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料篇●
貼上人工皮
換藥不再哇哇叫
走路跌跤、騎車「犁田」…生活中的小創傷難免,
長輩總是叮嚀:用雙氧水消毒,
敷上紗布,保持傷口乾燥!
現在專家卻告訴你,別用雙氧水,也別貼紗布,
傷口乾燥結痂,愈不利癒合。
市面販售的美容膠布、人工皮、矽膠片…
各種商品都強調愛美不留痕,
但你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商品嗎?
【20100815元氣周報/記者沈旭凱/報導,記者曾學仁/攝影】
案例故事:
小明是好動男孩,愛運動常跑跳,常跌傷,家人過去常用紗布幫他包紮傷口,每當換藥撕開紗布時,小明常唉叫喊痛。
後來在醫院推薦下使用人工皮(水膠體敷料)取代紗布,罩住傷口,不僅換藥時不痛,洗澡時也能避免傷口淋濕,最重要的是傷口癒合快,幾乎無疤痕。
換紗布 一撕哭天搶地
民眾過去常用紗布包紮傷口,當換藥撕開紗布那一刻,不僅傷口疼痛,還會破壞新生肉芽,現在如3M等廠商均有生產取代紗布的「人工皮」,不僅沒有紗布的缺點,還能促進傷口早癒合,撫平無疤。
且因為紗布縫隙大,灰塵、細菌、病毒易穿過紗布造成傷口感染,洗澡時也易被淋濕,如果照顧不好的話,可能會導致傷口化膿、感染,不易癒合,就算傷口好了,皮膚也可能會留下疤痕。
人工皮 不會沾黏傷口
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志剛說,人工皮不僅沒有紗布的缺點,最重要的是能創造潮濕環境,提供傷口或皮膚受損處癒合時的合適環境,特別是創傷早期或最後創傷癒合階段,人工皮能吸收組織滲出液,形成凝膠。
由於濕潤柔順的凝膠不會沾黏傷口、傷害新生組織,換藥時,不會造成疼痛,人工皮也能提供不透氣的環境促進新血管及肉芽組織增生,讓傷口早日癒合。
防水少感染 去疤功效佳
陳志剛指出,人工皮材質柔軟,易黏貼固定,且還能防水 ,洗澡時,不會淋濕傷口,對傷口形成屏障,阻隔外界的病菌、病毒,減少傷口感染機率,且換藥次數比用紗布少 ,減少護理工時與醫療成本。
陳志剛認為,人工皮因為提供肉芽組織良好的生長環境,傷口不會結痂,就能盡快癒合,因此癒合後,皮膚幾乎看不到疤痕,目前是外傷藥品的寵兒。
不用處方籤 藥局買得到
陳志剛說,目前人工皮已廣泛使用在外科、皮膚科,民眾不用處方籤,就可在坊間藥局買到。但人工皮品牌、種類多,黏貼、透氣、防水效果不一,患者可請教醫師,就傷口狀況,選擇合適人工皮,讓創傷盡早復原。
●何時可用人工皮?
1.急性傷口:擦傷、撕裂傷、外科開放性傷口、燒傷等。
2.慢性傷口:糖尿病足傷口、褥瘡、足部動靜脈潰瘍、膿瘍性傷口等。
●人工皮使用禁忌
1.傷口感染或骨頭暴露的創傷,不能使用人工皮。
2.如果傷口很深或滲出液過多,應暫停使用。
3.傷口周圍皮膚因貼人工皮而出現過敏狀況,也要停止使用。
●如何使用人工皮?
1.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中的異物或血液。
2.用無菌紗布,輕柔擦乾傷口周邊的皮膚。
3.視傷口大小,將人工皮裁剪出合適面積。
4.拉開人工皮保護膜,露出中間敷料,直接覆蓋於傷口上 ,最後再完全去除兩側的保護膜。
●何時更換人工皮?
當人工皮吸收滲出液能力達到飽和,變得不再透明,應該更換人工皮,不然滲出液漏出的話,人工皮阻絕細菌能力會減弱,嚴重的話可能導致傷口感染,且滲出液長時間殘留在健康皮膚,可能導致皮膚出現紅斑等症狀。
 |
更換人工皮時,小心從四周慢慢往中間拉開,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後,再貼上新的人工皮。
上文↑《小傷口復原/貼上人工皮 換藥不再哇哇叫》源自【20100815聯合報+元氣周報p2封面story】

