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可憐雙鬢白髮生----白目? 或文化差異?
2025/11/13 07:16
瀏覽116
迴響0
推薦17
引用0

天一早報到。照例坐在電腦前簽到、打卡、開航班計畫。那畫面一成不變:螢幕左上角是公司 logo,右上角是我這個老員工編號。只是當系統跳出副駕駛名字時,我停了一下——名字有點熟,又不太熟,好像在哪次派飛裡見過。大概兩三年前吧?公司大了就是這樣,全機隊上千個飛行員,幾年才撞見一個舊識已屬「緣」了。

我比他早到幾分鐘,正低頭研究天氣圖。突然有人拍了我一下肩,我一抬頭,那熟悉的名字化為笑臉——副駕駛到了。

他很有禮貌,先伸手握我的手,語氣熱絡得像見了老鄰居。
可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差點讓我原本預備好的寒暄卡在喉嚨裡出不來。

他說:
「好久不見啊機長!哎呀——您的頭髮怎麼白了那麼多?幾年不見好像老了十歲!是不是公司太操啦?」

我當場語塞。

心裡那股火差點一竄就上來:
——臭小子,你是嘴上沒裝濾網是不是?
俗話說「見人短命, 遇貨加錢」,你倒好,一開口就幫我多加十年。

我抬眼瞄他一下。這傢伙也沒好到哪去,頂上那一片雪原早就開始擴張。烏鴉落在豬身上,咱們誰也別嫌誰黑。

但身為資深飛行員,我的訓練告訴我——遇到亂流先穩舵,遇到白目先深呼吸。
於是我吸一口氣,笑笑,假裝沒事,把話題往飛行計畫上帶。想公事先談完,風花雪月的話題以慢慢修理他。


等到航務簡報、客艙簡報、海關查證、裝載核對全走完一輪,時間差不多該上機了,我心裡那點小氣也就消了。這傢伙雖然嘴不甜,但想想他是韓國人,也就理解了。

要知道,韓國人講話那種「直」,不是冒犯,而是一種文化特色。

你看,他們敬老尊賢的程度,全世界數一數二。吃飯時晚輩喝酒得側頭,不敢對著長輩一口乾。初見面要先比誰年紀大,分出尊卑才能講話——那叫「禮」。

所以,副駕駛說我白髮多,其實不是嫌我老,而是在用他的方式說:「機長您德高望重啊!」
只是這句話經由語言翻譯、文化扭曲,再從他嘴裡蹦出來,就變成:「你老得真快啊!」

同一句話,換個國籍講出來,效果天差地別。要是別的國家人這麼說,我大概會立刻糾正他禮貌; 心情好就委婉提醒,心情不好就靜靜記在心裡,等飛行中有機會再「教育」他——像是多考他幾題系統知識、讓他忙到滿頭大汗、懷疑人生。

但這次我沒那麼做。反而在心裡笑出來。


在外國航空公司工作這麼多年,見過各種國籍、性格、口音、脾氣。公司裡光飛行員就超過一千個,國籍超過一百四十個,這還不算空服員。那簡直就是個空中聯合國。

有人問我:「在這麼多不同文化裡共事,要注意什麼?」

這問題太廣了。
簡單說,每個人出門在外,都是帶著一小塊故鄉一起走的。

外在的部分,比如吃什麼、穿什麼,容易改。
你今天吃沙拉、明天吃咖哩,頂多腸胃抗議一下。
但生活習慣、工作倫理這層,就沒那麼快了——需要時間去磨合,像飛機降落一樣得慢慢減速。

至於最深那一層——價值觀、信仰——那幾乎是刻在骨子裡的東西。環境再怎麼變,改起來都比改飛機航向還難。


記得剛進外航那會兒,每次跟不同國籍的副駕駛合作,都得先花點時間「試航」。有的國家重程序、有的重效率、有的喜歡閒聊、有的整程都不講話——就像一場跨文化的戲劇演出。
最怕那種「話多但沒重點」的,飛沒多久我就開始想念雷雨區的聲音。

但慢慢地我學會一件事:
在多國籍環境裡,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將心比心」。

你得先看「這是什麼狀況」、再問「為什麼會這樣」、最後才能知道「該怎麼做」。
這套三步驟比任何 CRM(機組資源管理)課程都管用。

所以那天早上的「白髮事件」,我給自己打了個滿分。
沒有生氣,沒有回,還能體會對方的文化背景。這年頭控制情緒,比控制飛機還難。


當然啦,他那句話也算提醒了我:是該去理個髮了。

最近髮長帽短,帽緣一翹,兩邊白得像撒了鹽。
照鏡子時都覺得自己像哪家航空的創辦人。

剪短點,露出黑的部分,看起來年輕兩歲,順便避免下次再被人誤以為要退休。

我想下次若再遇到這位韓國副駕駛,他若又脫口而出什麼實話,我也準備好回他一句:「你也不錯啊,白得挺均勻的。」

說不定我們就哈哈大笑,聊到飛機都滑行完一半跑道了。

畢竟,人生在天上漂久了,學會的不只是開飛機,還有怎麼讓那些「文化亂流」不顛簸到心裡。


✈️ 結語:
在萬呎高空裡,飛行員之間最寶貴的不是誰的技術好,而是誰能讓駕駛艙的氣氛穩定。
有時一個笨拙的問候,也是一種文化的禮

只要懂得微笑和同理心,就能讓每一場飛行,比預報的天氣都好飛一點。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