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的《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
2025/06/17 05:20
瀏覽94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Excerpt: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的《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
書名: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
Er redete mit dem Vieh, den Vögeln und den Fischen (King Solomon’s Ring)
作者: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
譯者:游復熙、季光容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1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9920
內容簡介
傳說中,所羅門王有一只魔法戒指,戴上它就可以跟動物對話,不過動物行為學大師勞倫茲卻說,他不靠魔戒也有辦法聽懂動物所說的話。
渡鴉擔心飼主的安危,用獨有的叫聲呼喚;
愛上人類的穴烏,殷勤的把小蟲塞進人嘴;
雁鵝號召同伴一齊飛行的「鏗鏘鏗」叫聲;
狗兒睜著雙眼愕愕的望著,祈求主人帶牠出門,或是不勞主人吩咐,便咬了可厭的人的屁股……
勞倫茲透過本書告訴我們,只要讓動物以最自然的方式生活,再用愛心和耐心與牠們相處,就能看出、聽出動物的語言。
【Excerpt】
〈動物的語言〉
學習每一種鳥的語言,
記住牠們的名字,
知道牠們的秘密,
那麼,無論你什麼時候碰到他們,
都可以和牠們談一會兒天、說一會兒地。
(Learned of every bird its language,
Learned their names and all their secrets, Talked with them wheneer he met them.)
——朗費羅(Henry W. Longfellow)
在動物的世界裡,並沒有所謂真正的語言。不過有些比較高等的脊椎動物,尤其是習於群居的那一類,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動作和聲音,可以用來表達感情。同時,無論是誰,一旦看到或聽到同類在發出某種信號之後,都會自然而然的生出適當的反應。
(Animals do not possess a language in the true sense of the word. In the higher vertebrates, as also in insects, particularly in the socially living species of both great groups, every individual has a certain number of innate movements and sounds for expressing feelings. It has also innate ways of reacting to these signals whenever it sees or hears them in a fellow-member of the species.)
有幾種非常合群的鳥,像穴烏、像雁鵝,都有一套固定而複雜的信號,即使是過去沒有類似經驗的幼鳥,也能一目瞭然,洞悉無遺。牠們因為互相感應而生的社會行為是這樣的調和一致,旁觀的人常常會誤以為這些鳥是在用自己的「語言」說話。嚴格的說,這種生來便會的動作和聲音,與我們人的社會所用的必須學而後知的語言文字相比,自然是大相逕庭。而且,由於牠們這種認識信號、互相感應的能力,就和身體裡其他的種種特徵一樣,完全是遺傳得來的,所以,只要是同類,都會有相同的秉賦。
