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希爾達.杜利特(Hilda Doolittle)的《禮讚佛洛伊德》-1
2025/05/05 05:16
瀏覽68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Excerpt:希爾達.杜利特(Hilda Doolittle)的《禮讚佛洛伊德》-1
書名:禮讚佛洛伊德
Tribute to Freud
作者:希爾達.杜利特(Hilda Doolittle)
譯者:陳蒼多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4/03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4796
內容簡介
本書是筆名 H. D. 的美國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Hilda Doolittle),在一九三〇年代接受佛洛伊德治療後寫下的紀錄與自我敘說。文中佛洛伊德以「教授」之名若隱若現,彷彿在 H. D. 行動與回憶時始終於一旁觀看守護,與她對話。
第一部「牆上的書寫」是 H. D. 治療十年後的回憶,以簡短章節的散文詩形式雜揉夢境、現實與想像,重寫了她的分析經驗;第二部「降臨」則是分析期間的日記。全書交織著 H. D. 的生命故事和治療場景――賓夕法尼亞州的童年回憶、與詩人龐德、小說家勞倫斯、她的前夫亞丁頓、終身伴侶布麗荷的關係,穿插神話意象的分析、時代氛圍側寫、自身的創作過程,以及與佛洛伊德往來的點滴。
【Excerpt】
〈牆上的書寫〉(WRITING ON THE WALL TO SIGMUND FREUD)
1
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的維也納。我投宿於自由廣場(Freiheitsplatz)的「麗晶旅館」,餐桌上放著一個小日曆,我數著日子,一天劃掉一個日子,算算過了幾個星期。我的治療期有限,時間過得很快。當我停下來,把鑰匙留在書桌上,廳堂的門房說,「哪一天妳會代我向教授問候嗎?」我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的。他說,「……還有,啊,教授夫人!她是個很美妙的女人。」我說,我不曾見過教授夫人,但曾聽說,她是教授的完美妻子;不會有比這更棒的讚美詞——有嗎?門房說,「你知道『貝格街』(Berggasse)嗎?是在……嗯,以後當教授不在了,他們會把它命名為『佛洛伊德街』。」我走到「貝格街」,轉進熟悉的入口;那是「維也納第九區貝格街十九號」,可以看到寬闊的石階和石欄杆。……
4
教授七十七歲。他五月的生日很有意義。那間陌生房子的診間有他的一些寶貝和他那張有名的書桌。除了書桌之外,房間看來沒變。看不到無價的小藝術品排成半圓形,只有連串精心排列的花瓶,都插著一簇蘭花或單枝的花朵。我沒有任何東西送給教授。我說,「抱歉,我沒有為你帶來任何東西,因為我找不到我要的東西。」我說,「無論如何,我是想給你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我說的話也許有點大意、有點高傲;可能介於兩者之間,或者兩者都有。我不知道教授如何詮釋。他招手叫我到躺椅那兒,我對他的生日顯然不經心,他也許感到滿意,也許感到不滿意。
我沒有找到我要的東西,所以我沒有送給他任何禮物。我們在貝格街的那間舊房間中,談到我們的一次旅行。教授其實知道我所在的場所,有時隱含在一座雕像或一幅畫中,像掛在躺椅上方的那幅卡納克神廟的老式鋼雕。我造訪過那座神廟,而他則沒有去過。但這一次是義大利,我們一起待在羅馬。歲月向前進,然後向後退。歲月之梭紡織著一條線,把我的圖案織進教授的圖案中。(The years went forward, then backward. The shuttle of the years ran a thread that wove my pattern into the Professor’s.)「啊,『西班牙階梯』,」教授說。「杏樹的那些枝葉,」我說,「在所有的花卉和花籃之中,我最記得那些。」「但是,」教授說,「那些栀子花!在羅馬,我可以把栀子花戴在身上。」他並非喚起過去的時光,或訴諸未來的時光。那是存在於過去的當下,或者存在於未來的過去。(It was not that he conjured up the past and invoked the future. It was a present that was in the past or a past that was in the future.)
