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書中提到,注意力就像「心理的肌肉」,如果不時刻鍛鍊它,很容易就會注意力不集中。而根據《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當人們愈來愈倚賴網路搜尋引擎,其實就是把記憶交給機器,長久下來很容易忘東忘西。關於這個現象,你如何看待?
A:大腦神經迴路的強弱與否,要視我們使用它的頻率。我們用腦愈多,我們的大腦就愈強壯。所以,想讓自己擁有強大的專注力,我們應該多關注如何使大腦神經迴路更強壯。過度依賴搜尋引擎,可能會讓記憶衰弱,還有,我自己在使用搜尋引擎時,其實也是將我的認知與理解能力,分配給大腦與大腦以外的工具。這就好比我倚賴妻子來幫我來記憶人名,是幫我分擔自己大腦該記憶的那部份,是一樣的道理。
Q3:你認為過多的科技干擾會導致分心,同時,人們缺乏遠大目標也會降低對工作與生活的專注力。關於這一點,該如何修正?
A:如同我說的,冥想能夠加強我們的大腦神經迴路,當心智透過不斷地訓練而愈來愈強大後,將有益於我們去面對接下來的日子。有兩個方向需要我們集中心力:一是手邊的工作,一是長遠的目標。 所以我的建議是,盡可能地做好你的工作,同時也留心你希望你的工作在10年或20年後長什麼樣子。專注的練習,像是冥想,可以幫助你在這兩個方向的思考:不僅改善你的注意力,並且能讓你心煩意亂的情緒得以冷靜下來。
Q4:關於專注力,你指出有3種形式,包括對內(inner)、對他人(other)和對外在(outer)環境。既然所有人都生活在這個充斥著緊張、競爭與誘惑的環境,關於這3種專注力,你是否有實際的訓練方式?
A:我發現冥想(meditation)就如同心智的健身房一般,可以增強大腦神經迴路對內在與對他人的專注力。至於如何培養對外在環境的專注力,我們需要的是去了解我們所投入經營的這個系統,無論是一個家庭、一個組織、你所處的社會,或是經濟,又或者是我們居住的地球。
Q5:你個人如何練習你的專注力?
A:每天早上我寫作之前,我會先冥想一段時間。
每日小鍛鍊:獨自散步、專心放鬆
高曼指出,讓人注意力分散的事物主要有兩種:感覺與情緒。即使專注力再強的人,最大挑戰也是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混亂情緒。為此,高曼指出,不妨把專注力想像為一種「心理肌肉」,透過練習來增強它。例如,我們在激烈運動後會讓肌肉徹底放鬆休息;專注力也一樣,在每天處理超載資訊與歷經多工的疲勞轟炸後,何不試著找出一段時間,讓自己的心智肌肉暫時獲得紓解。 除了高曼自己每天練習的冥想,也可以定期為自己安排獨處的寧靜時光,而散步就是一項很適合獨處時從事的活動。不過,盡量往大自然走去,例如公園或森林,切記不要在大街上散步,因為同時間還得分心閃躲來往的車子與行人、忍不住瀏覽街旁的櫥窗。 或是找一項讓自己徹底放鬆的事物,例如專心陪小孩玩耍等。事實上,很多創意與發想都是在這樣的時刻忽然靈光乍現,正襟危坐在桌前數小時,反而想不出來。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著名心理學家與暢銷作家,1996年出版《EQ》大為暢銷,被尊為「EQ之父」,被美國《時代》雜誌(TIME)選為最具影響力的25本企管書之一。曾任《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科學記者,並曾任教於哈佛大學,二度獲得普立茲獎提名,因新聞寫作成就獲美國心理協會終身成就獎。另著有《綠色EQ》等重量級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