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基督的奧秘》 - 偉大的逗號
下一篇:《基督的奧秘》附錄一 -〈四種世界觀〉
《基督的奧秘》是美國方濟會士理查·羅爾神父 (Richard Rohr, OFM) 所寫的 “The Universal Christ” 一書的中文譯本書名,由周明芹先生翻譯,胡國楨神父審訂,啟示出版社在2023年12月出版。原書在2019年由 Convergent Books 出版。
第一章〈基督不是耶穌的姓氏〉
在書的〈前言〉裡,羅爾神父說他願意當我們的嚮導,用我們熟悉的事物,帶著我們一步步朝目標走去。所以在第一章裡,羅爾神父用基督徒最熟悉的「耶穌」作為起點,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首先,羅爾神父闡明了「耶穌」與「基督」之間的關聯與區別。羅爾神父說絕大部分基督徒的信仰,都只建立在耶穌身上。為他們而言,「基督」只是耶穌名字的一部分,就像是他的姓一樣。「耶穌與基督不總是同一個人嗎?」
為了回答「耶穌與基督是否總是同一個人」這個問題,羅爾神父帶我們回到「盤古開天」的時候。他說,基督不只是耶穌個人身份的一部分,它有更深遠宏大的意義。在宇宙被造的時候,永恆的神(聖言/基督)進入到宇宙萬物。所以神的創造宇宙就是第一次神的臨在,遠早於基督徒相信發生在耶穌身上的第二次神的臨在。
【英文incarnation的專有名詞是大家熟悉的「道成肉身」,而它的普通名詞暫且翻譯成「神的臨在(於物質裡)」,就是羅爾神父解釋的「任何精神體取了物質體的通稱」。】
所以神的臨在不只限於一般基督徒熟悉的耶穌降生在白冷城,我們每天所見到的世界像一座山、一根草都是神的臨在。
「一切所見,都是神的湧現,沒有例外。」(第50頁)
那麼耶穌呢?耶穌是臨在於宇宙萬物的神在歷史上一個時間點、臨在於一個具體的人身上。因為我們看到耶穌的具體例子,讓我們得以相信,「物質和靈可以在我們身上結合為一體。享受這種結合在事物內的圓滿」(第51頁)。
這樣的觀點不只是理論的探討而已,它對我們的生活態度有實際的影響。羅爾神父說,「當我知道在我周圍的世界是天主隱藏、也是祂啟示的地方,那麼我再也無法明確地區分本性與超性、神聖與世俗了」(第53頁)。不僅如此,「對於所有與歷史潮流背道而馳的重大挫折,現在都能被看成是整體進步過程中必要的一環」(第53頁)。
羅爾神父惋惜現在許多基督徒,只在耶穌身上看到神的臨在,結果造成對歷史、對人性、對受造物的破壞,只關心自己,只關心個人的得救。「我們的信仰成了許多狹隘救贖理論彼此競爭的神學,而非人人都能在尊嚴中生存的普世性宇宙學」(第55頁)。他們專注在耶穌身上、專注在建立與耶穌的個人關係、專注在自己和親友是否能夠免受地獄的永火。神父說,如果我們相信耶穌的主要目的只是提供個人得救的手段,這太容易讓人以為耶穌跟整個人類歷史沒有任何關係, 不論是戰爭或不公義、自然環境的破壞、或是文化偏見歧視,都與耶穌無關,也就是與基督信仰無關,只要能滿足個人私人的願望就好。
神父也嘆息早期的教會曾以「大公性(catholic)」自許,但是後來在教會最需要改革的時候,結果卻演變成教會分裂成更多大大小小的教派,至今。羅爾神父深信,如果我們相信神在耶穌個人身上的臨在,以及神在宇宙萬物中的普遍臨在,耶穌與基督一起給了我們一個兼具個人與普世的神,如同聖保祿說的,「基督可以被分裂嗎?」
基督徒都相信耶穌是神的愛子,但是宇宙萬物、全部的受造物也都是神鍾愛的團體,都是與神一起跳舞的舞伴,都是神的孩子。
西方教會在過去有一段時間太重視理性而忽略了感性,以至於把二者完全的分開來。但是羅爾神父認為二者不是相對的,卻應該是融合共存。羅爾神父引用了聖保祿〈愛的讚歌〉,然後說:「沒有一個宗教足以涵蓋這種信實的深度。沒有一個族裔可以壟斷這樣的盼望。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控制或限制這種普世仁愛的洪流。」這就是宇宙基督帶給普世最大的禮物。