我甚至可以在維也納尋覓一朵栀子花,或一簇栀子花,但我卻找不到。有一年,我從倫敦寫信,請維也納的一個朋友——一個英國留學生——特別幫我去找一簇栀子花,作為教授的生日禮物。她回信說,「我到處找梔子花。但花店的人告訴我說,佛洛伊德教授喜歡蘭花,人們都訂蘭花給他祝壽;他們認為妳會想知道這件事。我代妳送了蘭花。」
6
但至少在想像中,在一個午後的迷霧中,我仍然能夠持續一次探索、一次尋求。什麼地方可能會有栀子花。我在西區的一家花店找到了,在卡片上潦草寫著,「為諸神回歸致意」。栀子花送到了教授手上。我收到他的信。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倫敦西北三區曼斯菲德花園二十號
(But in imagination at least, in the mist of a late afternoon, I could still continue a quest, a search. There might be gardenias somewhere. I found them in a West End florist’s and scribbled on a card, “To greet the return of the Gods.” The gardenias reached the Professor. I have his letter.
20 Maresfield Gardens,
London, N. W. 3
Nov. 28th, 1938)
親愛的H·D·,
我今天收到一些花。無論是偶然或有意,這是我喜愛的花,我最讚賞的花。上面寫了一些字「為諸神回歸致意」(其他人會把「諸神」〔Gods〕讀成「諸善」〔Goods〕)。上面沒有寫名字。我懷疑是妳送的禮物。如果我猜得對,請不要回信,但請接受我衷心感謝如此迷人的表意。總而言之,
深情祝福妳,
西格蒙特·佛洛伊德
(Dear H. D.,
I got today some flowers. By chance or intention they are my favourite flowers, those I most admire. Some words “to greet the return of the Gods” (other people read: Goods). No name. I suspect you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gift. If I have guessed right don’t answer but accept my hearty thanks for so charming a gesture. In any case,
affectionately yours,
Sigm. Freud)
7
我只再見到教授一次,也是在夏天。敞開的落地窗面對一片賞心悅目的草地。「諸神」或「諸善」在井然有序的架子上排列得很得體。我並不是單獨跟教授在一起。他安靜地坐著,似乎有點憂愁的樣子,顯得很孤獨。一如往常,我害怕侵犯、打擾他的超俗模樣,害怕吸乾他的生命力。但我別無選擇。當時有其他人在場,談話井然有序且按照慣例進行。像「諸神」或「諸善」一樣,我們坐成一個舒適的圓圈;符合一般的正確行為方式,卻是表面上維持著和諧好客之情。大家有一種外在安全感,至少沒有話語讓人想起剛剛過去的毀滅性境遇,或喚起不明朗的未來。世界大戰的消息宣布不久,官方的倫敦新聞公報就宣稱,無意識心靈知識領域的開拓者、精神分析科學的改革者或創立者西格蒙特・佛洛伊德醫生去世了;當時我人在瑞士。
8
本來我寫的文字是已經走了,但我慎重地劃掉。是的,他去世了。我的情緒並沒有受到波及。教授是個老年人,八十三歲了。戰爭降臨我們身上。我沒有為教授哀傷,也沒有想著他。他倖免於很多痛苦。他的研究侷限於不健全以及健全思想的生命結構;但你可能會說他研究的是當代思想。也就是說,他以他的「個人的童年是種族的童年」,把過去帶進現在。或者是反過來嗎?——種族的童年是個人的童年」。無論如何(不管是不是,反過來也是真實的),除了其他領域之外,他已經開啟了「無意識的心靈」這個特殊的領域,如此證明:無名原始部族的特性和性向,以及已消失的文明的儀式形態和本質,仍然存在於人的心智之中——你也可以說,存在於人類心靈之中。但是,根據他的理論,靈魂明確地存在於心和身的媒介之中,或者透過心和身的媒介顯示其形式和形態,而且「身」受到「心」的狂喜和失調所影響。關於較重大的超自然問題,我們不曾辯論。但我們在骨子裡暗中辯論著。……
……
沒錯,我們輕輕觸及一些較深奧的超自然問題,但我們讓這些問題跟熟悉的家庭情結產生關聯。無論如何,思想和想像的趨向並沒有被切除,甚至也沒有被修剪。我的想像力隨意遊移;我的夢具有啟示性,有很多源於古典或聖經的象徵。思想是東西,要加以收集、對照、分析、擱置或還原。一些顯然沒有關聯的片斷觀念,時常是某個特別的思想和記憶層次的一部分,因此是同屬一類的。這些觀念有時很巧妙地接合在一起,像精緻的希臘淚瓶和彩虹色玻璃碗與花瓶,黃昏時在面對我的架子上閃亮著,而我就在維也納第九區貝格街十九號房間中的躺椅上伸展並支撐著身體。只要死者活在記憶中,或者在夢中被人回憶,他就是活著。(The dead were living in so far as they lived in memory or were recalled in dream.)
