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冰雪之門、九人的乙女記念碑、教學之碑、南極觀測樺太犬訓練記念碑
2025/03/02 19:34
瀏覽939
迴響2
推薦83
引用0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冰雪之門

  結束了利尻島的行程,當天傍晚我們便搭乘鴛泊→稚內的渡輪返回稚內,翌日接力來到前天因天候不佳而先跳過的「稚內公園」。

  是的,在道北稚內市有兩大公園,一是宗谷岬平和公園、一是稚內公園,前者因狂風驟雨而止步,小樹僅能象徵性拍下最北端宗谷岬的照片後,便狼狽逃回遊覽車上,後者當然不能依樣畫葫蘆,這得跟天候搏一下,對吧!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冰雪之門

  翌日清晨雖未迎來溫暖的曙光,但感覺天候已由狂風驟雨轉為烏陰天,終於不必再身著輕便雨衣走行程,真的是天公作美啊!稚內公園與宗谷岬平和公園一樣設有各種紀念碑,現在我們要一一去探訪囉!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冰雪之門

  一連幾張圖片是稚內公園的鎮園之作-「冰雪之門」,這是北海道札幌市雕刻家本鄉新所雕刻的作品,由曾住在樺太的相關人士發起,以及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溫馨援助,而在1963年8月20日落成於稚內公園。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冰雪之門

  「冰雪之門」不僅是來到稚內公園必拍的景點,同時也於學校教科書中提及,表示它的藝術價值及教學意義是倍受肯定的。

  「冰雪之門」作品為左右各一道高達8公尺的石門,中間有個在黑色大理石台座上、高約2.4公尺的女性雕像,以頭仰天、半微蹲、雙手朝外張開的意象示人。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冰雪之門

  她的臉部代表自己因戰爭所遭受的苦難;手掌一攤是曾經擁有的樺太、家人等珍貴事物已然失去;微蹲的雙腳展現出從戰敗的悲傷和痛苦中站起來之決心。

  雙腳之間的波浪花紋代表著宗谷海峽,而胸部有3道V字刻痕,分別代表雪、冰和風。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冰雪之門

  結合兩道石門與女性雕像的「冰雪之門」作品,象徵人們會在冰與雪的艱困環境中生存下來,即使冰雪交加、嚴寒交迫,仍要憑藉一股永不放棄的信念,慢慢地從戰後的挫敗中重新站起來。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冰雪之門」樺太慰靈碑

  而從「冰雪之門」的作品意涵提到了戰敗一事,究竟有什麼歷史典故呢?看了現場的石碑介紹及查詢相關資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住在南樺太(現稱薩哈林島,台灣則稱庫頁島)的日籍人士大多回歸祖國。

  為了表達對昔日故鄉樺太的思念,還有撫慰於樺太不幸身亡的靈魂,於西元1963年8月20日建立了「冰雪之門」作為紀念。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冰雪之門簡介

  每年到了8月20日這一天,與樺太有所淵源的人們就會聚集在此,進行對往生者的慰靈祭。

  在天氣晴朗時,從冰雪之門的女性塑像身後望向遠方,可以看見在廣闊大海的彼岸,那邊曾經有日人在那兒生活過。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冰雪之門

  目前我們所熟知的庫頁島,曾在1905年、1918年至1925年歸日本統治。

  1945年2月11日,英、美、蘇聯三國於《雅爾達協定》中,承諾戰後將日本控制的庫頁島南部交予蘇聯,但同年8月8日蘇聯便發動八月風暴行動,迅雷不及掩耳地占領庫頁島全境。

  在北緯50度線與舊蘇聯國境接壤的樺太,於1945年8月,受到舊蘇聯軍隊意料之外的攻擊,砲聲打破40年來的寂靜。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九人的乙女記念碑(九人の乙女の碑)

  二次大戰結束5天後(1945年8月20日),舊蘇聯軍隊在薩哈林島莫卡登陸,並與日軍展開一場戰鬥。

  當時有9位女性接線員在真岡郵局(現為霍爾姆斯克郵局)堅守崗位,面臨砲聲隆隆、危機四伏的當下,她們直至最後關頭仍不放棄執行電話撥接任務,在向眾人留下「各位,這是最後一次了。再見,再見…」的訊息後便選擇自行了斷。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九人的乙女記念碑(九人の乙女の碑)