●濕潤療法●
人工皮 取代紗布
食鹽水 代替優碘
【20100815元氣周報/記者李青霖】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長楊台鴻說,傳統創傷處理法是「 乾式療法」,但每每撕紗布時,讓傷口再裂一次,影響癒合。
楊台鴻表示,「濕潤療法」是20世紀就有的觀念,但一直未成主流,這幾年國外開始接受。他說,據國內外臨床觀察,傷口滲出液是癒合過程需要的,乾燥結痂,愈不利傷口癒合。
多數人用雙氧水,看到冒白泡,心裡想「正在殺菌」,其實也把正常細胞破壞掉,擦優碘結果也一樣,反而影響癒合速度。
他提出「沖、擦、敷、看」四部曲,創面以生理食鹽水或乾淨的水,先沖洗傷口,然後用紗布或衛生紙以沾點方式擦拭,切忌來回在傷口上用力擦,會破壞傷口,然後敷上人工皮親水敷料,再慢慢觀察傷口癒合狀況。
上文↑《人工皮取代紗布 食鹽水代替優碘》源自【20100815聯合報+元氣周報p2封面story】

●縫合篇●
該縫就要縫
不能光靠三秒膠
【20100815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案例故事:
張小弟打棒球時被撞傷,送到醫院後要縫針,看到針就害怕的他問:「為何我不能像兄弟隊的選手一樣,用三秒膠黏住傷口就好了?」
醫用三秒膠 適用表淺傷口
張小弟說的三秒膠,可不是在文具、雜貨店就可以買到的工業用三秒膠,而是俗稱醫用三秒膠的「免縫式皮膚黏膠劑」,是可用於人體、不易產生排斥性的化合物,利用其黏著力,讓表淺的傷口黏合。
只黏住表層 下層可能凹陷
「不是所有的傷口都可以用醫用三秒膠!」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志鴻說,儘管醫用三秒膠、縫線都是固定組織原理,也就是將傷口邊緣組織對齊,讓兩邊皮膚自然長在一起。但皮膚傷口有不同層次,如果傷口不僅在真皮層,只用三秒膠黏一黏,底部缺乏穩固的結合,傷口癒合後,初期看不出來,但未來很可能會凹陷,出現疤痕或色素沉澱。
要不要縫合 讓醫師決定
受傷到底需不需要縫合?最好還是由醫師判斷,特別是臉部等部位,總是希望不要留下疤痕。
大部分醫師認為,醫用三秒膠的好處主要是像棒球投手、拳擊選手等運動員,因為不能在傷口敷貼繃帶、包裹紗布 ,因為可能因此增加摩擦力,而使比賽不公平;或特殊需要、緊急處置、小朋友無法靜下來時可以使用。另外臨床上也建議使用在小於10公分的傷口。
美容膠 非用於傷口密合
同樣的道理,林志鴻說,美容膠、矽膠片等產品,不是直接用於傷口密合,單獨使用只會讓皮膚下層底部懸空,應該使用在正確縫合傷口的後續照顧,美容膠可保護傷口、預防再裂開。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劉致和說,矽膠片就像軟墊板,壓住突起物使其平坦,即是利用壓迫的原理,讓疤變軟、疤痕不會擴張,而有淡化疤痕的效果。
上文↑《該縫就要縫 不能光靠三秒膠》源自【20100815聯合報+元氣周報p3封面story】

