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瞎摸象於今年3月間說「聽說遠征軍孫立人曾下令,日軍战俘,凡踏足過中國,一律活埋!… 」,我當時寫了一篇「孫立人活埋1200日軍戰俘?」回應表示不同意,今日他又提供了一些意見,大略是認為國共內戰間被國民黨以「任何手段」帶來台灣之人,「焉之非福」云云,我則有不同意見,在此引申如下:
眾所周知,孫立人將軍任陸軍總司令時成立幼年兵總隊,因為:
民國38、39年,國軍撤退台灣,各部隊中夾雜很多小孩,有的跟著父兄一起來、有的是託孤。孫立人視察部隊時,認為將小孩編入部隊無助提升戰力, 孩子也需要正常教育,因此將他們集中成立幼年兵連;人一多,成了幼年兵營;最多達到1300多人時,就於39年在台南三分子營區成立「幼年兵教導總隊」。(SEE 戰亂孤雛爭氣 台幼年兵出類拔萃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22日電)
這批幼年兵年紀最小六歲,最大十六歲,共一千三百多人。先駐在鳳山灣子頭,後遷到台南三分子。(見桑品載文),到目前為止,我都沒有看到任何負面評論,大多說孫立人基於「愛護」立場云云,這是真的嗎?
根據1998年7月17日《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第八條 戰爭罪(二) 5.(7)徵募不滿十五歲的兒童加入武裝部隊或集團,或利用他們積極參加敵對行動」(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Article 38, (1989) proclaimed: "State parties shall take all feasible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persons who have not attained the age of 15 years do not take a direct part in hostilities.")。換句話說,如果孫立人今天還做出這種事,那就是「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就算在從前,孫立人難道完全沒有錯??
2011-11-17台灣公共電影有則新聞「公視晚間新聞-孫立人珍貴照片 展出幼年兵史料」,其中說幼年兵是隨軍來台的孤兒,真的嗎?
如果各位查一下WIKI的「童兵」,照片就是1944年的10歲中國童兵照片,如果把該條目轉成英文版,就會發現更驚人的事:
A Chinese Nationalist soldier, age 10, member of a Chinese division from the X Force, boarding planes in Burma bound for China, May 1944.
X Force就是孫立人在滇緬的部隊,1944年還在中華民國的對日抗戰中,若WIKI為真,孫立人就是在對日抗戰中用10歲小朋友去打仗,這合理嗎?這不是虐待兒童嗎?你願意你的十歲小孩去打仗??就算是孤兒打仗也沒關係?
國家有權力叫小孩當兵?父母有權力叫小孩當兵?這不是叫他們去死嗎?
如果這隨軍來台1300位小朋友「皆為孤兒」,咱們孫大將軍立人先生想到的不是送他們去「孤兒院」,卻是編入軍隊!?台灣那時沒有孤兒院?(民國39年8月,CCF正式在台灣成立第一所家庭式育幼院— 光音育幼院)
這也叫「照顧」?給飯吃再加以軍事化訓練是一種「照顧」?這個「幼年兵教導總隊」玩的也不是家家酒,據桑品載在我的「幼年兵」生涯一文表示:
因為陸軍訓練司令孫立人將軍在其他陸軍單位也發現了不少娃娃兵,命令集中在第四軍官訓練班入伍生總隊內成立「幼年兵營」,一營三個連,我們的少年隊是其中之一。
入伍生總隊裏原本已有個「幼年兵連」,在一次軍事演習時發生槍榴彈爆炸,有所傷亡,這個連人數原本不足,就把新加入的幼年兵派兩個排約五十餘人補足
現在連台灣成年入伍的軍人也很少能摸到槍榴彈與演習,「幼年兵連」居然會「在一次軍事演習時發生槍榴彈爆炸,有所傷亡」,這訓練也太危險了吧!
再說,「幼年兵」真的是「孤兒」嗎?
只死了爸爸不是「孤兒」,只死了媽媽不是「孤兒」,如果父母雙亡但已成年也不是「孤兒」,「幼年兵」都是父母雙亡然後「加入國軍」的「孤兒」嗎?
桑品載提到:
民國卅八、九年,國軍撤台,軍中有群幼年兵。他們有的是父兄為官兵,隨父兄一起生活;有的是與家人離散,遇好心軍人收留在部隊裡;有的則是父母託付給認識的官兵帶來台灣。
請問,「隨父兄一起生活」至少不是「孤兒」吧,但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將軍要你小孩從軍,誰敢不從?
