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中國歷代「真氣高手」進化史 (下) ---- 香港日報
2025/02/09 11:01
瀏覽1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2017/07/10 來源:mumatuan.com

八、九十年代,嚴新等「氣功大師」成為新的「真氣高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氣功熱」大潮興起,「真氣」這個概念也煥發了第二春。 比如,甘肅省中醫院的李少波,「特別提出『真氣』一詞和『真氣運行法』,以有別於所謂『氣功』的概念」。1979年出版的《真氣運行法》一書中,李少波如此定義真氣及其作用: 「人體活動需要能量,祖國醫學叫『真氣』。它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的主要動力」,而「『真氣運行法』就在於充分調動人體內的本能力量,有效地和疾病衰老作鬥爭,從而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② 為區別於「氣功」,李少波提出了「真氣即能量」的新定義,等同於拋棄了「祖國醫學」對真氣的傳統定義:「真氣在腎」、「真氣在子宮」、「真氣是先天種子」……這個「代價」不可謂不大。但即便如此,「真氣」仍很快成為了氣功的一部分。對於什麼是「真氣」,一本當時流行的氣功書解釋說,「氣功要練的『氣』是指真氣,真氣是由腎中的精氣(即指先天稟受於父母之精氣)、水谷之氣(即由吸收營養物質所化生之氣)和肺吸入的大自然之氣三部分組成。」③顯然,「練真氣」已等同於「練氣功」。

「氣功大師」嚴新談到練功期間「內氣外放」問題時,也使用了「真氣」的概念:「(真氣)從指尖往外冒。眼睛看不見的,用功能看得見。……往外冒氣,不能單純看做是消耗真氣,即或是有跑氣現象,它也會回來。人有這種自動化的調節真氣的作用。」④ 至此,「真氣」已不僅僅是小說中克敵制勝的奇妙武功,而變身為一種普通人也能修煉的包治百病的特殊力量。張寶勝、嚴新、張香玉這些「氣功大師」們,成為了新一代的「真氣高手」。嚴新氣功科學學會成立周年紀念會的當代,科學界出現朱清時這樣的「真氣高手」,其實不足為奇,因為80年代氣功的流行,與科學界的鼓吹有很大關係。比如,錢學森很重視氣功的作用,倡導「把中醫、氣功和人體特異功能綜合起來,形成人體科學」。1987年,清華大學和嚴新合作了6篇論文,提交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錢學森撰寫審讀意見:「此稿內容為世界首創,確實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人體可以不接觸物質而影響物質,改變其分子結構。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所以應立即發表,及時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的成就!」⑤生物學家貝時璋、物理學家趙忠堯等,也對嚴新的氣功極為推崇。中國的氣功研究由此興盛一時。

海峽對岸的台灣也是如此。陳誠之子陳履安,是紐約大學數學系博士,曾任台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篤信氣功理論,上世紀80年代受大陸研究氣功的影響,請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嗣涔、「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王唯工、陽明醫學院教授崔玖等創建了「氣功研究小組」,使用科學儀器檢驗氣功,並發表了一系列研究報告。 李嗣涔在後來的一次講座中,談到他作為一名科學家,迷上氣功的歷程。他最初「對氣功的所有知識只限於武俠小說,對於那些氣功俠士雖很嚮往,但從沒想過那會是真的」,後來陳履安為讓研究小組的學者對氣功有所了解,送了他們每人一本《禪密功》。李嗣涔自稱通過練習,不僅感受到「氣」的存在,還能「氣聚丹田」「氣走任脈」。⑥ 由兩岸一些科學家對氣功的痴迷和研究來看,身為中科院院士的朱清時相信真氣的存在,其實不足為奇。在面對氣功這種玄學問題時,即使是科學家,也往往被偽科學所誤,以至李嗣涔、朱清時等都成了新時代的「真氣高手」。

注釋:

②李少波:《真氣運行法》,甘肅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頁;

③王曾昌、王大赫:《氣功流派薈萃》,中國建設出版社1989年,第1頁;

④劉正:《靈能密法》,育林出版社,1994年,第134頁;

⑤《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貝時璋、趙忠堯對嚴新氣功科研成果的評價》,《嚴新氣功科學基礎》,1993年,第10頁;

⑥李嗣涔:《氣功的科學觀》,1996年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