●傷口變奏曲●
縫合照顧好
可避免蟹足腫
【20100815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有些人是「凡傷過,必留下明顯的痕跡」,特別是「蟹足腫」,不正常增生的疤痕組織,有時比原來傷口還要大許多,甚至伴隨刺痛、癢、紅腫、隆起。
原因1:體質問題
林志鴻說,會發生蟹足腫的最常見原因是體質問題,即便在手術後仍可能再產生。有色人種特別好發,尤其是黑人族群,因此像美國黑人,有時會建議低劑量的放射治療。
原因2:感染發炎
另一個造成蟹足腫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感染、發炎,白血球、巨噬細胞等跑進傷口,造成纖維化組織。
原因3:傷口處理不當
如果傷口縫合張力太強,底部反而沒有將張力拉住,會產生蟹足腫,這也是為什麼皮膚下層底部的縫合,可能比表面縫合更重要。
另外,如果沒有將傷口縫合好,繼續讓皮膚生長,也可能造成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大片的擦傷,表皮對表皮的縫合沒有很整齊時,也可能導致蟹足腫。
所以傷口縫合、照護好,能減少蟹足腫的產生,曾發生過蟹足腫的人,可及早在傷口癒合期間小心照顧。
處理方式:
1.矽膠片貼壓:
如果已經出現蟹足腫,建議諮詢整形外科醫師,找出改善之道,一般的作法是使用矽膠片貼壓或局部的類固醇注射在疤痕上,使其蟹足腫較緩解、顏色變淡。
2.手術切除:
林志鴻說,因為感染導致的蟹足腫,可能要藉由手術改善 ,將疤切除後、底部再縫合,不過切除時機很重要,不能太早,一般是建議在傷口成熟後,大約是3到6個月的時間 。
3.雷射除疤:
受傷之後,若有蟹足腫體質者,也許可早期使用染料雷射 ;而已出現蟹足腫,也可利用雷射去除疤痕,不過都無法保證不復發。
上文↑《縫合照顧好 可避免蟹足腫》源自【20100815聯合報+元氣周報p3封面story】

●美觀篇●
縫合不留痕
要找整形外科?
【20100815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圖/本報資料照片】案例1:
「唉呦!」王小姐在家裡,不小心撞到未關上的櫃門,臉上掛彩 、流血,本來一直擔心是否因此破相,不過幾個月後傷口完全復原,幾乎看不出傷口,她直說,還好我是找整形外科醫師縫合的 。
案例2:
好動的李小弟最愛在床上跳來跳去,一天不小心滾下來,弄傷了嘴角,心急如焚的媽媽趕緊帶去掛急診,不過等止血、縫完傷口後,媽媽才想到,兒子臉上會不會留下疤痕,聽朋友講整形外科用的線「比較細」 ,很後悔當初沒問清楚,看著兒子現在的傷口,擔心不已 。
複雜性傷口 請整形外科協助
傷口縫合一定要找整形外科嗎?在外傷的緊急處理上,受過專業訓練的所有外科醫師,都能給予很好的處置、治療 。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志鴻說,一般外科、整形外科的差別,在於訓練背景的不同。
整形外科特別加強複雜性、精細傷口縫合的訓練,因此如果傷口在臉部等特別在意有無疤痕的部位,甚至是在表情肌肉上,如眼角、嘴角等,或是眼睛周圍的傷口,若縫合不好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讓眼皮無法很好的閉合、引起結膜炎、角膜炎等問題,建議可以詢問是否由整形外科協助縫合。
要美也要命 最好6小時內縫合
汐止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劉致和說,傷口的緊急處置也是相當重要的,止血急救一定是急診科、外科醫師的第一要務。
一般來說,即便是不致命的傷口,在六小時內縫合,較不易出現感染、發炎,外科醫師可處理單純性的傷口;如果有複雜性的傷口時,有整形外科的醫院也往往會請整外醫師來協助縫合。
林志鴻說,每個病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醫師科別 ,因此不用過度介意或不敢詢問。有些較大的醫院,也都有整形外科值班醫師,或是急診科中就有整形外科、胸腔外科等不同外科科別的主治醫師。
拆開重縫 把握2-3天黃金期
經過縫合的傷口,可以拆開再重縫嗎?劉致和說,盡可能不要,但是如果傷口不平整,或懷疑傷口有異物時,也可以在傷口縫合2到3天內,到整形外科、美容醫學中心診所 ,重新縫合傷口,時間不能拖太晚,否則重新縫合效果更不好。
林志鴻說,其實所有傷口縫合後的疤,都有疤痕,整形外科訓練在縫合時,會考慮皮膚不同層次、底層也要做加強 ,拉緊後表面張力較強,也減少上面層次的張力,疤痕就不會變寬,也就愈平愈淡,不會影響外觀。
上文↑《縫合不留痕 要找整形外科?》源自【20100815聯合報+元氣周報p4封面story】

