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梵谷故事5——人際和諧 大不易
2013/08/29 22:45
瀏覽5,809
迴響3
推薦48
引用0

 

 

  

        巴黎,是文生‧梵谷畫風轉捩的分水嶺。 

        到了巴黎之後,梵谷的繪畫色彩,明顯變得明亮豐富。梵谷在此受到秀拉、高更等多位後印象派畫家影響,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在繪畫藝術上的重要性及影響力,遠遠超越了後印象派的格局。 

        梵谷與弟弟西奧曾經想在巴黎成立一個畫室,提供這群藝術家切磋繪畫、展現作品等空間,然而投入心力一段日子後,梵谷發現他沒有時間和餘力畫畫,大大違背了自己真正的意願。於是,西奧回去古柏畫店上班,梵谷則離開巴黎,到了法國南方普羅旺斯的小鎮阿爾──他短暫人生的倒數第三站,創作豐富的寶地。 

        南法的艷麗陽光及色彩,讓梵谷創作靈感泉湧,他像個不需休息的繪畫機器,每天不停地,畫了又畫!熱切狂喜的梵谷,不僅對藝術瘋狂投入,對人也充滿了熱情。梵谷租下一間「黃屋」,作為他的「南方畫室」,希望未來能成為畫家們共享的藝術烏托邦,此時正好收到了高更的來信,得知高更貧病交加際遇不順,立即產生「解救高更」的念頭,邀請高更前來同住。 

        為了幫梵谷完成心願,西奧願意負擔高更前往阿爾火車票等費用,沒想到高更意願卻不高,南法之行一拖再拖!在苦等友人到來期間,熱情的梵谷費盡心思裝潢黃屋,創作力達到巔峰,許多打動人心的作品也在此時完成。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向日葵系列,而梵谷如此狂熱創作向日葵,主要緣於高更在巴黎時曾為梵谷所繪兩朵向日葵深深吸引,梵谷認為自己遇到知音,為了歡迎高更前來阿爾,他創作多幅象徵希望與友誼的向日葵。 

        然而,兩個互相欣賞,個性卻又剛愎自用的藝術家生活在一起,會是何種情景呢? 

        高更毫無修飾的批判言詞,自他們相處第一晚梵谷下廚做羹湯從此展開,爾後舉凡種種習慣或生活細節,高更總以自己觀感做出犀利批評,導致兩人時有口角,而彼此價值觀和創作理念之歧異,更埋下了「割耳事件」的導火線。 

        百餘年來,這樁懸疑的藝術公案──梵谷「割耳事件」大多認為是梵谷自殘,也有德國學者翻案說是高更因爭執而割下梵谷的耳朵。無論真相為何,「割耳事件」確為梵谷與高更兩人朝夕相處而起。 

        私自揣度,梵谷與高更皆屬「執著」之人。 

        這般堅持與執著,淋漓盡致揮灑在藝術創作上,其作品將達登峰造極境界。可是,當人際相處或面對世事時,每個人若以自我想法期待外界,企盼別人和環境能符合自己心中所想的樣貌,勢必產生諸多失望、鬱卒等情緒,而人我之間的衝突亦在所難免! 

        滿懷熱切的梵谷希望兩人能在創作之路切磋琢磨,卻無法做到相互尊重與包容,總為彼此理念爭得面紅耳赤,又以毫不留情的犀利言詞批判、奚落對方!.....兩個飽受挫折且為疾病所苦的孤獨靈魂,若在種種沉重壓力下做出傷己行為或傷人舉動,似乎不難理解。 

        當世代人們欣賞梵谷繁花滿樹的藝術成就時,他和高更相處所衍生的問題,帶給我們在人際關係及生命教育上不少省思。無論同性、異性或何種關係的人際相處,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有成長背景和環境,有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當各方完全展現自我,倘若沒有自覺及調整,做不到相互尊重彼此包容,人際和諧大不易! 

        追求人際和諧,看似溝通問題,其實關係著個人內省等修為,在佛家說法是「去我執」,心理學或哲學家則教人「接受」、「尊重」與「包容」;終極目標是尋求身心安頓,讓生命充滿了喜樂。 

        這是一生必須學習的生命課題,沒有畢業證書。 

 


 ♦️【完整篇章】

梵谷故事1──生命需要反覆激盪

梵谷故事2—等待中 疼惜別人

梵谷故事3──生命 就在當下

梵谷故事4──燃燒的靈魂

梵谷故事5──人際和諧,大不易


傾聽 他者的聲音/張譽騰館長
入廚房 看梵谷展

   

 

 

 


 
 

 梵谷畫筆下的「黃屋

 

  「黃屋」內,梵谷為高更準備的臥室

 

本篇相片摘自網路http://www.ss.net.tw/art/

(如有侵權煩請告知   將立即取下)

為梵谷1887~1889年在南法時期的作品

 

有誰推薦more
迴響(3) :
3樓. 需仁
2013/09/02 08:17
因為執著於自己的信念,也因為觸角伸得更廣闊,藝術創作登峰造極,同時也註定孤獨。
夕陽依舊那麼美麗,明天還是好天氣^^

http://jac3158.com/blog

需仁,你說的一點也沒錯,

這種特性能讓人的創作到達登峰造極境界,

可是,與人相處時,卻得修正和調整,

人際才能和諧,生命更臻圓滿,你說是嗎?

水珠兒2013/09/09 04:59回覆
2樓. 竹子
2013/08/30 16:10

人與人的相處真的很不容易

自己家人都如此,何況外人呢?

追求人際和詣,真的是人生旅途上的一門永遠無法修完的學分~


        

竹子,人際和諧,確實大不易啊!

而我覺得,家人相處更不容易,

在外與他人相處,多數人通常會壓抑(客氣),

面對家人時常以最直接毫不修飾的態度,

還有更多內心期望、要求…….等,辛苦更不在話下。

想想,這也就是老天給予人們的人生課題吧,

須得扎扎實實地修心,修過了,生命就充滿了喜樂…….

水珠兒2013/09/02 05:10回覆
1樓. 多硯坊 (休)
2013/08/30 09:42

將心比心

換位思考

人際關係應該可以圓融

你說的極是,但多數人是不自覺的,

通常會以自我標準或期待,

希望別人按照自己意思行事,

細微小事也不例外,陷入了執著,

人際和諧,確實大不易啊!

水珠兒2013/09/02 04:59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