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油」與「調合油」這兩個名詞,常會出現在產品和媒體上,它們的讀音完全一樣,但意義是否相同呢?請看本文介紹。
調和,注音是ㄊㄧㄠˊ ㄏㄜˊ,詞義一是烹調;詞義二是和諧、融洽;詞義三是消弭爭端;詞義四是協調整理;詞義五是調味佐料;詞義六是安慰。
調合,注音是ㄊㄧㄠˊ ㄏㄜˊ,詞義是調配、混合。《國語辭典》列有「調合漆」的詞條。
從「調和」與「調合」的詞義來看,若寫「調和油」,代表是烹調的用油或調味的用油;若寫「調合油」,代表它不是純油,而是由兩種以上的油品混合而成。可見得「調和油」與「調合油」都是正確的用詞,因此若要論斷應寫「調和油」還是「調合油」才對,應看場合而定。
自
到谷歌網站做關鍵字檢索,得到的資料量,在「╱」的左邊是點選「所有中文網頁」,右邊是點選「台灣的網頁」,若查詢"調和油",得210萬/16萬;若查詢"調合油",得10萬/7萬。由查詢的結果得知,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在大中華,皆以使用「調和油」一詞居多。進一步分析,在台灣,「調和油」的資料量是「調合油」的2倍;在大中華,「調和油」的資料量是「調合油」的21倍。
一瓶油,若主成分未標示「100%」,即應標示為「調合油」,否則將受罰。若已標示「調合油」,消費者應了解標示可分成三種情形,分析如下:
(1) 若品名為「橄欖油」,成分標示為橄欖油、大豆油,代表主成分橄欖油含量至少占50%以上。
(2) 若品名為「橄欖葵花油」,成分標示為橄欖油、葵花油、大豆油,代表主成分橄欖油和葵花油含量分別至少占30%以上。
(3) 若品名為「¡¡調合油」,成分標示為橄欖油、葵花油、大豆油、芥花油,代表各項油脂依含量多寡,由高至低的順序,即含橄欖油最多,含葵花油次之,含芥花油則最少。
「調合」的詞義與「調和」不同,就像「混合」不完全等同於「混和」,因為混合的詞義是夾雜摻和,而混和的詞義是卻是混雜、融合在一起。「調合油」的特性是各種油的發煙點各不相同,例如橄欖油是攝氏193度,大豆油是238度,如果用來高溫油炸,可能會吸入過多油煙。將兩種以上的油混在一起,確實無法將各油的發煙點加以調和。故言,將兩種以上的油混合在一起,應稱為「調合油」才正確。目前官方只是勸導非純油應標示為「調合油」,若標示為「調和油」也可以,暫不會受罰;至於未來會不會強制規定,則未可知。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報紙廣告
[相關閱讀]
(1) 食用油圖片
(2) 橄欖油圖片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旭日初昇2013/11/29 09:36單一食用油(純用油如大豆、橄欖)單純不複雜,方便料理又不容易蒙混,消費者不應該想將一桶油網羅各種用油的想法,經此一事件,相信大家也更具有用油正確常識。歡迎旭日初昇格友回應,您說的很對,調合油無法驗出各種油所占的比率,因此家裡從沒買過。 王國良(阿國) 於 2013/11/29 10:05回覆
- 5樓. 穆仙弦2013/11/21 07:23
偽裝調和油的調合油(產品標示),就是黑心混油。
既然名稱上很容易混淆,造成誤解,應多多宣導,但最終仍應明文規定,違者重罰,從人性下手,制定妥善的法規,因為業者不會和錢過不去。
歡迎穆仙弦格友回應,您說的很對。過去,政府對業者輕縱,總以標示不實放過;如今,民怨高度沸騰,政府應對業者以摻假詐欺重刑重罰論究,以後業者才會乖乖地守法。 王國良(阿國) 於 2013/11/21 09:49回覆 - 4樓. 浮生2013/11/19 22:08
最近的食用問題讓人傷透了腦筋
一下子安全過關的牌子
沒想到隔天就出包了
政府部門的處理態度應該更積極些
才不會讓善良老百姓受苦受罪
歡迎浮生格友回應,您說的很對。食品安全是一個大問題,媒體天天都有顯著報導,政府應能管好食品安全,民眾才能夠信任政府有認真在做事。 王國良(阿國) 於 2013/11/21 09:48回覆 - 3樓. 思于2013/11/19 22:05感覺差很大說
我以為是調和ㄌㄟ
改改改
別再弄混啦
歡迎思于老師回應。中文詞語有的是音同義也同,但有的是音同義不同,中文就是這麼有趣。 王國良(阿國) 於 2013/11/21 09:47回覆 - 2樓. ''2013/11/17 09:06說文解字
很有特色的園地
- 1樓. 多硯坊 (休)2013/11/16 14:48
既非純粹單一成份
主成份混合其它副成分
應使用調合油較適切用調合油來做為煮菜烹調的調和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