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崁古道,早年是頂北投庄通往竹子湖的重要山徑。
今年四月間,這陽明山堪稱台北人的後花園,新增一處繩索吊橋「草山觀瀑吊橋」,連結猴崁古道與十八圳步道,一條承載先民引水築圳和百年土地公廟等人文歷史景點的步道。
台南山友來訪,就帶友人來走走台北有文化的一條步道。
這日,大台北正值夏暑酷熱,走上吊橋,兩側綠蔭山林,來自七星山小油坑的磺溪,一條潔白透光如薄紗的水瀑,從上方山林間奔騰而下,於此淙淙水流清淨溪畔,彷彿輕輕洗滌了終日浸淫於都會一身的凡塵。
這還是平常天,在捷運北投站上車就已經像沙丁魚罐頭般,塞得一車小巴滿滿,在竹子湖下山的車更是如此。
除了零星的三五人登山隊伍,更有一遊覽車來自桃園中壢的龐大登山隊,若逢假日,這條步道會如市集般的熱鬧喧囂吧。
下了公車,到此不過五分鐘步程,想來將會是陽明山另一處觀光避暑勝地。
山友越來越多,我們未便多留,向百年土地公致意後,離開吊橋平台觀景區,往上續行猴崁古道。
走上猴崁古道,一段之字形微陡的泥土自然步道,來到一處較寬敞有一顆百年楓香樹的交叉路。
一邊往青春嶺路「玉瀧谷野菜料理」可以循青春嶺步道下大屯瀑布到陽明山花鐘。
一邊較平緩明顯的山徑,是到陽明山水道系統的第一個取水口「滾水頭」,每一步伐的腳下,應該就是引水管路吧,難怪出現一條那麼平又寬的山路。
返回百年大樹下續行猴崁古道,感覺這是一條容易自由發揮與規劃,無盡延伸的山徑步道。
我們繼續穿梭於雜林間,步道周邊自然林相及地貌,感覺完全遠離都市喧囂,這段算是登山路徑,遊覽車的應該不會跟來吧。
陽光斜斜穿越林梢灑落土地,走來靜謐而深幽,有一段我刻意放慢腳步,很用力的吸飽新鮮空氣,享受這樣的美。
猴崁古道走到一高處,就會接上猴崁水圳道,往右會回到「玉瀧谷野菜料理」,接上猴崁古道往上的另一段,竹子湖產業道接近竹子湖派出所的路口,我們沿水圳往左目的地竹子湖。
猴崁水圳,於日時期開闢的灌溉渠道,引用磺溪上游的水流,以灌溉青春嶺一帶的農田。
水圳清澈豐沛的流水淙淙而來,圳旁石坎染附青苔,圳路滿地枯葉,泥徑古樸,林蔭幽雅。
圳道頗有變化,水圳流經地形起伏或岩石錯落處,或出現小瀑之景,時而寬闊,時而狹促,沿圳步道亦相同。
不似平等里知名的古圳,這兒少有新建設,沒有現代的水泥渠道或護坎,走來古道的氛圍濃郁,頗有野趣,令人驚喜。
但 ,也因此一路沒有方向指標,算是登山者的秘境,我們在中途便遇上一位迷路的大哥,一路帶他到竹子湖。
到竹子湖,便似瞬間回到人間,人來人往,車水馬龍。
這曾經是台灣蓬萊米的發源地,後來曾經轉型高麗菜,如今的花卉,且由早幾年前的海芋,到現在的繡球花。
但,我想這麼多餐廳,這麼多食客,竹子湖大部分的地都種花呢,心裡想著,所有的蔬菜不會都是竹子湖種的吧!
走到竹子湖,除了看繡球花季末最後一眼,主要也是走了大半天,必須完成一件人生大事,填飽飢腸轆轆的肚皮。
但,友人發現竹子湖縱橫交錯的灌溉溝渠,竟然乾淨清澈,還有魚兒優游,還有高山鯝魚(後來查資料是台灣特有種,稱高身鯛魚,且為數不多),而我一直以為會翻白肚的是溪哥,真是差之遠矣。
台灣不大,但,還是有許多極為美麗的地方和故事,等我們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