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僉載》補輯自《後村詩話.續集卷三》的是一副對聯:
三狗俱用,覺魏祚之陵夷;
五侯並封,知漢圖之圮缺。
下聯中的「五侯」,指的是東漢、漢桓帝劉志所敕封誅除外戚梁氏有功的五名宦官:單超為新豐侯、徐璜為武原侯、具瑗為東武侯、左悺為上蔡侯、唐衡為漁陽侯。
東漢的朝廷生態,最主要的就是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所以要儘可能得先簡單地看看這「五侯」出線之前發生了那些事。
東漢自漢光武帝劉秀建國起,世家大族的梁氏便在東漢朝廷佔有一席之地。首先是於光武帝、建武五年歸順東漢的原武威太守、晚年出任九江太守,定封陵鄉侯的梁統(字仲寧),雙方也互結為兒女親家。他的二名孫女先後被選為東漢第三任皇帝漢章帝劉炟的貴人,妹妹小梁貴人生下了漢和帝劉肇後,漢章帝的皇后竇氏收養劉肇為子並設計陷害二梁之父褒親愍侯梁竦,致使梁貴人姊妹鬱郁而卒。
漢和帝即位後,竇皇太后臨朝,其兄竇憲擅權,因密謀不軌,漢和帝引宦官之力誅除竇憲,竇皇太后也病逝。二位梁貴人的大姊梁嫕上書為妹妹們申冤,漢和帝遂追諡生母小梁貴人為恭懷皇后,與大梁貴人一起移葬於西陵,並加封梁氏外家。自此,宦官勢力以及梁氏外戚的勢力都大增。
漢和帝的許多皇子大都夭折,漢和帝認為宦官、外戚有加害意圖,便將其餘的皇子秘密送出宮於民間撫養。元興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歲年輕有為的漢和帝英年早逝,而漢和帝的長子平原王劉勝有痼疾,遂由知悉經史且有德行的皇后鄧綏作主,將養於民間才出生百餘日劉隆迎回即位為漢殤帝,自己以皇太后的身分臨朝聽政,對外則由其兄車騎將軍、儀同三司的鄧騭掌權。
漢殤帝劉隆在位僅八個月便因病夭折,成為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鄧太后再做主立十三歲的姪子、漢章帝的孫子劉祜為漢安帝,仍由鄧太后臨朝聽政。由於「立姪不立子」違背傳統,一度引發部分大臣的不滿甚至意圖另立皇帝但失敗。
鄧太后連續臨朝聽政長達十六年,為了保護鄧氏外家便開始聯合宦官,卻沒料到當她過世後,漢安帝終於親政,第一件做的事就是下令滅了鄧氏一族。只是漢安帝自己長年不理朝政,沉溺酒色的選定了閻姬當皇后,使得閻氏外戚閻顯兄弟得以把持朝政,於是在外有外族興兵犯境,內則政治腐敗天災不斷而導致長時間的民變,東漢開始呈現衰敗之像。
漢安帝的獨子、太子劉保遭誣陷被廢為濟陰王。次年漢安帝於南巡途中於南陽過世,閻皇后及閻氏外戚立濟北王劉壽之子、北鄉侯劉懿繼位為「前少帝(正史不認為他符合皇帝資格)」,但在位不過二百餘日便病逝。於是由宦官孫程等人合謀先誅殺了閻氏外戚及其黨羽,然後擁立十一歲的廢太子、濟陰王劉保為漢順帝。由於靠宦官扶上帝位的漢順帝個性溫和而軟弱,因此將大權交給了宦官。
漢順帝即位後的第三年,選了同在掖庭中受訓候選的梁妠以及梁妠的姑姑為貴人,之後便立貴人梁妠為后。梁皇后自律甚嚴,其父大將軍、乘氏侯梁商始終安分守己,終其一生未有非分之舉。問題出在梁商過世後,他的兒子、梁皇后的哥哥梁冀、梁不疑兄弟以外戚身分攝政進而擅權,與宦官們展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勾結與鬥爭。
漢順帝也於三十歲之齡便過世,由年僅二歲的獨子劉炳(一說為劉昺)繼位為漢沖帝,尊梁皇后為皇太后並臨朝問政。漢沖帝在位僅一年多,三歲時便夭折了,是病死的或是被梁冀毒死的那就成了懸案。梁太后降旨,立年僅八歲的劉纘(勃海王劉鴻獨子)為漢質帝,自己仍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然而一年多後,剛滿九歲的漢質帝也死了,而且確定是被梁冀毒死的,因為雖然年幼卻聰明的漢質帝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見,當著眾臣面前指梁冀為「跋扈將軍」,因而招致殺身之禍。梁太后再降旨,立十五歲的劉志為漢桓帝,自己則三度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
漢桓帝、和平元年,梁太后因病重,將朝政大權歸還給漢桓帝,過世時卻在遺詔中要求漢桓帝要與梁冀兄弟共事朝政,此舉更引起漢桓帝的反感與不滿。然而當時漢桓帝並未立即動手,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尚且不足以一舉誅除梁氏兄弟。
延熹二年,就在梁冀再而三的誅除異己的動作中,忍無可忍的漢桓帝聯合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迅速地收回了梁氏掌控的各式大小兵權,同時派兵包圍了梁冀的府邸,逼得梁冀與妻子自盡,之後梁氏家族連同黨羽三百多人被一舉誅滅。於是,單超等五名宦官在同日被封侯,人稱「五侯」。
漢桓帝沒有料到的是此舉只能算是飲鴆止渴,趕走了前門狼卻迎來了後門虎,這「五侯」比梁氏外戚更加的腐敗,使得政治更加衰頹、國勢更加衰弱,也引發了之後的「黨錮之禍」(見《小小說 – 黨錮之禍看古今》)。所以說:
「五侯並封,知漢圖之圮缺。」
----- 偶素分隔線 -----
若要較真的話,其實不只從這「五侯」起,漢室江山早已經被外戚、宦官等搞得逐漸傾毀、殘缺了。這對應到現在這個朝廷,「並封」的不只「五侯」,「圮缺」之勢也顯而易見了唄……
改編自 《朝野僉載》
原文:
《朝野僉載》補輯•《後村詩話》續集卷三
三狗俱用,覺魏祚之陵夷;五侯並封,知漢圖之圮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