  一連兩張圖片是「九人的乙女之碑」(九人の乙女の碑),正是為了祭奠9位女性接線員所建立的慰靈碑。

  上圖右邊鑲嵌著一位總機接線員的少女形象浮雕,左邊臚列了9名死去少女的名字,中間則是她們最後的告別語:「大家,這是最後一次。再見,再見~」唉~多麼悲慟的一段歷史啊!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昭和天皇與皇后「行幸啟記念碑」

  時值1968年,昭和天皇與皇后遊歷至北海道稚內公園時,聽聞了9位少女為國捐軀的悲愴故事,不由得潸然淚下,並低下頭為其祈求冥福。

  日後,人們根據當時昭和天皇與皇后抒發感嘆的短歌,而將之刻在了「行幸啟記念碑」上。(如上圖)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昭和天皇與皇后「行幸啟記念碑」

  昭和天皇與皇后所吟詠之短歌如下:

 (天皇吟詠之短歌)

 緬懷為樺太而捨命捐軀的少女們,深感萬分悲慟,無法言喻!


 (皇后吟詠之短歌)

 在樺太失去了短暫生命的少女們,祈求你們的靈魂得到安息!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教學之碑

  在稚內公園「冰雪之門」上方有個「教學之碑」,顧名思義,這個應該與學校教育有關連,仔細瞄了一眼「教學之碑」上還有個三角形的圖案,中間標示了「師」字樣。

  看來這不僅與學校教育有關,還是培養師資的師範學校,在此立了個大大的教學之碑,正是為了紀念1939年(日本昭和14年)在樺太島上設置的樺太師範學校。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教學之碑

    在此之前,樺太島上曾先後於1918年、1920年在唐太町初中設立了小學教師研修所(男教師培訓)及豐原女子高中設立了補修科(女教師培訓),直至1939年正式設立了樺太師範學校,自此便成了培訓小學教師師資的師範學校。

  1945年4月,樺太師範學校從樺太廳移交給教育部,但同年8月因蘇聯入侵,學校自此終止教學活動。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南極觀測樺太犬訓練記念碑

  北海道稚內公園除了有歷史戰爭相關的慰靈碑與紀念碑,這裡還有狗狗青銅雕像紀念碑喔!(如上圖)咦~為何這裡會為狗狗立了雕像呢?

  其實是這樣的,1957年正值國際地球物理年(國際間的跨國科學計畫),當時日本首次參加南極觀測活動,並組成了一支狗拉雪橇隊,目的是想藉用狗拉雪橇在極地運輸物資。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南極觀測樺太犬訓練記念碑

  在啟程前,便先從稚內週邊的薩哈林犬(樺太犬)中挑選訓練,當時的稚內公園正是訓練基地。

  這支「狗拉雪橇隊」在稚內公園展開了長達8個月的嚴格訓練,再從中挑選出22隻薩哈林犬(樺太犬),並搭乘南極觀測船「宗谷號」前往南極大陸執行觀測任務。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南極觀測樺太犬訓練記念碑

  然而,南極大陸的氣候遠比想像中來得惡劣,觀測隊因為無法克服南極的極地氣候,被迫提早撤離,撤退前,並將當時現存15隻薩哈林犬遺留在南極大陸,此舉等同將這些狗狗宣判了死刑。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南極觀測樺太犬訓練記念碑

  咦~這個丟包落跑的情節怎麼覺得很熟悉?是的,2006年電影「極地長征」正是取材自1958年2月日本派遣越冬觀測隊至南極昭和基地的真實事件改編拍攝。

  在電影「極地長征」問世之前,日本早一步在1983年拍攝了電影「南極物語」,這部電影拍得更加寫實悲慟,因為電影「極地長征」裡是死了2隻狗狗,而「南極物語」裡則僅存活了2隻狗狗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南極昭和基地圖示

  而事實上,當日本越冬觀測隊撤退一年後,他們於1959年再度返回南極昭和基地時,意外發現有兩隻樺太犬(太郎與次郎)奇蹟式地存活下來。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南極觀測樺太犬訓練記念碑

  但弟弟次郎的命運多舛,好不容易撐過被丟包在南極自生自滅的日子,卻不幸在1960年7月的一次觀測隊活動中去世。

  次郎的遺體被製成標本,與傳奇名犬「忠犬八公」,一起被保存在東京上野的國立科學博物館內,這種被製成標本供人們瞻仰的感覺,就像狗界的忠烈祠一般,對吧!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測量記念碑