57
有一天,我對他說,時間過得太快(他是否有感覺到?)他聽了做出一個有點滑稽的姿態,一隻手臂往前伸,好像以反諷的模樣對看不見的形體或想像的觀眾說話。「時間,」他說。他以那種無法模仿、透露雙重意義的模樣說出這個字語。他似乎蔑視這個創造物、這個抽象的東西。他似乎把很多矛盾的情緒塞進那一個字語之中,其中有反諷、懇求、蔑視,加上一種模糊、溫柔的悲情。好像是這個字語負擔過重,是一種可能在任何一分鐘爆炸的東西。(就某種意義而言,他的很多字語都爆炸了,炸毀了監獄、無用的堤防和水壩,造成山崩,確實如此,但卻炸開了隱藏的寶礦。)「時間,」他再說一次,顯得更加安靜,然後說,「時間狂奔。」(“time gallops.”)
「時間對誰而言是狂奔呢?」我懷疑他是否知道自己在引用莎士比亞?只不過如此完全引用羅莎琳(Rosalind)有關「時間」的精緻妙語似乎並不適當。「他對誰而言是狂奔呢?」歐蘭多(Orlando)問。羅莎琳回答,「對於一個上絞架的賊子;因為雖然他盡力放慢腳步,他還是覺得到得太快了。」一個賊子,是啊;在偉大的戲劇傳統中,他已從天堂偷了火,像普羅米修斯。
(“Time gallops withal.” I wonder if he knew that he was quoting Shakespeare? Though the exact application of Rosalind’s elaborate quip about Time hardly seems appropriate. “Who doth he gallop withal?” asks Orlando. And Rosalind answers, “With a thief to the gallows; for though he go as softly as foot can fall, he thinks himself too soon there.” But a thief certainly; in a greater dramatic tradition, he had stolen fire, like Prometheus, from heaven.)
73
我所祈求的對象仁慈之神,已經把老教授帶離了。他在風暴、轟炸和戰火肆虐這個城市之前就離開了。他像一把灰燼,被珍藏在一個甕中,或被散布在倫敦外一個「記憶花園」中的花草之中。我想,在花園牆上必然有一塊大理石,或在一條花園小徑旁的一個角落中必然有一個小盒子。我甚至沒有去看,去注視一個熟悉的名字,也許加上一個日期,我甚至沒有沿著一條圍著修剪過的紫杉,或更可能是圍著芳香的灰線薰衣草的小徑漫步,同時想著教授。我們的「記憶花園」是別的地方。
你可知晚柑橘樹開花的地方,
金黃的柑橘在暗暗的葉中發光,
輕風在藍天下吹拂,
新娘花靜靜亭立,月桂樹高高聳立,
你可知曉那個地方?
那兒!哦那兒
我的情人啊,我想要與你同行。
你可知曉那間房子?屋頂棲息在柱子上,
廳堂發光,屋室閃亮
而大理石雕像矗立,凝視著我:
可憐的孩子,他們對你怎麼了?
你可知曉那個地方?
那兒!哦那兒
保護我的人啊,我想要與你同行。
你可知曉那座山及其雲橋?
騾子在霧中尋路,
古代的龍群盤踞山洞,
岩石急落,上方洪水湍急;
你可知曉這一切?
那兒!哦那兒
就是我們的路!父親啊,我們走吧!