如果沒有「完全是神又完全是人」的耶穌,我們平凡的心智無法理解人性可以是這麼優美宏偉。如今加上了對宇宙基督的奧秘的領悟,當我們不再把耶穌和基督分開、而是給他們重新結合,我們就可以開始「神臨在於宇宙萬物中」的寬闊設想,也可以開始我們心靈轉化、世界改造的宏大工程。
【一些翻譯上的討論】《基督的奧秘》是一本有相當難度的書,翻譯成中文不容易。我把一些我認為值得商榷的譯文列在底下,供大家做參考,希望有助於中文讀者們對這本書有更深入的領悟。
【中譯本第48-49頁】然而,基督的概念真是如此嗎?該如何改變上述這些固有的理念呢?基督只是耶穌的姓氏嗎?還是只是用來表明身分值得我們全然關注的頭銜?
【羅爾神父原文】But how might the notion of Christ change the whole equation? Is Christ simply Jesus’s last name? Or is it a revealing title that deserves our full attention?
【我的建議】然而,一個【新的有關】基督的理念有可能翻轉整盤舊有的看法嗎?基督單純只是耶穌的姓氏嗎?或者,它是一個透露更深層意義的頭銜,值得我們的全然關注?
【中譯本第49頁】宇宙本身是永恆的嗎?還是宇宙像耶穌本身一樣,是在我們知道的時候才被創造出來的?
【羅爾神父原文】Is the universe itself eternal? Or is the universe a creation in time as we know it — like Jesus himself?
【我的建議】宇宙本身是永恆的嗎?或是宇宙是我們所瞭解的時間裡的一個產物,就像耶穌自己【是歷史中的人物】一般。
【中譯本第50頁】中譯本:一切所見,都是天主的顯露,沒有例外。
【羅爾神父原文】Everything visible, without exceptions, is the outpouring of God.
【我的建議】一切所見,都是神的湧現,沒有例外。
【附帶註釋:outpouring 這個字固然可以譯成「顯露」,但是失去了它源源不絕流出的動態感,所以我認為翻譯成「湧現」更能表現原意。】
【中譯本第51頁】早在降生成為耶穌這個人之前,基督便已根深蒂固地存在於萬物之內,形象也一如萬物!
【羅爾神父原文】Long before Jesus‘s personal incarnation, Christ was deeply embedded in all things — as all things!
【我的建議】早在降生成為耶穌這個人之前,基督便已根深蒂固地存在於萬物之內,基督就是萬物!
【附帶註釋:羅爾神父的意思不是只有「形象」像,而是根本就是「是」。】
【中譯本第52頁】「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若望福音1:9),…「天主見光好」(創世紀1:4)要堅持這個觀點!而後,象徵深化了這個意義,並使其更加堅固。基督徒相信天主從起初就是無所不在的,只不過後來到了時間序列中的某一時刻,才「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加拉達書4:4)。這是基督信仰所做的偉大飛躍(兩大斷崖鴻溝間的跳躍),但並非每個人都願意接受。
【羅爾神父原文】“The true light … was coming into the world” (John 1:9). … “God saw that light was good” (Genesis 1:3). Hold on to that! But the symbolism deepens and tightens. Christians believe that this universal presence was later born of a woman under the law in a moment of chronological time. This is the great Christian leap of faith, which not everyone is willing to make.
