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 大暑前一週 台北
“小暑過, 一日熱三分”以這民間諺語形容這些日子的台灣天氣,是再洽當也不過了. 日前新聞還報導全台用電量創三十年新高,以台北市為一個盆地來說,夏季高溫連連早司空見慣,在中國有三大火爐之稱的城市,重慶,武漢,南京,這些城市也以夏季連日高溫著名,有一年我到南京,才真正領略這火爐的威力,然而回到台灣酷熱的天氣,比之南京城似乎也不遑多讓,將來台灣戴帽,而名列其中,也不會是頭條新聞吧?
連日氣溫溽熱,使得口腹之慾也落的意興闌珊不? 只要天氣熱,那如何消暑,讓家人胃口大開,總是婆婆媽媽之間當紅話題,使得目光總會落到涼拌菜,或是涼麵之類食物附近打轉. 多數人有一種刻版印象,就是西式餐飲多數可以冷吃亦然味美,而中式餐飲則需趁熱吃,冷了吃口略遜一截? 前面所述,對中式餐飲而言,則顯粗糙也不甚精確,單就以製作手法來說有,炸,熗,白煮,燒,烤,凍,燻,風,糟味,涼拌,麻辣,醬,醃,蒸,燜,酥燜,乾燒,油燜,紅油,紅燒,鹽水…很豐富吧? 連我都暈頭... 還可依葷素諸如此類繼續細分下去.
以涼菜說台灣本地的品項並不算多,相較於中國本地,以數量來說則相形遜色. 個人猜想許是台灣身處亞熱帶,氣溫較為暖和,菜餚不會甫上桌轉眼間就冷掉,所以身處客觀環境條件,加之人民長時期實踐優勝劣汰下,對於冷吃是否依然可口, 就顯得較為次要些了. 若不限於台灣菜系的話,較為我們所熟悉的醬肉,燻肉,冷滷,糖醋小排,四喜烤麩,白斬雞,皮蛋豆腐,醉雞….族繁不及備載,又廣義的來說廣式燒臘等燒雞燒鴨燒多也是可歸類涼菜之範疇,都需放涼後才斬切食用. 以上雖不算筵席大菜,但也算可列為主菜,不必然皆為小菜之角色.
自幼習慣使然,對於長時間燒製燉煮之類,其精華盡失,乾如糟粕的肉渣,總是興致闕如. 直到一次到青島省親,途經濟南巧遇友人,該友人才甫自河南打道回府,手裡拎著一包看似食物的袋子,無座自由席,尋好位子,坐定後他殷切的問我道:"要不要吃有著中國四大名雞之一的道口燒雞? " 許多人都知道,中國名食多如繁星,也非樣樣都如自己意,踩的雷也不算少數,鑑於上次在上海,買了真空包裝符離集燒雞,本滿心期待,吃第一口,烏雲密佈,再一口雷電交加!! 有些東西還真是要趁新鮮吃,真乃不變鐵律。
“噯~ 我不餓,您吃! 您吃!” 我客套的回答著。
友人暗笑不發一語,直接自袋裡,取出一隻油亮香味撲鼻的雞項。
我眼睛瞬間一亮! “耶? 不是真空包裝的!” 我心裡暗自說著。
顯然我那挑剔的心思被友人看穿了,他說:這可是今一大早,才從
義興張燒雞店買來的,不是真空包裝。 我心動了!
“喔? 那我可得嚐一嚐囉~” 我努力保持不要露出饞相,鎮靜說著。
雖說這燒雞不算大,估算約一公斤左右吧? 就在一邊啃吃燒雞,一邊喝著我買的尖庄白酒,沒一會兒光景,我二人把這燒雞給蠶食一空。 雖說標準的道口燒雞,骨肉要一抖即散,但這玩意肉質出乎我意料,沒有想像來的老爛老柴,並且還保留著適度的油脂甘美,味香高雅怡人,香氣入肌三分洽到好處,連雞骨咀嚼,亦是香味四溢。 索性顧不得羞恥,一口接一口的吃,這雞皮一定要吃,不吃雞皮那就等於沒吃燒雞,它可是精華一部分,和著肉吃才可五味調和,腴滑不膩,真是妙不可喻,總之好吃是愈罷不能,連雞骨也不放過,咀嚼再三,彷彿要榨光所有精華才肯罷休。
在嚐過道口燒雞之後,得知這燒雞,果真不是浪的虛名之中國四大名雞,暫時一掃我對中華老字號不必然可信的陰霾。 酒足飯飽之餘,欣賞車外的風景,火車還在山東大菜園上飛奔行駛,然這短暫旅途也將暫時劃上句點,將與好友各奔東西,為生活而忙碌。 老酒 、好肉、老朋友大概就是這等情景吧? 有時人生也不過就是求個痛快適意,您說是吧?
回台灣之後,偶而還是會想起這燒雞的滋味,緬懷之餘還是得動手做做看吧? 其實不難,人家燒雞滋味好,主要是因為有著百年老湯,這老湯有著一段故事:在抗日戰爭時期,日寇犯豫北,道口鎮成了淪陷區,日軍燒殺搶掠,燒雞鋪的生意無法再延續下去,張和禮就帶著家人外出避禍。臨走,張和禮把家傳的“百年老湯”用花釉瓷壇裝好、封嚴,外面裹上油紙,在老家的院子裡挖了一個大地窖,將這罈“百年老湯”珍重地埋藏起,直到抗戰結束。 可見老湯對於這百年老字號,有著生死與共之干係,連逃難也要先該排妥當才肯放下心離去,這百年老招牌得來絕不容易啊~ 我呢...?沒百年老陳湯,雖說是東施效顰,但常言道:爛船也有三斤釘吧?