(譯註:這是德國詩人歌德所寫的〈米格儂的歌〉(或譯〈迷孃曲〉)。)
書名:禮讚佛洛伊德
Tribute to Freud
作者:希爾達.杜利特(Hilda Doolittle)
譯者:陳蒼多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4/03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4796
內容簡介
本書是筆名 H. D. 的美國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Hilda Doolittle),在一九三〇年代接受佛洛伊德治療後寫下的紀錄與自我敘說。文中佛洛伊德以「教授」之名若隱若現,彷彿在 H. D. 行動與回憶時始終於一旁觀看守護,與她對話。
第一部「牆上的書寫」是 H. D. 治療十年後的回憶,以簡短章節的散文詩形式雜揉夢境、現實與想像,重寫了她的分析經驗;第二部「降臨」則是分析期間的日記。全書交織著 H. D. 的生命故事和治療場景――賓夕法尼亞州的童年回憶、與詩人龐德、小說家勞倫斯、她的前夫亞丁頓、終身伴侶布麗荷的關係,穿插神話意象的分析、時代氛圍側寫、自身的創作過程,以及與佛洛伊德往來的點滴。
【Excerpt】
〈牆上的書寫〉(WRITING ON THE WALL TO SIGMUND FREUD)
1
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的維也納。我投宿於自由廣場(Freiheitsplatz)的「麗晶旅館」,餐桌上放著一個小日曆,我數著日子,一天劃掉一個日子,算算過了幾個星期。我的治療期有限,時間過得很快。當我停下來,把鑰匙留在書桌上,廳堂的門房說,「哪一天妳會代我向教授問候嗎?」我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的。他說,「……還有,啊,教授夫人!她是個很美妙的女人。」我說,我不曾見過教授夫人,但曾聽說,她是教授的完美妻子;不會有比這更棒的讚美詞——有嗎?門房說,「你知道『貝格街』(Berggasse)嗎?是在……嗯,以後當教授不在了,他們會把它命名為『佛洛伊德街』。」我走到「貝格街」,轉進熟悉的入口;那是「維也納第九區貝格街十九號」,可以看到寬闊的石階和石欄杆。……
4
教授七十七歲。他五月的生日很有意義。那間陌生房子的診間有他的一些寶貝和他那張有名的書桌。除了書桌之外,房間看來沒變。看不到無價的小藝術品排成半圓形,只有連串精心排列的花瓶,都插著一簇蘭花或單枝的花朵。我沒有任何東西送給教授。我說,「抱歉,我沒有為你帶來任何東西,因為我找不到我要的東西。」我說,「無論如何,我是想給你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我說的話也許有點大意、有點高傲;可能介於兩者之間,或者兩者都有。我不知道教授如何詮釋。他招手叫我到躺椅那兒,我對他的生日顯然不經心,他也許感到滿意,也許感到不滿意。
我沒有找到我要的東西,所以我沒有送給他任何禮物。我們在貝格街的那間舊房間中,談到我們的一次旅行。教授其實知道我所在的場所,有時隱含在一座雕像或一幅畫中,像掛在躺椅上方的那幅卡納克神廟的老式鋼雕。我造訪過那座神廟,而他則沒有去過。但這一次是義大利,我們一起待在羅馬。歲月向前進,然後向後退。歲月之梭紡織著一條線,把我的圖案織進教授的圖案中。(The years went forward, then backward. The shuttle of the years ran a thread that wove my pattern into the Professor’s.)「啊,『西班牙階梯』,」教授說。「杏樹的那些枝葉,」我說,「在所有的花卉和花籃之中,我最記得那些。」「但是,」教授說,「那些栀子花!在羅馬,我可以把栀子花戴在身上。」他並非喚起過去的時光,或訴諸未來的時光。那是存在於過去的當下,或者存在於未來的過去。(It was not that he conjured up the past and invoked the future. It was a present that was in the past or a past that was in the future.)
