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基督的奧秘》 - 跟循麵包屑的縱跡
2025/01/23 23:31
瀏覽774
迴響0
推薦12
引用0

上一篇:《基督的奧秘》 - 為什麼慶祝聖誕節?
下一篇:《基督的奧秘》 - 偉大的逗號

《基督的奧秘》是美國方濟會士理查·羅爾神父 (Richard Rohr, OFM) 所寫的 “The Universal Christ” 一書的中文譯本書名,由周明芹先生翻譯,胡國楨神父審訂,啟示出版社在2023年12月出版。原書在2019年由 Convergent Books 出版。

跟循麵包屑的縱跡

格林童話「糖果屋」的故事裡,男孩漢賽爾在走過的地方留下麵包屑,以便可以循著原路走出森林。在《基督的奧秘》這本書的前言裡,羅爾神父說他願意用像麵包屑一般我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帶領我們一步步更深刻地去體會神的臨在。電影《绿野仙踪》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裡不是要「跟隨黃磚路」嗎?現在讓我們跟隨羅爾神父留下的「麵包屑」,看他要帶我們去哪裡。因為《基督的奧秘》的內容很豐富,每個人注意到的「麵包屑」也會有所不同。在這篇短文裡,我把目前我所看到的與大家分享,請大家指正。當然,這只是目前我的片面之詞,後來可能還會改變。我很鼓勵每位讀者去發現你自己的麵包屑蹤跡,領略到羅爾神父撰寫本書的用意。

《基督的奧秘》全書分成兩個部分:「每個事物的另一個名字」與「偉大的逗號」。在本篇文章裡讓我們先看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一共有七章,另外書末的兩篇附錄,羅爾神父說他本來準備作為書裡的第二或第三章,但是最終應編輯先生的要求,把它們挪到附錄裡。我們無妨把它們一併放在這裡,一起討論。

第一章〈基督不是耶穌的姓氏〉

在這一章裡,羅爾神父用了一個基督徒最熟悉的名詞 —— 「耶穌基督」展開本書的討論。一般基督徒把「基督」當作是耶穌名字的一部分,但是羅爾神父說,「基督」這個字有它更深層的意思,這也是本書所要闡釋的。一般人談到「耶穌」,想到的是兩千年前在世上生活過的神的愛子,羅爾神父說「基督」不只是耶穌名字的一部分,它更是「宇宙性的基督」。羅爾神父把本書所要帶我們走上的旅途清楚標明出來了:「耶穌」是旅途的起點,而「宇宙性的基督」則是終點,更重要的是:從耶穌到基督是一種信仰的逾越,這是一個逾越的旅程。

附錄一〈四種世界觀〉

在附錄一裡,羅爾神父提到四種「世界觀」。在啟程之前,如果我們對自己現有的世界觀有更深的認識,那麼對旅途中的「麵包屑」可以辨認得更清楚,對羅爾神父所要傳達的訊息,也會有更深的體悟。(我個人覺得除了「世界觀」之外,如果理解自己的「人格類型」,就更加有助益。)

附錄二〈轉化模式的靈修旅程〉

這本書帶我們走上一個靈修轉化、信仰逾越的旅程。羅爾神父解釋,我們大部分的人在啟程之前,靈修生活大都處於一種安定有秩序的狀態中。但是如果想要破繭而出、更上層樓,就必須要走出自己信仰的舒適圈。這種時候感到失序、徬徨、混亂,在所難免。但是如果能堅持下去,朝著一定的目標,我們終究會走到重整的路上。為大部分的讀者,這也將是閱讀本書可能經歷的轉化旅程。

有了這樣的瞭解,讓我們繼續地往前走。

第二章〈接受你已經被徹底接納〉

在第一章裡,我們理智上或許知道「宇宙性的基督臨在於萬事萬物裡」,只是這樣的概念或許有些抽象。在這一章裡,羅爾神父進一步說,宇宙基督的臨在是具體而非抽象的,是個人可以感受到的完全的愛,是天主完全的給予,完全接受我們現在的樣子,不必要等到我們變得完美無缺。在第一章裡我們又知道,大家將要一起啟程、步上一個逾越轉化的旅程,可是這個逾越轉化的力量從何而來?在本章裡,羅爾神父建議它來自「神的愛」。一個人如果能夠接受他是神的「最愛」這個事實,這種信念將會帶來轉化生命的能力,也能幫助他理解神臨在於宇宙萬物的事實。如果我們願意接受這個事實,那麼我們就有力量開始轉化。

