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葉柄的橫斷面是五稜形(王國良攝影)
「菠薐仔」是菠菜的台語,從這個台語名,不但可知它是從哪裡傳入的,而且也可知道這種植物的特徵。真的可以這樣解讀嗎?請看本文介紹。
4月下旬,我觀看胡瓜主持的節目,有一道題目是問高麗菜、茼蒿、菠菜和空心菜等四種蔬菜名,哪一個和產地有關?製作單位說答案是菠菜,因原產地是尼泊爾,該國古稱palinga。製作單位可能是參考《維基百科》中文版,維基在介紹菠菜時說:「於7世紀左右由尼泊爾傳入中國,古代稱「菠薐菜」(「菠薐」係源於古國名palinga,即今尼泊爾)」。但《維基百科》英文版有說,中國的菠菜即是波斯菜。可見得,菠薐菜之名,您可以說它源自尼泊爾,也可以說它源自波斯。
菠菜,《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ㄅㄛ ㄘㄞˋ。植物名。藜科菠薐屬,二年生草本植物。葉略呈三角形,根部紅色,葉嫩綠,有甜味,含有豐富的鐵質。可供作蔬菜食用。也稱為「菠稜菜」、「飛龍菜」。
菠薐仔,《閩南語辭典》解釋如下:音讀是pue-lîng-á/pe-lîng-á。菠菜。葉菜類,葉子略呈三角形,根部紅色,葉嫩綠,有甜味,含有豐富的鐵質。可供作蔬菜食用。異用字是「飛薐仔」。近義詞是「菠薐」、「菠薐仔菜」。
根據莊溪的《認識植物》網站,菠菜的名稱有很多個,包括菠菜、菠薐、菠薐菜、波斯菜、赤根菜、角菜、菠菱菜、鸚鵡菜、紅菜、飛龍菜、風菱菜、風龍菜等。筆者將這些名稱歸納如下:
(1) 以菠字開頭
菠菜、菠薐、菠薐菜、菠菱菜。
(2) 以菠字台語音(pue/pe)開頭
飛龍菜:因台語音讀飛龍是pue/pe-lîng,菠薐是pue/pe-lîng,兩詞完全相同。
(3) 以ㄅㄛ音開頭
波斯菜、菠菜、菠薐、菠薐菜、菠菱菜。
(4) 包含薐字
菠薐、菠薐菜。
(5) 包含薐字台語音(lîng)的字
(A) 菠菱菜:因台語音讀菠菱是pue/pe-lîng,菠薐是pue/pe-lîng,兩詞完全相同。
(B) 飛龍菜:因台語音讀飛龍是pue/pe-lîng,菠薐是pue/pe-lîng,兩詞完全相同。
(C) 風菱菜:因台語音讀風菱是hong-lîng,紅薐是hông-lîng,兩詞相近。
(D) 風龍菜:因台語音讀風龍是hong-lîng,紅薐是hông-lîng,兩詞相近。
(6) 跟植物的特徵有關
(A) 赤根菜:菠菜有紅根。
(B) 角菜:菠菜葉子呈三角形。
(C) 紅菜:菠菜有紅根。
(D) 鸚鵡菜:菠菜的紅根vs鸚鵡的紅嘴。
以上這6組名稱當中,1~3組跟菠字有關,4、5組跟薐字有關,可見得菠菜之名,主要是聚焦在「菠」與「薐」這兩字之上。從《國語辭典》可知,菠與薐這兩字只用於菠菜這一種植物。其實,菠字就是「波」,意指菠菜來自「波斯」。經過仔細的觀察,發現菠菜的葉柄具有稜狀,所以薐字就是「稜」。《國語辭典》收錄兩個跟菠菜有關的詞條,即「波稜菜」(ㄅㄛ ㄌㄥˊ ㄘㄞˋ)與「菠稜菜」(ㄅㄛ ㄌㄥˊ ㄘㄞˋ),用的都是稜字而非薐字。
波斯是英文Persia的譯音,鹿港偏泉腔、三峽偏泉腔、金門偏泉腔和新竹偏泉腔,皆將菠字皆念成per,可見得菠字的台語比國語更接近波斯的英文名稱。
至於稜字,注音是ㄌㄥˊ,以前大家都念成ㄌㄧㄥˊ,字義是物體兩面相交所形成的一個頂角。菠菜葉柄橫斷面並非圓形或橢圓形,而是五角形,但有一面是凹成V字形,菠菜葉柄五角形的橫斷面和秋葵果實五角形的橫斷面很相似。
《國語辭典》在解釋「波稜菜」詞條時,說它是菠菜的別名。對於菠菜這個名稱,我們可以這麼解讀,在國語,菠字是譯音,菠菜即是波斯菜;在台語,菠字是譯音,而薐字則是菠菜葉柄的特徵是稜狀,菠薐仔、菠薐仔菜即是波斯的稜菜。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3) 《維基百科》
(4) 莊溪《認識植物》網站 http://kplant.biodiv.tw/
[相關閱讀]
(1) 菠菜圖片
(2) 秋葵圖片
(3) 老葉的植物王國: 菠菜(spinach)的起源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