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三年,唐玄宗詔令在武舉選拔時也要搜訪那些比較不為人知卻有才能的新秀。河南府的武舉場地在福唐觀舉行,崔圓此次雖未報考但也前往觀看,與當時任職越州剡縣縣尉的竇公衡(這位也是詩仙李白的好友,李白曾有一首詩就是寫給他的)坐在一起,便由所認識的人向主考官推薦,主考官面試之後便立即以「鈐謀射策」為名破格錄取,並被任命為執戟郎(宮廷的侍衛官)。
崔圓自認文學武藝都不比別人差,卻只擔任這一個小小的執戟郎,多少有些失落與不滿,但是他想到這已經應了李含章的預言的開頭,不妨就靜觀其變,看看未來的發展是否也如預言一般。
當時的權臣、宰相李林甫,與他同一掛的蕭炅擔任京兆尹(首都長安市長,後來進升為戶部侍郎)。蕭炅便推薦崔圓擔任幽州會昌縣(今河北省廊坊世永清縣)的縣丞(副縣長),之後又升遷為司勳員外郎(掌管官員蔭封、諡號、喪養、名籍等事)。
擔任司勳員外郎的崔圓,由於這份職位的工作內容與自己的志向仍有些差距,於是找了一天換上便服,前往位於金城坊的會昌寺,拜見一位人稱克慎禪師的僧人,請教有關於事業的未來發展。克慎禪師笑著說:
「別人都是從御史台進入中書省、您卻從中書省進入御史台。今後,你該常在兵戈中行走,以後一定能顯貴的。」
不久後,崔圓就被調任為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
而另一名權臣、由楊貴妃姊妹引薦、身兼監察御史、度支員外郎、侍御史等十五個職位的楊國忠(原名楊釗),又多兼任了劒南節度使(或說為西川節度使)這個職銜。同為侍御史的崔圓經由表伯李彥允的引薦,前往拜訪楊國忠,楊國忠或許是為了要挖李林甫的牆腳,就上奏唐玄宗,將崔圓調任為尚書郎,兼蜀郡大都督府左司馬、劒南節度留後(副節度使),以擔任自己副手的方式將崔圓納入自己這一邊的集團之中。
崔圓見劒南副節度使的工作與兵戈戰陣有關,便決意接受而準備要前往蜀郡就任,親人與好友們對於他不留在京城長安尋求更容易上層樓的方式,反而千里迢迢前往蜀郡而遠離京城感到不解。崔圓只對他們說這是自己命中註定,也未多作解釋。到了蜀郡後,崔圓掌理所有的軍政要務,當地位處西南邊陲,常有大小戰事發生,由於崔圓指揮調度得宜,因此不到一年,他便已經立下許多戰功。
----- 待續 -----
改編自 《獨異志》/《太平廣記》/《舊唐書》
原文:
《獨異志》.補佚
崔圓微時,欲舉進士,於魏縣見李含章。云:
「君合武舉出身,官更不停,直至宰相。」
開元二十三年,應將帥舉,又於河南充鄉貢進士。其日於福唐觀試,遇敕下便於試場中召拜執戟,參謀河西軍事。後官果不停,不逾二十年拜中書令、趙國公。
又圓常作司勳員外,初釋服,往見會昌寺克慎師,師笑云:
「人皆自台入省,公乃自省入台。從此常合在槍槊中,後當大貴。」
無何為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充劍南節度。後入劍門,每行常有兵戈,未逾一年,便致勳業。崔入蜀,常自說其如此。
- 1樓. 曾老師地理命理服務2013/09/03 16:53自古考試制度常被破壞

曾富雄 著作
以今日言.崔圓不以試舉.走後門屬空降部隊...
命書有云 :秀才不是塵凡子.清氣還嫌官不起。
異路功名莫說輕.日干得氣遇才星。
(明.劉伯溫著 滴天髓.曾富雄加以闡述)
以財買官.或走後門得功名俸祿之人.
八字多是氣通財星暗生官星之故也。
破格擢升等等例外的方式並不是破壞考試制度的原因,因為這些方式本來就是任用人才的制度之一。而且破格擢升者也不是說升就升,說用就用的,還是要經過推薦,面試等等審核程序,才能獲得破格擢升的資格。
主要還是在 [執行的人] 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以及理由去使用這些考試以外的方式,出於私心者,甚至連考試都能做手腳,那才是真正的破壞制度的元凶。
能夠破格錄用一個對的人,總比讓那些只會考試而佔著茅坑不拉屎,尸位素餐的傢伙們(米蟲)強多了....
文武兩邊站, 可可疊羅漢 於 2013/09/03 22:55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