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好天氣,天空湛藍,陽光和煦,一早,半夢半醒,我微醺。
於台北車站坐上往基隆的台鐵區間車,前去路程甚遠,只得早出門與上班族共乘,短暫回味上班時的氣氛,還好新的區間車廂冷氣夠力,即使摩肩擦踵,也不致於有不適的感覺。
但,到了「汐科站」後,車廂內也只剩5-6位乘客。
在基隆轉運站換乘791客運,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有點遠的「龍洞灣岬步道」。
「龍洞岬」,突出的岩塊是屬於台灣最堅硬的岩石“四稜砂岩”,因為質地堅硬,適合攀岩,據說是國內最佳的攀岩場地,甚至有攀岩聖殿般「大禮堂」的暱稱。
除了攀岩,這兒海水清澈,生態豐富,是潛水賞海底世界的優良場所, 因黑潮暖流,魚群聚集,更是一個海岸磯釣的知名場所。
這日,好天氣,我們不攀岩,不潛水、不海釣,純粹吹海風,漫步海岸步道,享受慵懶的春日。
龍洞初級班的岩場,就位於和美國小旁海岬的海岸邊。
我們走「龍洞灣岬步道」前,先進岩場行禮,雖然沒有正式的步道,沿著海岸邊,踏著大小起伏的岩石前進,只要小心踏踩攀扶, 並不會難行。
只是這樣的地形,天氣再熱些,恐怕就不適宜。
大約十餘分鐘,就抵達岩場,矗聳的峭壁,相對於「大禮堂」,這裡算是優雅的「音樂廳」吧!
對於不會攀岩的我(年輕時曾經嘗試過北投大砲岩,僅只一次,事後全身痠疼了三個整天。),仍是驚心。
說到「大禮堂」,那幾近百公尺垂直高聳的巨岩絕壁,龐然矗立、嶙峋崢嶸的峭岩,那節理鮮明的巨石,著實有令人敬畏之心。
前年在山頂觀景台眺望時,就被他那3,500萬年前的四稜砂岩絕壁,震攝得熱血沸騰,奇怪!又不是掛在岩壁上,卻也血脈賁張,說不得頭暈目眩,真是「俗辣」!
離開岩場,我們從「和美國小」聚落旁的北入口循著「龍洞灣岬步道」指標,一開始便是石階梯往上。
但,大部分走在樹蔭下,陣陣微風,這春的季節真是舒適,幾個緩坡轉折,便接上產業道路車道。
循車道往上,轉個彎左側又是石階梯,但,坡度更緩,很快便來到二座涼亭。
第一座涼亭較小,位置在海蝕洞上方的崖邊,可以看到「大禮堂」高聳絕壁的一部分,亭內架著幾座「大砲」相機。
(那天說到遊隼似乎都不知道,圖片取自網路讓大家認識她的英姿。)
日前於網路上得知,龍洞岩場出現「遊隼」蹤跡,果然引來不少愛鳥人士,想來,另一側視野更好的觀景台,應該更是座無虛席。
便走近探詢:有收穫嗎?
頗興奮的回:照到三隻,一隻是幼鳥。
遊隼(Falco peregrinus)身長38到51公分,翼展84至120公分,是台灣觀察到體型最大、最壯碩的隼科猛禽,俯衝時速可達300公里左右,曾被列為瀕臨滅絕的一級保育鳥類,恭喜龍洞「遊隼」育巢成功。
在大涼亭,我們吃吃喝喝,談笑風生,大概吃得背包食物都空了,才意猶未盡的起身,真正踏入「龍洞灣岬步道」。
此後,不到1公里的龍洞岬步道平坦舒適,循繞龍洞岬緩緩下坡,沿途左側眺望壯闊的大海穹蒼,欣賞美麗的海灣岬角, 北邊有龍洞灣、鼻頭角,南邊則有三貂灣、三貂角。
無邊際的山海景色,右側則是翠綠灌木小山坡,沿途一片翠綠間,還有突然出現粉白六角型花冠,非常夢幻吸睛的「野百合」,這花語「永遠幸福」是這一季北海岸最美的風景。
接近南邊入口這端左側另有一木棧觀景台,俯瞰龍洞特殊的海岸,突出於大海的四稜砂岩,岩石節理紋路被海水切割形成塊狀,呈現錯綜的塊狀線條,還真是讓人迷惑。
海水湛藍而清澈,海水拍岸形成的白色線條,使得海岸線美麗而浪漫許多。
下方岸邊突出的砂岩上,還真不少釣客揮竿,享受漁場的期待,在離前還有不少釣客來來去去。想來,這可是一處絕壁的巨岩, 渾然天成的壯觀氣勢,夢幻熱鬧的磯釣場。
這季節走在這樣的海岬步道,賞心悅目、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