話再說回來,這些隨軍小孩中,有無被國民黨抓來當軍奴的?
如果WIKI上的照片為真,難道孫立人拉10歲小朋友去「大捷」?該照片是1944年5月拍的,孫立人當時在做什麼呢:
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將軍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18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劃,以112團祕密渡過南高江,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迴,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wiki 孫立人)
那難道是在緬甸玩嗎?不危險嗎?孫立人居然帶10歲小朋友去打日本人?
退萬步言,幼年兵總隊確為孫立人將軍任陸軍總司令時成立,令小孩當兵就是孫立人軍旅生涯中無可磨滅的污點!
1945年8月,廣西桂林。二戰中中華民國國軍主力部隊消耗殆盡,這是在中國娃娃兵,他正坐下來休息一下,望著攝影機鏡頭發呆。桂林這座城市不久前遭到日軍毀滅性的攻擊,當地守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死傷慘重,LIFE雜誌1945年拍攝的照片。
有許多幼年兵長大後有所成就,就如網友瞎摸象的邏輯「總比在毛澤東的統治下過的好」?我遇過現已成白髮老翁的「前幼年兵」,也曾去一個台北某山上近似亂葬崗的地方,時間是民國四十幾年,這些來台的外省軍人若未來台,至少可以活到文革前吧?那些八二三砲戰的外省軍人若未來台,至少可以活到文革前吧?沒來台的小朋友不會被槍榴彈炸死吧?在金門戰死然後連死後還會被一些台灣人仇恨,這樣有比較好?
網友瞎摸象的邏輯正如我所評論:
有人會說,若非當年蔣介石強擄這些人來台,恐怕他們會餓死或被整死在毛澤東手下。
這就像美國白人對黑人說,若非當年白人強擄這些黑人當黑奴,恐怕他們會餓死或被整死在黑暗非洲。
這話的潛台詞就是,所以我們白人奴役黑人是「正當的」,所以我們高級外省人奴役其他人是「正當的」。
那以後犯罪行為都可除罪化囉?某甲會說,若非我把乙撞死還賠錢,說不定乙會被丙撞死而不獲賠償呢。
國民黨若以那些特殊人士的經歷當幼年兵是好差事,那還真的是找了個難看的遮羞布。
網友瞎摸象又拿毛蔣相比,叫我比較他們 政敵們下場:
林彪 vs 孫立人;刘少奇 vs 白祟禧,
其實,網友瞎摸象忽略了美國因素,當年兩蔣統治下,很多人原本是要死的,因為他們夠有名所以才沒死,蔣介石雖然是喪心病狂的殺人魔,但美國人、國際特赦組織的面子還是要賣的,如果是普通人,死無葬身之地矣。
當然,如果基於政黨立場,有些人還是可以從兩蔣統治中找到好處,自由時報因為要批馬英九,所以認為蔣友柏把蔣經國算入為比馬英九優秀的總統是對的(自由時報舔蔣友柏與兩蔣為何因?),但悲慘的林宅血案都可以被自由時報忘記,誰還知道他們的原則是什麼?
進言之,如果對人權沒有確實的信念與堅持,只以利益衡量一切事物,任何人包括自由時報當然可以從兩蔣的「白色恐怖」找到『好處』,孫立人將軍的幼年兵總隊當然也可以變成迪士尼樂園"disneyland park"了!