這道理雖然再明顯不過,我在第一次聽到俄國北部的穴烏用的方言,竟和我們艾頓堡的鳥兒一樣的時候,仍不免感到驚奇。總之,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動物的叫聲和人的語言頂多也只是表面相同而已。尤其當我們發現在動物的世界裡,無論牠們的聲音動作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完全無意影響他人的時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更昭然若揭了。這個事實證明起來很容易:凡是在隔離的環境下單獨養大的雁鵝或穴烏,一旦「有所感」,不管旁邊有沒有同類,一定也會「有所發」。所以,我們可以很明白的看出來,牠們的種種表情和信號,不過都是機械化的直射反應,與我們所使用的語言文字完全不同。
其實,人的行為裡也有一些情不自禁的動作,可以把心裡的感覺透露無遺,就是你想瞞也瞞不住的!最普通的例子就是打呵欠。只是這個擬情動作,不但有聲而且有色,所以與座的人可以一目瞭然。
一般說來,情緒的表達,並不老是有什麼明顯露骨的信號;正好相反,絕大多數的擬情動作都細微得很難讓人察覺出來。主持收發信號、表達情緒的神祕器官簡直太老了,比人類的歷史久得多;不過人類自從有了語言之後,許多細緻的擬情動作就用不著了,這方面的機能也就愈來愈退化。穴烏和狗可不同,牠們如果想知道同伴的下一個動作是什麼,非要懂得「察顏觀色」不可,因此之故,比較高等的社會動物在表情會意上的能耐,比人高明得多。
不過動物的擬情動作,像穴烏的「起呀」和「起哦」兩種叫聲,並不能和我們所用的語言相提並論,就像我們打呵欠、皺眉、微笑一樣,行之者無意,受之者不待解釋就可了然於心。在動物的世界裡,牠們所說的「話」,用的「字眼」都不過是嘆詞而已。
雖然人也有種種不同等級的、下意識的擬情動作,但是就算是最有表演天才的坎茲(Josef Kainz)和傑寧斯(Emil Jannings)也不能像雁鵝一樣,只用一點細緻的表情,就能叫你明白牠是要走還是要飛;也不能像穴烏一樣,根本看不出有什麼動作,就能叫同伴知道牠是想回家,還是想遠走高飛。
動物不但比人會表情,還比人會觀色,牠們能對極其細微的表情生反應。有時,連明眼人都察覺不到的信號,到了牠們的眼裡卻成了極為明白的指示,能夠完全領會無誤。牠們在這一方面的能耐,實在是教人難以置信呢!譬如,現在有一群穴烏正在地上覓食,其中一隻忽然飛了起來,如果牠是要到面前的蘋果樹上剔毛,那麼其他的鳥根本就看都不看牠一眼;但是如果牠是想飛到很遠的地方去,別的鳥就會立即隨著牠動身,牠在這隊中的地位愈高,跟從牠的鳥也就愈多。怪的是在牠起飛的時候,牠並沒有發出「起呀」的叫聲。從人的眼光看來,牠在兩種情形下的初步動作完全一樣,其他的鳥怎麼知道牠是要剔毛還是要遠行呢?
在這種情形下,一個對穴烏的習性動作領會頗深的人,也許能從牠起飛時的某一個小動作猜到(也許不及牠的同類來得準確)到底牠打算飛多遠。一個好的觀察者在某些方面,像了解某一種特殊的動物並推知牠的意向上,有時不但能趕上牠的同類,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在別的方面,人還是很難和牠們一爭長短的。
拿狗來說,牠們收發信號的器官比人相當的器官功能要強得多。每一個懂狗的人都知道,一隻忠實的狗在推斷主人的意向時,簡直是神乎其技。無論主人是出門辦一件與牠無關的事,還是要出去散步,牠都能未卜先知。有些狗的本事還要大,我的阿爾薩斯種的母狗甜豆(她是我現任狗高祖的高祖),大概懂得心電感應的方法,每次都能猜到什麼時候,哪些人惹我討厭。牠總是自作主張朝他們的屁股一口咬住——準得很,無論是誰都沒法把她拉開。萬一有一位老先生,在和我討論問題時,倚老賣老的擺出一副「你不過是個後生小子,懂得什麼?」的姿態,那就更危險了,他的教訓還沒出口,手已伸到甜豆剛動過口的地方去了。
我最不懂的:有時甜豆就趴在桌子底下,四周都是人,她根本看不到我們的臉部表情,可是她的反應卻沒有錯過一次,這是什麼道理呢?她怎麼知道我在對誰說話,和誰爭辯呢?
