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丁堡街頭,常可見穿著蘇格蘭裙(Kilt)的街頭男藝人,吹奏蘇格蘭風笛(Bagpipes),樂音響亮悠揚,很少遊客不被樂音吸引過去,從觀光客摩肩接踵的愛丁堡城堡,老城區皇家一浬路(Royal One Mile)行人熙來攘往的街頭,到來往旅客行色匆匆的威瓦利(Waverley)火車站,再到皇家一浬路另一端的國王畫廊(King’s Gallery),到處皆可看見,這些街頭藝人都穿著顏色不同,格紋不同的格子條紋蘇格蘭裙。風笛及蘇格蘭裙都是我們熟知的蘇格蘭象徵。
伸展枱上的模特兒,穿著Burberry時裝、飾品,提Burberry手提包,身材窈窕,光鮮亮麗,風情萬種。中文翻譯為「博柏利」的Burberry,是少數具英國傳統,精確的說是蘇格蘭傳統格子條紋的知名時尚精品品牌,英國2023年過世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現任國王,當時仍為王儲的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都曾頒授予Burberry皇家御用(Royal Warrant of Appointment)徽章; Burberry產品包含男女時裝、手提包、化妝品、飾品、手錶、甚至也有家居用品、禮品等。
位在蘇格蘭,離與英格蘭邊界很近的小村莊Gretna Green,18世紀時小村莊的打鐵店老板,以替私奔的英格蘭小情侶證婚聞名,一家賣蘇格蘭格子條紋的毛衣、圍巾、披肩等服飾店的廣告寫著:Scottish Clan。Clan意思是宗族或氏族。宗族是一種親屬關係,成員能獲得共同的身份及血統的認同,有些類似我們的宗親會,但宗親會是鬆散的民間社團組織,蘇格蘭的宗族則是為法律所承認,由官方的里昂法院(Lyon Court) 所認證,具有官方地位。著名的宗族包括坎貝爾(Campbell)、麥當勞(MacDonald)、麥肯錫(Mackenzie)、道格拉斯(Douglas)、漢彌爾頓(Hamilton)等等。
蘇格蘭短裙的英文Kilt,源自凱爾特語(Celts),原義是「用布將身體捲起來」,蘇格蘭盛產羊毛,在蘇格蘭高地,冬天天氣酷寒又潮濕,最晚16世紀初,可能更早,這裡的人會將一塊長毛呢毛料折疊後裹在身上,像斗蓬一樣,並在腰上繫起皮帶固定,甚至還會將布料先經鵝油浸泡,以達到防水的效果,這種裝扮被稱為蘇格蘭大裙(Great Kilt),到17世紀末18世紀初,這種裝扮逐漸發展成只剩原來的下半部,所謂的蘇格蘭短裙(Small Kilt),就是我們現在所見的樣子,到18世紀中葉,這種花呢毛料的短裙,變成蘇格蘭高地的流行服飾,也被皇家蘇格蘭軍團(Royal Regiment of Scotland)採用成為制服。
前段提到蘇格蘭裙是我們熟悉的蘇格蘭象徵,其實蘇格蘭裙的花呢格紋(Tartan)也是蘇格蘭宗族的象徵,類似歐陸皇室及貴族的家徽,所謂花呢格紋是不同條紋、圖案、顏色直角相交的布料,一般是羊毛,即使粗細條紋有一些不同,就視為不同的花呢格紋圖案(Tartan Pattern),英文也稱Sett;大約從19世紀起,每個宗族都有自己的花呢格紋。2009年開始蘇格蘭政府轄下的蘇格蘭花呢格紋註冊署(Scottish Register of Tartans,簡稱SRT),就負責記錄既有的花呢格紋圖案,和新申請註冊的新設計,目前據稱最少已有七千種不同圖案。
儘管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James VI),入主英格蘭,稱為詹姆士一世(James I),成為兩格蘭的共主,也在1707年,兩格蘭通過聯合法令(Act of Union 1707),共組大布列顛王國,1746年,聯合王國為鎮壓部分蘇格蘭人的武裝起義,下達了歷史上著名的「禁裙令法案,Dress Act」,目的是徹底擊潰蘇格蘭反叛的氏族。所謂「禁裙令」就是強制蘇格蘭人不准再穿蘇格蘭短裙,違禁者將被懲罰。「禁裙令」雖然只持續35年,1782年就廢止了,但也就在這段期間,讓蘇格蘭裙從「當代的流行」,變成了「過去的傳統」,加上許多老師傅過世,紡織的不少手藝也隨之失傳。