written by blackjack 2012/10/9
WIKI 林宅血案(節錄)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E%97%E5%AE%85%E8%A1%80%E6%A1%88
1980年2月20日,林義雄因美麗島事件而被警總軍法處以叛亂罪起訴,並拘禁於新店監獄候審。2月28日中午,林義雄的母親林游阿¬妹被殺十三刀,慘死在台北市信義路住處地下室樓梯旁,林義雄一對7歲的雙胞胎幼女林亮均與林亭均各被¬刺一刀喪命,而長女林奐均被刺六刀重傷,後經急救脫險,林義雄的妻子方素敏則因探監而倖免於難,此案震驚國內外。凶手以短刺刀捅入,接著橫向反勾,刀刀致人於死,由於凶手手法極為專業,應為受過軍事訓練之人所為,故更令社會大眾認為該案是出自情治單位之手。
天堂的恩怨情仇non:奇妙恩典.奐均的感動 - 樂多日誌(節錄)http://blog.roodo.com/non2005/archives/1307361.html
...1980年代的台灣社會封閉而保守,一黨獨大的時代,排除異己是無可選擇的政治手段,父親因為參與地下刊物編輯而琅璫入 獄,母親告訴我:「爸爸當兵去了」,小小年紀的我,信以為真只盼著父親早日當兵回來。2月28號那天,母親去探監,我一如往常背著沉重的書包放學回家,按 了幾次門鈴才有人來開門,奇怪的是,開門的不是往常我熟悉的阿嬤,而是一位陌生人,我也沒有懷疑,筆直的走進家門,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我們家常有陌生的 訪客,就當我走進房門想放下! 書包時,陌生人突然舉起刀子往我身上猛刺,第1刀,書包替我擋住了,第2刀、第3刀、第4刀……我感覺自己在流血,我感覺身上好痛,這時候我聽到阿嬤在門 外喊我:奐均、奐均,歹徒將我反鎖在房間裡,轉身去對付阿嬤,我因為太疼痛而幾乎昏厥了,後來怎麼被送到醫院,完全不記得。
我 以為自己死掉了,卻在有一天又醒了過來,身上好痛,到處包裹著紗布,躺在醫院病床上,每天都有人來探望我,他們多半是悲傷的表情,有人甚至不由自主的就在 我面前哭了起來。此時,我仍然不知道「林宅血案」已經在台灣社會沸沸揚揚,也或許應該說,我根本不知道有「林宅血案」的發生,因為我完全無從察覺,摯愛的 阿嬤、兩位雙胞胎妹妹亭均與亮均,都在那場刀光血影中喪生了,而我,是唯一活下來的倖存者,還記得在醫院的每一天,我都央求爸爸說:「等我病好了,要跟妹 妹去六福村玩!」爸爸沒有拒絕我,只是每次講到這裡,他的眼眶都泛著淚水……
瞎摸象:正反兩面,見仁見智 ? ! 2012/10/08 00:18
乱世,悲劇,成者為王,敗著為寇。
與 茅煮蓆 相比,.....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1433521
blackjack(blackjack) 於 2012-10-08 11:16 回覆:
有人會說,若非當年蔣介石強擄這些人來台,恐怕他們會餓死或被整死在毛澤東手下。
這就像美國白人對黑人說,若非當年白人強擄這些黑人當黑奴,恐怕他們會餓死或被整死在黑暗非洲。
這話的潛台詞就是,所以我們白人奴役黑人是「正當的」,所以我們高級外省人奴役其他人是「正當的」。
那以後犯罪行為都可除罪化囉?某甲會說,若非我把乙撞死還賠錢,說不定乙會被丙撞死而不獲賠償呢。
瞎摸象: 感謝 小蔣 當年 提拔了 『妳等會』,
2012/10/08 20:19
新『228 種族大屠殺』,幸得以避免。
若 當年國民黨 老賊識相,公平待 李,
李未必 江水 藍轉綠?
毛蔣相比,看看 政敵們下場:
林彪 vs 孫立仁;刘少奇 vs 白祟禧,
誰是小巫 ? 誰是大巫 ?
歷史奇蹟 台灣奇遇 幼年兵奇緣
聯合報╱桑品載/作家(台南市)】 2011.03.18 03:16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218785.shtml
民國卅八、九年,國軍撤台,軍中有群幼年兵。他們有的是父兄為官兵,隨父兄一起生活;有的是與家人離散,遇好心軍人收留在部隊裡;有的則是父母託付給認識的官兵帶來台灣。
