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灣,還要被仇恨綁多久?
2010/06/14 09:56
瀏覽6,022
迴響46
推薦59
引用1

就在昨天,消息傳來,在北京舉行的第三次 ECFA 會談,文本的商定正式定案 兩岸將循 TIFA ,也就是「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的模式,持續下一階段 ECFA 的進程。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只要是馬總統下定決心要做的事,要達成的目標,容或受到金融海嘯的干擾,遇見來自在野黨的頻頻阻擋,也還是動搖不了他的意志力。

正如他每天堅持的慢跑、長跑或游泳一樣,這是一種毅力。如果你不熱愛運動,就不可能持之以恆。同理,設若心中沒有對於兩岸同胞的熱愛,就不可能化干戈為玉帛,抱著「雖千萬人吾往也」的勇氣和精神,持續推動兩岸的和平發展。

試想,將近 60 年的兩岸敵對和仇視,要用什麼來化解?當大陸的國力越來越強大時,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要拿什麼來應對?

關起門來,繼續鎖國?還是像蔡英文那樣,用自我催眠的方式,欺騙老百姓,我們可運用 WTO 的模式,加入國際組織?或者,像台聯的李登輝那般,告訴深綠的群眾,台灣人可以靜待北京政權的垮台?

光從陳水扁執政那 8 年來看,非但李登輝的預言全部摃龜,就連蔡英文主張的,民進黨以前執政的,到頭來只能痛罵台灣的原地踏步,經濟萎縮,都是因為中共的野蠻壓制,用挑起族群仇恨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的貪腐和無能。

這段讓台灣民主挫敗,包括李登輝在內的 20 年歷史,不是已經告訴我們,心懷仇恨的國家是不會發展,滿心盡皆仇恨的人,更是走不遠嗎?

然而,歷史極其弔詭的,也常常容易重蹈覆轍;考察其原因,無非政治是人在從事的,也是人在關懷的。正因如此,就免不了受到人性貪、嗔、癡、慢、疑這五種負面因素的制約和羈絆。

於是,我們從亙古以來的歷史軌跡,可以發現,破壞遠比建設來得輕易和簡便。破壞的動力,來自於仇恨;建設,卻是需要綿密和始終如一的愛心。

偏偏在國家的建設上,需要的是針對大局的宏觀能力,要有遭受一時為人誤解的深刻認識,和不與計較的達觀態度。這是因為總會有若干民眾,受限於資訊的不對稱認知、政治立場與見解的歧異,和深刻的理性思考,總是習慣挑三揀四,圖的是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不具柔軟的忍辱心,如何可能辦得到?

所以,我總是認為,我們好不容易才擺脫過去扁執政 8 年貪腐和怨毒的歲月,如果希望中華民國往前走,大家就必須放下已經習以為常的仇恨心理,凡事看大局,最忌只在細節見縫插針,給馬政府穿小鞋。

是的,馬英九當然不是神,實在說來,也有若干你我都具足的缺點。 然而,他扛起的是百孔千瘡、百廢待舉的家業,那些依然還在仇視他的人,顯然是沒考慮或故意忽視這點的。

對於馬總統這兩年執政的心力和成就,他們視若無睹,吝於鼓勵。於是,就出現這麼個詭異的現象,凡有功的,都歸給吳敦義和金溥聰,一時難免有爭議或過失的,就全怪罪馬總統的無能。這不是很荒謬嗎?要知所有的政府首長和黨務系統,全都是依照馬總統的大政方針在執行的。

沒錯,我指的就是那些自視民主認知高人一等的國民黨基本教義派,表面上成天把個「監督」的口號喊得比巨大雷聲還響,可骨子裡,卻是一點都不容持反對意見的人,如果不跟著他們痛罵馬英九,嘲笑馬英九,就是在幫總統抹粉。

是這樣嗎?

認真講來,這幫人之所以仇恨自己投票選出來的總統,只是因為馬英九沒有滿足他們內心的欲望,一種瞬間把陳水扁和李登輝槍斃的欲望。他們巴不得馬英九一就任,立刻就下令抓人,一舉掃盡民進黨的所有壞份子,至於總統是否有權干預司法,有無可能因此走上專制威權的老路,則皆非所計。

所有對馬總統的仇恨和輕蔑,都是由此開始的。

可這些人所反對的,正是我支持馬總統之處。活了大半輩子,我好不容易才看到這麼一位恪守憲法,絕不擴張自己權力的總統,我為什麼不力挺,為什麼不朝大局去想?

真正的民主思維,就是不要指望老天會給你一位內聖外王的救世主 。反過來講,你會有這種心態,就會變成美國林肯總統遇見的小女孩,直到今天,還是在路上挑揀石頭,指望著下一顆比眼前這一顆還大。再說,這樣的人,哪怕是救世主現前了,還是照樣會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因為人心的貪壑,是永遠不得滿足的

所有自視為台灣人的民眾啊,國民黨的基本教義派,你們還要被仇恨綁多久,你們才甘心?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政治臉譜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46) :
46樓. Cat 9
2010/06/18 19:46
話說自五都全敗,ECFA 被騙, 閹馬2011被逼宮下台後......
話說自五都全敗,ECFA 被騙, 閹馬2011被逼宮下台後, 出逃至美, 為了勉勵自己,他精心撰寫了一副對聯貼在紐約自家門口.
上聯是:睡草庵閉戶演字。
下聯是:臥腳塌弄笛聲騰。
橫批:甘從天命。

某日,一群中國觀光客, 路經於此,見對聯不禁豪氣大發,
眾人遂齊用家鄉話大聲地唸了起來:
誰操俺屁股眼子、我叫他弄得生疼
呦,還有橫批喔......
不過這次他們反著唸:好....TNND....明天重幹!
45樓. 歐西里斯
2010/06/18 15:12
依照綠營的邏輯

要如何加入國際組織?