狗所以能把主人的情緒摸得一清二楚,自然並不真是因為心電感應的關係。許多動物都有察人之所不察、見人之所未見的本事,而狗呢?牠的整個心力都用來伺候主人,主人的話聽到牠的耳裡,都成了聖旨,自然更把這種本事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馬在這方面的能耐也不差。所以,如果我在這裡談談某些因玩把戲而出大名的動物,還不能算是不切題。
記得從前曾經出過好幾隻會做算術、能開平方根的「才」馬,還出過一隻奇犬「儒夫」(Rolf),這是一隻萬能㹴(Airedale terrier) ,本事大到會寫遺囑。
所有這些能算、能說、能想的動物,都是利用叫聲或敲擊聲來表示牠們的意思,就像電碼一樣,這些叫聲、敲擊聲都已先定好了意思的。第一次看到牠們表演,真會叫人大吃一驚。
如果你不信,就會有人請你親自去試,於是你就站在這隻馬、或狗、或是別的什麼東西面前,你開始發問了:「二的二倍是多少?」這隻疲犬牢牢的打量了你一眼,然後就叫了四聲;如果是匹馬,就更奇了,牠甚至連看都不用看你一眼。你可以從狗解答問題的樣子看出來,牠的注意力其實是集中在考官的身上,對於問題根本不在意。但是馬的視覺是很好的,牠根本用不著看你,甚至連眼都不用斜,就能感覺到你最細微的一動。所以說穿了,其實是你在幫這些會「想」的動物作弊。如果考官自己也不曉得正確的答案,這隻可憐的動物就什麼能耐都使不出來了,牠會或叫、或敲的一直踢騰到你叫牠停止為止。就算是最有自制力的人,在聽到正確的答案之時,也會不自覺的發出極其微妙的信號,牠們一旦接到這種暗示,馬上就會把自己的動作打住。但若是考官也不知道答案,牠們就只好一直叫下去了。
所以回答問題的其實是人,那班「才」馬、「奇」犬不過偷到了答案而已。……
……
再細緻的表情、再不起眼的動作,許多敏感的動物都有辦法偵知。像我前面舉過的例子,說到聰明的狗能夠揣摩到牠主人對另一個人的好惡之情,牠們的這種本事是很了不起的。所以,有些天真的觀察者,犯了以人之心度動物之腹的毛病,誤以為牠們既然能猜出我們的心裡面沒有說出口的想法,一定也能了解主人說出口的每一個字了。本來也是,一隻聰明的狗原可學會許多字眼,但是,我們不要把最重要的一點忘了:動物之所以能了解最細緻的表情和動作,就是因為牠們沒有語言啊!
(The enormous sensitivity of many animals to certain minute movements of expression, as, for example, the above described capacity of the dog to perceive the friendly or hostile feelings which his master harbours ford another person, is a wonderful thing. It is therefore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naïve observer, seeking to assign to the animal human qualities, may believe that a being which can guess even such inward unspoken thoughts, must, still more, understand every word that the beloved master utters; now an intelligent dog does understan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words,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must not be forgotten that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minutest expressional movements is thus acute in animals for the very reason that they lack true speech.)
……
書名: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
Er redete mit dem Vieh, den Vögeln und den Fischen (King Solomon’s Ring)
作者: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
譯者:游復熙、季光容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1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9920
內容簡介
傳說中,所羅門王有一只魔法戒指,戴上它就可以跟動物對話,不過動物行為學大師勞倫茲卻說,他不靠魔戒也有辦法聽懂動物所說的話。
渡鴉擔心飼主的安危,用獨有的叫聲呼喚;
愛上人類的穴烏,殷勤的把小蟲塞進人嘴;
雁鵝號召同伴一齊飛行的「鏗鏘鏗」叫聲;
狗兒睜著雙眼愕愕的望著,祈求主人帶牠出門,或是不勞主人吩咐,便咬了可厭的人的屁股……
勞倫茲透過本書告訴我們,只要讓動物以最自然的方式生活,再用愛心和耐心與牠們相處,就能看出、聽出動物的語言。
【Excerpt】
〈動物的語言〉
學習每一種鳥的語言,
記住牠們的名字,
知道牠們的秘密,
那麼,無論你什麼時候碰到他們,
都可以和牠們談一會兒天、說一會兒地。
(Learned of every bird its language,
Learned their names and all their secrets, Talked with them wheneer he met them.)
——朗費羅(Henry W. Longfellow)
在動物的世界裡,並沒有所謂真正的語言。不過有些比較高等的脊椎動物,尤其是習於群居的那一類,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動作和聲音,可以用來表達感情。同時,無論是誰,一旦看到或聽到同類在發出某種信號之後,都會自然而然的生出適當的反應。
(Animals do not possess a language in the true sense of the word. In the higher vertebrates, as also in insects, particularly in the socially living species of both great groups, every individual has a certain number of innate movements and sounds for expressing feelings. It has also innate ways of reacting to these signals whenever it sees or hears them in a fellow-member of the species.)