孫立人將軍在高雄任陸軍訓練司令時,到部隊視察,發現這個狀況,便集中成立幼年兵總隊。年紀最小六歲,最大十六歲,共一千三百多人。先駐在鳳山灣子頭,後遷到台南三分子。
幼年兵還是「兵」,有軍階、軍餉,出操、上課,與大兵無異。民國四十年三月十八日成立,四十二年因爆發孫立人案解散。
解 散後分到三個單位:人數最多的一群八百多人,去學開軍車,學成後當駕駛兵。有幾十人派去士林官邸站崗。年紀最小的兩百多人,分到政工幹校(即今政戰學校) 成立教導大隊,改名為「學兵」,經學力鑑定依成績分班接受「文學校」教育,最高班是初一(即今國一),依序向下,直到高中畢業。我是其中之一。
一幌六十年,昔日童顏,今皆白髮。其間相遇,最關注的莫過於「活得如何?」冒出頭的,成為將軍,大學校長、教授、公司老闆;亦不乏活得泛泛如我者。聊堪告慰的是,大家都有口飯吃。
我們和親人分散,雖不能稱為孤兒,沒有家卻是事實。故而,長官若父兄,部隊成為家。曾經因為被管得太嚴恨過他們,現在則只有感謝。
今天,三月十八日,是幼年兵總隊成立六十周年,全台三百多人將在台北國軍英雄館聚會。馬英九總統以國家元首身分和大家相聚;龍應台專程趕來,要找六歲的郭天喜。
大家舞文出版紀念冊、文章或非傑作,照片卻是珍品。胡佛教授為紀念冊寫序,文中說:「一千三百位幼年兵的出現,固然是歷史的奇蹟,更是歷史的奇遇,人生的奇緣。…」正是這番奇蹟、奇遇、奇緣,胡教授說他在深深的感動裡,熬夜寫文章,竟不知東方之既白。
民 國四十一年間,美國「時代」雜誌曾派記者到台南採訪幼年兵總隊,後成為「封面故事」,有人保存了部分照片,我看到了戴著鋼盔的自己,不禁呆住。每人為充實 活動內容踴躍提供珍藏的照片,在團體照和活動照片裡大家熱烈分辨影中人的名字,被指出的人凝視了許久還不敢確定;當確定了,即熱淚盈眶。
建國一百年,我們這群幼年兵傍在中華民國身邊達六十年。生命如飛絮,被時代的狂風吹起,再被無端摔落,來不及擦眼淚,爬起來向前行。我們,被稱為「外省第一代」嫌小,「第二代」嫌老,一千三百個人有一千三百個生命故事;故事發生在台灣,不知有誰愛聽?
【2011/03/18 聯合報
幼年兵60周年 白髮翁再聚首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李明賢/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221092.shtml
國 軍撤退來台初期,各部隊中有大批未成年的「娃娃兵」,年紀最小的甚至只有六歲。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將他們集中組成「幼年兵總隊」訓練、教育。馬英九總統昨天 出席「幼總」六十周年慶,對在場的老兵表示,期待幼年兵的故事不但是「空前」,而且也是「絕後」,之後再也不要讓孩子在戰亂中流離失所。
當年一千三百多人的幼年兵,年齡從六歲到十六歲不等。他們有的是因為戰亂失去家人、被軍隊收留的孤兒,也有人是被「拉伕」強徵,從大陸來到台灣。
後來在國防部命令下,幼年兵總隊於一九五三年裁撤,有些孩子分發回部隊當駕駛兵,有些人送進政工幹校(政戰學校),也有些人派到士林官邸當警衛。
留在軍中的幼年兵,有人升到中、少將,也有人離開部隊轉念一般文學校,包括前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校長魏兆歆、香港中文大學法學院院長胡春惠、加拿大滑鐵廬大學教授揭鈞、文化大學教授李南賢等人。當年的「軍中作家」段彩華、桑品載,也都出身幼年兵。
馬總統說,自己從前不知道有「幼年兵」這段歷史,曉得以後覺得非常感動,也對所有前輩抱著一分感恩的心。他表示,當初來到台灣的一千三百多位幼苗,正如中華民國渡海遷台一樣,可說是「否極泰來,漸入佳境」。
總 統說,幼年兵等於是「見證歷史」,自己也成了「歷史見證」。從這段史實,他更堅信推動「兩岸不應以武力解決爭端」的信念,不希望再度看到爆發殘酷的戰爭。 幼年兵的故事不但在歷史上「空前」,也希望是「絕後」,因為對孩子們來說,應該是在家庭、學校受到大人的照顧,而不該是在戰亂之下流離失所。
昨天在台北英雄館的會場上,高掛一幅對聯,上聯是「想當年國共內戰亂世孤雛渡海來台稚齡難童入軍伍」,下聯是「到如今兩岸和平白髮老翁重聚一堂耄耋同窗話從前」。許多老同學多年未見,再度重逢,格外開心。
