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川普關稅政策的文化專斷?
2025/04/16 12:10
瀏覽370
迴響1
推薦14
引用0

川普近日引發的世界關稅戰,臺灣主流媒體主要聚焦在對股票市場、高科技產業的影響,但糧食問題其實更重要,因為臺灣高科技等各行各業從業人員,包含證券交易所員工,都不能不消費糧食,而川普關稅政策的言論,其實跟農業也相關。

就這方面而言,像是【關稅大戰前,台、日、韓稻米身世處境大追擊!】提到,川普「欽點」了台灣進口稻米的高關稅,但目前台灣所實行的關稅保護政策,是全球各國為保護國內農業皆有的相關措施;而【幫農民衝市場,一年拚 10 億營業佳績,斗南農會張耀裕:承擔風險,與農民共進退】則提到,川普政府引爆關稅戰,台灣政府宣佈將以「零關稅」為基礎展開貿易談判。

臺灣農業目前仍屬於小農制,且農地破碎、農地面積狹小且持續流失、從農人口老化,又仍尚未克服季節性、區域性、易受病蟲害破壞、生產方式相對原始,相對於美國、加拿大、巴西、澳洲、泰國、越南來說,生產成本偏高,臺灣的糧食作物中,大豆、小麥、玉米等戰略作物大致仰賴美國進口,進口稻米除了目前報導所說的美國米外,我自己也常在市面上看到泰國米。

另外,還常有不肖茶商拿低價的越南茶騙消費者說是臺灣茶,還拿越南茶去參加臺灣茶比賽且得獎。

在川普近日來關稅政策引發關稅大戰之前,臺灣就已進口美國農產品很長的一段時間,此舉大大改變臺灣本土農業的生產結構,讓美國農產品成為臺灣農產品交換網絡中,佔據了核心地位、扮演了關鍵角色,【臺灣農業永續發展策略】一書中,作者陳希煌就對美國將自家農產品強迫進口到臺灣,花了些篇幅進行討論與批評,不過臺灣主流媒體,甚少抨擊美國強迫進口自家農產品到臺灣的行為,社群網站也甚少討論。

另一方面,【糧食危機關鍵報告】一書中,作者彭明輝也主張糧食生產首先是政治問題,再來才是經濟問題,並主張農業在經濟之外,還有社會文化的功能,農業部【主要國家農業政策法規與經濟動態】上,也有強調農業多功能性的論文,不過同樣地,臺灣主流媒體、社群網站上,也都甚少在談論農業多功能性的問題,僅單純地將農產品或糧食看成商品。

關於臺灣的農業或糧食生產,依照法國社會學者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觀點,我目前發覺到,臺灣社會實質上將農民排除在外,由高官權貴、政商名流、布爾喬亞(資本家)階級主宰的主流文化,持續以前述這三種人的「慣習」、生活風格、品味與價值,並作為日常生活中所暢行無阻的「文化通行證」(也就是布迪厄所謂的「文化專斷」)的象徵暴力,來決定農業或糧食生產者能有多少土地、要怎麼生產糧食或其他農作物。

這裡順帶補充一下,布迪厄探討文化專斷,也並沒有專門針對專制極權政體,就其定義來看,凡是具有階級的社會,多多少少都會有出自上層階級所主導的主流文化的文化專斷現象,故說自己學過文化專斷的概念,所以抨擊專制極權政體,那也不過是包裝私人政治意識形態的話術罷了!

且從臺灣新聞媒體、網路媒體的報導看,臺灣也存在著社會階層或階級,而這當中上層階級或資產階級,也掌控著社會主流文化,對社會各領域多少都有透過文化專斷的象徵暴力在宰制,農業或糧食生產也不例外。

臺灣以往的主流文化,瀰漫著一股依賴美國的風氣,在此風氣之下,當美國要求臺灣開放農產品進口、降低農產品進口的關稅等貿易障礙,臺灣,特別是近幾年亟需依賴美國來反中國的臺灣,就會像龜兒子般地照單全收,美國要求什麼都照著做,臺灣的農業或糧食生產者,也就在這瀰漫著崇美風氣的主流文化,以文化專斷的象徵暴力的宰制之下,而休耕或離農。

休耕或離農之後,接下來的戲碼就往往是科技大廠、光電業者大舉圈地興建廠房設施,業者們當然都講漂亮話,說會兼顧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甚至說將來仍會農用,不過我想這種話真的會相信的人不多,現在臺灣的中央政府表示要以零關稅為基礎展開貿易談判,這樣也勢必會衝擊到臺灣糧食及其他農作物的生產,屆時臺灣的糧食自給或其中的稻米自給,也會受到衝擊。

糧食若過於甚至完全仰賴進口,則四面環海的臺灣若面臨戰爭而海域遭到封鎖,則海外進口糧食的運銷管道勢必受阻,到時就算有錢也買不到糧食;且就算不考量戰爭的問題,平日臺灣仰賴進口糧食或其他農產品的國家地區,若本身因為氣候或天氣異常導致減產,或者因為政治、軍事因素而導致農產運銷成本提高(如俄烏戰爭便導致農產運銷成本提高),那麼國際糧價便會上漲,國內糧價也將隨之上漲。

可是,以上風險似乎不在主宰臺灣主流文化的高官權貴、政商名流、布爾喬亞(資本家)階級的考量之內,因為這些人的「慣習」、生活風格、品味與價值,並不包含基本民生需求、日常三餐之滿足或溫飽的擔憂,臺灣的農業、糧食生產在這些人文化專斷的象徵暴力的宰制下,間接地聽任鴨霸美國的擺布,儘管現在有不能拿農產品,像是其中的稻米當作談判籌碼的呼聲,但主導國際貿易談判的高官權貴、政商名流、布爾喬亞(資本家)階級,是不會理會的!

如此或可推測,臺灣的農業或糧食生產,後續勢必會因為民主進步黨主導的臺灣中央政府,為討好美國而做出的零關稅讓步,在他們文化專斷的象徵暴力的宰制下,而有更多的犧牲,相關工作者們的權益,也將有更多的損害。

有誰推薦more
迴響(1) :
1樓. 麵線
2025/04/17 07:31
台灣政府對糧食種植採消極態度,是因為打從心眼裡知道,兩岸發生戰爭,可能一個月之內就結束了,沒必要為此改變農業政策,還得罪財團。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