瘋,讓小老百姓平平安安過日子。Safe and Sound Charles Lin 2025/04/13 18:15回覆
8樓. 陳正華 牧師
2025/04/13 01:03

謝謝分享!

那人是個蠻橫的瘋子。

我連他的名字都不屑一提!

但身為基督徒,我必須為政府以及掌權著祈禱。

謝謝陳牧師留言。

確實「必須為政府以及掌權者祈禱」,讓他們有足夠智慧,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天佑台灣,天佑美國。 Charles Lin 2025/04/13 16:53回覆
7樓. sallychen
2025/04/12 23:16
認同你解說與分析


〈蘇格拉底〉在《柏拉圖》著作中,常提到:「無知即是最大的邪惡」。

〈川普〉不知〈台積電〉在台奠基與發展的始末,信口開河。

他怎麼不去檢討一下〈英特爾〉落後台積電的原因?

1.【製程節點延遲】:10奈米出現重大延誤,2019年才量產。

2.【極紫外光(EUV)技術導入較慢】:台積電在七奈米之後就開始使用。

3.【過度垂直整合】:自己設計晶片也自己製造晶片;台積電專注做代工。

4.【對代工市場輕視】:近幾年才開始大力發展,錯過黃金成長期。

5.【管理層決策失誤】:偏重財務導向,對技術風險低估。

6.【人才流失與士氣問題】:流失不少核心工程師,影響創新與執行力。

〈川普〉會說我們偷走他們晶片,就是替【搬走台積電】找個正當理由。

謝謝Sally的留言,並列出Intel落後台積電的原因。

當年的Intel是半導體的巨人,跟Microsoft的Wintel聯盟,如日中天,到2010年代仍是,但迅速下挫,令人錯愕;我在拙文「從溫泉鄉起落看日本失落的30年」中曾說:「 IC業的競爭尤其激烈,CEO連續幾個誤判,公司可能就此破產」,小公司如此,大公司如Intel,也難免因此傷筋動骨。

其實留言中提到的EUV,也有類似的故事,其製造廠商是荷蘭的ASML,該公司1984年成立,在90奈米世代之前,曝光機(Stepper)是日本Canon及Nikon的天下,拙文中提到的台積電「浸潤式微影」,ASML與台積電合作,Canon與Nikon沒採用,自此ASML竄出,成爲獨大。
Charles Lin 2025/04/13 16:40回覆
6樓. 花鼠妹
2025/04/12 21:10

感謝精闢的解說,完全贊同您的觀點.

只能說那個自認為天選的其實是個瘋子!

謝謝花鼠妹留言。

川普上週在記者會說了一句:很多國家都kiss my ass,打電話求饒(大意)。台灣的媒體都比較識相的翻譯為拍我馬屁,其實英文是極粗魯、無禮的話,尤其出自一國之君,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還洋洋得意,真是難以想像。 Charles Lin 2025/04/13 14:47回覆
5樓. 寧靜姐
2025/04/12 20:57
美國人很笨
謝謝寧靜姊來訪及留言。

附上一張最近常看到的梗圖,這大概是很多美國人此時的心聲。 Charles Lin 2025/04/13 00:03回覆

Charles Lin 2025/04/13 00:11回覆
4樓. Retiredbum
2025/04/12 11:15
受教了, thanks!
Thanks Retiredbum,I am flattered. Charles Lin 2025/04/12 23:50回覆
3樓. tzi
2025/04/12 10:27
謝謝您的解說

川 普 說三道四 變來變去

言而無信 確實讓人討厭😠⋯⋯
謝謝tzi 來訪及留言。

以前美債幾乎像黃金一樣保值,這個星期長天期美債崩跌,就是投資人對「言而無信」的反應。 Charles Lin 2025/04/12 22:55回覆
2樓. Kevin(黃坤山)
2025/04/12 09:45
好文章一篇,也佩服您的專業。
謝謝Kevin來訪及美言。

這週股市劇烈震盪,像雲霄飛車,又聽川普每天在那裡練肖話,什麼台灣偷了美國的晶片產業,實在很聽不下去。 Charles Lin 2025/04/12 22:4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