元寶形
瞭解一下這燒雞
燒雞主要香料,八大料加上四小料是主要香料,八料就是陳皮、肉桂、豆蔻、良薑、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八種佐料,四小料別問我,我也無從得知。 而老湯就是煮雞的陳湯。 這裡有個特色,就是道口燒雞的造型頗具風格,雞體開剖以高粱稈把雞撐開,以期加熱均勻,形成兩頭尖的半圓形,過油再鹵煮,外皮金黃,看起來像一塊金元寶,因此被稱為“元寶形”。
油炸增色後
燒鹵中
以現代生活得步調來說,這些工序還著實有點麻煩,前後分成十多工序。做的好,食用不需要刀切,手一抖骨肉即自行分離,無論涼熱,食之均餘香滿,其色、香、味、爛被稱為“四絕”
看倌想吃嗎? 可別學我,我不打算說作法,麻煩死了~ 台灣有的買,(假如你買到好吃的),想吃就去買隻來嚐嚐吧? 夏天來隻道口燒雞當涼菜,再來杯啤酒,保證你不會後悔~
臨時外出辦事,回來才知被家人一掃殲滅的殘局,無緣再見到全雞,
還喜孜孜說:特地留一份給你耶。
我:.............
依例要來段安全宣導: 開車不喝酒 ,喝酒不開車
中國四大名雞是指:
遼寧溝幫子熏雞
山東德州扒雞
河南道口燒雞
安徽符離集燒雞。
六月初五 .庚寅年 . 癸未月 .丁卯日 .台北城
- 7樓.2011/03/05 19:29道口燒雞
這道口燒雞前兩天才剛剛做來吃,家中的做法是先腌上一晚,然後油炸一下,最後再用蒸籠蒸上20分鐘左右,待涼後手撕裝盤,盤中先舖上拍好的黃瓜條,蒸後的雞汁再加上蔥姜未,喜歡的再加上醋就成了沾料,當然了.........這一定要配上好酒你的吃法很像山東燒雞?? stec 於 2011/04/11 16:31回覆 - 6樓. JamieChao2010/07/25 14:52好吃是因為家鄉味
我爸是河南人,每回嘉義親戚上新竹都會帶上嘉義的"道口燒雞",說真的,也許是路途遙遠+現在好吃的東西特多,所以我覺得嘉義特地帶上來的道口燒雞OK,沒讓我特別懷念(可能我爸會吧!),但是如果台北或新竹有出名的道口燒雞,也許我可以帶回家現一下。 - 5樓. 馬丁諾2010/07/19 21:03符離集燒雞
數年前返鄉探親,在皖北、蘇北都吃了符離集燒雞,好不好吃,有啥特色?說實在話,一點兒印象也沒有。
皖北一帶製作符離集燒雞的店是不少,但似乎沒搞出甚麼名堂。
- 4樓. 烘焙小模女( Alice ching )2010/07/16 21:37這道口燒雞
這麼麻煩的製法,台灣又不一定買得到道地,
既然這樣,揪個團帥弟來製作,我呢負責吃,你說如何!~
費用快快算給我啊!~
謝謝抬愛 不過還是別了! 我還想多活幾年勒~
stec 於 2010/07/16 22:58回覆 - 3樓. 布魯斯 Bruce2010/07/16 13:36雞肴雞話
小時候對於雞譔,印象裡便是袁老大的經典「肥雞白片,自是太羹元酒之味。尤宜於下鄉村、入旅店,烹飪不及之時,最為省便」,所謂太羹(不加五味的純肉汁)彷彿與‘百年老陳湯’
功能類似?
中國四大名雞,不知是何時代所列
?未見老叫花洪七公的丐幫雞,或許因其路數、訴求不同(雞腹佐料亦是關鍵,而非僅憑雞肉口感滋味)而未入選;然而嶺南雞肴何其細漢?太爺雞、鹽焗雞、文昌雞、脆皮雞、貴妃雞,
皆不見於四大名雞之列?
想必是遠古的排名 尤其烹飪法多是醬燒燻等手法可窺一二,
其中符離集燒雞追溯起來可以上至漢朝。
因為嶺南雞餚 也是清末才發展起來,早期廣東人吃雞 也只有
白斬雞一味而以。 太爺雞、鹽焗雞、文昌雞 等皆為後起之秀
stec 於 2010/07/17 02:26回覆 - 2樓. bosen22010/07/16 09:44妳說的好
燒雞....不知是我不會欣賞
還是。。。有一次到眷村找到一家有名的燒雞
滿懷期待,沒想到一咬下去,好鹹喔!
自此對燒雞就興趣不大!
鹹味這玩意很是奇妙 多了你會說太鹹
少了你會說沒滋味不好吃。
這東西有人拿來當下就菜,略鹹是在所難免
我吃得不算太鹹,但是拿來單吃,會有略鹹得
疑慮,不過還可接受就是了~
還是有不錯的就是了~
stec 於 2010/07/16 09:55回覆 - 1樓. 廚房裡的酒鬼2010/07/16 08:37真是下酒好菜~
嘻~
這週末
真想去買隻道口燒雞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