●縫線選擇●
臉部傷口
縫線細 針較軟
【20100815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 傷口縫合線有很多種,因應不同組織結構,從材質、張力到粗細都不同。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 整形外科的線是否比較細?其實縫線的粗細有很多種,為因應不同的組織結構,各式縫線有不同張力,針對不同的需要,使用的針、線都不同。
縫線的細線如「5-0」、「6-0」 ,數字愈大縫線愈細。所以通常用在臉上傷口會選用細線,要配合細線的針較軟,林志鴻說,這也是整形外科訓練的技術之一。
在臉上的傷口,會使用「6-0」或「7-0」,甚至「8-0」的縫線 ,也會把傷口擺在比較看不到的位置,也就是將疤痕移位,利用皺摺比較多處遮掩。
上文↑《臉部傷口 縫線細 針較軟》源自【20100815聯合報+元氣周報p4封面story】

●自我照護●
吃醬油無大礙
太陽少曬點
【20100815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要讓疤痕更不明顯,自我照護也很重要。劉致和說,飲食對疤痕與色素沉澱影響不大,因此不是不能吃醬油、深色食物。
較有影響的反而是易長青春痘的人,要避免吃刺激食物,並減少運動、曬太陽,以免過度流汗、阻塞毛孔,紫外線增加色素累積。
擦傷的傷口,也較容易留痕,如有分泌物時,可在傷口處使用人工敷料(人工皮),可減少重複的換藥、拉扯傷口 ,由於健保給付人工敷料有限制,不一定要常回診換人工皮,在一般藥局購買,也可省下掛號費,僅需在要拆線、或特別需要時回診即可。
如外出運動時,隨身攜帶急救用的敷料,也能立即保護傷口。
上文↑《吃醬油無大礙 太陽少曬點》源自【20100815聯合報+元氣周報p4封面story】

●DIY篇●
糖尿病患、傷口感染
速就醫莫輕心
【20100815元氣周報/記者黃煌權/報導】
【諮詢/嘉義長庚醫院傷口照顧中心黃維超醫師、 傷口護理師蔡馥如、護理師黃郁玲】一般人遇到小傷口,多半就在家塗抹藥水。如何判斷傷口要不要就醫?
一般意外形成的傷口,多屬急性傷口,如擦傷、挫傷、切割傷、撕裂傷等外傷,急性傷口有些人選擇在家抹藥水或藥膏,傷口不論大小,若沒細菌感染,或沒有糖尿病、血管阻塞等問題者,多半可以自行癒合。但是有些狀況,醫師會強烈建議就醫。
下面情況 一定要就醫
1.受傷時,身體有疾病,如糖尿病、免疫不全或吃類固醇 。
2.大量流血或看到皮下組織暴露。
3.嚴重接觸汙染物。
4.自我照顧傷口時,如傷口滲液量多、有異味、傷口周圍皮膚有紅腫熱痛、過了一星期傷口癒合仍無進展、持續發燒等。
已有傷口 別去游泳池
已經有傷口,最好不要去細菌量高的泳池、三溫暖或碰到海水,讓傷口泡在汙染的水中。因為細菌經由傷口進入皮下組織,容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有些患者本身有糖尿病或肝炎者,會造成壞死性肌膜炎。
碰水過後 請檢查傷口
若可能碰到水,如洗澡,或淋到雨水,最好把傷口蓋上防水人工敷料,碰水後一定要每天檢查傷口,看看是否出現紅腫、熱痛、發炎症狀。
癒合三階段 缺一不可
皮膚是身體抵禦異物入侵的前鋒部隊,可以阻絕水、微生物侵入人體,一旦皮膚遭受外傷或手術刀切割,使組織受損,就稱為傷口。
DIY 傷口就是要靠自我的能力讓傷口自動癒合,其實不管是自我照顧或求助醫療照顧,癒合的能力都是發自患者本身,癒合就像一曲精心設計的交響樂曲,錯縱複雜卻又井然有序,過程依序為發炎症期、增生期及再塑期,三個階段對癒合同等重要。
要不要DIY 謹慎評估
有些傷口如果感染發生、增生不足或再塑不良,就會變成問題傷口。
不管傷口 DIY或就醫處理,需考慮身體狀況、評估自我照顧能力及預測傷口造成的風險,並以癒合完全為最大考量 ,才不至讓小傷口發展成嚴重疾病。
上文↑《糖尿病患、傷口感染 速就醫莫輕心》源自【20100815聯合報+元氣周報p6封面story】

