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心靈記事尾聲(外篇一):誰與話長更〉
(音樂:Moonlight On The River Colorado by The Sons of the Pioneers)
他的父親年輕時喜歡聽音樂,母親則喜愛看書。大概是小時候的耳濡目染,他兩樣都喜歡。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喜歡的歌曲,有些歌曲會勾起某段時間或某件事情,可以說歌曲背後還有故事相隨,更是難忘。
小時候曾經生了一場不小的病,躺在床上,耳朵裡卻常常聽到父親的電唱機裡送出的日本民謠輕音樂。有一首歌印象特別深刻。一直到後來青山唱的〈太湖船〉流行起來,才知道就是這首歌。據說原是中國民謠,傳到日本去,又傳了回來。
上了小學時,印象最深的是〈夏天裡過海洋〉、〈憶兒時〉、〈農家好〉和〈西風的話〉。另外有一首歌的歌詞是「夜寂寂、風習習,銀色月光照四壁」。之後才知道原來就是聖誕歌曲的〈平安夜〉。
上了中學開始接觸到西洋流行歌曲,其中一首Leo Sayer 的 “More Than I Can Say” 是我室友的最愛,我自然也跟著朗朗上口,天天跟著"Whoa-ooh, whoa-ooh, yay, yay"起來。那時也開始喜歡 Johnny Horton 的許多歌曲。
不過高二時一首由愛爾蘭民謠"Londonderry Air"改編的〈秋夜吟〉,我常常一個人在夜晚獨自上寄宿家庭的三樓陽台上唱起這首歌,至今不忘。這首愛爾蘭民謠也改編成“Danny Boy”,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版本。
大學時期參加許多社團活動,許多社團歌曲自然很熟,像〈小白船〉、〈榛樹林之歌〉、〈Michael Row the Boat Ashore〉等等。流行歌曲方面,有一首英國女歌星 Petula Clark 唱的 “Kiss Me Goodbye”,算是向他大學時期的一段慕情畫下了句點。
大學畢業後,有兩年的時間他回母系當助教。第一年的時候,若梅也在她自己的系裡當研究助理。那個時候他們算是知己好友,在宗教信仰上有共同的理想,在平日生活中也有說不完的話。兩個人常常在校園裡散步聊天,也喜歡一起唱歌。不知道為了什麼緣故,兩人尤其喜歡一起唱 “Moonlight On The River Colorado” 那首歌(青澀心靈記事(十五):Youve Got a Friend)。一年之後,若梅先出了國。兩年後等他也出國唸書,兩人就結了婚,三年後,他們真的到美麗的科羅拉多州唸書。人生真的很奇妙。
多年後,他開始寫「青澀心靈記事」的文章時,把系列第一篇的初稿寄給思捷看。她隨即寄來了一首 “The First Time I Ever Saw Your Face” 的歌曲,這首歌曲把他在大二初見思捷時,心中的情愫完全勾勒了出來。他當時即決定把這首歌的歌名作為文章的篇題(青澀心靈記事(一):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以後的每篇記事,也都找一首適當的歌曲,並以歌名做為文章的篇名。由來在此。
為了跟公公婆婆有更親密的溝通,若梅跟他結婚以後開始學台語。初學台語的若梅,很肯開口用台語跟朋友交談,所以進步很快。等兩個兒子長大之後,兩人參加了同鄉會的合唱團,唱的歌主要是台語歌,但是也唱英語歌或日語歌。在家裡,兩人也時時把合唱團學到的歌曲拿來自娛,其中最喜歡的是一首由日語歌改編成台語的〈一支小雨傘〉,「咱二人做陣遮著一支小雨傘。雨愈大我來照顧你, 你來照顧我…」,很有夫妻甘苦與共的味道。
思捷有一陣子因為工作的關係,一個人在檀香山住了五六年。有一年的春節,她寫電子信來,說她喜歡鳳飛飛唱的〈想要彈同調〉,可是又不太懂歌詞的意思。於是有兩三天的時間,他幫思捷惡補台語。思捷是他大學時期心儀的對象,那首歌的內容,描寫的幾乎就是他在大學時期的心情,不知道她可還記得。
住在科羅拉多的時候,若梅和他都喜歡 John Denver 唱的歌,像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Leaving On A Jet Plane”,“Rocky Mountain High”,“Annes Song” 等等。不過他們最喜歡的是 “Sunshine on My Shoulders”。等到兩人都退休以後,在陽光明媚的日子,常常一起在社區公園的小道散步。暖和和的陽光輕輕的撒在身上,兩人不覺的就手牽手地哼起這首歌來。
音樂伴著他的一生,每當聽到一首老歌,就會想起當年的往事來,真的是「何人不起故園情」。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在整理電腦檔案時,找到幾篇舊稿,這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