只要請 " 閃靈 "去該國際組織門口唱一唱,別人就會讓台灣加入了。


------
|Osiris|
------
44樓.
2010/06/15 23:20
台灣加油
人民眼睛是雪亮的誰是誰非因該都很清楚吧@@
是。 銀正雄2010/06/16 06:11回覆
43樓. joycelinlin愷悅
2010/06/15 15:07
好題目

銀老這題目極好, 這段話極好:  

" 於是,我們從亙古以來的歷史軌跡,可以發現,破壞遠比建設來得輕易和簡便。破壞的動力,來自於仇恨;建設,卻是需要綿密和始終如一的愛心。"

 冷眼看熱鬧 談了一段歐洲歷史上兩次大戰的國際經驗, 歐洲人從中習得的反省和"寬恕"的功課, 也是極好.

兩位讓我一直繞着想一些問題, 想說, 卻不知如何下筆. 終久寫下一段小草, 這裡抄下來:

到底人們為什麽難以放下仇恨呢? 為什麼有時以為以牙還牙可以嚥下一口大怨氣可以扳回公平呢? 為什麽痛恨不公義的情緒那麽容易變成憤怒呢? 又積怨怒成恨為什麼總然揮之不去呢? "寬恕", 為什麼那樣難存念於心呢?

我最終想那會不會是信念問題:

# 不相信化解怨怒的和諧相待能獲得最終的內心平安和社會公平公義.

# 不相信對手一方是可以合作的朋友, 互持合作才讓彼此都有出路. 反是認為打擊對    手,  趕走他就找回人間公義, 平復不公平, 也是自己最好的出路.

如果這樣的心態在民主政治, 就難以以政論政, 總讓仇緒牽着, 成為操作"民粹"的樣貌了. 這是我們臺灣的不幸. 不寬恕, 就不寬容; 氣度窄了, 眼界就窄, 觀點和視野就偏狹了.

.

是的,最可怕的,心不存一仁之念,就變成跟對方一樣了。他們以仇恨起家,自己也放不下仇恨,不是沒完沒了? 銀正雄2010/06/15 15:15回覆
42樓. right on
2010/06/15 08:07
Applause!

Applause!

寫得好, 寫得中懇, 無须加减一字。   這就是我一直認為的 -- 馬英九是值得信任的人, given opportunities,he will shine!   聖人也會被那些有眼無珠的人罵的。 

蔡英文沒敢說的是 -- 如果兩岸繼續敵對和仇視, 台灣還可能運用 WTO 的模式,加入國際組織嗎?  她是自欺欺人, 標准下流政客。

是的,謝謝您。 銀正雄2010/06/15 09:54回覆
41樓.
2010/06/15 00:10
我們在網路治(愛)國....蔡同榮 民進黨在電視 收音機 統制國
誰聰明呀~~~~~~
40樓.
2010/06/14 23:59
當我關掉電視..走出門看...大家都好善良 平和

1......但.........當我一看新聞...政論節目....氣的...血壓升高...心臟快休克....我現不幫馬政府監督了.....馬總統自己加油囉

2.....就像馬總統選前 台灣走透透說的....台灣哪裡出了問題....人民沒問題...是政客搞出的問題....政府管理職員 (總統到所有的政務官)....出了大大的問題....選舉制度出了問題.......然後拖著人民陪死(糾纏吧...)

39樓.
2010/06/14 23:45
那就要看執政黨怎治國了

媒體是....禍亂之根緣

媒體....就跟安非他命一樣          毒

38樓.
2010/06/14 21:27
民主更多的是義務

所以我也認為: 痴迷的人民, 也須反思, 努力從貪嗔痴之中自拔. 自己不明需自己負責, 不能只把責任全推到那些惡人身上. 社會的沉淪或提升, 自己的選票是有責的.

如果不去投票, 那是對不起自己, 對不起家中的小朋友, 他們的將來就毀在你手上.

如果真的不幸要在爛蘋果之中選擇, 最少得撿一個較乾淨的.

我相信在馬總統治下, 讓你挑的都不會太差的, 怕就怕你不挑, 致後悔莫及.

民主不只是權利, 民主更多的是義務, 在民主社會中的人民, 是有投票的義務的, 選一個"好"的人來辦事, 把較爛的排除. 免費午餐? 英明全能的領袖? 別做夢了!

精彩! 銀正雄2010/06/14 21:38回覆
37樓.
2010/06/14 21:13
前車可鑑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戰勝國強加給戰敗國嚴荷的凡爾賽和約, 用以暴易暴的方式對付德國. 仇恨的持續, 加上經濟的下滑, 讓野心政客有可乘之機, 先奪取政權, 後發動大戰, 第二次大戰禍害更大, 死人更多.

教訓吸取了, 人們明白了, 只有寬恕才可以一起走出戰爭的旋渦, 互砍的輪迴. 歐洲人已經懂得, 他們必須放下仇恨, 共建未來.

人家的經驗教訓, 大家不是應該學習學習嗎?

我也是這意思。 銀正雄2010/06/14 21:3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