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後翻出箱底的舊照,2000 年那趟橫跨阪神與北海道的旅程,竟如落雪般簌簌湧上心頭。二十載光陰倏忽過,照片裡的雪色仍鮮活,阪神的 「不死鳥」傳說亦未褪色 —— 那些關於重生與浪漫、凜冽與溫暖的片段,拼綴成一段難忘的時光。
開篇:雪國初印象與鳳凰
前番憶起札幌的冬,總先想起道廳本廳舍那抹巴洛克風的輪廓 —— 覆雪的屋頂上,仿佛棲著傳說中的不死鳥鳳凰。它是世人眼中的幸福使者,每五百年便背負人間累積的愛恨嗔癡、怨憎會苦,投身熊熊烈火,以絢爛終局換得重生,為塵世降下祥和。這般意象,後來竟與阪神的故事悄然呼應,成了旅程裡意外的伏筆。






阪神‧淡路大震災復興支援館▲
2000 年 1 月 11 日,恰逢阪神地震五周年前夕,我們一行帶著半公幹的目的前往神戶。抵達後,神戶市役所的往來主管熱情接待,首站便帶我們參訪阪神・淡路大震災復興支援館—— 這處承載著城市傷痛與希望的場所,正是神戶人 。
不死鳥精神的具象化
館內的簡報與展品,將 1995 年 1 月 17 日那場浩劫娓娓道來:芮氏 7.3 級的阪神地震,震央落在淡路島,最終奪走逾 5000 人的生命,四萬餘人受傷,65 萬幢建築損毀,86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讓神戶成了二戰後日本受災最烈的城市。而三宮町的市民,卻以 「不死鳥」為喻,在廢墟上建起這座支援館,既要留存地震的記憶,更要指引復興的方向。
館內陳列著震災的一手資料:開裂的鋼筋、坍塌的建築模型、記錄災情的照片與影像,無聲訴說著地震的破壞力;同時也展示著複建規劃圖、防救災知識手冊,甚至有模擬活斷層的互動裝置 —— 它不止是紀念館,更是以宏觀視野規劃未來的 防災課堂。自開館至 2002 年 3 月閉館,逾 290 萬人來此參訪,後來其業務移交至同年 4 月落成的 阪神・淡路大地震紀念人與防災未來中心,這份對 防患未然的重視,令人動容。
阪神・淡路大地震記念人與防災未來中心▼

三宮町神戶中心商業區▼
離開支援館,我們實地走訪了三宮町商店街 —— 昔日的斷壁殘垣已不見蹤影,沿街商鋪重新亮起燈,行人穿梭其間,煙火氣漸濃;神戶市役所二號樓雖曾遭重創,經修繕後也恢復了辦公功能,唯有牆面細微的痕跡,仍藏著過往的印記。
次日,我們與當地體育會聯誼,一場網球友誼賽讓行程多了幾分輕鬆。短短兩日的阪神行,在與友人的告別中落幕。隨後我們前往關西空港,搭乘航班北上北海道,一場六天的雪鄉之旅,即將拉開序幕。



花時計▲
花鐘,位於神戶市政廰的北側,1957年完成的日本第一座的花鐘,「三宮.花時計前駅」位於神戶市中央區,屬於神戶市營地下鐵海岸線的鐵路車站,站名就是源自於此。






神戶擁有「日本三大夜景」奇觀的盛譽,這次公訪神戶市政廳就聽聞市役所開放無料欣賞夜景。
第一市政廳於1989年落成,地震中未遭受任何和損壞。欣賞夜景要到一號廳搭電梯直上到24樓,遊客可自由進入參觀。樓內靠窗口大型玻璃帷幕,讓人就坐在窗邊,欣賞阪神奇幻美麗之夜,如灑落滿地璀璨晶瑩剔透的珠寶一般,不但無料且大大滿足了欣賞神戶夜景的慾望。










大阪巨蛋:鋼鐵穹頂下的熱鬧
途經大阪時,我們特意繞去了 1997 年落成的大阪巨蛋。那銀亮的圓頂與波浪狀的邊緣,在晴空下格外醒目 —— 穹頂之內是可容納 5.5 萬人的棒球場,週邊九層樓裡,散落著商鋪、餐廳與紀念品中心,巨蛋造型的文具、玩偶、服飾擺滿貨架,處處透著活力。
這裡是日本職棒的重要場地,每年夏季甲子園賽事期間,阪神虎隊常會借此處作為臨時主場,屆時場內滿是球迷的呐喊與加油聲;除了棒球賽,巨蛋還常承辦世界知名藝人的演唱會,也不乏商品展、婚禮儀式等活動,鋼鐵穹頂下,永遠洋溢著熱鬧的生活氣息。若想前往,搭乘地下鐵便是最便捷的方式,短短一程,便能從城市的靜謐切換到這裡的喧囂。