我甚至可以在維也納尋覓一朵栀子花,或一簇栀子花,但我卻找不到。有一年,我從倫敦寫信,請維也納的一個朋友——一個英國留學生——特別幫我去找一簇栀子花,作為教授的生日禮物。她回信說,「我到處找梔子花。但花店的人告訴我說,佛洛伊德教授喜歡蘭花,人們都訂蘭花給他祝壽;他們認為妳會想知道這件事。我代妳送了蘭花。」
6
但至少在想像中,在一個午後的迷霧中,我仍然能夠持續一次探索、一次尋求。什麼地方可能會有栀子花。我在西區的一家花店找到了,在卡片上潦草寫著,「為諸神回歸致意」。栀子花送到了教授手上。我收到他的信。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倫敦西北三區曼斯菲德花園二十號
(But in imagination at least, in the mist of a late afternoon, I could still continue a quest, a search. There might be gardenias somewhere. I found them in a West End florist’s and scribbled on a card, “To greet the return of the Gods.” The gardenias reached the Professor. I have his letter.
20 Maresfield Gardens,
London, N. W. 3
Nov. 28th, 1938)
親愛的H·D·,
我今天收到一些花。無論是偶然或有意,這是我喜愛的花,我最讚賞的花。上面寫了一些字「為諸神回歸致意」(其他人會把「諸神」〔Gods〕讀成「諸善」〔Goods〕)。上面沒有寫名字。我懷疑是妳送的禮物。如果我猜得對,請不要回信,但請接受我衷心感謝如此迷人的表意。總而言之,
深情祝福妳,
西格蒙特·佛洛伊德
(Dear H. D.,
I got today some flowers. By chance or intention they are my favourite flowers, those I most admire. Some words “to greet the return of the Gods” (other people read: Goods). No name. I suspect you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gift. If I have guessed right don’t answer but accept my hearty thanks for so charming a gesture. In any case,
affectionately yours,
Sigm. Freud)
7
我只再見到教授一次,也是在夏天。敞開的落地窗面對一片賞心悅目的草地。「諸神」或「諸善」在井然有序的架子上排列得很得體。我並不是單獨跟教授在一起。他安靜地坐著,似乎有點憂愁的樣子,顯得很孤獨。一如往常,我害怕侵犯、打擾他的超俗模樣,害怕吸乾他的生命力。但我別無選擇。當時有其他人在場,談話井然有序且按照慣例進行。像「諸神」或「諸善」一樣,我們坐成一個舒適的圓圈;符合一般的正確行為方式,卻是表面上維持著和諧好客之情。大家有一種外在安全感,至少沒有話語讓人想起剛剛過去的毀滅性境遇,或喚起不明朗的未來。世界大戰的消息宣布不久,官方的倫敦新聞公報就宣稱,無意識心靈知識領域的開拓者、精神分析科學的改革者或創立者西格蒙特・佛洛伊德醫生去世了;當時我人在瑞士。
8
本來我寫的文字是已經走了,但我慎重地劃掉。是的,他去世了。我的情緒並沒有受到波及。教授是個老年人,八十三歲了。戰爭降臨我們身上。我沒有為教授哀傷,也沒有想著他。他倖免於很多痛苦。他的研究侷限於不健全以及健全思想的生命結構;但你可能會說他研究的是當代思想。也就是說,他以他的「個人的童年是種族的童年」,把過去帶進現在。或者是反過來嗎?——種族的童年是個人的童年」。無論如何(不管是不是,反過來也是真實的),除了其他領域之外,他已經開啟了「無意識的心靈」這個特殊的領域,如此證明:無名原始部族的特性和性向,以及已消失的文明的儀式形態和本質,仍然存在於人的心智之中——你也可以說,存在於人類心靈之中。但是,根據他的理論,靈魂明確地存在於心和身的媒介之中,或者透過心和身的媒介顯示其形式和形態,而且「身」受到「心」的狂喜和失調所影響。關於較重大的超自然問題,我們不曾辯論。但我們在骨子裡暗中辯論著。……
……
沒錯,我們輕輕觸及一些較深奧的超自然問題,但我們讓這些問題跟熟悉的家庭情結產生關聯。無論如何,思想和想像的趨向並沒有被切除,甚至也沒有被修剪。我的想像力隨意遊移;我的夢具有啟示性,有很多源於古典或聖經的象徵。思想是東西,要加以收集、對照、分析、擱置或還原。一些顯然沒有關聯的片斷觀念,時常是某個特別的思想和記憶層次的一部分,因此是同屬一類的。這些觀念有時很巧妙地接合在一起,像精緻的希臘淚瓶和彩虹色玻璃碗與花瓶,黃昏時在面對我的架子上閃亮著,而我就在維也納第九區貝格街十九號房間中的躺椅上伸展並支撐著身體。只要死者活在記憶中,或者在夢中被人回憶,他就是活著。(The dead were living in so far as they lived in memory or were recalled in dream.)
