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川普關稅決策與AI浪潮
2025/04/07 21:18
瀏覽346
迴響2
推薦13
引用0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對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加徵對等關稅的決策,有被質疑其計算、決策欠缺專業性,是一群幕僚亂算,爾後川普再憑個人好惡做決定,也有人主張川普的關稅決策,不能用理性經濟人的角度看;無獨有偶,目前也有人質疑川普不尊重美國既有的民主制度與法治,可能想要搞獨裁。

我認為,這是政治人物不尊重專業這種社會現象的一個個案。

與此同一時間,以Chat GPT等生成式AI模型為主的AI議論熱潮,因使用吉卜力風改作既有圖片、照片、電影、電視劇、動畫的集體趨騖行為而再度掀起,而這回的議論熱潮,同樣是圍繞在人的工作會被AI取代與否這件事,而在我看來,以臺灣來說,從公家單位、國營事業再到民間企業,主管對於人事成本普遍存著能省則省的心態,都傾向讓每個員工像機器一樣短時間內做很多事。

以此而論,儘管依據傳播學者埃弗里特·M·羅傑斯(Everett Rogers)創新擴散(傳佈)理論的觀點,任何一項技術的推廣,個別受眾從知曉、興趣、衡量、施行到採納這五個階段的轉變速度不同,而有創新者、早期大眾、晚期大眾、落後者的區別,不過當Chat GPT等AI模型,普遍為臺灣公家單位、國營事業或民間企業主管,乃至於顧客、消費者所採納之後,儘管人腦中的專業知識、創意,目前被認為是AI無法取代的,但將來不懂得使用AI技術做事的員工或生產者,仍可能面臨被成本、效率為優先之主管、老闆或消費者、顧客汰除的命運,也許日後會有國家領導人用AI模型取代幕僚團隊做決策也說不定,

現在有些藝術工作者看到吉卜力風改作既有圖片、照片,或者改作動畫、電影、電視劇單一片段的網路熱潮,擔憂Chat GPT等AI模型會搶他們的飯碗、奪他們的工作就業權益。

不過在我看來,臺灣或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就業市場、職場中,生產者與消費者、勞雇之間,其互動都是社會學所稱的社會交換,此交換形成了交換網絡,再由此成為社會結構的一部分,在這關係網絡中,綜合彼得·麥可·布勞(Peter Michael Blau)、愛默生(Richard Emerson)等人的觀點,個人想要占有核心地位、扮演關鍵重要角色,唯一的情況,就是此人擁有他人都須仰賴、借重的資源。

目前關於AI搶人飯碗的疑慮,說穿了也就是一些人對於AI改變他們在所處交換關係網路中既有核心地位、關鍵角色的疑慮,但AI技術擴散、傳佈到各個社會領域是遲早的事,往後可能會是掌握AI技術、會用AI模型的人方可在就業市場、職場的社會交換關係網絡中站有核心地位,今後各領域的工作者若想維持優勢、不受淘汰,最好就是學會使用一兩套AI模型來輔助處理事情、提供參考資訊,再不然就是跟掌握AI技術、善於使用AI模型的人,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總之在就業市場、職場等社會交換關係網絡中掌權的老闆、主管、客戶、消費者等,還是以成本效益、性價比乃至個人好惡為優先考量,而美國總統川普顯然是會憑個人好惡來做決策的老闆、主管,當這些人覺得使用AI較能節省成本、創造效益,或主觀上就是喜歡用AI做事,那麼不懂AI、不用AI的部屬、員工、接案工作者、生產者或服務提供者,其他領域就算再專業,也可能仍不受青睞或尊重。

有誰推薦more
迴響(1) :
1樓. 安歐門
2025/04/08 00:34

掌握AI技術沒用, AI掌控在比爾蓋茲這類人手中,

學習掌握人性才是千古不變的重要技能。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天蠍浪子2025/04/08 20:45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