第三章〈在我們之內顯現 —— 如同我們〉
第二章談到天主具體的方式——愛——臨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在第三章裡,羅爾神父進一步指出「神的臨在於萬物」不只是表面,而是進入人內心的最深處,人的存在本身。神父鼓勵讀者從「內在的真我」活出神聖的生命。而且透過我們的生活,以我們每個人的方式展現出來。我們如果真的如此相信,那麼在每天生活的周遭,我們都可以看到天主的臨在。
不止是消極安靜地臨在於眾人萬物,也是藉著我們每個人、每個事積極活躍地展現祂的臨在。

第四章〈原初之善〉
在這個轉化逾越的旅程上,難免會遇到一些阻礙。有些障礙是如許的強大,幾乎是無法超越的,西方教會(天主教和新教)的「原罪論」就是一個例子。在《創世紀》裡有兩個神創造宇宙的故事,亞當厄娃的故事是第二個,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個。可是許多基督徒卻不知道:「原罪論」是第五世紀以後才在羅馬帝國西半部拉丁語區(西方教會)流行的一個說法,他們竟然不知道還有第一個創世的故事。在第一個故事中,神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也就是許多神學學者說的「原初之善」。這是羅爾神父在第四章裡所闡述的。每個受造物都以獨特的方式,攜帶著天主的基因,我們也因此彼此相聯繫。在「原善」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第五章〈愛就是意義〉
在上一章結束的時候,羅爾神父提到基督宗教的救恩理念要建立在「原善」的基礎上,基督是宇宙的起點(alpha),也是終點(omega)。的確,在人與人、人與物相連接的關係中,基督的愛是起源,也是目標。在第五章裡,羅爾神父闡釋愛本身就是存在的意義。不僅神本身是愛,神的愛也是創造和維持宇宙的能源。宇宙基督就是神之愛的流動與呈現,「永恆基督是天主能量進入這世界的超導體」(中譯本第119頁)。神邀請我們在愛中與祂共舞,在一進一退的舞步中,我們意識到主導的總是神。加深我們與祂的關係。基督是連結宇宙萬物的愛。

第六章〈神聖的整全〉
宇宙基督是連結宇宙萬物的愛;賦予我們轉化逾越的力量,而且促成宇宙萬物的「完整」、不再破碎,幫助我們真誠的面對自己。羅爾神父提到心理學大師榮格對完整的看法:「一位寬厚的上主使我們能夠從公認的壞事中辨識出善來,也從公認的完美中看到缺點。」;「完整就是和諧與平衡,是擁抱而非排斥」(中譯本第129頁)。因為一般基督徒把他們相信的神看成是一位判官,致使他們總是忽視、排斥、厭惡自己和世間的陰暗面以及諸多災難與痛苦。可是如果天主是一道光,在光的照耀下,不就有光明和黑暗兩面嗎?耶穌在世時,並不拋棄那些殘缺或是被社會判定不義的人。他對加諸於他身上的辱罵和痛苦也坦然接受。為何?羅爾神父說因為正負兩面都是宇宙完整的一部分,都是我們每個人完整的一部分。天主已經完全接受了我們的所有,為何我們還拒絕接受任何負面的體驗?只有接受了這個看似矛盾卻是真實完整的自我,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基督徒常常掛在口上的「愛主愛人」。
第七章〈前往美好之處〉
當我第一次瀏覽這本書的時候,認為這個逾越旅程的起點是「耶穌」,終點則是「宇宙性的基督」。等到再次念了第七章,似乎又上了一層樓,那就是:當我們活出宇宙基督的生命,它將帶我們前往一個「美好之處」。為我來說,這個「美好之處」就是帶著萬物一心的信念,活出愛心的生命,回歸愛的源頭。「每當我們滿懷愛心向前踏出一步,天主就會使用它、支撐它,並祝福它。我們的動機無需披上宗教的名義」(中譯本第145-146頁)。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