【我的建議】「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若望福音1:9),…「天主看見光是好的」(創世紀1:4),記好那一點【光是聖言的象徵】!然而,象徵意義加深且加緊了。基督徒相信這個無所不在的臨在、後來在序列時間的某一時刻「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加拉達書4:4)。這是基督信仰放手跨出信任的一大步,但並非每個人都願意這樣做。
【附帶註釋: leap of faith是英文的一個成語,意思是去相信一個無法證明的事。】
【中譯本第53頁】我所看見和所知道的每個事物確實就是「宇宙」,圍繞著一個連貫的中心旋轉。
【羅爾神父原文】Everything I see and know is indeed one “uni-verse,” revolving around one coherent center.
【我的建議】我所看見和所知道的每個事物確實就是「uni(一個)-verse(旋轉)」,圍繞著一個清晰的中心旋轉。
【中譯本第54頁】普通物質是靈的藏身之所,因此也是天主的身體。坦白說,如果我們像正統猶太人、新教徒和穆斯林那樣相信一位上主創造了萬物,那還能是什麼呢?
【羅爾神父原文】Ordinary matter is the hiding place for Spirit, and thus the very Body of God. Honestly, what else could it be, if we believe – as orthodox Jews, Christians, and Muslims do – that “one God created all things”?
【我的建議】普通物質是靈的藏身之所,因此也是天主的身體。坦白說,如果我們像正統派猶太教徒、新教徒和穆斯林那樣相信「一位上主創造了萬物」,那【如果萬物不是天主的身體】還能是什麼別的呢?
【中譯本第55頁】天主似乎選擇在我們稱為「有形」的事物內,以「無形」的方式顯示出來,
【羅爾神父原文】God seems to have chosen to manifest the invisible in what we call the “ visible,”
【我的建議】天主似乎選擇把「無形」顯示在我們稱為「有形」的事物內,
【中譯本第55頁】但,如果將「基督」這個詞與耶穌相連,就像是他的姓氏一樣,而不是把「基督」當成一種使歷史上所有事物著迷於天主臨在的方式,那麼基督徒的這種想法就顯得相當草率。
【羅爾神父原文】But by attaching the word “Christ” to Jesus as if it were his last name, instead of a means by which God’s presence has enchanted all matter throughout all of history, Christians got pretty sloppy in their thinking.
【我的建議】但是如果將「基督」這個詞像姓氏一般地加給耶穌,而不是讓歷史上所有事物因著「基督」而嚮往天主臨在的話,那麼基督徒的想法真的非常草率。
【中譯本第55頁】天主似乎從不擔心我們是否得到他的正確名字,
【羅爾神父原文】The divine has never seem very worried about us getting his or or her exact name right,
【我的建議】天主似乎從不擔心我們是否把他/她的正確名字搞對,
【中譯本第56頁】在基督宗教最初的兩千年內,我們只將信仰框限在一個有問題、受威脅的對應關係上。
【羅爾神父原文】For the first two thousand years of Christianity, we framed our faith in terms of a problem and a threat.
【我的建議】在基督宗教最初的兩千年內,我們用一個問題和一個威脅來表達我們的信仰。
【附帶註釋:問題指亞當厄娃吃禁果被罰。威脅指死後下地獄。】
【中譯本第56頁】如果缺乏對世上固有神聖、對生與死的每個微小部分的感知—我們很難在自己的現實中看見天主,更不用說尊重現實或保護它、愛它了。
【羅爾神父原文】Without a sense of the inherent sacredness of the world — of every tiny bit of life and death — we struggle to see God in our own reality, let alone to respect reality, protect it, or love it.
【我的建議】缺少了對世界(所有生死的點點滴滴)內在的神聖感,我們很難在自己的現實中看見天主,更不用說尊重現實或保護它、愛它了。
【中譯本第56頁】我在這本書中所稱的「天主子降生的世界觀」,字面上的解釋是「每個事物」和「每個人」對天主臨在的深刻認知。
【羅爾神父原文】What I am calling in this book an incarnation worldview is the profound recognition of the presence of the divine in literally “everything” and “everyone.”
