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蛟
2019/05/14 00:00
瀏覽1,172
迴響2
推薦55
引用0


清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年)二月,江西金谿縣北側郊外的高山發生山崩,據說是蛟(大型蛇類,或稱蛟龍,似龍、短角或無角、得水即能興雲作霧,常居於湖泊深潭、河川支流)造成的。

 

當天先是下起大雨並夾帶著冰雹,同時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不一會兒便發生了山崩,造成山下的村落幾乎成了廢墟,村民們慘遭大水淹沒,幾乎都滅頂而成了魚族。由此可見蛟龍的暴虐是如此嚴重。

 

該郡境內本來就有很多蛟龍出沒。

 

某年,小山(今江西省鷹潭市小山嘴,位於鄱陽湖東南方)這個地方出現了九條蛟龍,這九條蛟龍分別住在九個洞穴之中,然而牠們並沒有出現肆虐危害地方的舉動。

 

後來,有一年夏季時,因為雨水過多,鄰近的陳坊橋(今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陳坊橋,位於前述的小山嘴的東南方)這裡河水暴漲,大水已經要淹到橋面下方的主樑了。

 

有一位老農夫扛著鋤頭從橋上經過,擔心著觀察河水的情況,卻見到二條巨大的黃蛇,一前一後的在水中遊走。老農夫認為的大水就是這二條大蛇興風作浪搞出來的,趁著二條大蛇經過橋下時舉起鋤頭敲了下去,就打死了其中一條。死去的大黃蛇卡在橋柱間,被老農夫撈了起來放在橋面上。事情傳開後許多鄉民都前來圍觀。

 

不久之後,又有人看見上游處有漂浮的樹枝雜草等物聚集像是一大片蓆子的模樣順流而下,但在抵達陳坊橋前數丈遠的地方,就在原處盤旋不再繼續前進。

 

由於傳說像這樣浮滓,就是當蛟龍一類的在水中游走時,用來覆蓋以隱藏自己之用的東西。於是那些圍觀群眾紛紛走避。

 

當人們都下橋後,那一團浮滓才又開始移動,而且如萬馬奔騰般的直衝而下,那形勢就像山崩一般,激起一丈多高的滾滾巨浪,但並沒有將陳坊橋完全沖毀。當浮滓通過橋下後,原本暴漲的洪水也頓時消退,而當地百姓也沒有因為這次的大水而有任何損失。

 

像這樣的蛟龍就是屬於不會製造災害、不施虐於民的一種。

 

聽老人們說:唐朝時某太守(或是該翻譯成「姓的太守」?懷疑在本地任職時,曾選拔出勇士中的菁英,教導他們如何討伐惡蛟的方法,但這個方法現在已經失傳了。另外還有如何偵辨蛟龍所在的方法倒是流傳了下來:在下大雪的時候仔細瞭望四周的山區,若發現沒有積雪的地方,該處的下方就是蛟龍的巢穴。

 

改編自 《耳食錄

 

原文:

 

《耳食錄》.二編.卷三.蛟

乾隆癸卯二月,金谿北鄙祟嶺崩,蛟也。大雨雹,風霆怒甚,山下村幾墟、民幾魚,其暴如此。

郡中故多蚊。某年小山出九蚊,得九穴,然不為暴。某年夏雨甚,鄰里陳坊橋漲及於梁。有田父荷鋤過橋上,見兩巨蛇黃色,隊行水中。隨以鋤擊之,斃其一,致之橋上。聞者皆來觀。已見上流有浮滓如席,去梁數丈,盤旋不前。

--浮滓者,相傳蚊屬行水中,用以自覆者也。--

於是觀者皆走避,浮滓乃奔下,勢若山裂,浪沸起,高丈許,粱不盡榻(塌),漲亦頓落,而人無損者。若此皆不為民暴者也。

聞古老言:唐太守在吾郡時,選材官攸(拔?)飛,教之伐蛟,其法不傳矣。驗蚊(蛟)之法:於大雪時四山望之,無雪處,其下乃蚊窟。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迴響(1) :
1樓. Lotus Amita
2019/05/14 15:11
我想到韓愈的〈祭鱷魚文〉, 他寫了篇文章燒給鱷魚, 義正嚴詞軟硬兼施的罵了鱷魚一頓, 鱷魚就離開不敢為患了

俺如果有韓愈的筆墨功力的話,倒是想寫一篇《祭小強文》,軟硬兼施的罵小強們一頓,讓小強們不敢在俺家中為患了.....

 Fox冏 

 

文武兩邊站, 可可疊羅漢2019/05/14 21:22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