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土城社區大學之「探索土城地方文史」系列-3
2025/10/14 18:37
瀏覽33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義塚大墓公歷史走讀

活動內容

1、開拓擺接堡

2、「大墓公」來龍去脈?是廟不是廟?

3、地理風水與清代古墓群

本活動由陳治維老師導覽解說

 

「擺接堡」在清代的範圍涵蓋現在新北市的板橋區、中和區、永和區及土城區及新莊南端和台北市萬華區南部地區。這個名稱源於台灣原住民擺接社,是凱達格蘭族(雷朗人)的舊有居住區域。

漢人進駐擺接的第一個據點是板橋的「社后庄」(在今板橋國中那一個區塊)

初期擺接堡共有十三個庄,土城現在還保留了一條擺接堡路。

在日人據台前,擺接有五大信仰中心:包括土城「大墓公」、板橋「接雲寺」、板橋林家花園旁的「文昌廟」、中和的「廣濟宮」、板橋「慈惠宮」。

 

「大墓公」因為四周沒有牆,所以不能算是「廟」,而稱為「拜亭」。

(AI:「拜亭」是寺廟中位於正殿前方,供信眾上香祭拜、放置供品的空間,通常是開放式的涼亭狀建築,而不設牆壁。)

據說「大墓公」的資產高達50億以上(大部分為不動產)。

 

林爽文事件發生於清乾隆五十一年的1786年11月,至乾隆五十三年的1788年2月才被清朝平定,是清治時期台灣最大規模的民變之一,歷時約兩年。事件起因於官府取締天地會,林爽文為首領發動反抗。林爽文事件發生時,泉州義勇軍與客家義勇軍,站在官方立場與漳州人對抗。

 

土城義塚大墓公創立於清領乾隆54年(西元1789年),祭祀乾隆末年以來因民變、械鬥死難的難民,祭祀範圍廣及現在的土城、板橋、中和,是清代擺街十三庄的信仰中心,也是臺北盆地重要的鄉土信仰。

 

#此次活動因身體突發不適,提前離場,甚為可惜!

#殘念ですね。

#土城社區大學114秋季班熱烈招生中…

#報名專線:(02)2273-6818  / (02) 2273-6819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