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們講到孔子往生後,以子夏為首的「外貌協會」,只因有若貌似孔子,就主張以師禮侍之,獨曾子力排眾議,堅決弗為也。言下之意,有子只是形似孔老夫子,論學問和德行,其實是一點也比不上的。
關於這一點,歷來有所爭議,比如清代劉寶楠、劉恭冕父子所撰的《論語正義》就主張──
「曾子不可強,非不服有子也。特以尊異孔子,不敢以事師之禮用之他人。觀曾子但言孔子德不可尚,而以有子無微辭,則非不服有子可知。」
為了討論方便,我們再把《孟子‧滕文公上》的這段話,再重抄一遍,彼此對照,或許可知曾子對這位師兄的態度了。
「他日,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彊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矣。」
由此可知,曾子雖未在當時貶抑有若,但聽其口氣可知,這位大他三歲的學長,哪裡可以比得上孔老師於萬一?內心之不屑,其實是溢於言表的。
那麼,這位外貌長得像孔子的有若,學問、人品就真的如此不堪嗎?寫《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的司馬遷顯然是站在曾子這一邊,還為此舉了兩樁例子,證明此公學問真的大有可疑。
「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有子曰:《詩》不云乎?──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畢乎?他日,月宿畢,竟不雨。」
這近乎是有若的強作解人了,事實上,「子不語怪力亂神」,怎麼可能會拿《詩經小雅‧漸漸之石》中的這段詩句,來預測隔日的天氣?難怪有子才剛吹完牛不久,立刻在同樣的天象上踢到鐵板,摃龜摃得很難看。
可光是這麼一次難堪的際遇,有若仍舊不知記取教訓,依然大擺老師的架子,於是就有了第二回的自取其辱。
「商瞿年長無子〈也是孔子弟子,小孔子 29 歲〉,其母為取室。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好笑吧,當時這幫學生居然拿老夫子生前還會看面相的事,來考較有若的學問了,搞得他尷尬以對,不知答好,還是不答好,其神色之倉皇盡在不言中。
需要注意的是,太史公在書寫這一段史實時,先稱其為「有子」,到得二次推牆撞壁,筆鋒陡然一轉,就逕稱之為「有若」了,而後來弟子的趕他下台,那「有子」之稱,反倒盡是冷嘲和不屑了。
春秋之筆,竟如是嚴於斧鉞。可饒是如此,司馬遷還是沒打算饒過有若,索性在結論時,再砍上一刀──
「學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
這簡直就是罵人不帶髒字眼啦。
然則何以司馬遷會如此鄙夷有若的人品和學問,我個人看法,關鍵就出在《論語‧學而》之二篇的這一段文字。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時至今日的民主年代,諸位想想,有若這段話像不像在大拍統治者的馬屁?難怪到了漢代皇帝時乃有「孝悌田」之推廣,甚至東漢明帝還為此下詔,讓有若配祀於孔聖人之殿,從此享盡歷代香火。
雖然這固屬後話,但以太史公之耿介率直,生平最討厭的就是如此巧言媚上者,自然對他不會有什麼好話了。
更何況,若論孝道精神之發揚,孔子在世時最推崇的,其實不是有若此人,而是他的師弟曾子。司馬遷寫到他時,就如是言──
「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死於魯。」
足見要講孝弟之主張,最有資格的根本是曾子,哪裡輪得到有若此人?即便以《孝經》而言,凡 18 章,共 1800 餘字,光是〈開宗明義章第一〉引述兩句孔老夫子親口所言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在在證明夫子談孝論弟,基本不涉政治上犯上作亂之引申,而有若此言難免陷自己的老師於不義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哪裡會只在意這些?孔子的力倡文武周公之道,其境界又何僅止於此?
此所以曾子之獨不願以其為師,說來是不無原因的,良有以也。〈論語講古 13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3樓.2011/04/06 17:24我們都要孝順長輩啊
我們都要孝順長輩啊
- 22樓. 沒有我這個人2011/04/06 14:58韓非還比較年青的時候就寫好了《韓非子》
1.秦王政看到的是〈孤憤〉、〈五蠹〉兩篇,並非全五十五篇。
2.〈存韓〉為韓非上秦王政書,乃韓非之死因。
3.韓非所撰五十五篇,漢唐時稱《韓子》,北宋以後尊崇韓愈,
才將韓非所撰改名《韓非子》。
另外,兩岸學界通說,《莊子》有莊周本人(內篇)及其後學(外雜
篇)的作品。則《莊子》成書,究竟該不該包括後學作品?
同樣從語言的演變方向來做的推理,劉笑敢《老子古今》卻說《
老子》應該是春秋末年的作品,尹國興《老子秘語》更推論《老
子》成書在春秋末年以前(周守藏室檔案),究竟誰對?