【我的建議】我在這本書中所稱的「神臨在的世界觀」,是深刻地認知到神不打折扣地臨在於「每個事物」和「每個人」裡。
【中譯本第57頁】經過鴻溝式斷層飛躍的完整基督信仰,相信耶穌和基督一起給了人類一個準確的窗口,讓我們進入到我們稱之為天主的「永恆現在」的境界中時,他們就已經完成了這個信仰上的鴻溝式斷層飛躍。
【羅爾神父原文】The full Christian leap of faith is trusting that Jesus together with Christ give us one human but fully accurate window into the Eternal Now that we call God. This is a leap of faith that many believe they have made when they say “Jesus is God!”
【我的建議】基督信仰完全放手跨出信任的一大步,就是信任耶穌和基督一起給了我們一個「人」但是完全準確【即透過耶穌】的窗口,得以瞭解到我們稱之為天主的「永恆現在」,
【中譯本第58頁】耶穌是一位第三者(a Third Someone),不單只是天主也不單只是人,而是天主性和人性結合了的那一位。
【羅爾神父原文】Jesus is a Third Someone, not just God and not just man, but God and human together.
【我的建議】耶穌是一位第三種的存在(a Third Someone),不單只是天主也不單只是人,而是天主性和人性在一起。
【附帶註釋:“a Third Someone” 不是「你我他」那樣的「第三者」,而是指既不只是神也不只是人的另一種存在(being)。】
【中譯本第58頁】這是我們到目前為止的主要僵局。耶穌應該是個解密者,但如果不把祂與基督結合,我們可能就失去了基督宗教之所以成為現狀的核心。
【羅爾神父原文】That has been our major impasse up to now. Jesus was supposed to be the code breaker, but without uniting him to Christ, we lost the core of what Christianity might have become.
【我的建議】這是我們到目前為止的主要僵局。耶穌應該是個解密者,但如果不把祂與基督結合,我們就失去了基督宗教可能發展出的樣子的核心。
【中譯本第59頁】鑒於我們目前意識的進化,尤其是現在可以透過技術性的途徑來解讀歷史的「全貌」。如今,天主若是沒有把人類和宇宙相關聯起來,我就會懷疑一個真誠的人是否真能和天主之間保有健康且神聖的「位際」關係。屬於個人的天主,並不表示祂就是比較渺小的神明,天主也不能以任何方式使你變得渺小,否則祂就不是天主了。
【羅爾神父原文】Given our present evolution of consciousness, and especially the historical and technological access we now have to the “whole picture,” I now wonder if a sincere person can even have a healthy and holy personal relationship with God if that God does not also connect them to the universal. A personal God cannot mean a smaller God, nor can God make you in any way smaller — or such would not be God.
【我的建議】鑒於我們目前意識的進化,以及我們現在可以透過歷史與技術的途徑來解讀「全貌」,我就會懷疑一個真誠的人是否真能和天主之間保有健康且神聖的個人關係,如果那個天主沒有把人類和宇宙相關聯起來。屬於個人的天主,並不表示祂就是比較渺小的神明,天主也不能以任何方式使你變得渺小,否則祂就不是天主了。
【中譯本第60頁】耶穌屬於個人生活層面、有時間和地域限制的地圖,而基督則是所有時間、空間和生命本身的藍圖。兩者皆顯示了空虛自己和填滿(基督)、死亡和復活(耶穌)的普世性典範,在歷史中不同的時期,這被稱為「聖潔」、「救恩」或只是「成長」的過程。
【羅爾神父原文】Jesus is a map for the time-bound and personal level of life, and Christ is the blueprint for all time and space and life itself. Both reveal the universal pattern of self-emptying and infilling (Christ) and death and resurrection (Jesus), which is the process we have called “holiness,” “salvation,” or just “growth,” at different times in our history.
