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彭邦楨自選集》之〈論「胡品清譯詩及其詩選」〉
2024/08/12 05:39
瀏覽61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Excerpt《彭邦楨自選集》之〈論「胡品清譯詩及其詩選」〉

這本自選集除了彭邦楨自己的詩作之外,還包含他的幾篇評論文章,以下摘要分享其中一篇與胡品清相關的〈論「胡品清譯詩及其詩選」〉。

另因礙於篇幅,葛紀葉、波德萊爾、魏爾崙、梵樂希這四位詩人,只挑最後一位。


書名:彭邦楨自選集
作者:彭邦楨
出版社:黎明文化
出版日期:1980/09

Excerpt
〈論「胡品清譯詩及其詩選」〉
……


[譯詩範圍很廣]

胡品淸女士這部譯詩及新詩選計三百三十六面;譯詩部份佔全集之四分之三,計二百五十四面;新詩部份只佔四分之一,只計八十三面。譯詩部份計有一百三十首詩,包括自十九世紀初葉以還法國十九位享譽國際的大詩人,也可說是我國國人耳熟能詳的,其中的這些譯詩,也可說是這些詩人具有代表性的佳作。過去我國雖不乏介紹法國的作品,但能像胡品清女士譯得這麼準確,且能如是傳達原作的神韻,但是少見。因爲胡品清女士諳悉法國的生活和語言,旣能以法文譯述,亦能以法文創作的緣故。
……


這部譯詩含蓋的範圍極廣,有浪漫主義詩人密勒瓦(Mellevoye 1728-1816 ;有巴拿斯派詩人葛紀葉(Thophile Gautier 1811-1872) ,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 ;象徵主義詩人魏爾崙 (Paul Verlaine 1844-1896) ,梵樂希(Paul Valery 1871-1945);立體派詩人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 1880-1918);超現實主義詩人羅勃·德斯諾斯(Robert Desnos);以迄法國現代詩人聖約翰·波斯(Saint John Perse 1887)等這十九位。
……


[梵樂希]

四、梵樂希可說是法國無上的光輝,一個頂點,和一個後期象徵派的詩人。不過他的詩藝却是集古典主義、巴拿斯派和象徵主義的大成的。因爲梵樂希能遵循古典的法則,推陳出新,就像文藝復興的達。文西 Leonard de Vinci 一樣,能創造一個前人未有的世界。法國文學批評家拉魯(Rene Lalou)說:「梵樂希的身上,我們可以找出一個散文家、一個哲學家、一個詩人、一個詞客,和一個象徵主義者,同時也找着一個古典主義者。」由這一說法,我們就可證實這位詩人是怎樣富於多樣性和廣泛性,淵博而又深沉。可說我們就不能單純的把他歸於哪一派,否則我們就不能對他作確切的了解與精密的認識,他應是一個純粹的存在與一個獨立自主的詩人。他不受任何依榜與任何拘束。梵樂希是於一八九〇年開始活躍法國詩壇,但到一八九四年後卽歸於沉寂,可說這是一個很令人費解的現象。要是我們不會像他這樣作的,好不容易在詩壇爭得一點名望,怎麼又甘於忍耐放棄?除非有其他特殊的原因。但梵樂希竟作得如此神奇,這是很令人叫絕的。要非一個「大智若愚」的人,豈肯出此。梵樂希自一八九年開始活躍詩壇,除前後發表了「達·文西方法序說」及一些散文與詩之外,並曾與紀德(Andre Gide 、克洛德爾(Paul Claudel 1860-1897)、萊尼埃(Henri Regnier 1864-1936 等人參加羅馬街之馬拉美的「火曜會」,每逢星期二,可說這是當時法國詩壇展開象徵派運動的中心。在這些人中,也可說梵樂希是眞正的承襲了馬拉美的衣鉢的人。但在一八九四年之後直至一九一七年,梵樂希卻再沒有發表過一首詩。在這長達二十年的期間,可說梵樂希一直是在沉默、在錘鍊、在鍛鐵爲金、在從其他哲學和科學的各方面尋找最確切的表現方法和抽象的認識。這種面壁二十年的工夫,這是需要無上的堅忍和無上的意志的。直到他發表了「年青的帕爾格」和「海濱墓園」等詩,遂纔回到詩壇、震驚詩壇。而梵樂希遂前後判若兩人了。一九二五年,因法朗士(Anatole France)之死,梵樂希並在這些衆多的詩人中坐上了這把法國學士院所空下的椅子。可說這是給一個努力與思想的人的無上的殊榮,而梵樂希也非浪得虚名。一九四五年七月,梵樂希死於胃潰瘍,享年七十四歲。紀德說:「保羅·梵樂希之死不僅使法蘭西居喪,且使全世界湧起了梵樂希之聲音所及的人們發出的悲嘆之聲。凡是一個人的作品能夠以不朽而自負的話,那就是不朽的,而且那光輝超越了空間和時間而將繼續地擴展的作品,能傳留後世的人才是眞實的,能夠豐富和教化了最久遠的精神,最多樣的精神的這種崇高的作品,它是如此的完美、豐富和嚴密,使人不禁爲之讚嘆。」(引自葉泥譯「保羅.梵樂希的光輝」)下面就試論他一首詩——石榴。