【2011/03/19 聯合報
12歲的桑品載 當年差點病死港邊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政府來台初期,孫立人擔任陸軍總司令,號稱手下有「三寶」:包括兩頭在緬甸俘獲的大象、女青年大隊,以及幼年兵總隊;而這些平均年齡只有十二、三歲就被迫隻身來台的孩子,就成了奇特的「一點五代」外省人。
作家龍應台昨天從香港趕回台灣,也出席幼年兵總隊六十周年餐會。她是為了與「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書中曾經敘述故事的幼年兵郭天喜見面。
六十年前幼年兵總隊成立時,郭天喜是全隊年齡最小的孩子,當時只有六歲。父親是一名上校軍官,在國共內戰中陣亡,母親帶著他,跟著部隊從東北來到台灣,耐不住喪夫之痛而自殺,遺書將兒子託孤給部隊袍澤,六歲的郭天喜就成為一名娃娃兵。
郭天喜的「幼總」同學桑品載,來台時只有十二歲,後來成了小有名氣的作家。桑品載是浙江舟山人,國軍駐防舟山時,曾經借住桑家。國軍撤退之前,一位蕭姓連長看上桑品載的姊姊,希望帶她一起去台灣,桑品載的母親答應蕭連長,唯一要求是把小弟弟(桑品載)一起帶去台灣。
沒想到部隊登上軍艦後,上級發現許多婦女「夾帶」在官兵中撤退,結果包括桑品載姊姊在內,全部被趕下船,只剩桑品載一人跟著蕭連長到台灣。船到基隆,桑品載與蕭連長走散。他在港邊流浪,身上的錢都花光了,只能撿地上的爛菜葉生吃,差點病死,後來才輾轉被部隊收容。
龍應台在報上讀到桑品載敘述流亡來台的文章,令她感動不已,特別寫信給桑品載,請他「不要生病,不要懶散,這段歷史一定要一篇一篇寫下去」。龍應台在撰寫「大江大海」時,特別將幼年兵故事寫進去,並且請桑品載聯絡郭天喜。但兩人先前一直沒能見上面,這次終於相見歡。
【2011/03/19 聯合報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5樓. 筆記阿本2012/10/11 14:20三十九年幼兵連參觀澄清湖教導總隊槍榴彈射擊訓練傷亡意外
以下是作家段彩華先生在他的作品"我的幼年兵"一書的回憶 ..>>引用文章中華民國「幼年兵」之十二~還歷史真相-評民國卅九年幼年兵連槍榴彈示範意外
這資料很好
*************
「槍榴彈爆炸了!」那個兵說:「炸死很多人,受傷的更多。你們幼年兵連上死傷最慘重!很多沒受傷的弟兄正在搶救,我們是回來喊人救援的。」他一面說,一面催促別的人:「快點,快點,在三九九高地上!」
有三、四個連的大兵停止吃飯,快速的跑去救人。整整的忙了兩、三個小時,才把受傷的送進高雄第二總醫院。那些炸死的,都抬進太平間,登記過名字,再送進火葬場。
幼年兵連裡,被炸死的有六個,我只記得有一位叫毛福星,其餘的五個名字統統忘記了。
引用: 中華民國「幼年兵」之十二~還歷史真相-評民國卅九年幼年兵連槍榴彈示範意外 - 雪 泥 鴻 爪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cty43115/4919632#ixzz28yBRzPHi
blackjack 於 2012/10/11 14:36回覆 - 24樓. 筆記阿本2012/10/11 13:15集思廣益
張爺 幼年兵從連至營至幼總在1952年冬被決定解散 到1953年的正式解散 離1949兵荒馬亂期 離1950韓戰與蔣氏欲反攻的陰森詭譎 似乎都在同時期吧 ? 這更別提隨之而來的砲戰 海南登陸戰 一江山海陸空戰 反共救國軍 西南滇緬軍 越戰 等 兵荒馬亂啊
張爺所提觀點 正合是當年各派高層一致的觀點 所以政爭 解散 構陷下獄.. 等 已是在所難免 . 張爺所慮 正是吾所慮 所以世事無完美 諸友集思廣益 事情自然水落石出 ^^
- 23樓. 張爺2012/10/10 19:28孫立人的娃娃兵
個人覺得孫立人成立幼年兵總隊是可非議的,大概二十多年前我讀孫立人傳,對孫這項作法就有所疑慮,儘管我確信孫立人愛護部屬,理解那是個顛沛流離時代,更明白孫將軍日後還資助幾位娃娃兵出洋留學,但我對孫將軍的評價還是得作若干保留,就是:戰後成立的娃娃兵團人數多到可以建立三個戰鬥群,已延伸為一種培植非正規軍的常態化、規模化作法,是否能以「照顧孤兒」的美名來為賢者諱?