有幾種非常合群的鳥,像穴烏、像雁鵝,都有一套固定而複雜的信號,即使是過去沒有類似經驗的幼鳥,也能一目瞭然,洞悉無遺。牠們因為互相感應而生的社會行為是這樣的調和一致,旁觀的人常常會誤以為這些鳥是在用自己的「語言」說話。嚴格的說,這種生來便會的動作和聲音,與我們人的社會所用的必須學而後知的語言文字相比,自然是大相逕庭。而且,由於牠們這種認識信號、互相感應的能力,就和身體裡其他的種種特徵一樣,完全是遺傳得來的,所以,只要是同類,都會有相同的秉賦。
這道理雖然再明顯不過,我在第一次聽到俄國北部的穴烏用的方言,竟和我們艾頓堡的鳥兒一樣的時候,仍不免感到驚奇。總之,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動物的叫聲和人的語言頂多也只是表面相同而已。尤其當我們發現在動物的世界裡,無論牠們的聲音動作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完全無意影響他人的時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更昭然若揭了。這個事實證明起來很容易:凡是在隔離的環境下單獨養大的雁鵝或穴烏,一旦「有所感」,不管旁邊有沒有同類,一定也會「有所發」。所以,我們可以很明白的看出來,牠們的種種表情和信號,不過都是機械化的直射反應,與我們所使用的語言文字完全不同。
其實,人的行為裡也有一些情不自禁的動作,可以把心裡的感覺透露無遺,就是你想瞞也瞞不住的!最普通的例子就是打呵欠。只是這個擬情動作,不但有聲而且有色,所以與座的人可以一目瞭然。
一般說來,情緒的表達,並不老是有什麼明顯露骨的信號;正好相反,絕大多數的擬情動作都細微得很難讓人察覺出來。主持收發信號、表達情緒的神祕器官簡直太老了,比人類的歷史久得多;不過人類自從有了語言之後,許多細緻的擬情動作就用不著了,這方面的機能也就愈來愈退化。穴烏和狗可不同,牠們如果想知道同伴的下一個動作是什麼,非要懂得「察顏觀色」不可,因此之故,比較高等的社會動物在表情會意上的能耐,比人高明得多。
不過動物的擬情動作,像穴烏的「起呀」和「起哦」兩種叫聲,並不能和我們所用的語言相提並論,就像我們打呵欠、皺眉、微笑一樣,行之者無意,受之者不待解釋就可了然於心。在動物的世界裡,牠們所說的「話」,用的「字眼」都不過是嘆詞而已。
雖然人也有種種不同等級的、下意識的擬情動作,但是就算是最有表演天才的坎茲(Josef Kainz)和傑寧斯(Emil Jannings)也不能像雁鵝一樣,只用一點細緻的表情,就能叫你明白牠是要走還是要飛;也不能像穴烏一樣,根本看不出有什麼動作,就能叫同伴知道牠是想回家,還是想遠走高飛。
動物不但比人會表情,還比人會觀色,牠們能對極其細微的表情生反應。有時,連明眼人都察覺不到的信號,到了牠們的眼裡卻成了極為明白的指示,能夠完全領會無誤。牠們在這一方面的能耐,實在是教人難以置信呢!譬如,現在有一群穴烏正在地上覓食,其中一隻忽然飛了起來,如果牠是要到面前的蘋果樹上剔毛,那麼其他的鳥根本就看都不看牠一眼;但是如果牠是想飛到很遠的地方去,別的鳥就會立即隨著牠動身,牠在這隊中的地位愈高,跟從牠的鳥也就愈多。怪的是在牠起飛的時候,牠並沒有發出「起呀」的叫聲。從人的眼光看來,牠在兩種情形下的初步動作完全一樣,其他的鳥怎麼知道牠是要剔毛還是要遠行呢?