堅實的,因過多的種子
而半啓的石榴啊
你彷彿是一個崇高的頭額
因衆多的發明而爆裂。

啊,半啓的石榴,
假如你忍受的陽光
會令你驕傲地
使紅寶石的牆壁破裂,

假使你皮壳的乾燥的黃金
因一種力量
而露出有紅色液汁的寶石,

那煥然的缺口
令我夢想着一個人,
我會擁有那人的隱秘之建築。

(讀者自行補充)
Les Grenades


Dures grenades entr’ouvertes
Cédant à l’excès de vos grains,
Je crois voir des fronts souverains
Éclatés de leurs découvertes !

Si les soleils par vous subis,
Ô grenades entre-bâillées
Vous ont fait d’orgueil travaillées
Craquer les cloisons de rubis,

Et que si l’or sec de l’écorce
À la demande d’une force
Crève en gemmes rouges de jus,
Cette lumineuse rupture

Fait rêver une âme que j’eus
De sa secrète architecture.

Pomegranates

Tough pomegranate rinds,
Yield your surfeit of seed.
In you I see great minds
From whom discoveries bleed!

If suns you suffered filled
You, half-agape and stout,
With pride until you spilled
Your chambered rubies out,

The forceful stratagems,
That rupture to reveal
These juicy, crimson gems
Bursting from dry gold peel

Recall my souls conjecture
Of its secret architecture.

(Translated by Jan Schreiber)