這看法也不是我個人獨見,而是當時就引起非議。此事或許不必過度渲染,但在戰後談不上兵荒馬亂的時代,這種非正規又相當挑戰人權價值的徵兵與建軍,並不符合所謂現代化軍人應有的思維。
對於孫立人我是相當尊崇的,不過大醇小疵者究屬難免,研究歷史人物,最好作深入人性幽微的傳記式研究。
以上觀點也許看起來像在反對阿本,其實不是的。阿本與我算是同一部隊不同梯次的弟兄,算起來都是孫立人部隊的餘緒,但我對孫的批評純屬歷史癖【小弟的歷史癖壓倒一切:包括中華民族的穩定與和諧】
我與孫立人青年軍的「淵源」說來有意思,我與目前還健在的幾位近90歲的老伯伯談過,其中一位就是孫立人青年軍,另一位曾在湖口兵變現場,還有兩位對孫立人有非議,此外,我告發的國民黨貪污上將黃幸強就出身孫立人青年軍。
有幾段他們的話我本想錄音,但錄到別的東西去了,也許將來有機會發表。
我不否定孫立人有做過好事,但我也不相信人可以變成神。
對張爺兄的看法我則同意,並介紹草山兄的回應,我認為蠻有意思。
透過照片研究
2012/10/10 17:30
或許少年兵事情令人心情沉重,可是黑傑克兄說:
『拉小孩參軍本來就是國軍陋習,孫立人殺戰俘一事有人以孫立人受美國教育故應該不會如此,若孫立人受美國教育還會拉10歲小孩打仗,豈不反證他有可能殺戰俘?』
http://blog.udn.com/blackjack/6927999
可是我們看 http://blog.udn.com/cvn68/5390225 中,引用的照片
圖片說明:中國軍隊第14師42團12歲上等兵李樂貝(圖中),雲南人,已入伍一年;拍此照片時他正向美軍聯絡官誇獎手上的湯姆生衝鋒槍很好使(用)。(圖左二)手持卡賓槍者,為來自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步兵聯絡官Lemuel S Johnson,他向在場官兵表示,12歲的李樂貝曾經在戰鬥中起身,向日軍連續投擲了兩箱手榴彈,為自己創造了殺敵的紀錄。(註)李樂貝服役單位全銜為中國駐印軍新六軍第14師。
新六軍是廖耀湘部隊,不是孫立人的新一軍,但新一軍可能也有此情形。
這張照片證實駐印軍確實有十二歲小孩打仗。
但是照片中,“手持卡賓槍者,為來自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步兵聯絡官Lemuel S Johnson,他向在場官兵表示,12歲的李樂貝曾經在戰鬥中起身,向日軍連續投擲了兩箱手榴彈,為自己創造了殺敵的紀錄”,說明美軍並不認為這種事情有什麼不對,感覺還在誇獎呢?
西點軍校出身,受過美國教育的史迪威想來也應該知道此情況,看來也不像反對這種情形吧?
如孫立人的粉絲兄所說,“看到這幾張照片,心情是沉重的”,認為這是時代悲劇,還是認為這是汙點,甚是也可指責史迪威知道這種情形還會去鼓勵(至少不反對),各自判斷吧!
引用: 不同意黑傑克兄所說的「孫立人將軍無可磨滅的汙點」 - 小肉球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meatball2/6930289#ixzz28tZOFi4P blackjack 於 2012/10/10 19:45回覆 - 22樓. 筆記阿本2012/10/10 17:50分享
經查英軍打扮的少年兵是廖耀湘的新六軍 黑傑克兄內文的照片我以前全都看過 就是無印像新一軍有少年兵加入戰鬥序列 現在那位戴英盔穿英褲的少年兵已知是正要空運返國 加入反擊日本1號作戰的新六軍少年兵
我曾讀過當年新六軍15歲少年兵黃耀武所寫的"我的戰爭" 一年多前在粉絲兄那兒曾回應交換意見 大陸現存當年的少年兵不少 應有不少資料出爐
廖耀湘是留法將領 一樣傑出 但個性較散漫 隊伍的狀況較多 但同樣是國軍精銳之一 . 廖後來在東北兵敗被共軍所俘 與孫立人被杜聿明&陳誠排擠到台灣不無關係 .實在可惜新一軍與新六軍這兩支美械精銳 活生生給杜陳兩人敗光了
- 21樓. 筆記阿本2012/10/10 15:14轉貼回覆予兄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2-10-10 14:21 回覆: 刪除
我記得幼總幼年兵連確有演習事故 此造成一軍官與大約四位以上幼年兵傷亡 這是悲劇 相信任何人 包括孫將軍自己 都不願再提及 尤其我這個新世代人在瞭解之後 也深感沉痛 . 但若黑兄將此施行軍事化管理的幼總歷史傷痛拿來再放大檢視 未免流於刑厲 ? 那個世代 有甚麼生存事蹟乃合乎常理 ?
