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圳水文歷史走讀-洪翠琴老師導覽解說
活動路線由大安圳源頭的媽祖田→頂埔清水祖師廟→頂新公園看退役的「F-5E」戰鬥機及「M48A3」戰車→再回到媽祖田。
大安圳是台灣新北市早期開發最重要的水利設施,由林成祖(林秀俊)於西元1755年(乾隆20年)開鑿,從大漢溪取水灌溉今土城、板橋、中和等地農田,是擺接地區土地開發與經濟繁榮的關鍵。
林成祖本名叫做「林秀俊」,字「茂春」,號「成祖」。家裡世世代代都從事農耕,從小養成勤儉刻苦耐勞的精神,是個典型的標準農民。雍正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四年)從廈門渡海來台灣,先在大甲定居。乾隆十五年(西元一七五○年)搬到淡北,買了擺接、興直二堡之地,轉給佃戶耕作,由於這些地方常常鬧旱災,他為了解決農民的困境,所以開鑿「大安圳」,引三峽河的水來灌溉農田。
「大安圳」從媽祖田開始築堰,引三峽河的水來灌溉,主要灌溉區域包括今天的土城市、中和市及板橋市一帶。 從大安圳起點開始,在主幹線每個流入口或排水門的位置,都設有標示水圳長度的樁號,而在終點四汴頭的樁號是:(8+210),可見「大安圳」主幹線實際之圳長是八、二一○公尺。目前大安圳灌溉區域只剩下頂埔地區的牛角坑、大暖坑附近,埤塘、柑林埤部分轄區。
因土城逐漸工業化,該圳已喪失農業灌溉功能,主要任務則改為都市排水。2007年,當時土城地方政府於大安圳緊鄰興建打鳥埤人工溼地,活化提升大安圳的水質並改善大漢溪的水域環境,該圳則又新增環保綠化功能
沿路看到很多寶貴的古蹟,如三面光的圳道、大安寮橋水門、及題著「右岸 四拾五號」的石碑…等,可惜隨著現代化的開發,可能有朝一日就看不到了!
沿途還經過「土城大安圳賞蝶步道」但見艷麗的蝴蝶翩翩飛舞,漂亮極了,想幫她留下倩影,就是不肯停下來讓我拍照,哈!真淘氣!
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一帶稱為「烏面祖師」台灣則稱為祖師公」、「祖師爺」。爐主排名取諧音「燈首旺尾」由鄧姓當首位爐主,王姓當末位爐主。「黑面祖師公」還有一首有趣的歌詞:
黑面祖師公,白目眉,無人甲你請,自己來。嘿自己來。
一個面仔擱笑咳咳, 笑甲一個嘴仔離兮兮。
到底為啥帶、為啥帶,撈椅頭仔看目眉。
椅頭仔踏無好,削落來,嘿!削落來。 摔一個有嘴齒擱無下頦。
真厲害,大聲細聲唉, 無講無人知,無人知。
到了頂新公園,終於看到了期待已久編號5196的中正號戰機,和坦克車,大家都很興奮的拍照留念。
#今天是這門課程的最後一堂,學員們都依依不捨,期待再相逢~
#土城社區大學114秋季班熱烈招生中…
#報名專線:(02)2273-6818 / (02) 2273-6819
#土城社區大學114秋季班公民週講座(免費講座)
#網路報名到10/19(日)止,盡早報名;以免向隅。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aHSED3eEWf6SLhaTxAAp959CiM9OunUcceklRn5fsiTCXQg/viewform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