  相較於英年早逝的次郎,哥哥太郎就幸運多了,太郎不僅繼續跟著南極觀測隊執行任務,年老之後也「退休」回到日本,在北海道大學度過晚年,於1970年以高齡15歲與世長辭,算是這15隻樺太犬中最長壽的一隻。

  太郎的遺體在死後也被製成標本,但沒跟弟弟次郎擺在一起,目前收藏在北海道大學農學部博物館中。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測量記念碑

  稚內市為了紀念這些薩哈林犬(樺太犬)的功績,在稚內公園設立了「南極觀測樺太犬訓練紀念碑」。

  紀念碑以薩哈林犬(樺太犬)拉雪橇的姿勢塑像,青銅雕像為材質,底座鑲嵌著南極洲採集而來的白色石頭。(如前幾張圖片)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遙望薩哈林島(庫頁島)

  「南極觀測樺太犬訓練紀念碑」揭幕儀式於1960年7月舉行,當時有眾多相關人士出席。

  過程中除了批評責難那些將薩哈林犬(樺太犬)丟包在南極洲的觀測隊員,更多的是對太郎和次郎奇蹟般生還的喜悅與祝福,即使次郎於同年7月也不幸身亡,或許這就是雪橇犬出使極地任務的宿命吧!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樺太犬供養塔

  在「南極觀測樺太犬訓練紀念碑」旁有個三角錐形的石碑,不走方方正正的紀念碑路線,拼貼設計造型獨特。

  仔細一瞧,中間還有個狗狗的側臉浮雕,不用懷疑,這個也與薩哈林犬(樺太犬)有關,名為「樺太犬供養塔」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樺太犬供養塔

  「樺太犬供養塔」於1961年10月在稚內公園的雪橇犬訓練中心舊址上修建,期能以此為嚮導,在冰原中奮勇前進,周圍可見堆疊的堅硬石牆環繞著,以撫慰在南極大陸喪生的15隻雪橇犬的靈魂。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樺太犬供養塔

  稚內市每年8月初都會在這座紀念碑前舉辦「紀念節」,由稚內市的小學生來此表達哀悼之情和獻花,並高唱「太郎和次郎的樺太犬之歌」。

  小樹雖未曾聽過這首歌曲,但如此富有生命教育意義的紀念追悼會,相信會一直傳承下去!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遠眺樺太島(庫頁島)

  在稚內公園停留的時間不長,小樹趕著走走拍拍,儘可能不錯過有紀念意義的石碑,此時稍稍停下腳步眺望遠方那座交雜著歷史記憶與戰爭傷痛的樺太島(現稱庫頁島),心境自是大不同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尚未綻放之粉色花兒

  道北的公園景點或海邊,很常見各式各樣的紀念碑,除了莊嚴保存的紀念意義,更可說是一種別具特色的戶外裝置藝術,透過藝術家的巧手,讓大家從藝術石碑中了解當地的故事

日本北海道-稚內公園/粉色花兒對照圖

  一連兩張圖片是稚內公園一處花漾繽紛的區域,可惜我們來得不是時候,花兒尚未綻放,只好來張盛放前與盛放後的對比圖。

  原來這一球球像放大版綠球藻般的植物,開起粉色花兒也是花團錦簇、美不可言,此時站在稚內公園遙望庫頁島或近看稚內港,都是天寬地闊的景觀視野喔!     

   

   延伸閱讀(北海道回憶篇):

   延伸閱讀(北海道-知床半島、禮文與利尻雙島之旅):

有誰推薦more
迴響(2) :
2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
2025/03/18 14:26
好的
讚啦
謝謝郭老師來賞文~微笑 小樹rabenta2025/03/19 08:01回覆
1樓. Flying Eagle
2025/03/03 23:15

各種紀念碑都有自己的歷史典故。那九位接線員的故事很悲壯,令人感動。而南極觀測隊居然把狗狗留在極地自生自滅,實在太過殘忍啦!


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背景不堪回首,來不及撤退的平民終究還是淪為戰爭下的犧牲品,來到道北的稚內公園,那裡用許多紀念碑來緬懷歷史,讓來訪者可以在遙望庫頁島(舊時的樺太島)的同時,感受一下當時的氛圍。

電影「南極物語」與「極地長征」,皆是以當年的樺太犬隨同出征極地,而被丟包在南極自生自滅為故事題材拍攝,尤以前者這部拍得更寫實一點,的確是很殘忍啊!小樹先前看極地長征時,已覺得超可惡的,看了「南極物語」之後更是心痛,唉~啜泣

小樹rabenta2025/03/08 16:13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