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楊牧的《疑神》
2017/01/22 05:43
瀏覽1,459
迴響0
推薦14
引用0
Excerpt:楊牧的《疑神》

文學和藝術所賴以無限擴充其真與美的那鉅大,不平凡的力,我稱它為詩。這本書有許多章節是我在這方面閱讀經驗的記錄,可想而知,何況我有時是頗能因詩感動而沉寂冥默的,然而生命中比較經常遭遇的不免還是些沒有詩,缺少那無限擴充的力,卻僭取文學和藝術之名的各種詞藻與聲色的末流,相對於那些的,不免就是一些沒有神,缺少提升之力的宗教結構和體系,往往令人覺得十分可疑。
——楊牧,〈前記〉(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我不確定楊牧是否還寫過其他類似於《疑神》這樣坦率的作品,僅管每一本書理所當然都是出於作者的自由意識,作者必然會將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經驗寫進作品的,但它應該會經過一些轉換、層層包裝,或是避談一些像是宗教信仰、政黨理念等敏感性問題,我訝異的是這本書毫不隱晦地呈現一個泛神論、無政府主義的楊牧,畢竟這經常會是一位作者秘而不宣的私領域。

閱讀《疑神》的過程中,不只讓我見識到一位作家關於宗教議題的思考辯證,更精彩的,好比像是孔子、蘇格拉底、普魯東、馬克思、蘇東坡、莎士比亞、福樓拜...這些中西聖哲、思想家或作家不斷在書中出入,除了證實詩人本身的博學多聞,甚至還不乏他個人慎思明辨的短論。

彷彿這本《疑神》瞬間讓我把詩人楊牧或文學楊牧的印象抹去,重新置換成思想家楊牧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98027
疑神
作者:楊牧
出版社:洪範
出版日期:1993/02/01
語言:繁體中文

  《疑神》為楊牧近年所撰思維感悟之散文專集,閱讀觀書,屬於一特定的知識層次,並以融會傳統與現代之筆意檢驗宗教、神話、真理等課題,探討詩的智慧與美,試圖為現代社會提出一兼有犀利和從容的哲學認知,一種不作偽不妥協的生命情調。


Excerpt
宗教不外乎也是一種意底牢結 (ideology )

宗教是意底牢結,此於一個人懂事以後才找到了的宗教為甚,於知識份子尤甚,於臺灣知識份子尤甚,於今天的臺灣知識份子尤甚。持意底牢結的人自然具備了防禦性和攻擊性,故無謙遜的美德。


我在心情上覺得最接近神的一次經驗:
初冬單獨駕車過山,在最高處遇雪,遂停車歇息古樹之下。俄而雪霽,樹外山谷層疊,白雲飛散,俯視黑松林表積了一片潔白新雪;四下無人,彷彿宇宙天籟湧起,化為長歌,綿亙納入無垠時空之外。


沒有宗教信仰,也許並不就意味若不信有神之存在,但時常在懷疑著罷了。我想所謂無神論者 (atheist) 恐怕不能正確地形容我這種人。人真的可以完全不感覺到「冥冥間有神存在」嗎?也許我應該主動僭稱為泛神論者 (pantheist),宇宙之間處處是神;既然處處是神,也就處處不是神了。最後終於還是懷疑著的。


宗教給人的孤寂感我能想像,而且我相信我能欣賞那孤寂。苦行是一種美德,這點我也能夠同意,所以讀西方中世紀文學,尚能領會。
據說宗教也給人圓融完滿的感覺。這點我一向不太能領會。有時電影裹顯示了那種鏡頭,例如歷經滄桑的武士緩緩向空漠外的風雲跪下祈禱,歉卑,疲乏,則遠方若有神賜之光出現,造成一種圓融完滿的感覺,似乎也很動人。但我回想其所以動人者,並非那「若有神賜之光」,對我說來,其之所以動人者,原來只是背景音樂加強 (crescendo) 產生的效果。


「主義」是甚麼?
主義怎麼可能「自然」呢?凡主義皆不自然。
惟無政府主義為自然。按無政府主義在近代文獻裡亦稱「安那其主義」(anarchism),奉行這個主義的,我們簡稱為「安那其」。
對我而言,不談主義便罷,要談就必須談無政府主義。安那其之為安那其,因為個個不同。換言之,安那其甲 (照我們接受的定義) 是不可能和安那其乙達成任何協議的。雖然如此,我們斷定,所有安那其都同意任何人與生俱來便具備了生活於自由之中的能力,並且能夠,自自然然地,和他人和諧相處;人不見得生性本善,但人本能是要與人相處的。


無政府主義強調社會進化的必要,但一個安那其所奮勇爭取的,毋寧就是簡單,純樸,和平的境界,則他所嚮往的又好像是天真未泯的古代,他所奮勇爭取的,是某種「回歸」吧。

回歸簡單,純樸,和平。
這無可置疑的是一種道德情操。
可是一個真正的好的安那其不大肆渲染他這種情操為道德情操,因為他,做為一個安那其,是從哲學上否定所謂道德的。


主義是甚麼呢?
對我而言。文學史裡最令人動容的主義,是浪漫主義。疑神,無神,泛神,有神。最後還是回到疑神。其實對我而言,有神和無神最難,泛神非不可能,但守住疑神的立場便是自由,不羈,公正,溫柔,善良。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