把李聃這臭老頭從九泉之下喚醒,把他挖出來,好生拷問拷問他。 銀正雄 於 2011/04/06 15:07回覆 - 21樓. 武陵漁父2011/04/06 11:11錢穆先生
錢穆先生不只是訓詁、考證功夫,把他等同于乾嘉學派小看他了。他和陳寅恪、余英時可以歸為一類,暫且稱他們為“新宋學”。身體力行,“為故國招魂”,乾嘉諸老遠不能比。 - 20樓. 桢之干2011/04/06 09:49再論錢穆
我是一個後輩小學,對前人評論難免有不自量力之嫌,雖然如此,也勉力一試。
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鄙人倒是認為學術價值不太高。他這兩套書我都認真的看了,但是我覺得錢穆的立足點不夠高,他的立論基礎還囿於“理學”的框架當中,因此偏頗之處甚多,不足為訓。
但是錢穆的訓詁功力是民國以來少見的長才。明末顧亭林先生開創其音韻、訓詁之學以來,至乾嘉年間,中國的學者在音韻、訓詁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日本的近代日本文的確立,受到顧亭林和乾嘉學派的極大影響的。
錢穆先生是近代以來,少有的能繼承乾嘉學派真傳的學者。我對他的成就,傾嚮於認可他技術性質的成就,故推崇其《先秦諸子繫年》和《莊老通辨》,而對其理論史方面的成就反而不是很認可。
兩篇拜讀! 銀正雄 於 2011/04/06 10:21回覆 - 19樓. 桢之干2011/04/06 09:30錢穆的《莊老通辨》還有價值
大陸的攷古發現沒有能夠否定掉錢穆的推論,即《老子》成書可能在《莊子》之後。
大陸的攷古發現是在“郭店”發現一個戰國後期楚墓,其中發現一批竹簡,上邊有《老子》內容。但是大陸的學界并不認為這就已經足以證明《老子》的成書時間在《莊子》之前了。
有一種說法是:“既然在陪葬裡邊可以看見這本書,那麼說明該書已經流傳很久了。既然它已經流傳很久了,所以它的成書年代早於《莊子》。”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因為它的前提是不見得成立的。
戰國時候學術交流的速度很快。韓非還比較年青的時候就寫好了《韓非子》,秦王贏政就已經看到了,才會要求韓國交出這個人來。《老子》是精采絕倫的著作,一旦問世,其傳播速度也可能是非常快的。
而錢穆是從語言的演變方嚮來做的推理,這是很有道理的。為此錢穆廣泛的查證先秦典籍中關鍵術語的源流,由此得出他的推理結果來。這是很認真的工作,需要下很多的功夫。
李敖做學問,功夫下得不夠。這就是我推崇錢穆而不把李敖當囬事的緣故。
個人一管之見,有貽笑方家之處,請見諒。
- 18樓. 草山2011/04/05 20:40醒世之音:我中華尚有人耶?
李敖罵遍古今人,若問有何可傳世之言,必為
“我中華尚有人耶?”
李敖原本是衰世之音,在亂世中,目空一切,見佛殺佛,有大毀滅,無大建樹,如桢之干兄所言。
然當年李敖出獄不久時,不忍見傳統之衰亡,遂改咸豐之言“我大清尚有人耶”為“我中華尚有人耶”,東山再起,欲喚醒世人。可惜李敖太過重視政治,批蔣過甚,終使其目標不能達成矣!
雖然如此,“我中華尚有人耶?”終能振奮人心,使後世聞之興起。
試問,銀先生今日談論語,豈非“我中華尚有人耶?”欲傳中華文化於鯤島乎?
我可沒他那麼狂,不敢,不敢。
銀正雄 於 2011/04/05 21:09回覆 - 17樓. 沒有我這個人2011/04/05 20:09《莊老通辨》不足以傳世
此書以「《老子》成書晚於《莊子》」為骨幹,而其說已為出土文獻所推翻。
若《莊老通辨》真能傳世,可能就是做為辨偽學的反面教材, 一如閻若璩之於
《古文尚書》;否則即因下卷四篇關於魏晉思想的論文。
明明《國史大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還有其他書都很不錯,我不太能
理解何以楨之干兄偏偏要舉《莊老通辨》為錢穆的傳世之作?或曰,若李敖連《莊老通辨》都寫不出,豈非更糟?呵呵。 銀正雄 於 2011/04/05 21:02回覆 - 16樓. 桢之干2011/04/05 18:33也說說李敖
我看李敖的書,是88年的時候吧。看的第一本是他的《傳統下的獨白》,覺得有點意思。但是當時對他的學問就不佩服,只是對他的散文的文筆覺得很不錯。
後來就找他的書來看,前後看了七八本吧,越看越不覺得他有啥了不起。道理在哪裡?他把近代以來的文史大家都批判完了,可以,我同意他可以批判。然後他說他比誰都厲害,那我就要看他的見解了。可是很遺憾,我啥也沒有看見。
李敖看不起柏楊,可是柏楊有“醬缸文化”一詞可以傳世;李敖也看不起魯迅,可是魯迅有《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可以傳世;李敖也可以看不起錢穆,可是錢穆有《先秦諸子繫年》和《莊老通辨》可以傳世;李敖可以看不起胡適,可是胡適有白話文運動的第一推手的名譽可以後世揚名。
反觀李敖呢?他百年之後,他除了一張駡人的嘴巴可以作為名士的記載進入消遣的文字中外,李敖有何理論、有何發現可以傳世的?
李敖這人聰明,是小聰明,不是大智慧。他看不起的人都比他厲害。連最不厲害的柏楊都比他成就高。
他這輩子就這樣子罷了。
看法類似,你只能說他的成就是叛逆、叛逆,勉強可稱是孔子所謂的「狂者」吧。以前我聽他講中國白話文寫得最好的前三名,分別是李敖、李敖、李敖,不免為之失笑不已,這人真是太狂了。
銀正雄 於 2011/04/05 19:21回覆 - 15樓. 喜歡電影的人2011/04/05 17:02小浪兄所言甚是!
放個李敖不用 實在可惜 馬總統什麼都好 就是做事太守規矩了點 沒有想過和李敖合作這種出人意表的舉動 也許他也曾經想過 但不敢真的去行動吧
馬總統以前曾請李敖吃過飯 還被李敖嫌請的餐廳太便宜 看來要請李大師出馬 還真不容易 至少不能省錢 不然讓老人家覺得招呼不周 反招來一頓數落 難怪馬總統後來和大師保持距離了 呵呵
- 14樓. 萊茵堂主2011/04/05 16:39不小心
不小心點到粗體字型,並沒有要強調什麼。沒事,謝謝您。 銀正雄 於 2011/04/05 17:0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