1944年二次入緬的部隊番號很多 我知道有許多戰場遺孤 這些出處仍待細查
咱只針對歷史真相探究 共勉之
好吧,這部份我不再回應,本來說服別人就是一件很難的事,你我都說服不了對方。你有認同孫立人的自由與理由,我批評他當然也有我的根據。
我會再寫一篇關於我對「歷史悲劇」的看法,純粹代表我們價值觀的不同,無高下之分。 blackjack 於 2012/10/10 17:05回覆 - 20樓. 筆記阿本2012/10/10 15:08有則改之
感謝黑兄讓我中場休息吃個飯
我發覺我這成年人用餐時間一到 若延誤個一兩小時肚子還真受不了 嘟嘟地叫 餓得真是慌 唉
對地 是人都得吃飯 何況是被奴役的人 逃難的人 無家可歸的人 各方面的人 . 辛德勒以雇用技術工人為藉 斷斷續續由納粹的火爐裡救出近千的猷太裔 讓他們生命得以延續 有口薄麵包吃. 孫立人由一兩個幼兵連而兩個營而成立千餘人的幼總 讓正規部隊正常化 維持社會秩序 維持住幼兵基本生存條件 我想他所用的藉口應是為國家儲蓄力量 教育未來生力軍 所以乃獲得軍餉補給 這是權宜之策 (希望這類比不致讓黑兄你疑惑)
黑兄若持續以幼兵軍訓事故這一悲劇做着力點 未免失衡 ?
你是多年老網友 我向來敬重你的某些創作 然 此篇論孫之污點 恕難認同
共勉
- 19樓. blackjack2012/10/10 14:21多年來我都沒刪別人回應
筆記阿本兄有對我的回應留底,其實UDN容許版主刪回應,多年來我都沒刪別人回應,除非他們自己刪,留底是好習慣,因為回應者自刪後,我們版主的回應也消失了,這是UDN的爛設計。
他的留底在孫立人與少年兵
我最新的回應是:
孫立人支持幼年兵學業到底與我的說法有何關係,我也未曾明示暗示他以此培養勢力!?
筆記阿本兄還是迴避了我這個問題:幼年兵軍事演習而死是可接受的嗎?筆記阿本兄第二留底:不同意黑傑克兄所說的「孫立人將軍無可磨滅的汙點」 blackjack 於 2012/10/10 14:30回覆凡事以「歷史悲劇」概括,那唸歷史作啥,人類不必反省了嘛!「歷史悲劇」是一切罪惡的遮羞布??
重點是不應讓小孩子接受軍事訓練,這可不是「軍事化管理」可以掩飾的,演習的目的是殺人還是管理,筆記阿本兄真的不明白嗎?
監獄也稱「軍事化管理」,犯人摸得到槍榴彈等武器嗎?
孫立人因為死了人才改過,就代表沒有錯?
難道不是利用小朋友作軍事用途?孫立人一點錯都沒有?何必把他神格化? blackjack 於 2012/10/10 14:39回覆上面那則是回筆記阿本兄的
*************
amisgin大概blackjack常提到他恨之入骨,所以看到有人批blackjack就喜出望外,不但連孫立人要靠wiki,對本文主題也很無知。
他說:「先釐清是發起戰爭還是抗戰,國家存亡之際,覆巢之下無完卵,兒童參與抗戰,不得已;很清楚,中日戰爭是被迫抗戰,兒童保衛家園是悲劇而不是殘酷。
國共內戰是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戰爭,無黨籍的孫立人不是為國民黨打戰。
寫文章被仇恨蒙蔽,立論自然偏頗。偏頗文章也是無可磨滅的汙點。」
我對他的說法只有一點回應:
amisgin的言論非洲軍閥最喜歡用,1998年7月17日《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第八條 戰爭罪(二) 5.(7)徵募不滿十五歲的兒童加入武裝部隊或集團,或利用他們積極參加敵對行動」他是很難理解的。
小肉球自陳對孫無知,那就沒啥好說。
link: 不同意黑傑克兄所說的「孫立人將軍無可磨滅的汙點」 - 小肉球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blackjack 於 2012/10/10 14:49回覆 - 18樓. blackjack2012/10/10 13:45有圖有真相:孫立人神聖不可侵犯?