57
有一天,我對他說,時間過得太快(他是否有感覺到?)他聽了做出一個有點滑稽的姿態,一隻手臂往前伸,好像以反諷的模樣對看不見的形體或想像的觀眾說話。「時間,」他說。他以那種無法模仿、透露雙重意義的模樣說出這個字語。他似乎蔑視這個創造物、這個抽象的東西。他似乎把很多矛盾的情緒塞進那一個字語之中,其中有反諷、懇求、蔑視,加上一種模糊、溫柔的悲情。好像是這個字語負擔過重,是一種可能在任何一分鐘爆炸的東西。(就某種意義而言,他的很多字語都爆炸了,炸毀了監獄、無用的堤防和水壩,造成山崩,確實如此,但卻炸開了隱藏的寶礦。)「時間,」他再說一次,顯得更加安靜,然後說,「時間狂奔。」(“time gallops.”)
「時間對誰而言是狂奔呢?」我懷疑他是否知道自己在引用莎士比亞?只不過如此完全引用羅莎琳(Rosalind)有關「時間」的精緻妙語似乎並不適當。「他對誰而言是狂奔呢?」歐蘭多(Orlando)問。羅莎琳回答,「對於一個上絞架的賊子;因為雖然他盡力放慢腳步,他還是覺得到得太快了。」一個賊子,是啊;在偉大的戲劇傳統中,他已從天堂偷了火,像普羅米修斯。
(“Time gallops withal.” I wonder if he knew that he was quoting Shakespeare? Though the exact application of Rosalind’s elaborate quip about Time hardly seems appropriate. “Who doth he gallop withal?” asks Orlando. And Rosalind answers, “With a thief to the gallows; for though he go as softly as foot can fall, he thinks himself too soon there.” But a thief certainly; in a greater dramatic tradition, he had stolen fire, like Prometheus, from heaven.)
73
我所祈求的對象仁慈之神,已經把老教授帶離了。他在風暴、轟炸和戰火肆虐這個城市之前就離開了。他像一把灰燼,被珍藏在一個甕中,或被散布在倫敦外一個「記憶花園」中的花草之中。我想,在花園牆上必然有一塊大理石,或在一條花園小徑旁的一個角落中必然有一個小盒子。我甚至沒有去看,去注視一個熟悉的名字,也許加上一個日期,我甚至沒有沿著一條圍著修剪過的紫杉,或更可能是圍著芳香的灰線薰衣草的小徑漫步,同時想著教授。我們的「記憶花園」是別的地方。
你可知晚柑橘樹開花的地方,
金黃的柑橘在暗暗的葉中發光,
輕風在藍天下吹拂,
新娘花靜靜亭立,月桂樹高高聳立,
你可知曉那個地方?
那兒!哦那兒
我的情人啊,我想要與你同行。
你可知曉那間房子?屋頂棲息在柱子上,
廳堂發光,屋室閃亮
而大理石雕像矗立,凝視著我:
可憐的孩子,他們對你怎麼了?
你可知曉那個地方?
那兒!哦那兒
保護我的人啊,我想要與你同行。
你可知曉那座山及其雲橋?
騾子在霧中尋路,
古代的龍群盤踞山洞,
岩石急落,上方洪水湍急;
你可知曉這一切?
那兒!哦那兒
就是我們的路!父親啊,我們走吧!
(譯註:這是德國詩人歌德所寫的〈米格儂的歌〉(或譯〈迷孃曲〉)。)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上一則: Excerpt:希爾達.杜利特(Hilda Doolittle)的《禮讚佛洛伊德》-2下一則: Selected poems:《德語詩歌八十首》(孫周興 編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