19世紀後,蘇格蘭短裙成為蘇格蘭的禮服形式,可說是蘇格蘭的正式服裝,通常在正式場合才會穿上,像是婚禮、體育比賽、慶典、皇室相關儀式等,除了前幾段提到的氏族,地區、相關團體、行業等也紛紛設計屬於自己格紋圖案的蘇格蘭裙,每個圖案也都取了名字,Royal Stewart是最受歡迎的圖案之一。Burberry在一戰時為軍方設計的戰壕大衣(Trench Coat),戰後成了民間流行的風衣(Windbreaker),1920年代,Burberry的格紋圖案正式成為風衣的內裡,再逐漸成為時尚精品;蘇格蘭裙成了皇家蘇格蘭兵團的服裝,也有幾個有名的圖案,像Black Watch、Government 1等,但二戰前期,就已證明蘇格蘭裙並不適合現代戰爭,但仍是軍樂隊、儀隊等表演性團隊穿著的服裝。現在英國皇室成員拜訪蘇格蘭地區時,也會穿上蘇格蘭裙,表示對蘇格蘭傳統文化的尊重與重視。
穿著蘇格蘭裙是否穿內褲?常被當成茶餘飯後插科打諢的話題,其實傳統蘇格蘭裙,男士是不穿內褲的,但現在已是隨興,看個人喜好。
▲▼愛丁堡古堡內穿著蘇格蘭裙的軍樂隊(上,摘自Wikipedia),及從愛丁堡的卡爾登山丘(Carlton Hill)遠眺愛丁堡古堡及市區(下)。
▲▼愛丁堡市區皇家一浬路一端的國王畫廊(上),及大門旁圍牆邊,身穿蘇格蘭裙的街頭小藝人(下)。
▲▼愛丁堡新市區王子街旁的史考特紀念館(Scott Monument)和巴爾莫勒爾飯店(Balmoral Hotel)的鐘樓(上),稱為威瓦利火車站(Waverley Station)的愛丁堡中央火車站就在右側;和在走道上身穿蘇格蘭裙,演奏風笛的街頭藝人(下)。
▲▼▼愛丁堡市區皇家一浬路靠近古堡的街頭一隅(上),及最高刑法法院(下)、路旁(下下),演奏風笛的街頭藝人。
▲▼蘇格蘭之夜身穿蘇格蘭裙,演奏風笛的藝人(上),及晚會主持人和表演者(下)。
▲▼身穿蘇格蘭裙,演奏風笛的軍樂隊。(摘自Wikipedia)
▲Gretna Green小鎮,一家賣蘇格蘭格子條紋的毛衣、圍巾、披肩等服飾店的廣告:Scottish Clan,意思是蘇格蘭宗族的象徵。
▲▼蘇格蘭風格的時尚精品Burberry,其最經典的格紋圖案(上),及類似圖案的手提包(下)。
▲▼各式各樣的格紋圖案。(摘自Wikipedia)
▲▼人氣最高的格紋圖案,民用的Royal Stewart(上),及軍用的Government 1(下)。(摘自Wikipedia)
▲▼數款不同格紋圖案的圍巾(上),及身穿蘇格蘭裙的查爾斯三世國王及卡蜜拉王后(下,摘自網路)。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7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2025/03/27 18:11晚安
穿習慣就行
環保阿嬤金鳳姨確實也是,穿習慣了就好。 Charles Lin 於 2025/03/30 11:25回覆謝謝環保阿嬤金鳳姨賞光及留言。 Charles Lin 於 2025/03/30 00:32回覆 - 6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25/03/25 15:10我看過蘇格蘭藍群 自體包裝;查察爾三世 卡蜜拉 和 和藍白色裙子, 這三件就讓我們驚奇。謝謝盹姊賞光及留言。
查爾斯三世穿蘇格蘭裙確實很少見,他是2022/9繼任王位,是英國歷史上登基時年齡最大的國王,他生於1948年,當了王儲70年,登基時已74 歲,去年去英國時,英鎊紙鈔上只有少數已換成查爾斯三世的肖像,大部分還是伊麗莎白女王的頭像。
記得他剛登基時,很多人並不看好他,甚至有預言家鐵口直斷,唱衰他只能在位六個月,之後就得禪位給威廉王子,不過現在已登基2.5年,還好好的,當初看衰他的那些人,卻也沒人出來道歉。 Charles Lin 於 2025/03/30 00:28回覆
Charles Lin 於 2025/03/30 00:30回覆 - 5樓. 皓呆土豆2025/03/24 13:24談到蘇格蘭早年打仗曾經脫掉裙子與內褲上陣 ,老實說 ,還真很不方便 ,不可思議 ~謝謝土豆兄來訪及留言。
蘇格蘭裙事實上就是裙子,穿裙子怎麼上戰場?我們現在確實很難想像,不可思議!