●少年ㄟ要知道●
「犁田」擦傷
DIY要注意
【20100815元氣周報/記者黃煌權/報導】
【諮詢/嘉義長庚醫院傷口照顧中心黃維超醫師、 傷口護理師蔡馥如、護理師黃郁玲】 表淺切割傷口,例如被尖銳物劃傷,可以用類似「液體OK繃」,把傷口黏合而痊癒。但表淺傷口若是騎機車「犁田 」的擦傷,想要DIY,需要注意幾個步驟。
1.沖洗:
若傷口有大量泥沙與異物,可使用大量生理食鹽水沖洗,除去異物與減少細菌量,避免感染。若無生理食鹽水,可使用煮過的水沖洗。
2.敷料:
要讓傷口保持在半開放或封閉性濕潤環境下,減短上皮癒合時間。敷料可選擇有信譽的品牌、能吸收創面滲液者,減少換藥疼痛及次數,且不影響生活品質,讓傷口被包覆後,可以正常洗澡。
上文↑《「犁田」擦傷 DIY要注意》源自【20100815聯合報+元氣周報p6封面story】

●急救觀念更新●
阿嬤的彩色藥水
讓傷口更受傷
【20100815元氣周報/記者黃煌權/報導】
【諮詢/嘉義長庚醫院傷口照顧中心黃維超醫師、 傷口護理師蔡馥如、護理師黃郁玲】很多人的記憶中,跌打損傷後,會從「阿嬤的百寶急救箱 」拿出紅藥水、黃藥水、紫藥水、雙氧水等藥水去塗抹傷口,擦完後痛到眼淚流出來,身上東一塊紫斑,西一塊紅斑,造成傷口出現一個厚厚的結痂。
在傳統傷口照護中,以為消毒是使用碘酒、酒精、雙氧水等消毒液,但這些消毒液會刺激傷口,造成劇烈疼痛,破壞傷口細胞新生。
醫師建議,急救箱要有生理食鹽水、無菌棉棒、人工敷料 。生理食鹽水用來沖洗傷口,棉棒吸乾水分,再貼上人工敷料。
神奇凝膠 癒合快5倍
英國科學家研發出的凝膠Nexagon ,能防止阻礙傷口癒合的蛋白質產生,使細胞往傷口移動速度加快 ,號稱比起一般藥物讓人體傷口癒合的速度快五倍,已進入最後臨床實驗階段。
專家表示,若試驗結果理想,未來 Nexagon可用於慢性傷口,例如糖尿病造成的潰爛。
上文↑《阿嬤的彩色藥水 讓傷口更受傷》源自【20100815聯合報+元氣周報p6封面story】

以下↓是書生我 的『自訂文章分類』歡迎點選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