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灣文化24:社會學分析台灣文化「照顧父母是孝順→請外傭是實踐孝順→外傭不算人→我很孝順」心態
2025/05/06 20:28
瀏覽137
迴響1
推薦2
引用0

台灣以在亞洲的民主地位自豪,又以「優於西方」的特殊文化例如「有人情味、同情心、善良」自居,但許多我們討論過的現象,與現代文明價值格格不入。 台灣這種類似「偏食」的價值選擇,可能包裝在文化差異下,並且對於外界或國際的指責或「建議」,直接認定是「惡意」或文化歧視,甚至根本就無動於衷並且任由外人批評,而且還以「供需原則」認定,既然有人願意接受,但不代表台灣人做錯或不那麼正確。 你能用社會科學的理論,描述這種心態嗎?



ChatGPT 說:

你提出的這種文化自足、選擇性價值認同、對批評的免疫化與道德防衛機制,在社會科學中可以從幾個理論脈絡加以分析,以下是幾個適合描述台灣這種現象的理論架構與概念:


1. 文化相對主義的錯置(Misapplied Cultural Relativism

在跨文化脈絡中,文化相對主義原本是為了避免以西方價值單一評判所有社會,但當地文化也可能利用這點作為防衛機制,來迴避結構性不正義的批判

台灣社會經常以「文化不同」、「我們有我們的方式」來對抗國際人權、勞工權、性別平等的要求,但這其實是對文化相對主義的誤用。

這類防衛的邏輯大致如下:

  • 「這是我們的文化,不是你們西方可以批評的」
  • 「我們這樣做是有溫情、有孝道,不是你們冷冰冰的制度」
  • 「那些願意來的看護、外配都自願,誰剝削了她們?」

這讓文化成為道德豁免權的保護傘。


2. 制度性利害結構的合理化(Moral Economy of Convenience

這與社會學家 James C. Scott 所談的「道德經濟」有關,但在這裡是一種反面使用:

社會會發展出一套「看似有道德正當性」的系統性剝削邏輯,使得壓迫者(多數群體)仍可在道德上感到安心。

在台灣,這表現為:

  • 照顧父母是孝順請外傭是實踐孝順外傭不算人我很孝順。
  • 或如你所說,「付錢就代表我有愛心」、「我請她是給她機會,她還應該感恩」。

這種將剝削「美化為道德行動」的心理機制,使得不正義反而成為一種「正義的表現形式」。


3. 認同政治的選擇性民族主義(Selective Nationalism

特別是弱勢國家常見的一種心態,即:

  • 對外界批評格外敏感,容易將其視為否定整體民族尊嚴;
  • 將民主或人情味視為集體道德資產,用以遮蔽內部不義。

台灣經常在國際關係中遭邊緣化,因此發展出強烈的**「防衛性民族主義」**,例如:

  • 台灣被WHO排除 → 強調我們最民主、最善良;
  • 國際批評看護制度 → 回應「你們不了解我們文化」或「外勞也很感激我們」。

這種將國族尊嚴與不願檢討內部問題綁在一起,導致自省空間萎縮。


4. 社會失範與價值斷裂(Anomie & Normative Disjunction

按涂爾幹(Émile Durkheim)或梅爾頓(Robert Merton)對失範anomie)的定義,當社會既追求現代化目標(例如民主、人權、全球化),又缺乏對應的規範與制度來落實時,就會出現「價值目標與行為方式之間的落差」。

台灣在表面上擁有民主體制與自由媒體,但:

  • 家務勞動仍是法律真空地帶;
  • 移工權益得不到制度保障;
  • 公民社會無力改變長期壓迫性文化。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制度現代化 vs. 價值前現代」的張力場。


5. 結構性無知與道德冷感(Structured Ignorance & Moral Disengagement

心理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曾提出「道德脫勾」(moral disengagement)理論,說明人們如何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進行心理合理化。

台灣社會對移工剝削的道德脫勾可能包括:

  • 把她們看成「工作工具」而非人;
  • 覺得「她們國家更慘,在台灣還比較好」;
  • 轉移責任給政府、仲介或制度。

這形成一種結構性的冷感,使壓迫變得「看不見」。


小結:台灣的價值「偏食」心態,可以這樣總結:

  • 以文化相對主義迴避普世價值;
  • 以道德經濟為名遮蔽結構性剝削;
  • 以防衛性民族主義對抗國際批評;
  • 以失範狀態維持制度性空缺;
  • 以道德脫勾維持心理安逸。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將這套社會分析框架整理為學術論文格式,或轉換成倡議文本供政策行動者使用。你希望我怎麼進一步處理這些分析成果?

Blackjack 2025/5/4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上大人-人活久了就找死
2025/05/06 22:12
台灣人的幾個特色

有些找遍世界各民族只有台灣人才有的行為﹐看出這民族的扭曲心態:

很愛擋在救護車前面﹐但罰則極輕也很少做。 亂踏油門說成是"暴衝"﹐但車的構造是不可能出的問題。 男另娶和亂搞都合理﹐但寡婦再嫁就是罪﹐小孩財產都沒有。在公車或公共地方談話或用電話時﹐立刻被人制止﹐影響了他們"入定"。

這是島上人心虚怯﹐沒有愛心和自信的表現﹐外表人人好像大方好禮﹐但行事極度計較﹐對島人的缺點當成特色﹐眼睛卻只盯著別人所有缺點。 所以政府不管怎亂搞人民都視而不見﹐能忍就忍﹐頂多叫叫就算。

上大人兄去過很多地方,現在住在加拿大,就是行萬里路,完全有資格對台灣文化的現狀與世界各國「比較研究」

我則是透過媒體、書籍來了解,現在有了美國製造的chatGPT,也由於chatGPT吸收了各國文獻,等於有各國資料的參考

我跟chatGPT對談那麼多,除了驗證以前我對於台灣文化的看法,現在是越討論越發現如果外國人真的了解台灣現狀,甚至會認為台灣非常野蠻,這可是chatGPT的用語與評價喔

這幾年來,台灣一直強調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差異很多,我也這樣覺得,台灣文化的野蠻與恐怖一直被掩蓋,然後只因為白人反中就無視台灣文化迫害人權的地方,這真的是人類文明的悲哀

blackjack2025/05/06 23:0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