北海道:雪色裡的溫軟時光
北海道是個 “看不膩” 的地方 ——2005 年夏天我曾再訪,彼時青山映著澄澈溪水,鳥語伴著花香,鬱鬱蔥蔥的綠意濃得化不開,讓人不忍驚擾這份寧靜;而 2000 年的冬日初見,卻是另一番模樣:厚厚的積雪裹住天地,銀白世界裡,一碗熱呼呼的札幌拉麵下肚,連心情都跟著暖了起來。
它沒有東京的耀眼,不及大阪的人文繁盛,卻憑著一份溫潤婉約,讓人安心。就像初出札幌機場時,南方孩子見到漫天飛雪的狂喜 —— 踩著積雪 “咯吱” 作響,說話時口吐白汽,連清冽的空氣都似在喚醒感官,那份純粹的快樂,至今想起仍覺鮮活。
我們的六天北海道行程,以札幌為起點,途經層雲峽、北見、網走、釧路、千歲、登別、小樽,雖因時間所限,許多景點只能匆匆一瞥,卻每一處都刻下深刻記憶。尤其第四天在大雪彌漫的天都山,站在山頂眺望鄂霍次克海時,風大浪急,暴雪裹著海風刺骨,那份凜冽與壯闊,成了旅程裡最特別的注腳 —— 只可惜到訪時才月初,若晚半月,便能乘破冰船看流冰奇景,這份遺憾,倒成了再訪的念想。
札幌:雪巷裡的人間煙火
在札幌,我們住了一晚京王大飯店,當日便逛遍了狸小路、大通公園,還有那座覆雪的北海道神宮。道廳本廳舍的巴羅克建築在雪光中格外雅致,鐘樓計時台的指標在冷光裡緩緩跳動,朱紅鳥居映著皚皚白雪,連電車 「叮叮」 碾過積雪的聲響,都似成了雪國的背景音樂。
最難忘的是札幌女孩 —— 即便天寒地凍,她們仍不願裹厚重的羽絨服,只著輕薄外套,身姿輕盈地穿行在雪巷裡,愛美之心讓寒冬多了幾分靈動。若想避開風雪,地下商街與狸小路商店街便是絕佳去處:從札幌站前延伸至大通公園薄野站的地下商街,百餘家店鋪串聯起購物、餐飲與娛樂,暖融融的空氣裡滿是生活氣息;而有百年歷史的狸小路商店街,頭頂架著遮雨棚,從一丁目到七丁目,手作、特產、藥妝琳琅滿目,逛累了鑽進一家居酒屋,喝一口熱清酒,便覺渾身舒暢。
















第二天參觀了「北海道開拓之村」,園區展示明治、大正時期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的建築物,共分為四大區塊,有市街地群、漁村群、農村群、山村群。群村模擬了北海道開拓時期的生活、產業、經濟及文化歷史,瞭解到北海道的的過往。開拓村積雪盈尺,白皚皚一片,村莊占地廣寬廣,像是時光倒流一樣,有一種回到從前的感覺。













層雲峽:冰瀑與溫泉的治癒
行程第二日,我們告別札幌,沿道央公路北上。車窗外,石狩川沿岸的峭壁嶙峋,山路蜿蜒入山,約兩個半小時後,終於抵達大雪山國立公園 —— 層雲峽便藏於此間。這裡的大峽谷以險峻聞名,凝灰岩經歲月侵蝕,化作刀削般的崖壁,雄奇山形與雪色相映,更有豐沛的溫泉藏於峽谷間,冷與暖在此交融出獨特的景致。
層雲峽的「銀河瀑布」 與 「流星瀑布」,本是一柔一剛的存在:銀河瀑布從百餘公尺石壁緩緩垂落,如絹絲拂穀;流星瀑布則奔湧而下,撞擊崖底時濺起水霧,故有 女瀑 與 男瀑之別。可我們到訪時正值隆冬,兩道瀑布竟凝成了巨大的冰柱,晶瑩剔透的 冰瀑靜靜矗立,成了大雪山獨有的冬日奇觀。
沿溫泉街前行,兩側皆是溫泉酒店,這裡的溫泉屬純氫泉,水溫高達 70℃,據說有療愈之效。乘纜車登上海拔 1700 米的山巔,“北海道屋脊” 的壯闊雪景盡收眼底:峰巒覆雪如銀龍盤踞,凜冽山風裹著雪粒拂過面頰,蒼茫感直擊心底。
我們入住的 「層雲峽觀光飯店」,是家頗具規模的豪華旅館,特意選了純和式房間 —— 推窗便能望見覆雪山景,屋內的溫泉池以雪松木與石材打造,泡進溫熱的泉水中,旅途的疲憊瞬間消散。晚餐的自助餐更是豐盛,新鮮的海鮮與精緻的肉品擺滿餐桌,就著窗外的雪色用餐,連味蕾都似被溫柔包裹。
在層雲峽的日子,是北海道之旅最治癒的片段:白天看冰瀑、望雪峰,夜晚泡溫泉、賞雪簷,聽鐘樓頂的指標在冷夜裡輕響,任峽谷的風與溫泉的暖,在心頭慢慢釀成溫柔的記憶。
如今再翻舊照,阪神的 「不死鳥」 與北海道的雪,仍清晰如昨。那些關於重生的堅韌、雪國的浪漫,早已藏進時光的褶皺裡,待某個冬日午後,再輕輕展開,便又是一場難忘的舊地重遊。





















- 1樓. 多愛自己2020/03/19 12:23二月去北海道看雪,運氣也超級好的!!
多愛自己 友友~謝謝到訪&留言~
冬天的北海道,靜謐銀白色世界讓人又喜又愛,皚皚白雪空氣冷冽,
南方的孩子看見大雪,不自禁會興奮嗨起來了,為了看雪,看小樽跑到北海道,
這北國雪鄉有它的魅力!!
king wang 於 2020/03/20 17:40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