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般若行履 與心經相伴的朝暮
2025/10/19 07:42
瀏覽88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

那年環島,四十餘日的徒步,我將《心經》織成腳下的經緯。晨光未醒時啟程,暮色四合時歇腳,一句「照見五蘊皆空在唇齒間反覆吞吐,如呼吸般自然。漫漫長路,肉身本是負累,卻在經文的節奏中逐漸輕盈。某日竟行四十公里,雙足如踏雲端,彷彿不是我在行走,而是天地托著我前行。那時才懂,所謂「度一切苦厄,並非苦痛消失,而是心超越了對苦的執取。

歸家後,我發願持誦不輟。初時如汲甘泉,日日浸潤在「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澄明中,連夢裡都漾著檀香的安穩。可塵緣如潮,兩年光陰竟讓修持荒蕪如廢井。偶爾憶起當年踏破芒鞋的勇猛,總覺虧欠了什麼;不是對佛菩薩的諾言,而是對自己本心的背棄。

《心經》說「無智亦無得,我卻在「求有所得中迷失。貪圖誦經的寧靜,卻畏於直面煩惱;渴望「心無罣礙,卻連每日十分鐘的定課都捨不得給。原來「顛倒夢想非在遠處,正是這念進退得失的躊躇。經文早將答案寫盡:「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唯有放下對修持成果的執念,才能真正安住於修持本身。

近日重拾課誦,不再計較遍數多寡,只在晨起一炷香的時間裡,讓經文如清溪流淌過心田。當「遠離顛倒夢想的字句響起,忽然淚落。那條環島路上曾體證過的清明,從未離開,只是被妄念暫時遮蔽。般若智慧不是玄奧哲理,是踏實行走時腳底感知的大地,是專注呼吸時胸腔的起伏,更是認清「五蘊皆空後,依然認真生活的勇氣。

而今我願學習水的柔韌:

揭諦揭諦——去啊,去啊,

波羅揭諦——到彼岸去啊,

不是遠方的淨土,而是此刻念頭生滅的當下。每一步都是彼岸,每聲佛號皆可度厄。這條路仍長,但我知道:當經文與生命共振時,疲憊會化作雲煙,恐怖會碎作朝露,而曾經荒廢的歲月,終將成為「不增不減的圓滿。

且讓般若為舟,以持誦為槳,

從此「無有恐怖

只有一路蓮香。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佛道禪緣
下一則: 日出日落須臾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