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技術!荔枝染, 玉荷包能吃也能染
2009/05/18 16:46
瀏覽2,457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圖說:天然ㄝ尚好!玉荷包能吃也能染,將荔枝果樹的枝葉熬煮萃取
,荔枝植物染色澤天然古樸,作品獨一無二,蘊含在地文化特色。
記者顏福江/攝影
【記者顏福江/大樹報導】大樹鄉玉荷包進入盛產期,除了食用價值
,興田村民黃鏸立、周清河夫妻檔萃取荔枝樹的枝、葉等部分,做為
純天然的染劑,強調以在地取材,致力推廣老祖宗傳統技術─植物染
,發展各式生活用品,吸引婆婆媽媽加入,讓玉荷包能吃也能染。
「『染』字拆開來,是要與水搏鬥九十八次,才能成就的美學,」黃
鏸立一段說文解字,道盡古人創字就已經表明「染」的哲學,「大樹
鄉得天獨厚的好水質,培育晶瑩剔透的玉荷包,將它們結合,應該可
以讓荔枝增加更多附加價值。」
學化工出身的周清河表示,「荔枝染」是大樹鄉特有藝術植物染,將
新鮮荔枝葉的枝葉剪碎,經過3次,每次至少一小時的熬煮,萃取汁
液做為染布的天然染料,「珍惜家鄉特有資源,廢物再利用很環保,
讓垂手可得的材料,不起眼卻瞬間賦予生命力。」
夫妻倆獻身荔枝染推廣工作,成立四年有餘的「合顏悅色工作室」,
座落在興田村種植玉荷包最密集的紅崎山一帶,周圍環繞數百棵荔枝
果樹,黃鏸立說,「荔枝樹萃取的染汁,是多層次色澤,深淺不同,
每次染出的作品令人驚奇,且都是獨一無二。」
「染材收集容易,應用範圍廣泛,可染出化學染料無法取代的色質與
美感,」周清河表示,植物染色澤自然、無汙染,具古樸柔和之美。
黃鏸立將植物染運用在生活用品及藝術創作,並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教學,促進農村婦女農閒新產業的開發;另外在小學逐步推廣植物染
,成為鄉土教學的一環。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