在這種情形下,一個對穴烏的習性動作領會頗深的人,也許能從牠起飛時的某一個小動作猜到(也許不及牠的同類來得準確)到底牠打算飛多遠。一個好的觀察者在某些方面,像了解某一種特殊的動物並推知牠的意向上,有時不但能趕上牠的同類,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在別的方面,人還是很難和牠們一爭長短的。
拿狗來說,牠們收發信號的器官比人相當的器官功能要強得多。每一個懂狗的人都知道,一隻忠實的狗在推斷主人的意向時,簡直是神乎其技。無論主人是出門辦一件與牠無關的事,還是要出去散步,牠都能未卜先知。有些狗的本事還要大,我的阿爾薩斯種的母狗甜豆(她是我現任狗高祖的高祖),大概懂得心電感應的方法,每次都能猜到什麼時候,哪些人惹我討厭。牠總是自作主張朝他們的屁股一口咬住——準得很,無論是誰都沒法把她拉開。萬一有一位老先生,在和我討論問題時,倚老賣老的擺出一副「你不過是個後生小子,懂得什麼?」的姿態,那就更危險了,他的教訓還沒出口,手已伸到甜豆剛動過口的地方去了。
我最不懂的:有時甜豆就趴在桌子底下,四周都是人,她根本看不到我們的臉部表情,可是她的反應卻沒有錯過一次,這是什麼道理呢?她怎麼知道我在對誰說話,和誰爭辯呢?
狗所以能把主人的情緒摸得一清二楚,自然並不真是因為心電感應的關係。許多動物都有察人之所不察、見人之所未見的本事,而狗呢?牠的整個心力都用來伺候主人,主人的話聽到牠的耳裡,都成了聖旨,自然更把這種本事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馬在這方面的能耐也不差。所以,如果我在這裡談談某些因玩把戲而出大名的動物,還不能算是不切題。
記得從前曾經出過好幾隻會做算術、能開平方根的「才」馬,還出過一隻奇犬「儒夫」(Rolf),這是一隻萬能㹴(Airedale terrier) ,本事大到會寫遺囑。
所有這些能算、能說、能想的動物,都是利用叫聲或敲擊聲來表示牠們的意思,就像電碼一樣,這些叫聲、敲擊聲都已先定好了意思的。第一次看到牠們表演,真會叫人大吃一驚。
如果你不信,就會有人請你親自去試,於是你就站在這隻馬、或狗、或是別的什麼東西面前,你開始發問了:「二的二倍是多少?」這隻疲犬牢牢的打量了你一眼,然後就叫了四聲;如果是匹馬,就更奇了,牠甚至連看都不用看你一眼。你可以從狗解答問題的樣子看出來,牠的注意力其實是集中在考官的身上,對於問題根本不在意。但是馬的視覺是很好的,牠根本用不著看你,甚至連眼都不用斜,就能感覺到你最細微的一動。所以說穿了,其實是你在幫這些會「想」的動物作弊。如果考官自己也不曉得正確的答案,這隻可憐的動物就什麼能耐都使不出來了,牠會或叫、或敲的一直踢騰到你叫牠停止為止。就算是最有自制力的人,在聽到正確的答案之時,也會不自覺的發出極其微妙的信號,牠們一旦接到這種暗示,馬上就會把自己的動作打住。但若是考官也不知道答案,牠們就只好一直叫下去了。
所以回答問題的其實是人,那班「才」馬、「奇」犬不過偷到了答案而已。……
……
再細緻的表情、再不起眼的動作,許多敏感的動物都有辦法偵知。像我前面舉過的例子,說到聰明的狗能夠揣摩到牠主人對另一個人的好惡之情,牠們的這種本事是很了不起的。所以,有些天真的觀察者,犯了以人之心度動物之腹的毛病,誤以為牠們既然能猜出我們的心裡面沒有說出口的想法,一定也能了解主人說出口的每一個字了。本來也是,一隻聰明的狗原可學會許多字眼,但是,我們不要把最重要的一點忘了:動物之所以能了解最細緻的表情和動作,就是因為牠們沒有語言啊!
(The enormous sensitivity of many animals to certain minute movements of expression, as, for example, the above described capacity of the dog to perceive the friendly or hostile feelings which his master harbours ford another person, is a wonderful thing. It is therefore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naïve observer, seeking to assign to the animal human qualities, may believe that a being which can guess even such inward unspoken thoughts, must, still more, understand every word that the beloved master utters; now an intelligent dog does understan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words,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must not be forgotten that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minutest expressional movements is thus acute in animals for the very reason that they lack true speech.)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