這首詩的感受是典麗而莊嚴,細緻而嚴密,以一只石榴構成如許的想像,要非一個具有深沉感受的詩人是做不到的。這首詩的力量,可說每一節都沒有一句廢詞,每一行裏也沒有一個廢字。也許讀者們很難欣賞這首詩,也許會感到艱深和晦澀,假如我們要確切的對這首詩予以認識,那不僅會給這首詩予以最高的價値,且會讓你擊節嘆賞。本來詩只是止於欣賞,而勿須予以詮釋的。論者茲不揣冒昧,現就以我個人的認識對它作個欣賞的過程。石榴之為一種果實這是人所共知的,如僅以一只石榴寫一首詩,如沒有一種抽象的假設和象徵的意味,就不能識得其中的眞趣。可說這首詩的每一行都是能令我們玩味的。他說:「堅實的,因過多的種子而半啓的石榴啊,」這頭兩行詩,就全部給這只石榴予以具象和抽象了。具象是石榴的外貌,這只石榴看來是那麼堅實,但終因其內在過多的種子已屆成熟而脹破出來,遂使堅實的石榴的外壳爆裂而呈半啓的狀態,這就意味着另一種抽象的意識,這只石榴看來不僅是一只石榴,彷彿就像看到一個哲人或一個科學家的「崇高的頭額」,因其有過多的智慧而創造了「衆多的發明」。梵樂希由「過多的種子」聯想到「衆多的發明」,可說的是神妙。這不僅是給這只石榴予以完美化,而且也是給予一個具有發明的人以觀念化的。例如牛頓坐在一株蘋果樹下,因一只成熟的蘋果自枝頭脫落撞着他的頭額,因而聯想到「地心吸力」這一發現,可說就是一個例證。以後二、三、四節詩均各有其嚴密、深沉、和準確的意味,均可讓我們予以假設和詮釋,凡其表現的意象確是無窮的。他說:「啊,半啓的石榴,假設你忍受的陽光會令你驕傲地使紅寶石的牆壁破裂,」這一節詩,除了已說明了物質界的自然現象外,假使就以這個現象而聯想到梵樂希本人,也是很確切的。例如梵樂希忍受了二十年的沉默,而後始驕傲的出現,震驚詩壇,可說他的詩已經衝破了那層堅實的沉默的牆壁而閃躍着如「紅寶石」的光輝一樣。總之,這首詩是令人欣賞的、愉快的,如識得其中的奧秘,我們就不僅不覺得其艱深和晦澀,反覺其是如是的明晰和開潤,給我們以一種自覺的啓示和力量。其後三、四兩節論者就不再在這裏妄自嘵舌,盼識者們或以其他的角度來欣賞和體會,也許會較我個人所知者更多。胡品清女士說:「中國古語說:詩窮而後工」,法國浪漫派名詩人繆塞說:「在絕望中寫出的詩歌是最美的,我知道有些不朽之作只是純粹的嗚咽」。如此說來,彷彿中外一致公認詩是流離顛沛或傷感頹廢的產物,但是這種論調並不適合於梵樂希的作品,這完全是由於他的生活是內向的,他恆常凝思默想,如哲人。他的詩是思維和智性的產物,他是純粹詩的發明者。他有的詩甚至可以沒有明顯的主題只憑音樂的和諧,思維的凝聚而獨立的存在。」可說這一節話是胡品清女士對梵樂希最有識見的批評。
自象徵主義之後,法國詩壇遂呈更多繽紛的現象與諸般不同的色澤。繼之而起的是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諸多流派。達達主義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但隨即夭折,蛻變為戰後之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一度會爲法國詩壇的主流,現在亦趨於沉寂。總之,法國在二十世紀的流派,較之十九世紀所產生的更多更繁,我想這是自浪漫主義以來一種自我不安定的現象。羅素說:「由十八世紀後半期以迄現在,藝術、文學、哲學、乃至政治,無論消極地或積極地,都受一種情感影響,這種感情,在廣義來說,可說是浪漫運動(Romantic Movement)之特徵。卽厭惡這種情感方式的人們,也不能不注意到它,而且在許多地方,所受到的影響,比明白知道的人還要大。」我想這個看法是較為正確的。胡品清女士對超現實主義者德斯諾斯及立體主義者阿波里奈爾的作品均有譯介,恕我在這裏就不一一予以評論,總之,這部譯詩是令人敬服的,無論是在量與質方面來說,均可說是名作名譯,令人不禁心嚮往之。下面就試評胡品清女士新詩選部份:

[
追求繆斯的女詩人]

五、胡品清女士的詩,可說是情感範疇的。其中四十一首詩,雖說各有各個不同的角度,但其中的對象就只有一個。可說這就是一種專一、一種完美、一種令人驚異的情操。也可說這種情操只有像胡品清女士這位追求繆斯的女詩人纔有。就以胡品清女士所選譯的法國詩人的作品來看,也可知她的傾向。這種情感是異常珍貴的,就像一個綺夢裹住一個人生。不過這種人生可能有歡笑的一面,也可能有辛辣的一面,但我想這種夢還是應該作作的。例如她說:「傾注我一頃薔薇吧,自你的筆底,讓我享受一個雪地裏的春天。」讀這兩行詩,我想每位讀者在心裏都會誕生一個綺夢來。又說:「回憶是一隻被扼殺的蝴蝶,是一具顏彩繽紛的遺骸。」而這兩行詩,就是無窮的感傷氣氛。像這類令人擊節嘆賞的句子,例如:「而你不來,遂心扉長鎖,屋脊上飄落的不是幸福的白羽,是朵朵雪花。」這「白羽」「雪花」形象得這麼鮮活,即使不勝哀惋,我想我們的女詩人也應該在此中得到慰藉。這上述的三節詩句,是從「祈求」「不題」「奉獻」這三首詩中擷節下來的。胡品清女士的情操可說就是一種愛。例如她在「鄉愁」中所表現的就是一種對國土的癡戀,胡品清女士之能放棄巴黎的生活,要非有一種「生於斯」的國土戀情,我想她是不會回國的,可說這也就是一種祖國的愛。
讀完胡品清女士這部「譯詩及新詩選」,我本該有許多更佳的評語,只是筆拙,未能盡意。總之,它曾令我沉緬多日,陶醉多日,這是一部我很喜歡的書。

——
民國五二(一九六三)年六、十七發表於中國一周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