先前曾提到,二戰初期(1940)以後,蘇格蘭裙就未曾在戰場出現過,出現的主要時間是中古世紀,那時子彈、火炮等未出現,士兵所持的武器是近身武器,或許當時的指揮官在「族群認同」及「方便適用」之間,選擇了有族群認同意義的蘇格蘭裙,以增進軍隊的向心力及團結等軟戰力。 Charles Lin 於 2025/03/24 18:36回覆 - 4樓. 繽紛2025/03/22 16:38
因為對服裝的喜好,我曾經在中年時去和老師學習服裝的剪裁打版製作。
蘇格蘭裙和風衣是我唯二沒有製作成功的作品。
猶記裁製蘇格蘭裙要數算格紋大小,褶子是完成了,邊上的鬚鬚也成形了。
但女生的臀圍與腰圍差距甚大,最後如何接上腰頭,始終無法突破。(我的數學從沒及格過)
懶散不求上進的我,就把半成品掛著,任憑灰塵滿布,最後在我放棄學習之下,扔進了垃圾桶。
但我仍然熱愛蘇格蘭裙的風格,和它散發出來的學術氣息。
謝謝繽紛賞光並留言。
印象裡的繽紛,喜歡舞蹈,尤其國標舞,活力十足,魅力四射,但也喜歡裁縫這種比較靜態的手工絕活,則有些意料之外,而且還頗有心得,只差蘇格蘭群和風衣,沒有成功的作品,也令人驚訝。
蘇格蘭的格紋圖案,顏色、線條及其次序、粗細,不同的組合,就可以構成另一幅格紋圖案,如我文內所說,向蘇格蘭政府的「花呢格紋註冊署」登記有案的圖案,就已超過七千,未來勢必繼續增加,也是相當「繽紛」。 Charles Lin 於 2025/03/23 23:21回覆 - 3樓. sallychen2025/03/22 14:43高雅
*
這些布的面料〔格紋圖案〕都很美呀!端莊、優雅、大方。
有兩張特別眼熟。一是〔藍綠方格紋〕,另一是〔米塊黑線條〕。
前者是我肩背包的圖案(材料也是布),後者是一條相似的圍巾。
英國是西方文明的象徵。文化器物、服儀修飾,無不充滿藝術氣息。
*謝謝Sally來訪及留言。
肩背包和圍巾都是條紋圖案,看來Sally也是格紋圖案的粉絲。
記得2000年前後,我有次出差到愛爾蘭的都柏林(Dublin),當天航空公司延誤,以致我趕不上從荷蘭阿姆斯特丹轉機回台北的航班,航空公司賠了一些錢,我也是用那些錢買了一條格紋圖案的綠色圍巾。 Charles Lin 於 2025/03/23 20:34回覆 - 2樓. 旭日初昇2025/03/22 11:45
據說在歷史上的蘇格蘭高地戰爭中,軍官會讓士兵們把裙子和內褲都脫光進攻,
藉此嚇阻敵人,也激勵自我,象徵不懼生死與勇敢。
因此,最Man的蘇格蘭男性不僅穿男裙,還不能穿內褲!謝謝學長來訪並留言。
確實讀過這樣的資料,在蘇格蘭的歷史上某次戰爭中,有指揮官下令士兵將裙子和褲子脫光,藉此嚇阻敵人的事。
我們的想像,穿裙子怎麼上戰場?一戰時蘇格蘭軍團確實都還穿蘇格蘭裙上戰場,網路上找到一張照片供參考,二戰初期敦克爾克大撤退時還有看到,之後就未曾見過。 Charles Lin 於 2025/03/23 19:04回覆
Charles Lin 於 2025/03/23 19:05回覆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25/03/22 07:16
「穿著蘇格蘭短裙是否穿內褲?常被當成茶餘飯後插科打諢的話題,其實傳統蘇格蘭裙,男士是不穿內褲的,」
這與緬甸人穿龍基一樣啊!
有一次,問緬甸友人道:「穿龍基裡面有沒有穿內褲?」他面露忸怩之色,一副難以啓齒貎。我剛開始不解,後來總算腦袋轉了過來,連忙道:「我是說男的。」他如釋重負,答道:「一般不穿。」
謝謝無*言兄來訪及留言。
新北市中和市的華興街,現在被稱為緬甸街,是台灣目前最大的緬甸華人聚落,華新街上緬甸風格濃厚的店家招牌,都是中文、緬甸文並列,每年四月的潑水節,更是熱鬧非凡。華新街的緬甸華人,大概都是1970-1980年代來這裡定居的。
我曾在現在中和市南勢角捷運站附近,一家美商的半導體公司任職20餘年,公司有不少員工,家住華興街,都是緬甸華人,曾聽他們提過緬甸的龍基,也曾聽他們提過:穿龍基時男士是不穿內褲的。 Charles Lin 於 2025/03/23 14:0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