【我的建議】耶穌是生命中有時限的個人生活層面的一張地圖,而基督則是所有時間、空間和生命本身的藍圖。兩者皆顯示了普世性的【轉化】模式:【神的愛的】自我空虛與填滿(基督【宇宙性的化工】)以及【生命中的】死亡與復活(耶穌【的榜樣】),這個【轉化】過程在歷史不同的時期裡,被稱為「神聖」、「救贖」、或單純是「成長」。
【中譯本第60頁】如果這些都屬實,那麼我們擁有的就是具有神學基礎、非常自然的宗教,它包含每個人。
【羅爾神父原文】If all of this is true, we have a theological basis for a very natural religion that includes everyone.
【我的建議】如果這些都屬實,那麼對一個非常自然、包括所有人的宗教,我們就有它的神學基礎了。
【中譯本第61頁】不幸的是,在西方出現的信仰理念中,更多的是對某些精神信念與真理的理性認可,而不是平靜而充滿希望地相信萬物之內都有天主性的臨在,不過,整件事正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可預期的是,我們很快將理性的信仰(傾向於區別與限制)從愛和希望(因他們的結合而成為永恆)當中分開。
【羅爾神父原文】Unfortunately, the notion of faith that emerged in the West was much more a rational assent to the truth of certain mental beliefs, rather than a calm and hopeful trust that God is inherent in all things, and that this whole thing is going somewhere good. Predictably, we soon separated intellectual belief (which tends to differentiate and limit) from love and hope (which unite and thus eternalize).
【我的建議】不幸的是,在西方出現的信仰理念中,更多的是對某些精神信念與真理的理性認可,而不是寧靜而充滿希望地信任天主就在萬物內,也不信任所有事物正在前往一個美好之處。果不其然,我們很快就把理性的信仰(傾向於區別與限制)從愛和希望(因他們的結合而成為永恆)當中分開了。
【附帶註釋:羅爾神父在這裡回顧歷史,惋惜西方教會演變成對真理的理性認可遠多於以信望愛為基礎的對上主的信託,造成理性與感性的分離。羅爾神父認為真正的信仰應該同時包容理性與感性,而不是彼此排斥。注意到在原文中幾個說明事實的動詞was 和separated 都是過去式,是已經發生的事。】
【中譯本第62頁】基督奧蹟有個無所不在的禮物,
【羅爾神父原文】These are the ubiquitous gifts of the Christ Mistery,
【我的建議】【以上】這些是基督奧蹟【帶來的】無所不在的禮物,
【中譯本第62頁】基督代表絕對完整,完整的化身,和受造物的整體性,一個好而簡單的比喻。
【羅爾神父原文】Christ is a good and simple metaphor for absolute wholeness, complete incarnation, and the integrity of creation.
【我的建議】基督是一個好而簡單的象徵,代表絕對的整體性、完滿的神的臨在,以及受造物的完整一致。
【附帶註釋:「絕對的整體性」指的是所有的受造物彼此連結成一個整體,「完滿的神的臨在」指的是神不只臨在於耶穌一個人身上,也臨在於宇宙萬物中,以及「受造物的完整一致」指的是所有的萬物都是神的精心設計整體的一部分,不是凌亂破碎的湊和。】
【中譯本第63頁】但當我們把耶穌和基督重新結合,我們就能開始一項偉大的想像與工程。
【羅爾神父原文】But when we rejoin Jesus with Christ, we can begin a Big Imagining and a Great Work.
【我的建議】但當我們把耶穌和基督重新結合,我們就能開始一個寬闊的設想【空間】與一個重大的【轉化】工程。
【附帶註釋:Big Imagining指的是設想神臨在於宇宙萬物中而不只臨在於歷史人物耶穌的身上,Great Work 指的是轉化我們的心靈,以及改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