筆記阿本兄言「1955年老蔣與毛人鳳對孫幹過的事 2012年的黑傑克再幹他一回 ?」,未免言重?
若無證據,那可說是陷害忠良,我這可是「有圖有真相」吧。
例如:
1.確實有人在幼年兵連「陣亡」,而且是「小朋友」。
2. 孫立人竟在幼年兵連進行軍事演習。
我行文間並未一口咬定他在滇緬確實有抓小孩當兵,但在台灣顯然有,當然我也沒說他是「戰犯」,只認為這是「污點」,難道孫立人是神,連批判亦不可以?
威權體制羅織罪名陷人入獄是老蔣與毛人鳳對孫幹過的事 ,無權無勢小老百姓blackjack在網路質疑他不應叫小朋友參軍,這兩件事可有可比性?若談「老蔣與毛人鳳對孫幹過的事」,筆記阿本兄對我的批評還比較像,呵呵。
當然,筆記阿本兄若要替孫立人「解釋」,不妨針對我所言回應:
1.為什麼孫立人在幼年兵連進行軍事演習?還包括槍榴彈等武器。
2. 幼年兵連有6歲左右的小朋友,這有何必要性?
3.1944年的照片若為真,孫立人對童兵為什麼完全不必負責?筆記阿本兄為何認為「二戰時的少年兵絕非國軍專利」云云,難道美軍虐囚代表別人也可以?
至少筆記阿本兄有義務回答我這個問題:幼年兵軍事演習而死是可接受的嗎?
孫立人真的是古今完人,神聖不可侵犯?若筆記阿本兄沒有一絲認為童兵不對,又何必以其「慈心」替他辯護? - 17樓. 筆記阿本2012/10/10 13:10與黑兄共勉
孫立人新38師1942年初入緬作戰受杜聿明第五軍與老蔣節制 第一次入緬被英軍開小差逃跑而告失敗 但唯二打過勝仗的是孫立人新38師的仁安羌大捷 解救萬餘峱團英軍 再就是第200機械化師戴安瀾以僅8000之眾 斷後抵擋日軍兩萬餘眾 戴最後傷重成仁我想說的是 第一次入緬北歸 杜聿明率六萬餘國軍精銳自殺式地縱走野人山魑魅魍魎邪地 結果五萬人死在深山野林 白骨壘壘 杜自己也差點喪命 為了保護這黃埔一期的天子門生 大概一整營 包括營長自己 都因此病累死去 . 唯孫立人看到這"只有排長能耐"的杜長官自殺行為 寧抗令不願跟進 而是負責斷後掩護之後 乃徐徐往北印度盟軍基地撤退
這個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的中國傑出將領 顯然看在盟軍指揮官史迪威將軍眼裡 確是中國唯一不世出的好將才 尤其他們同為接受美國軍校嚴格訓練的背景 軍事觀念接近 戰略手法靈活而突出 尤其是西方普世價值的學習與陶冶 對若干軍隊惡習尤其嫌惡 孫怎就是強募或強徵少年兵的準戰犯 黑兄的確是言過了
在我多年的探究裡 孫對戰地孤雛照護與安置有之 輔導緬區僑民整頓與重建有之 孫打仗何嘗需仰賴少年兵 ? 所以黑兄欲彰顯其對兩蔣與國黨之厭憎 不惜傷害一位仁厚名將的一世聲名 ? 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缺辭 1955年老蔣與毛人鳳對孫幹過的事 2012年的黑傑克再幹他一回 ?
嚴謹與客觀的思考與分析 乃後人基本態度
與黑兄共勉 !
回應如上,另,至少筆記阿本兄有義務且不應迴避回答我這個問題:幼年兵軍事演習而死是可接受的嗎? blackjack 於 2012/10/10 13:47回覆 - 16樓. 小肉球2012/10/10 06:00阿本伯
小肉球完全不清楚孫立人是誰,只知道他是抗戰時的將軍?
很仔細看過黑傑克兄此文,覺得論點太超過,同意樓下阿本伯兄的看法。
名偵探柯南名言:真相只有一個!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blackjack 於 2012/10/10 06:3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